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雷雨》教學隨筆

《雷雨》教學隨筆

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我在《雷雨》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在強化語言能力訓練的過程中,結合進行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下面,談談《雷雨》的教學設計。

《雷雨》教學隨筆

一、給學生濃濃的“情”

我播放《夏天的雷雨》這首歌,讓學生邊結合看課文第一幅插圖(描寫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現象的變化),邊聽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

二、引學生細細地“品”

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我把教室的燈關了,讓學生看圖:畫面上厚厚的黑雲籠罩着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讓學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並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詞析句:

①“滿天”是什麼意思②“黑沉沉”寫出了烏雲怎麼樣的變化③“壓”字説明當時的雲層怎麼樣心黑沉沉的烏雲向你直壓過來,你感到怎樣在引導學生理解“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個句子時,“垂”比較抽象,難理解,我用多媒體制作蜘蛛垂下來的動作變化畫面,將抽象變為直觀,學生通過觀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説蜘蛛順着一根蛛絲從網上下來。”

三、讓學生真正地“活”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我讓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認真觀察各幅圖,找出各種景物在雷雨前、中、後不同階段自然景物的變化。如:雷雨前、中、後的天空,小樹、蟬、蜘蛛、雷、雨、閃電有怎樣的變化通過指導學生用觀察對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點、有順序地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雷雨後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卷,為營造美的氛圍,我讓學生伴着輕柔的樂聲,聽着教師的導語,欣賞雨後的自然界美景:雨過天晴,萬物經過大雨的洗刷,一切變得那麼清新。花兒開了,小馬在枝頭唱起歌兒……雨後的景色真美啊!難怪這隻小青蛙也蹲在荷葉上.一動不動地注視着這美麗的世界。 我相機展開想象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想象:如果你是一隻快樂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後看見的雨後美景告訴大家嗎蜻蜓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小鳥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這樣,使想象能力的訓練和説話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儘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便呈現出來。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對學生實際估計不足、無法牢牢抓住學生、教學機智仍然欠缺等等。這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係重大。

標籤: 雷雨 教學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wn8n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