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延續着的生命隨筆

延續着的生命隨筆

“以後想我了,可以去看看我的眼睛。”診斷出白血病後,吳聯軍決定捐獻眼角膜,他這樣勸解自己的家人。目前,已有謝、楊兩位女士成功獲得了吳聯軍的眼角膜移植,繼續感受着光明。

延續着的生命隨筆

20世紀器官移植技術的發展,讓健康的器官能夠通過手術在另一個人體內迅速恢復功能,從而使患者獲得“新生”。這讓已經終結生命的器官重新活起來,也讓器官得到了重生與延續。據介紹,隨着角膜保存和移植技術的不斷髮展,原來認為不能用的嬰幼兒和老年人的角膜都可以應用於各種移植手術了。即便出生 3天的嬰兒捐獻的眼角膜,也可作為患者角膜穿孔時應急修補之用,可以治療小範圍的嚴重角膜感染或者是皮樣瘤等移植手術,是眼庫需要的供體材料,能挽救不少患者的眼球。

目前,全國約有400萬人因角膜病致盲,這些盲人中有60%以上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光明。然而目前我國角膜資源十分稀缺,很多有希望重見光明的患者正在排隊等候健康眼角膜。

同樣匱乏的還有用於基礎醫學教學的遺體資源。“每年接收20—30具遺體,而我們臨牀教學需要的數目大約是50具,只能滿足教學需求的一半。” 北京大學醫學部遺體登記接收站技術員金鐸表示。按國際慣例,一個解剖台通常由4個人使用,捐獻的遺體經過處理後將為學校提供一個學期左右的教學和科研之用,部分器官會被製作成標本,利用完畢的遺體,學校會負責送往殯葬單位妥善處理。

基礎醫學是醫學院校必不可少的'基礎課,“作為醫學院所,這裏只接收遺體的捐獻,不過如果捐獻者有意願捐獻眼角膜的話,我們會為他們推薦相關的醫療機構。”金鐸説。大部分遺體捐獻者希望自己捐獻的器官不僅僅用於科研和教學,而是能夠將更多的功能延續下去,更多地實現其價值。曾有消息表示,武漢市擬通過《遺體捐獻條例修正案》,將人體的骨骼、皮膚、心瓣膜、聽骨等組織用於臨牀醫療。

標籤: 延續 生命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n3ml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