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古人不會走隨筆

古人不會走隨筆

故弄玄虛。古人不會走,不都成了瘸子癱子?我説的不會走,是説古人一遇走字,就變成了跑。

古人不會走隨筆

《説文》曰:走,趨也。趨,就是跑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韓非子·五蠹》:兔走觸株,折頸而死。杜甫《石壕吏》: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等等,這裏的走都是跑或逃跑的意思。走在甲骨文中是一個象形字,像一個人揮動雙臂用力向前奔跑。金文走的上半部與甲骨文相同,下半部增加了一個止字,止就是腳,突出用腳奔跑,有了會意的`成分。小篆的字形還與金文完全一致,到了楷體時,上半部卻訛變成了土字,就失去了原來的象形意義。但走仍然是跑的意思,不然走馬觀花的走就無法解釋。

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那麼古代的走是用什麼代替的呢?步,是用步代替的。古代的步不是名詞,是動詞走的意思。

《説文》曰:步,行也。《禮記·祭義》:跬步而不敢忘,孝也。《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見夫人之步馬者。還有我們現在仍在用的信步、徒步、步兵、步人後塵、望而卻步、固步自封等等,這裏的步,都是走的意思。

到了宋代,走已有了行走之意。如蘇東坡《小篆般若心經贊》:忽然使作大小篆,如正行走值牆壁,縱復學之能粗通,操筆欲下仰尋索。元代李行道《灰闌記》:他在俺家行走,也好幾時了,他有心看上俺女孩兒,常常要娶她做妾。《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但小姐雖然男扮,同兩個男漢行走,好些不便。雖然這些走都沒有了跑意,但走作為行走大量使用,應該始自明朝。明代以後,走不但有了行走之意,還有了引申之意。如《西遊記》:不是舊話兒走了風,卻是甚的!《沈氏農書》:溝不要深,則不走肥。這裏的走就是泄露失去的意思。還有我們現在説的走親戚、走孃家、走動走動以及人死了説走了等等,這些走早就沒有了絲毫跑意,也就是説,跑字的出現,讓跑了幾千年的走有了真正的歸宿。

標籤: 古人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jn44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