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為學生留片空白教學隨筆

為學生留片空白教學隨筆

教學中,我們總是擔心自己沒有考慮得周全,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漏掉某些知識點,所以總忍不住“牽着學生趕路”。一節課下來,學生似乎收穫頗豐,殊不知,這種過分的引導壓抑了學生的自主性,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其實,適當地為學生留片空白,你看到的就不僅僅是經過你潤色的一張張相仿的“色彩畫”,而是一道道七彩虹。

為學生留片空白教學隨筆

[案例1]這是一節一年級老師執教《棉花姑娘》一課時的片段。

師:(出示一張棉花姑娘哭的圖片和笑的圖片)為什麼棉花姑娘剛開始的時候是哭着的,後來就笑了呢?

生:因為剛開始時他是生病的,後來有人給他治病了。

師:那是誰給他治的病,又是怎麼治病的,想知道嗎?

生:想。

師:下面就請你們自由讀讀課文,動動小腦想想棉花姑娘是怎麼從哭變笑的?等會老師就要請同學來給棉花姑娘治病了。

5分鐘過後,生跟據自己的'想象把給棉花姑娘治病的經過表演得非常精彩。

[案例2]這是一節六年級老師執教《匆匆》一課時的片段。

師:(播放課文錄音)聽完了錄音,你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了作者是在感歎時間過得飛快。

生2:我發現錄音中落下了一段。

師:你聽得真仔細,這一段不要了行嗎?

生:不行。

師:下面就讓我們來體會這一自然段。

(學生讀完後談自己的感受)

[案例3]這是我教《金色的腳印》一課後的驚喜收穫:

試想一下,案例1中的教師如果直接出示一張棉花姑娘後,就帶着學生學習“治病”的過程,一步步分析後才出示棉花姑娘笑的圖片。那麼學生的表演和接受很可能就是“依葫蘆畫瓢”的表演和“硬性”的接受了,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探知的興趣和想象的餘地了。案例2中的老師不管他是有意無意的落下這一段,但是對於這段空白,老師的確下足了功夫,將“錯誤”變成了“美麗”,學生在個體感悟之後覺得這段文字必不可少,這往往比老師引導學生直奔重點來得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77nv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