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時間是忙出來的隨筆

時間是忙出來的隨筆

用我老公的話説:“我們越忙越有時間。”這也的確是我們這些年家庭生活最深的體會,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時間是忙出來的隨筆

我們有兩個孩子,一直都是我和老公兩個人帶,老公一直上班,兒子上小學後,女兒兩歲便送入全託幼兒園,我也開始重返職場,在一家研究院做事,對在崗時間要求不那麼嚴格。很多人瞭解到我們的家庭情況後都會驚呼:“兩個人帶兩個孩子,那該多忙啊。”但是沒有,我們一直比較輕鬆,這些年孩子長大的同時,我自己還去在職讀了個金融碩士,老公出國訪問了兩次,時間三個月到半年不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在身上發生。

用我老公的話説:“我們越忙越有時間。”這也的確是我們這些年家庭生活最深的體會,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1.把時間用在對的地方

女兒兩歲後,我們就決定進行全託,因為找到一家非常不錯的早期教育機構,老師比較專業,管理也很完善,雖然學費有點貴,但我去上班完全可以支付得起。

面對那些覺得我們做父母不太負責任、孩子全託受罪的誤解,老公安慰道:“我們把自己解放出來,用在做正確而有意義的事情上。”事後想來,的確如此,陪伴孩子不是數量而是質量。我們沒有必要把大量的時間用來換尿布、餵奶、曬太陽上。女兒在早教機構裏學會了自己吃飯、穿衣,六點吃了晚飯接回家,我已經做好了晚餐、輔導完了兒子的功課。一家人可以從瑣事中脱離出來,開心地讀書、吃水果、聊天。

上班時間我堅持不自己開車,和別人拼車,在車上看書、學英語。雖然多了點車費,但這時間節省下來是對自身有益的。後來有了各種專車後,我也總是用專車,可以和不同的人交往、聊天,收穫很多。上下班的一兩個小時,可以知道不同的人生、觀點、做事方式。有一次我坐了一輛POLO車,車主愛喝茶,和朋友在福建承包了一個茶園,認養了二十棵茶樹,大約二千塊錢,每年茶農收穫的茶夠他喝了,又環保又有機。路上通勤的時間固定又漫長,我用來拓寬自己的交際圈和對事物的認知度。

2.別想and,要想or

我們一直堅持自己帶孩子,家庭生活和教育中,一般只有我和老公兩個人的意見,而且我們達成一致,不管誰教育孩子時,另一個無條件保持沉默。所以並沒有和老人一起生活的不便和隔代教育的爭吵,節約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我見過很多家庭一個孩子,六個人蔘與,一週五天在爺爺奶奶家、週末一天在姥姥、姥爺家,另一天在自己爸媽家,每個人的.教育方式、教育習慣都和其他人產生衝突,不可延續,不停地糾正、重建。

我沒去上班的時候就承擔所有的家庭瑣事,留給老公很多時間。我上班後工資也不高,更多的是保有一份不讓自己和社會太脱節的心態,很多事情都以孩子、老公和家庭為主,要做出選擇的時候都以犧牲自己為主。孩子的家長會、學校的各種活動,日常的接送、輔導教育都由我來做,這樣老公可以更多地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我們不可能有個既能下廚做一桌拿手菜又能簽下數十萬合同的超人。

很多時間我們越忙越亂,其實都是因為選擇沒有正確。不可能兼得,只能選擇一樣,放棄另一樣。

3.去做什麼比做好什麼重要

有一次我特別想去參加活動,但這個活動是在下午五點開始。兒子接送時間是四點,回來還有一大堆作業。到底去不去,我猶豫了一下後便決定去。從學校接了兒子,送到附近的一所課後託管班,我去聽了一個多小時,後面的提問和交流環節便不參加。

之後我明白,只要參與就好,雖然沒有聽完三個小時那麼完整,但是至少有一小時的收穫,比完全沒去強太多了。

即使全職的家庭主婦,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做家務和照顧家人上,所以分出一部分精力參與社會活動是必然的。

我的減肥計劃健身卡買了半年,每次都因為孩子生病、天氣不好或者週末有活動而未能按時參加,一年也就去了三次,但是我不灰心,起碼我去了三次。後來我考慮那個健身房實在有點遠,換了一個跳舞班,可以帶孩子,每次去十分鐘,有時甚至只是五分鐘,剛換好衣服不久就下課了,但總比沒去要好。

週末也帶他們去國家大劇院看場演出,有時看個十幾分鍾女兒就鬧着要出來。但是,至少我還看了演出,感受了一下氣氛。

做一點就有一點的收穫。吉田穗波説,工作、家務、帶娃,每個人都會給自己打分,標準也不盡相同,但媽媽們可以進行區分,除了必須達到的目標,其他可以試着稍微降低標準,不必事事滿分。

很多時候約朋友吃飯、喝咖啡、看電影,都只能中途離場,但和朋友坐在一起十分鐘、二十分鐘的時間,不也很美好嗎?有一次我的好友從另一個城市出差,順便來看我,但剛好孩子生病,我沒法去酒店見她,便打電話叫她到醫院來,她陪着我化驗、等待、輸液,期間我們聊以前的日子、現在看的書、想去的地方。孩子看完病後,她還跟着我回家給孩子熬川貝梨湯,熬好後孩子喝完睡下,我們一人一杯熱梨湯,就着黃油曲奇,打開VCD看了一部電影,一切井井有條。

4.選擇最重要的事情親自做

兩個孩子漸漸長大之後,在教育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既要照顧他們的生活,又要顧及學習,總覺得千頭萬緒、分身乏術。

我們鄰居是個四川人,她父母來幫忙照看孩子很多年,現在孩子上了中學,兩位老人基本就是接送、做家務,時間很多。她母親做飯特別好吃。同鄰居商量後決定出錢讓她母親幫我們週一到週五做晚餐。這樣我們晚餐質量的確得到了提升。

週末時,我們儘量帶孩子外出吃飯,讓他們感受不一樣的就餐環境和美食。有時也會讓酒店或餐廳送餐到家裏,一家人一起佈置漂亮的餐桌,開心地吃。

這讓我體會到媽媽應該做“不能被替代的事”,把另一些事情交給別人做,只有這樣才能生出時間來。

另外我們也是各種新型高科技產品的堅持擁躉,老公説能讓機器代勞的事情,儘量不要自己插手。他時常和別人在網上交流新款的家用高科技產品,我們家也受惠於他的努力。比如我們在家穿的拖鞋是清潔鞋,鞋裏內置有微型地板清掃器,在家裏穿着它,所到之處就會被打掃乾淨。他還熱衷於研究各種新款的APP,在孩子的學習上也如此,下載了一個課程同步的APP,有課文的難點、重點,不懂的地方能在線解答,英語可以點讀、對話、配音朗誦,有趣又實用。另外一個與國外學校同步的APP,能知道美國孩子每天上課內容、教學方法。在週末的時候就讓孩子用這兩個APP自主學習,我們掌控一下時間就行。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報英語和奧數班,我們給孩子報了家政和手工班。女兒七歲了,一般的縫補、熨燙、整理書架之類的活兒比我做得更專業。兒子的手工課則致力於向我推薦更實用的收納櫃、怎麼樣能在更小的空間把家整理好之類。我們大力鼓勵兩個孩子在家動手、動腦,通常他們能比父母做得更好。

標籤: 時間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r9dm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