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如何改變孩子惰性家長隨筆

如何改變孩子惰性家長隨筆

【第一篇】:孩子惰性心理如何改變

如何改變孩子惰性家長隨筆

所謂嬌氣,是指意志薄弱,不能吃苦,習慣於享受的行為方式,其實質是孩子惰性心理的品質的反應,它會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同伴交往和社會適應,故應及時糾正。 改正嬌氣、任性等不良行為習慣,應從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如聽故事、畫畫、唱歌歌謠、舞蹈、遊戲等入手,寓教於活動之中,以活動、行業改變行為。從整體上來説,不良言行的克服要以孩子全面的人格素質培養作為堅實的基礎,避免顧此失彼,使其心靈能得到統一、健康、和諧的成長。這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引導兒童的利他行為

孩子的嬌氣往往是與自私、任性等不良行為相伴而生的。對此,父母可以經常支持、鼓勵孩子進行一些利他行為、親社會行為,如將自己的文具、玩具與同伴分享。陪更年幼的小朋友回家,交還撿拾物品,講衞生,講文明懂禮貌,等等,以期通過良好行為改變不良行為。幼兒專家認為,積極引導這些利他行為,對於兒童的信任感、獨立感的成長以及良好的同伴關係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有助於克服幼兒期常見的自我中心傾向與嬌氣、任性行為。

2:同伴是大膽的範例

同伴是兒童社會化的動因,同伴對於孩子的積極、消極行為均有強烈的、持久的影響力,因而父母在指導孩子交往同伴方面應特別引起注意。對於具有優良品質的同伴,應該鼓勵孩子多與交往,並激發幼兒好強、競賽性心理,引導孩子學習、模仿。而對於具有類似自私、嬌氣、任性等不良行為的同伴,應引導孩子少與交往,並指出該同伴的缺點所在,使孩子在父母評價同伴的同時,也得到明確的告誡,即旁觀者效應的間接強化。這種策略樣適應於電視節目、電影、童話故事中的人物教育,即讓孩子在多種教育途徑中,在平常點點滴滴的教育中感化、同化優良品質,而抵制、消除不良言。

3:有效的表揚與批評

表揚與批評是鞏固良好行為習慣、消除不良言行的重要強化手段。但有效的表揚和批評必須遵循以下一些原則:表揚和批評是有條件的、非隨意的、及時的;表揚和批評要同時説明優點和缺點的各個細節,使孩子知其所以和指向;用孩子先前的言行、成績作為評價當前行為的背景;評價時考慮到孩子為完成良好行為付出的努力,以表揚為主,並提出下一個期待目標;培養孩子對某一行為自我評價和自我約束力的能力;父母對孩子表揚、批評的標準必須前後一致、相互配合;批評、懲罰的強度、力度要考慮到孩子的氣質類型及自尊心水平,講究評價的實際效果。

4:自然素質的.利用

雖然孩子的嬌氣行為主要決定於環境的影響,但孩子的先天素質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氣質類型是一較為突出的方面。嬰兒的氣質可分成平靜的、難對付的和慢慢活躍起來的三類。平靜的兒童佔75%,他們的情緒好,易於適應環境;難對付的兒童佔10%,他們常常大驚小怪,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瓜強烈;慢慢活躍起來的兒童佔15%,相對而言,他們不夠活潑,對新奇事物有退縮、消極的反應。兒童心理學的跟蹤研究表明,到7歲時,後兩種氣質類型的兒童中有嚴重情緒問題的人數要比平靜的兒童中的人數多,而又以難對付的兒童的情緒問題較顯著,嬌氣表現便是其中之一。這種情況的產生,可能是這些難對付的兒童的父母有時放任自流,或有時挫折兒童(如用敵視方式回答他們的要求),更增強了他們原來就有的易對抗、易激動的特徵。可見,年輕的父母應該瞭解孩子,因材施教,不可求成心切而操之過及、拔苗助長。

5:民主式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導致孩子相關的行為。權威式教育,孩子感到強烈威懾感,易形成説謊及對他人不友善的行為;放任或溺愛的教育方式,則誘發孩子任性、懶散、嬌氣的習慣。適當的教育方式應是民主的,即既要嚴格要求子,又可根據孩子的特點,適當滿足孩子自己的要求、願望,敢具有一種親密的親子關係(依戀關係)。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順其自然的教育。

6:自我服務性勞動

父母給孩子安排適當的、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性勞動,如穿衣服、刷牙、洗臉、洗手絹、掃地等,並予以及時的指導與表揚,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獨立意識,這在很大程度上抵制着嬌氣心理、計為的產生。因為對於孩子的影響來説,除了生動、形象的言語教育外,直觀、具體的活動同樣潛移默化地發揮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改變惰性小技巧

孩子經常會説:“等會兒再寫作業”之類的話,其實這就是惰性。人人有惰性,不過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惰性,變得勤快起來

要求孩子從小事做起,從簡單的事做起。如果剛開始就遇到困難,孩子很容易就會放棄,並找種種藉口為自己開脱,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孩子的惰性。所以,做一些小事或簡單的事,讓孩子感覺很容易,樂於去做。同時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01

督促孩子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要拖拖拉拉。比如放假了,孩子説明天再寫作業,我們就應當採取措施,把作業分為若干份,每天做一份,督促孩子按時完成。孩子感覺到很輕鬆就能完成,就不會太反感。

02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讓孩子什麼事都依賴別人,總存有僥倖心理。

03

多鼓勵,多表揚。當孩子按時完成一件事的時候,要及時恰當地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有成就感,下次能更主動一點。

04

陪孩子進行一些毅力鍛鍊(比如堅持跑步等),讓孩子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畢竟不是任何時候都是一帆風順的。

05

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發現孩子有惰性表現適時引導,不要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06

幫孩子克服惰性要有耐心,有恆心,做好長期準備。

07

幫孩子制定適合的目標,讓孩子跳一跳夠得着,逐步提高目標,循序漸進。

【第三篇】:幼兒的惰性不可助長

寒假回來,有的小朋友在自理能力方面進布了,而有的小朋友不進則退。一個寒假下來,有些小朋友整個人顯得特別的懶洋洋,做事情都希望老師、嬤嬤幫他完成。惰性是每個人都有的,而且這個也不用學,天生就會的。我們班一個小朋友,他就有着很大的惰性。吃飯不好好吃,衣、鞋不願自己動手脱、穿,每次午睡醒都要等嬤嬤老師幫忙穿。

每個人都有惰性,但主要是在於自己是否能克服它,他總是希望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去關注他。可是在每個班裏,老師總不能去特別的關注他,而忽略其他的小朋友。在這點,我跟他的媽媽説過,媽媽也反應他在家時也是不好好吃飯,需要大人喂的。衣鞋也不大自己穿,要出去玩時,自己的衣鞋沒穿好,他就哭,大人沒辦法,只能幫他。我想:這是他養成的習慣。只要家長沒有順從他的意思,他就用“哭”這招。在他心裏以有這種的意識了,只要我哭,你們肯定都會讓我的。

在每次睡午覺的時候,他自己就是不願意自己脱衣鞋,而總是希望老師和嫫摸幫他脱。在開始,我們都以為他是不會的,但後來他看到小朋友都到外面去排隊了,他着急後自己就穿衣鞋了。後來我們才知道以前都是因為他自己不願意自己動手。現在對於他的脱衣習慣,我們都以讓他自己動手的原則,不幫他,當他看到小朋友都躺下後,也會自己慢慢的動手。現在,他在午睡時自己會慢慢地動手脱衣褲了,(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動手做,是沒有人幫助他的)這情況,應該對他採取不理睬(在做事)讓他自己慢慢來,在這前提下,要告訴他因為他的拖拉習慣將會錯過很多的遊戲時間,這樣他就能夠很好的用遊戲“誘惑”讓他慢慢的改掉惰性。

【第四篇】:孩子從小得到嚴格的教育或者有艱辛的生活體驗,長大就能很好的控制惰性

今天首先談一下對於人性善還是惡的一個自我思考。根據矛盾對立統一學説,任何一個統一體裏面,都有矛盾。這樣,人也是由善和惡統一成的統一體,是中性的。至於人後天會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這和當事人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比如有教育環境、生活環境等等。所以,今天主要是繼續接着這個話題談論下去。

如果一個人從小生活在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中,無論是家中的父母還是校園裏的師長都給予孩子悉心的教導,這樣就會慢慢的引發出孩子身上善良的成分,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也是我們通常説的“明理”;另外一種情況是,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艱苦的環境中,大人們又能夠引導孩子知道幸福得來不易,孩子身上就會播撒有善良的種子,長大後慢慢開花結果,就會長成品行端正的人。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優越的環境或者是普通的家庭中,過着不錯的生活,但父母師長都沒有教育孩子這一切是怎麼樣來的,以為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對於身邊的種種現象,並沒有給孩子一種合理正常的解釋,價值觀非常正向的教導,孩子又沒有多讀一些不錯的教人正值的書,在往後的發展中就會出問題。

從上所述:人與人之間生活的環境其實差不多,關鍵是孩子們在心靈成長的時候,父母師長在生活學習中,如何給孩子們不斷的解釋周邊的世界。如果解釋的是符合歷史發展觀,符合正向積極的價值觀,孩子慢慢就會被薰陶出一個正向的人生;反之,如果被引導的彎曲了,就會出問題。

【第五篇】: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遠離惰性?

老肯尼迪在一種無法估量的願望促使下,為孩子們提出了“一切為了勝利,絕不無病呻吟”的格言。這個家裏規定了嚴格的法律條令:吃飯時,孩子必須在飯前五分鐘全部就座。母親羅絲把報紙上報道的當天新聞貼在通往餐廳的走廊上,以便孩子們經過時讀上幾條,好在餐桌上參加辯論。

惰性是一種行為鬆懈的習慣表現。時常令父母頭疼的是孩子在學習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惰性。對於孩子而言,惰性更多的屬於一種潛在意識。譬如,早晨起牀,並非睜眼即起,儘管父母已經給孩子規定了起牀時間並用鬧鐘督促,然而到時候,孩子還是多多少少地超過那個時間,懶洋洋地用各種方式再耽擱一會兒。父母對孩子的有意無意的認可,會助長孩子的惰性。

惰性的另一種表現,是對某一個計劃的拖延。孩子在面對諸如家長或老師精心安排的學習計劃時,常常會找到各種各樣的藉口,把規定要完成的事情,推至第二天,而“第二天”同樣依舊。這並不是他們不想做或拒絕做,而是懶於動手,覺得這事往後面拖延一下,也未嘗不可。

只有在某種壓力下,懶孩子才不得不按照計劃去做,而這種壓力往往“非同一般”。

這為父母們提供了一個在他們看來通常確實有效的方法,即給孩子造成各種各樣的壓力:責罵、懲罰盛甜言許諾,或物質刺激,或者就是外界壓力。但這並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反而會助長孩子惰性的進一步滋長。因為,有時候父母因為工作繁忙或有其他事情要做。不能時時顧及到孩子的那份“計劃”。這恰恰等於給孩子開了“綠燈”。壓力沒有了,誘惑不存在了,計劃可以扔到一邊了,該趁着“大好時光”痛痛快快玩耍一番了。

貪圖享樂和安逸是惰性的最具體表現。孩子們天性活潑、喜愛玩耍,對於洗碗掃地的功課則感到是外界強加給他的負擔,做起來也就不那麼情願。

不過有些情況是由於缺乏信心造成的。譬如,一些事情在孩子看來是個難題,沒有把握能夠把它做好。而要做好這件事總需要動腦子費力氣,這確實不如玩起來輕鬆。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如何改變孩子的惰性隨筆》,感謝大家的瀏覽。如果您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進行評論哦~

標籤: 隨筆 家長 惰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evvx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