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草原還在夢中雜文隨筆

草原還在夢中雜文隨筆

廣袤的大草原,成羣的牛羊,奔馳的駿馬,剽悍的蒙古人,醇香的奶酒,還有濃郁的塞北風情,一直是我多年的夢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終於成行,和學習班的同事一起組團,在天色微露中便踏上了通往這片神奇土地的旅途。

草原還在夢中雜文隨筆

汽車載着許多人的夢想一直向北。

去內蒙的遙遠旅程中,我總喜歡坐在窗口看外面的風景,我想要在第一時間發現我腦海中想象的草原形象。

汽車從南往北行駛了十幾個小時,大大小小的城市鄉鎮都在旅程中不斷遠去……

大概是離草原不遠了吧?我看見了一座座丘陵從車窗外飛快地掠過,有貧瘠的,有豐美的,丘陵的形體與隴東家鄉的山絕然不同,那線條總是舒緩而綿長,使我有了一種漸入佳境的感覺。偶有牛羊在視線的遠處出現,我開始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是否就快接近了草原的邊緣?

但我錯了。

我們的行程安排是先到包頭,第二天參觀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再轉呼和浩特過夜,第三天才到草原去。

在去草原之前,所有的風景在我心中都是模糊和過目即忘的,似乎我這次旅程就是為了草原而去。不到草原,旅遊的心思無法活泛起來,導遊的講解、旅伴的説笑,還有漫長而枯燥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奔波,都像白開水一樣貧白而司空見慣,難以給人深刻的印象。

在呼和浩特的那一個夜晚,我們終於有了一個嚮往——明天就要去草原了,心情一下子歡快起來。

翌日,我們便坐車去草原。我們要去的草原叫希拉穆仁草原,位於烏蘭察布盟達爾罕茂明安大草原上。

很多人想像中的內蒙古是芳草碧連天的大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也是我對內蒙古草原的基本印象。可惜的是,從呼和浩特到我們要去的希拉穆仁草原,汽車開了四個多小時,放眼四望,草原的骨骼還在,還是一馬平川一望無垠,可我們想象當中的'大片大片的草地始終沒有,小塊的草地綠色也始終不夠濃。隨着離目的地的距離越來越近,我們的失望卻越來越大。

草原?草原!這是古人筆下那美麗得讓人心痛的草原嗎?

草原無草?!我們所在的古人吟詠過那不朽詩歌的現場,那內蒙古三大草原之一的旅遊區,或者説草原的代表區,都變成了“草色遙看近卻無”了。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句被更改的《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黃砂,天蒼蒼,砂茫茫,風吹草根駝鈴響。”當時也匆匆看過一笑了之,現在真正地擺在了面前是多麼讓人痛心!古人詩云:“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為什麼春風依舊,而原上草卻難以再生?

我的心有些隱隱作痛。

後來瞭解到,內蒙的草原分為三種:草甸式、經典式和荒漠式。最有名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是草甸式草原,也是蒙古族的發祥地,我們去的希拉穆仁則是荒漠式草原的代表,蒙古語意為“黃色的河流”。到後來我還一直遺憾我們為什麼不選擇去呼倫貝爾或者西烏珠穆沁草原,或許那裏的草甸式草原才是我夢中的草原呢。

不管怎樣的類型,我想,草原總應該是芳草碧連天的,應該是舒緩得如同畫家隨意流淌的才情的,應該是美麗得像騰格爾深情歌唱的天堂的。可眼前的草原不如我想象中的平坦和豐滿,基本是起伏的丘陵,遠遠看去還有一片綠意,車到跟前卻發現草已有些發黃,稀稀疏疏的,草皮底下依稀可見黃色的沙土,這就是所謂荒漠式草原吧。

我想起以前旅遊時的種種感慨,有一句話叫:不來很遺憾,來了更遺憾。

草原的快速荒漠化是人類過度索取的結果!過度的放牧使草原難以承載牛羊的啃噬而草根顯露,草原的面積正在迅速被荒漠所代替,如果再不加以收斂,再不加以保護,草原就會蜕化,草原那流傳千年的美麗就會化為烏有!

我不由得想起了兒子課本上老舍寫過的一篇美文《林海》,這篇讀來令人神往的佳作,描繪的是一幅多麼讓人心醉的圖畫啊!而大興安嶺這個森林之海、綠色寶庫,聽車裏去過的同事説現在居然已經找不到可以砍伐的樹木了,養育了千百年的原始森林在短短三十幾年的時間內卻幾乎被砍伐殆盡,而一棵樹木要長成參天大樹至少要七十多年。前些天我看過中央二台的一個專題片,大興安嶺的林業工人要尋找一片可以砍伐的樹林,要帶着乾糧在山上尋找一個星期,也不一定找得到。

人類向大自然瘋狂地索取,許多的風景變成了永遠的絕唱。無論是林海,還是草原,那些《敕勒歌》裏生活過的古人們,寫過了《草原》、《林海》的老舍先生泉下有知,還能瞑目嗎?

在真正到達目的地之前,我的心中有太多的感慨。那份淡淡的心事讓我的旅程有了一種難以釋懷的沉重。

標籤: 草原 雜文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wnlr2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