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綠豆芽擷趣隨筆

綠豆芽擷趣隨筆

説起綠豆芽,它可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大發明。早在一千多年前,人們已掌握了生綠豆芽的工藝。宋人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中記述“七夕”用水浸發綠豆芽,視這為“生花盆兒”。當時人們在農曆七月初七前十日,以水浸綠豆,每天換兩次水,待芽長到五六寸長時,將綠豆芽移至花盆中,到七夕乞巧時可長得亭亭玉立,謂之“生花盆兒”。

綠豆芽擷趣隨筆

古時,民間流傳“種生”祈子的風俗,婦女們便將綠豆放到瓷盆內,用水浸之,豆芽長到數寸時,以紅藍彩縷束之,祈盼早生貴子。

綠豆芽這一平常之物,在清代文人袁枚眼裏卻不同凡響,他的《隨園詩話》記有豆芽配燕窩的菜餚。有人嗤之以鼻,説“極賤而陪極貴”不妥,而袁枚卻説,發這種議論的人乃不知唯巢、由,正可陪堯舜也。袁枚以堯舜時的名人巢父和許由來比喻豆芽菜,可見豆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讚美綠豆芽,看似平常事,卻有人為此而當了官。傳説明代宣德年間,一位名叫陳嶷(字九峯)的舉子進京趕考,參加殿試時出的題目為“豆芽菜賦”,他以生花妙筆寫道:“有彼物兮,冰肌玉質。子不入於污泥,根不資於扶植。金芽寸長,珠蕤雙粒;匪綠匪青,不丹不赤。宛訝白龍之須,彷彿春蠶之蟄。雖狂風疾雨,不減其芳;重露嚴霜,不凋其實。物美而價輕,眾知而易識。不勞乎椒桂之調,不資乎芻豢之汁。數致而不窮,數餐而不斁。”文章將豆芽形態品格描繪得惟妙惟肖,陳嶷因而一舉奪魁,被委任為浙江道御史。

極普通的綠豆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救了美國士兵的命。美國海軍士兵長年生活在海洋上,因吃不到新鮮蔬菜而易得壞血病。一天,士兵們偶然發現放在軍艦上的綠豆因受潮濕長出了嫩芽,於是士兵們便把出芽的綠豆作為菜吃,誰知令人恐懼的壞血病竟不藥而癒。這是綠豆芽中富含維生素C的緣故。

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稱讚綠豆芽為“食中要物,菜中佳品。”他説:“諸豆生芽皆腥韌不堪,唯此豆之芽白美獨異。”中醫認為,綠豆芽是清熱祛火、疏利三焦、解除酒毒的良藥。特別是綠豆芽富含維生素C,對預防壞血病、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大有裨益。

在廚師的手下,晶瑩如玉的綠豆芽可烹調出絕佳美味。孔府中有一道“油潑豆莛”的名菜,到了清代進貢給乾隆皇帝,他吃了這種細嫩柔脆、淡泊清香的菜餚後,讚不絕口並評價説:“高於山珍海味。”其實,這道菜就是清炒綠豆芽。就是我們尋常百姓家,也可用綠豆芽炒出很好吃的家常菜,如旺火清炒,食之脆嫩;若少加點醋,則增添酸香之美;配青、紅辣椒絲同炒,其色素雅,其姿綽約,其味清香帶辣;配豬肉絲或雞肉絲可烹調成川味,品嚐豆芽脆肉絲嫩時又有麻辣之快感;若配蝦仁或海蔘炒食,更有一番誘人的海味。你看,一味綠豆芽為食文化還真增添了不少色彩呢。

標籤: 擷趣 綠豆芽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37xd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