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經典美文 >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精選17篇)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精選17篇)

隨着網絡文化的發展,美文的概念已經不限定於某種文體,或某類內容。網絡文化是一種開放、自由的文化,給美文的概念也賦予了更多的開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詩歌是美文,好小説是美文,好論文是美文,一條寫得好的手機短信,或一段能讓人會心而笑的笑話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講法,寫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精選17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精選17篇)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1

媽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媽不在,兄弟姐妹是親戚!

媽媽在,家就在。但凡有媽媽的孩子,大都有一個可以回味,值得追憶的童年。也許有人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幸,但仔細回想一下,總會有幸福穿插其間。這幸福是什麼,也許就是街衢巷口之間和小朋友的嘻鬧,也許就是上樹爬牆捉鳥戲鴨的痴迷,也許就是丟手帕捉迷藏的忘情,然而,這幸福,要有一張媽媽的笑臉在家中守望,家中沒有了媽媽,你笑起來都不開心。小時侯,像一個野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只有餓了、累了的時候,才知道,回家。

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媽,進家的第一句話,就是“媽——”。看到了媽媽忙碌的身影,聽到了媽媽的應答,心便安定下來。於是,開始找吃的。吃飽了,喝足了,便再跑出去玩。大了,異地求學,踏進家門的第一件事情,依然是找媽媽。來不及放下背上的揹包,就揹着到處尋找,媽媽看見了,就笑“傻孩子,揹着個包,也不嫌累”。也許媽媽不知道,也許媽媽知道,找媽媽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累。

有了自己的小家,空閒地時候,就想,去哪裏好呢,於是,回家。有一個家,這個家是我永遠的也走不出的守候。推開家的門,媽媽不在,爸爸迎上來,便和爸爸嘮家常。然眼睛卻時時盯着門口,盼望着媽媽回來。媽媽推門回來了,心裏頓時感覺到完整。就這樣,無論哪裏,無論何時,總是惦記着回家,回家了,就喊媽媽。回家找媽,是人們多年來不自覺養成的習慣,也許,生活中只要是有媽媽的人,都和我一樣。這一生活中的細節,便是幸福在盪漾了。家和媽媽就是這樣,鐫刻在每一個人的心底。隨着年輪的遞增,人們會越來越感覺到,縱歲月改變了容貌,縱滄海變作了桑田,枯守着不變的,依然是那份家的眷戀和深深的母愛。因為家和媽媽和我們,血脈相連,息息相通。

媽媽的腹中,曾是我們第一個家。在媽媽的腹中,媽媽就用脈搏告訴你,你是媽媽的一部分,你和媽媽同在一個家,媽媽用血和心跳,時時刻刻和你溝通,而你也是用不斷的膨脹,傳遞你生命的信息,迴應媽媽的希望。當你感覺到這家的狹小,你要看看外面的家,媽媽就用臍帶牽着你,一步一步,小心的把你托出。你降到了一個有聲有色,有鳥語花香當然也有風雨霧靄的家。

外面的世界精彩着,也殘酷着,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你和媽媽的那份血肉連接就被活生生的剪斷了,於是你不知所措,你大聲啼哭,媽媽小心地舉託着你,媽媽温暖的懷抱又成了你安全的家。就這樣,你和媽媽同生活在一個叫家的地方。媽媽把她的血,凝結成乳汁,滴滴,沁入你的身體,你就在媽媽的心血澆灌下,長大了。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夜晚,媽媽緊緊地摟着你,你和媽媽共同感受着外面的震撼,你的心並不害怕,因為有媽媽在。有媽媽在,你就可以放心的天馬行空獨闖天下了。

你知道,你累的時候,永遠有一個寧靜的港灣,媽媽就在那裏為你守候。你可以無所畏懼的迎接一切挑戰,你可以安安心心規劃你內心的嚮往。路的前方還是路,你不可能一口氣到達終點,你就在媽媽堅實的土地歇息,媽媽一個温暖的笑,就是你汲取的力量。你成了頂天立地的人物,你可以叱吒風雲了,但是你依然離不開家,離不開媽媽,高處不能禁勝的寒冷,更會讓你迫不及待的尋找心靈的依託,而那最永久、最安全、最可靠的心靈依託,依然是媽媽,是家。

有人説,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站着偉大的女性。如果真是這樣,那女性中,首先是媽媽。美國世貿大廈傾倒的那一刻,一個擁有億萬資產的商人,當他意識到自己的末日,他想到的不是他身後的財產,他用手機最後的一個信號傳遞了一個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媽媽,我愛你!”。

母與子的情愛,在最危急的時刻,暗淡了硝煙,迸發出奪目的光彩。人性的偉大,在那一刻,定格。人世間有了這樣的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於是,家和媽媽,便永不褪色。家,永遠都離你不遠。即使是相隔千山萬水,即使是遠渡重洋,然而,媽媽的身影,總是你計算的行程,媽媽的牽掛,就是你穿越時空的理由。人類最最不能動搖的情感,也許就是那深深的母愛。人們心底最深的牽掛,就是那生你養你的家。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幹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象沒洗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鏟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鹹太難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燈;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時;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間他們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着涼,(那是吞嚥神經老化的現象);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如果有這麼一天,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並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

為人子女者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

感悟:在外的遊子們,找點空閒,常回家看看!!!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2

人一生有不同的追求,金榜題名時,那是莘莘學子的夢想;洞房花燭夜,那是新婚夫婦的殿堂;久旱逢甘霖,那是廣大民眾的喜悦。同樣,孟子也有崇尚的人生之樂,而其中一樂就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的親情之樂。

都説血濃於水,親情是這世間最為純粹的情感。友情會因世俗名利而遭到背叛,愛情也會隨着時空的推移而變質,唯有親情,像磐石般牢固。

曾看到一則報道説,你若四肢健全,雙親健在,無衣食暖飽之憂,那就是這世間少數的非常幸福的人。父母是我們生命的締造者,“手足”是與我們攜手共度的生死伴侶,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嗎?

自古以來,我們的先人奉行百事孝為先的為人準則。不論是人,卧冰求鯉,還是動物,羔羊跪乳,侍奉孝敬父母應是天經地義的事。而如今,人們追求名利地位,對物質的貪婪讓他們逐漸忘記孝道,將年事已高的雙親丟在家中獨自外出,父母逢年過節等不到孩子的一句問候,一個小心翼翼的電話過去,得到的只是冰冷不耐煩的話語。

縱使腰纏萬貫又如何?捫心自問快樂嗎?丟了最純真的快樂,在花花世界中尋得的不過是一時的暢快。而家中父母,守着大房小車又如何?只欲盼兒歸。父母養育孩子,不過是想日後能一享天倫之樂,體會含飴弄孫的寬慰,並不是製造一台只會賺錢的機器。

多少人在父母已作古時才流下遺憾的淚水,多少人在孑然一身時才回味家的温暖,為何要讓人生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殘缺?

權力地位將人玩弄於股掌之中,你位高權重時,門庭若市;你潦倒窮困時,門可羅雀。人情冷暖,只有家是永久的港灣。

回家吧,是電視中歌手的深情呼喚,更是家中親人的企盼,莫待“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後知後覺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已悄然離你而去。

人生的快樂不該只寄託於一晌貪歡的短暫滿足。永久的快樂在哪裏?在你成長的簡陋家中,那裏有久違的親人的掛念,回到並不華麗的家中,褪去滿身的疲憊,回到那最真實温馨的港灣!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3

去年四月,我每天等到學生下晚自習之後都騎車回到離學校10裏的家中,回家和父親説説話,給父親弄些好吃的,幫他洗澡,扶他上廁所。父親病重,靠吸氧度日,艱守他對兩個讀高三的孫女的約定:“我要堅持看到你們考上大學……”

父親患的是惡性肺癌,診斷結果出來,全家人都瞞着他,但他虛弱的身體、清醒的頭腦告訴他時日不多了。他在病情日益惡化的情況下,不聽任何人的勸告,親手拔掉輸液針頭,堅定地出院回到家。

回家,其實只離家一月的他像一個久別家鄉的遊子,歡快得像一個孩子,呼朋引伴來家相聚,一掃住在醫院時的虛弱,奇蹟一般竟然能自己行走了,説話也精神了許多,只是手裏多了一根枴棍。

小時候,母親和我們四個姊妹與父親聚少離多,他常年在外工作,但每月回家一兩次,回來就撿起傢伙什幫家裏做事,他的勤勞儉樸、善良熱情總是感動着他身邊的人,也為自己的兒女們樹了一杆做人的標尺。

我兒時眼中的父親是很威嚴的,記得父親打過我兩次:第一次是因為逃學,父親狠狠地揍了我一頓,並且要我寫“檢查”,剛上一年級的我,不會寫的字就寫拼音,父親沒學過拼音,就讓我念,我帶着哭腔,和着涕淚念“檢查”,哥哥姐姐都躲一邊偷偷地笑,父親要我把“檢查”貼在飯桌前的牆壁上,然後向全家宣佈,任何人不得撕毀,然後拿來毛巾,幫我擦臉上的淚痕。第二次是因為與哥哥爭東西吃而打架,還打了勸架的大姐,回家後聽了媽媽的“彙報”,父親就開始教訓我和哥哥——先打,再跪直至認錯……兩次捱打,讓我一直銘記,記住了做人的原則也記住了父親的威嚴。父親的慈愛又讓我非常喜歡他,小時候的我,學習成績很好,每學期結束的時候,總能得到父親給我的獎勵,或是一支筆,或是一個日記本,有時是兩塊錢,我總是視若寶貝,好好珍藏。一到假期,我總要到父親的單位去住幾天,父親到哪兒我到哪兒,腳跟腳,手跟手,父親同事們都説我是他的影子。父親總是逢人就誇我:學習好,身體好,良心好,勤快、聰明……晚上和父親睡一張牀上,夏天他幫我用扇子趕蚊驅暑,冬天,他就把我冰涼的小腳夾在他的腋窩裏,讓我暖暖地入睡,父親這一習慣一直保持到我成年。我自己有了孩子後,晚上睡覺碰到孩子的腳,總會想到父親温暖的腋窩,如今亦然。

初中畢業,我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師範。我成了父親眼中最出息的孩子,給了他最大的慰藉,他更疼愛我了。然而,也就在那一年,母親病倒了,他先是請求調到離家最近的一個小單位,好常常回家照顧媽媽,後來還是覺得不行,他就乾脆把媽媽接到他的單位,精心照料,母親身體並沒有如全家所願一天天好起來,兩年後的暑假裏,母親躺在我的懷裏,拉着父親的手,帶着無限的眷念撒手人寰。堅強的父親帶領兩雙兒女含淚安葬了母親,帶着母親的囑託,肩負起雙親的責任。從此,父親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我們兒女們兒時眼中的威嚴蕩然無存,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比媽媽在世時更温暖的慈詳。媽媽離世22年,父親唸叨媽媽22年,他用自己的艱辛付出,踐行着對媽媽的諾言,他心中沒有自己,只有兒女……

退休在家,父親空閒時間多,他自己種菜、養雞、養豬,積攢的雞蛋總是送到我和哥哥姐姐家裏來,幫姐姐家做事,帶孫子、帶外甥,還帶重外甥。他退休前一直從事工程建設,內行工程管理,村裏修公路,他負責工程質量監理,常年累月,早出晚歸,寒暑無懼,最後,村裏象徵性地給了他800塊錢的工資,他全部捐獻給村裏,分文不取。修學校、建橋、修路、水利工程,有利鄉里的事,他都積極支持,出錢出力,樂此不疲。父親一生樂善好施,無論親疏,有求必應。病中,前來看望他的人絡繹不絕,連我的同事和領導都親臨病榻前探望,臨終,滿屋親鄰或坐或站,唏噓、揮淚,足見他生前為人行事之周全。

人説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我深深地體會到:父親就是我為人、做事的楷模,他就像我心中的一盞燈,永遠照亮我前行……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4

從我們呱呱墜地、哇哇哭泣的那一刻起,我們便是父母愛的結晶的“產物”。可是,這個“產物”對他們來説,卻擁有很少——在一起的時間。

拿女孩來説吧!《聖經》裏曾説過:女兒都是耶和華(耶穌)的產業,(拋開其深刻的內涵和寓意)為什麼不説是父母的產業呢?

孩提時,父母小心地照顧着我們(但不是溺愛),怕我們受傷,和我們在一起,看我們哭了,他們的心就會緊張起來,是不是餓了、還是便便了,為了不讓我們再哭,就抱着哭泣的我們,在院子裏一直來回走動,直到我們安靜地睡着,他們才舒了一口氣;看着我們笑了,他們就會樂呵呵的,臉上泛起久違的笑容,好像我們的喜怒哀樂,就如同他們的喜怒哀樂,時時牽動着他們的心。

大點了,就開始慢慢地,教吱呀説話的我們學習語句,當吐字不清的我們,喊出第一聲爸爸和媽媽的時候,你能想象的到,他們的內心是多麼的高興,逗着你,哄着你,再叫一聲爸爸,再叫一聲媽媽,彷彿你怎樣叫,他們都不會厭倦;教剛剛才能站住的我們走路,無疑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因為你和他們在一起,看着我們一次次地跌倒、摔倒、哇哇大哭的“小樣”,他們卻在一旁,像個孩子一樣地壞笑,而不是上前抱起跌倒的我們,終於看到我們會走路了,便走到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張開雙手,要我們往那裏蹣跚走去,當我們搖搖晃晃地走過去,撲到他們的懷裏時,我們能看到他們臉上歡喜的面容。

這兩個時期,算是我們同他們,呆在一起最親密和最長的時間了。

上了幼兒園,小時候在熱乎乎的炕上和他們堆積木,依偎在他們懷裏撒嬌的日子,已不見了蹤影。我們會告訴他們,在幼兒園裏都玩了什麼,那裏有好多的小朋友,我們喜歡去上學。這時的我們,喜歡上幼兒園和小朋友在一起,而不是在他們的身邊。

漸漸地,我們上小學、中學,每天在家的時間也在慢慢地在減少,只有晚上,父母從地裏(或是上班)回家後,在一起吃晚飯時,能借此機會好好説説話。可是,你知道時間不允許,堆積如山的作業更是不允許的。這已在無形中讓你習以為常,在青春期的我們反而不喜歡和他們在一起很長時間,因為他們的嘮叨讓我們覺得厭煩,有種想要逃開的想法。

等上高中了,離家遠了,上大學,去了外省,回家的次數扳指可數,和他們的距離拉開了,沒有他們在,沒關係。好不容易大學畢業,接着是參加工作,卻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家一次。之後,結婚、生子、成家,一件一件的事情接踵而來,讓我們徹底地離開了他們,那個家你已不再經常回去。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又忙於生計,加上工作上的種種多的數不清的前因後果,很少抽空回家看看——孃家的父母。

一路走來,父母像是我們的.護花使者,精心地呵護,細心地照料着我們,看着我們一點點地長大——開放嬌豔的花朵。這時,陽光和雨露的滋潤足以讓我們好好地成長,父母卻依舊放不下,對花的照料。那無私而偉大的父愛與母愛,我們拿何以報——這筆我們一生都“還不清的債”。

那東西,是孝心——常回家看看——很簡單的一件事情,我們卻做到過幾次。不是給父母錦衣玉食的生活,就是所謂的孝,這些東西是物質上的。再者,父母也不會在乎這些,他們在乎的,是我們能不能常常抽點時間,回家看看她們老兩口,這比什麼都讓他們高興。雖然嘴上説,沒事不要回家,別耽誤了工作(或是地裏的活),但我們知道他們是口是心非。當我們回家時,他們就會樂地合不攏嘴,又會怪我們,要回來也不提前和他們打個招呼——只為買我們喜歡吃的水果,做一桌我們喜歡吃的飯菜,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着桌子吃一頓飯。

一首《常回家看看》道出了它——多回家看看家中的父母的內涵,這精神上的給予,遠比物質上的給予來的讓他們心滿意足。飯後和父母暢談,是我們同他們最愜意的時間,他們總會問問這,問問那,囑咐我們,天冷了要多加點衣服,累了就歇一歇,這些瑣細的小事——卻足見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只因我們是他們一生的牽掛——即使我們已成家立業。

在母親的眼裏,我們永遠都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這是不可否認的。有母親健在的,便多少會有一點孩子氣在。這讓我想起了老舍的《我的母親》,他説: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是啊,母親的愛不像父親那樣來的強烈。所以,我們在母親懷裏撒嬌遠多於在父親的懷裏。

不知你是否留心沒,在你要離去回家時,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流露出他們的不捨,即使隔的不遠。那些告訴我們的話,好像永遠都沒有説完的一天,可在那些無盡的話語中,我們所感受到的,是愛的味道,像那在融化的巧克力,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滋潤着,我們的心。

也許你們認為,我寫跑了,非也。父母能擁有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這樣細細想來,你會猛然發現,其實並不多。我所寫的,是想讓讓我們(只要父母還健在的)深深地去思考——應該如何去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歲月和經歷過的點點滴滴,進而闡述孝——常回家看看,是回報父母最好的禮物,因為裏面裝的是,你對他們的愛。

當雙親還健在的時候,把手頭繁忙的工作放一放,多抽出些時間,常回家看看吧!因為我們實在是“虧欠他們”太多太多的東西了,僅在給予他們我們的孝方面,如此簡單的一件事情就這麼多,那別的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愛——是經不起等待的。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5

皋氏年輕時周遊列國,尋師訪友。因此很少留在家鄉侍奉父母。父母相繼去世,皋氏痛哭於道旁:“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閒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注: 樹想要靜下來,風卻不停地颳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願。現也比喻階級鬥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言罷,立槁而死。

第一次看到這段故事時所受到的震撼,至今猶依稀記得。那時我總是在想,這是怎樣的痛楚,使得話語中的悲傷在歷時幾千年後仍能扣動後來人的心。

我相信每一顆熾熱的心都曾經默默地許下宏願——在自己衣錦還鄉[注: 舊指富貴以後回到故鄉。含有向鄉里誇耀的意思。]後,定要讓為自己操勞一生的父母住進豪華的房子,日日享受山珍海味遺憾的是父母總是衰老得那樣快。他們大多等不到孩子功成名就[注: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的那一天。做子女的所構想的美好願景還來不及實現就成了一紙空文[注: 只是寫在紙上沒有兑現或不能兑現的東西。

人的一生渺小而短暫,有着鴻爪雪泥飄萍之末的孱小和飄忽,生命的無常總是讓人不知所措,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錯過,留下的便是一生的悔恨與無奈。

不要再推脱説自己工作繁忙,不要以為每週打個電話回家便是對父母的關心,不要以為純粹的贍養父母便是盡了孝道。昔日子游問孝,孔子回答説:“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就是説在許多人認為孝就是能養父母,讓父母吃飽。其實你養狗養馬也要讓它們吃飽,如果只是給飯吃而不能真正孝敬父母,那跟養狗養馬又有什麼區別呢?孔子的話固然有些犀利,但古之道德仍能給今之人一定的啟示——就是對待父母一定要有誠摯的心。

上了年紀的人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保證,更需要心靈上的關懷。不要因為他們説話遲緩而不耐煩,多想想你呀呀學語時是誰在一字字的教你發音;不要因為他們慢慢咀嚼食物而煩躁,多想想你沒長牙齒時是誰耐心地餵你吃飯;不要因為他們的嘮叨而厭煩,多想想他們以前是怎樣指點你成長。

趁着父母身體康健多盡孝道,也許只是一件禦寒的棉衣,也許只是幾塊他們愛吃的點心,也許只是一句貼心的問候,這些東西在父母的心中有着極重的分量。因為不管是錦衣玉食[注: 精美的衣食。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還是粗茶淡飯[注: 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在孝的天平上都是平等的。

“子欲養而親不待”,只希望這句古訓,不再在我們生活中演繹。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6

那位慈祥的老人,姓什麼我都已經不記得。只記得每次從她家門前經過時只要被她看見,她都會站起身拉着我的手親切地噓寒問暖,眼裏、臉上都是關切和疼愛。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久違的媽媽的感覺。可是,今天,不,就是剛才聽説她溘然長逝了。

聽到這噩耗,我驚愕得説不出話來。前不久還見過她。

聽過她的經歷,和我的媽媽一樣,年輕時吃過別人難以想象的苦——看過他們被歲月雕刻在臉上的超過同齡人的滄桑皺褶就足已讓人去想象那些沉重的過往。他們那個時代長大的人歷經的磨難是不堪回顧的,我不想細説,更不願代替他們去回憶。

曾經,那是在一個寒冬的深夜裏,弟弟打來電話説媽媽走了。我當時同樣沒有説出一句話,不敢相信那個伴隨自己成長几十年的刻進生命中的親人就那樣猝然離開。是的,生離死別每個人都得面對,但真正輪到自己頭上那份沉痛是難以用語言能夠盡述表達的。

那一夜雪下得很大,我靜靜坐在宿舍裏到天亮,等不及弟弟他們購置物品的車獨自奔回老家。媽媽的遺體已經放進棺木裏。

爸爸見了風雪中奔回的痴傻地立在棺木旁的我,含淚打開棺蓋説:“看看你媽媽。”我伸出手撫摸着那張對我來説在這個世上最熟悉、最貼心、最美麗的臉——還是一如既往地温暖!

“媽沒有死!她的臉還是熱的!”我對站在身邊的親人們哭着大叫。

“不會的,媽她昨晚就……”姐姐想拉開我。

“真的!不信你摸!”我推開姐姐的手生氣地嚷。

“不是的,幺妹兒。是你自己的手凍僵了!”姐姐再次拉開我,“別把眼淚流在媽媽身上了!那樣對媽媽不好!”

我不得不回到現實,媽媽的確是走了,永遠地走了。

……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唯一的心靈依託就只有媽媽。夜裏常常夢見媽媽要麼是勞作時割傷了手、要麼被壞人欺負,於是我常常在夜裏哭……白天只要沒看見媽媽的身影會馬上不管不顧地哭鬧着找她,很怕自己一不留神媽媽就消失掉再也不見。當我長到已經懂得死的意義後,時時呆呆望着她。有次我終於忍不住難過地對媽媽説:“當你死的時候我也死。”

“你真是瘋了!沒得一句好話!”媽媽生氣地訓斥道。媽媽沒發現,其實,在我的眼裏當時早已蓄滿淚水。

可是現在,媽媽已經離開這人世多年——我仍然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活着。因為我也像媽媽一樣已經是一個女兒的媽媽,我得為她好好活着。

今天,這個給過我母親感覺的老人因知道自己身患絕症,不想連累兒女花費昂貴的醫藥費,溺水自殺。她肯定認為這是在給兒女減輕負擔,可她哪裏知道她的兒女一定像我對自己離去的親人一樣,也想多付出一點兒以對她含辛茹苦的養育恩一些微薄的補償?!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痛苦是一生的隱創啊!他們的在天之靈知道嗎?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7

秋天,幾片飄落的楓葉送走了南飛的大雁,也送走了我的太外婆,送走了開往台州的列車……

媽媽經常跟我説,她小時候和她外婆的種種趣事。太外婆帶她去吃她最愛的羊肉串,每天早上騎車帶她去九峯公園玩,煮那種粗粗的有着奇怪名字的麪條給她吃……

看着窗外哭紅的楓葉被秋風颳走,我心中也有些傷感。在這個世界上的親人又少了一個!我們坐火車去她媽媽的老家台州為太外婆送葬,大家都很傷心,為太外婆的離世感到悲傷。我們站在那裏,我看着我自己的外婆,不禁想起小時候呆在外婆家的種種往事,每天早上外公會給我燒我最愛吃的肉末面,外婆就坐在我旁邊笑眯眯的看着狼吞虎嚥的我説:“慢點吃慢點吃,不夠還有!”而這個寒假,我因為想要減肥,所以節食,人是瘦了許多,可是沒有先前的那種精氣神兒。外婆對此很着急,她每天早上都一早過來送吃的給我:排骨,小公雞,竹筍,五花肉,多種多樣,她還特別叮囑媽媽讓我好好吃飯,經過外婆的“加餐”,我現在又恢復了元氣,外婆十分高興。

之前看過一則新聞,一位老人因為兒子工作忙,沒時間回家,就從山裏到縣裏,轉大巴,轉火車40幾個小時,只為給兒子送一筐他最愛吃的土特產。

老人們是多麼關心自己的子女啊!不論是一碗肉沫面,還是一筐土特產,都藏着老人們對子女孫兒濃濃的愛。

媽媽一邊流淚,一邊喃喃自語:“我回台州的次數太少了,都沒有好好照顧外婆,現在想要照顧都來不及了。'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站在一旁聽了媽媽的話深有感悟: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和親人相處的時光,好好對待他們!

——丁宇軒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8

“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大家一定有很多人聽過這首歌吧!當我聽到這首歌是,在我心中想着爸爸從小對我的關愛,忽然有一股熱流從我眼中滑下。

爸爸,我從沒有,對爸爸説過一句“爸爸,您辛苦了”爸爸曾在他的日記本上寫過一篇“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文章,爸爸寫的是爺爺,爺爺在我6歲是去世了,那是我頭一次聽到爸爸哭得那麼傷心,我知道,爸爸一定是原來沒有聽爺爺的話,爸爸知道自己做的錯了,可是已經沒有用了,這一切都不會再發生了,這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直到現在我知道了,我現在要好好的對待父母,不要讓他們失望,我現在要聽父母的話,曾看過這樣一段話:當我6歲時,我什麼都聽爸爸的。當我12歲時,我有些叛逆,爸爸説東我就西。

當我20歲時,我總是頂撞父母,嫌他們嘮叨。當有一天當他們去世時,我已不在嫌他們這嫌他們拿了,我後悔了,為什麼當時沒有聽他呢別的話,後悔也沒用了。看了這段話,我心中觸碰很深,我也懂了很多。

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啊!從現在做起,不要到了有那麼一天,你後悔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9

落葉又一次飄零,猶如幾隻斷魂的蝴蝶訴説着秋天的淒涼與思念。在落葉中,彷彿能看見她慈愛的臉。

五歲那年,我做了闌尾炎手術,姥姥便專門挑一些粥啊、湯啊、水啊之類的給我做,怕我饞蟲氾濫,她便細心的切許多細小的肉末灑在上面,對於那時的我來説,那就是人間最美的味道。

好不容易出了院,我便大吃大喝。什麼“紅燒肉”、“鍋包肉”、“紅燒獅子頭”啊,只要報出菜名,她就立刻給我做,現在想來也會口水欲滴。

出院後不到一個月,媽媽要帶我去北戴河旅遊。可她擔心我的身體吃不消,在屢次勸阻無效的情況下,她選擇用生命挽留我——在我們出發前一天晚上,姥姥突發心梗離世了……

姥姥的去世對我來説,猶如晴天霹靂。思念的淚水一次又一次的模糊了我的雙眼。

此後,每次提到她,我就“欲語淚先流了”。姥姥,你可知道,你走後,誰還會把扒好的瓜子瓤放到我的手裏?誰還會把美味佳餚端到我的面前?誰還會把親手縫製的棉鞋放到我的腳邊?誰還會聽我説説心裏的話?

每每想起姥姥,我就痛不欲生,我恨我還沒有為姥姥做些什麼,她就已經離開了。媽媽對我説:如果你不珍惜眼前親人帶給你的幸福,在你想報答親人時,親人卻已經離開了,那時你就會很遺憾,這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啊。

“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不斷重複着媽媽的話,看着媽媽憔悴的面容,陷入了沉思。

當第一片樹葉落下的時候,我仍會看見她慈愛的臉……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10

父母悄悄來到孩子的學校探望,卻遭到孩子冷落,其原因竟然是認為與父母有代溝,沒什麼話題可以聊,還有就是與朋友已經有約,覺得父母未經同意就來到學校,是對他的不尊重。我認為這兩個原因並不能成為孩子冷落大老遠跑來看望他的父母的理由。父母這樣做,也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才知道後悔,缺什麼也沒有辦法再挽回。

不可否認,父母沒有提前與孩子溝通好探望時間,可這並不是説,就是完全不尊重孩子,可能父母只是想給孩子一個驚喜。就像生日禮物,難道每一次生日都必須跟過生日的人明明白白商量生日禮物的類型與價格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對過生日的人的尊重嗎?顯然不成立,生日禮物只是一份心意祝福,而父母大老遠也沒有提前商量跑來也可能只是想給孩子一個驚喜,這所做的一切源於什麼?源於對孩子的愛,可憐天下父母心。再説,沒有提前商量,又不是造成了什麼實質性的嚴重傷害,最多安頓好父母,仍舊跟朋友赴約,怎麼可以因此冷落父母呢?

而另一個理由:代溝,就更不能成立了,只是因為跟父母有代溝,就可以直接冷落養育那幾十年的父母嗎?他們還專門來探望你,心裏牽掛你,愛着你,而你這樣做,不正好傷了他們的心?既然有代溝,不是應該積極主動跟父母好好溝通,憑藉此來儘量減少代溝的寬度嗎?怎麼能反其道行之來上海父母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遠道而來給唯一的孩子送驚喜不成,反而得到孩子的冷落。身為父母,自然希望孩子好。有生之年,看着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在自己年老時,贍養自己,與孩子相親相愛地相處,便心滿意足。而等孩子長大似乎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情,或者説,對父母來説,孩子永遠是孩子,總是會擔心他們遭受到外界不好的影響,遇到壞人,因此總是不放心,想要了解兒女的想法,免得他們誤入歧途。代溝這種問題,是難以避免的,每個人成長時代環境不同,所經歷的事情也不同,因此觀念難免會有所差異。不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應該盡力和諧相處,主動溝通,而不是冷待對方。

父母在時光的流逝中日漸老去,原本烏黑濃密的頭髮,漸漸花白,皺紋越來越多,而我們則從嗷嗷待哺到現今成年階段,也該長大了,學會懂得,學會揹負自己該有的責任。從小到大相處的點點滴滴,所有的感情,都安放在心中,不是簡短的幾句話就可以概括,可以説得盡,可以道得明。時間是世界上最大的革新家,沒有人能在時光的流動中一如既往,我們能做的只有把握今朝,珍惜現在的時光。莫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11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便是王明這幾天的內心寫照。此時的他正一個人遊蕩在家中,拎一瓶啤酒,靜靜地躺在靠牆的地板上,腦中回放着幾天前的場面……

王明是一個北漂學子,十年前,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這個城市與家鄉相隔千里,而每年只有三天時間能回家鄉過個年。王明的父親早亡,是母親把他拉扯大。每年回家,他幾乎只和母親在吃飯時碰面,説幾句,其餘時間全在房間裏工作。雖説現在條件越來越好,但母親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了。

那天,母親來到門前,小心翼翼地同他商量:“王明,你可以回到這裏工作麼?”母親的眼睛裏佈滿血絲,用期盼的眼神望着他。王明頓時停止了工作,走到門前,訓斥道:“你什麼意思?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你竟然要我換工作!”説完,便“啪”的一聲關上了房門。門口的母親呆住了,靜靜地站在門口,本來就蒼白的臉更加蒼白了。

三天後,王明又要離開母親了。那天下着大雨,坐在候機室的王明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裏莫名地傳出:“王明,你的母親剛剛去世,快點回來!……”王明以為是詐騙,憤怒地打斷:“胡説!我昨天還看見母親好好的!”説完便掛了。但他越想越不安,還是回去了。

回到家,王明看見母親躺在棺材裏,頓時失聲痛哭。他回來得太晚了啊!為什麼不早些答應母親呢?從火葬場出來,他失神地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風呼嘯着吹過,猶如一把把刀子從他身上劃過;豆大的雨珠像一支支利箭射在他身上。他猶如行屍走肉般沒有任何生氣。突然,一聲稚嫩的童音響起:“媽媽,媽媽,我要糖葫蘆,要嘛!”王明驀地想起,自己當年最喜歡的便是糖葫蘆了,往事塵封重啟,一幕幕同母親相處的場景在腦海裏浮現。他向四周張望,試圖尋找那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與身影,但卻什麼也沒有。終於,他緩緩抬起頭,撕心裂肺般地呼喊:“媽媽,你在哪?”

後來,王明病倒了,躺在病牀上,他彷彿看到了母親端來他最愛的蓮子羹的情景,醒來一切都是虛無。兩行淚靜靜落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精彩點評:好一個遊子逝親的故事,好一句“子欲孝而親不待”的警言。讀完文章,不禁反思:多久沒見母上大人了?全文以小説的體裁構築了一個悲傷的故事,難得的是主人公的感情變化被處理的清晰可見。有故事,有情感,有深意,不失為一篇好文章!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12

莎士比亞説:“女人是弱者,但是母親是強者。”

大仲馬説:“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

有一個故事這樣講:從前有這樣一個人,他長大了,娶了媳婦,就嫌棄母親年老了,打算揹着他母親上到深山裏去,然後把母親扔到山林裏去。不久,他背上母親進山了,悲傷的母親邊走邊折樹枝。當兒子放下母親要走時,母親叮囑他一定要沿着樹枝走,免得迷路。兒子聽後大哭,背起了母親就回家了。

還有一首歌這樣唱:媽媽,燭光裏的媽媽,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媽媽,燭光裏的媽媽,

您的眼睛為何失去了光華,媽媽呀,女兒已長大,不願牽着您的衣襟走過春秋冬夏。

還記得有一個獲獎作文裏這樣寫道:爸爸,您的前半生我無法參與,你的後半生我奉陪到底!

有一段題記這樣寫道:父愛大於天,母愛大於地。父親母親撐起了我們生命的天空。是啊,父母的養育之恩,深情厚愛,是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的恩情。

可是,面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難道非要像報紙上為父母捐腎的人一樣嗎?難道只有這樣才算孝順嗎?答案當然是“不”了。對於我們而言,也許洗一洗自己的襪子就算孝順了,也許掃一掃地就算孝順了,也許只考一個驕人的成績就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了,有時就是你健健康康的他們就感到很欣慰。很滿足了。他們只是希望你能開心快樂,而我們能做到的只是一句:“爸爸媽媽辛苦了!”就足夠了。

等我們長大後,我們要做的將不止這些。長大後,我們與父母將不再是朝夕相處,也許將是遠隔大海重洋。到那時,我們又該怎樣盡孝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光是殘酷的,人生是短暫的,生命總有不堪一擊的脆弱。不要等到他們他們去世了,才後悔莫及,感到萬般遺憾,留下深深的思念與無處償還的心情,無以言孝。

所以,好好孝敬你們的雙親,趁他們還健在!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13

你站在樹影下,朝我微微笑的模樣,早已深深地刻畫在我腦海中,無法忘卻。

——題記

兒時的我總仗着爺爺對我的關愛恣意妄為,常常惹是生非。

炎熱的夏季,老家院裏的那棵綠樹生長得枝繁葉茂,我喜歡坐在樹蔭下乘涼,爺爺坐在一旁陪着我,或清洗水果蔬菜,或手搖扇子為我扇風。而我會拉着爺爺的手,拿着畫筆在他手掌心上塗鴉。爺爺的手久經歲月洗禮,早已變得黝黑,掌心留着因長期工作所長出的老繭,又厚又硬。除開老繭,還有着幾道或深或淺的傷疤。

在老家的時光太安逸,對於當時的我來説,是無法忍受的,所以我便拉着爺爺的手,進入了老家周邊的小樹林裏。

樹林裏生長着和院裏一樣的大樹,枝繁葉茂,陽光穿過層層樹枝葉只灑下幾絲斑駁光影。微風輕輕吹,立在枝頭的鮮嫩果子散發着清香,縈繞在鼻尖,引誘着我一步一步走上前。我看向爺爺,指了指果子,撒嬌着,爺爺會心一笑,拾起地上的長杆,連帶着樹枝一齊打落在地上。爺爺把長杆丟在地上,欲撿起地上的果子,卻被那鋒利的樹枝所劃傷,尖鋭地在手掌心劃出一條口子,血液從傷口慢慢滲出來,滴落在地面上,可爺爺卻毫不在意,繼續撿果實,用紙巾仔細地擦淨了後把果子放在了我的手上。我瞧着手中的果子,鮮豔美麗,紅透了,像爺爺手上逐漸滲出的血一樣紅。

陽光逐漸隱去,走出樹林,胭脂似的綢緞灑滿天穹,卻被明晰的天光一點點絞碎,化成説不出口的悲傷,散落四方。

那道傷疤留在了爺爺的掌心上,爺爺老了,鬢髮早衰,歲月的皺紋在他的臉龐留下一道道痕跡,子欲養而親欲不待。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14

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地走。

————題記

世上有一種人,和你在一起時,總是千萬次囑咐要多穿件衣服,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你覺得很煩,卻也覺得很窩心。缺錢的時候,他總會説些賺錢不易的話來訓你,邊教訓邊塞錢給你。這種人————叫父母。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他們總是咳個不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握着你的手時那種粗糙的感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的眼裏飽含着風霜雨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常常在想,是怎樣的感情,才會使話語中的悲傷和痛楚在幾千年後還能再次地撩人心絃。

我相信每一個為人子女的人都在小的時候立下誓言————在自己鴻途之時,一定會讓操勞一生的父母住進繁華的房子,穿着以前連做夢都沒夢到過的衣服,日日享受山珍海味。遺憾的是,父母總是衰老得那樣快。他們大多等不到自己孩子功成名就的那天,做子女的願望還未來得及實現就成為了一紙空談。

“孩子,當你還小時,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教你慢慢學會用湯匙用筷子,教你係鞋帶,弄釦子,教你穿衣服,梳頭髮,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想…。。極可能連最後要説什麼,也會一併忘記”每當我聽到這一段錄音時,我就會發現,父母真的是我們努力拼搏的最初動力能源。可是,偶然的一天,你會發現,他們很多力所能及的事,卻做得十分困難。即使我們對父母的感恩還來得及,可是否想過父母等得及嗎?

人的一生渺小而短暫,有着沙塵一般地飄忽和微小,生命的無常總是讓人不知所措,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

正因為如此,我要對那些父母健在的人説:“趁青春還在,趁微風不噪,趁父母未老,多愛他們。也許明年,也許今後,他們是否還在你的身邊,一切都只是未知。

漸漸地,你長大了,而父母卻老了,父母那濃密的頭髮再也看不見了。那些還未説出口的感激的話語,愛的話語都將它們釋放給父母的耳朵吧。

所以,多點時間陪陪父母吧,應為它們永遠在你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它們可以讓你肆意索取,享用卻不曾要你回報。對他們好一點,“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當失去時,才後悔沒有珍惜。

富有不及温暖,幸福不及父母。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其實是孝順。

——後記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15

我對史鐵生這個作家瞭解不甚多,只是讀過幾篇他的文章而已,文筆和風格有點細水長流的感覺,好像是緩緩跟你説着故事一樣的口吻。對於他的文章,印象最深的便是《老海棠樹》與《秋天的思念》,後者是我們語文書中的課文,前者是閲讀捲上的文章,一篇寫的是奶奶,一篇寫的是母親。

讀完《老海棠樹》之後,奶奶在老海棠樹下佝僂着背像是在尋找着什麼的身影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其實文章中的奶奶或許就是老海棠樹?亦或那海棠樹就是奶奶?我想是的吧,奶奶的確是如同那老海棠樹一般,堅強而無奈,以一種蒼老的姿態活着,敏感而脆弱,靜觀生命過去春夏秋冬,冷暖自知不言説。文中有一段話看得我喉嚨哽咽:“我寫過我最不能原諒自己的一件事:奶奶舉着一張報紙,小心地湊到我跟前:“這一段,你給我説説,到底什麼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學那玩藝兒有用嗎?您以為把那些東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麼帽子?”奶奶立刻不語,唯低頭盯着那張報紙,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動。”真的特別特別讓人感覺心寒,看着那張薄薄的卷子上黑色的字,我都能體會到字裏行間流露出來那種難以訴説的複雜情感與情緒。那時奶奶該會是怎樣的心境?就好像是你一直解不開的結,突然有一天解開了,你又覺得少了些什麼。比起奶奶我更關注的是史鐵生的反應,他竟然那樣子回答!那樣的不耐煩與若無其事。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平日裏對我奶奶她老人家的態度,似乎與史鐵生這樣並無二致,心裏第一次正視這件事情,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慚愧。

《秋天的懷念》裏的哀愁是作者自己寫出來的,文章的題目其實就帶着很濃郁的愁“自古逢秋悲寂寥”。這句話自古以來就是個真理,只是後一句”我言秋日勝春朝“少人所知。文中史鐵生寫“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意義,史鐵生的母親詮釋了這句話。我不知道史鐵生寫: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説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説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這一段的時候有沒有想哭的衝動?尤其是緊接着這段的那一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菊花依舊遍野爛漫的開,只是母親走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老海棠樹或許仍能繼續活個幾年,只是奶奶去世了,那海棠樹下的身影,再也看不見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其此之謂乎?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16

這是一個故事!這是一幕悲劇!這是一個小孩!

大雪紛紛的夜晚,這裏的天氣格外的寒冷!轟隆隆!我猶如被雷電接醒一般!

“耶!大雪天的有一隻小‘動物’在活動嗎?它就在這家人户的正門前。從屋裏傳來一陣陣人的亢笑聲,老的難道這家人沒有看見有隻小東西在他家門前嗎?”

突然!從那隻在呼吸的生物的身上載來一絲絲,一裊裊的絲絲響聲,那聲音很熟悉——是一條蛇,一隻小兔子,還是一隻狗呢?我揣摸着。我想離開,但是我又想多呆一會兒,想看個究竟,可是大雪天的我的朋友們誰願意等我呢?他們雖然都已經十七,八歲了。

才春!走了吧!有什麼好看的呢?這是一隻餵飽的狗啦!同學上前來拽我離開。

“好的”我應道。卻遲遲不挪步。

很不耐煩的同學上來就朝那個東西踢了一腳“誒”那東西隨之而叫,似乎!似乎!似乎……

“鬼呀!”我們一溜煙消失在雪地大雪仍然在無情地下着,只聽見窗外的那些嫩枝經受不住大雪的重壓“喀嚓,喀嚓”斷得那麼清脆,似乎並不想離開這個世界。

天亮了,推開窗户一望無垠的雪地美極了。

我們要去上學了,沿着這條路,我覺得這條我走過幾年的求學之路變得有點兒陌生。前面有一羣人在議論什麼!我疾步走了過去,這裏人頭攢動,我好奇地從人縫裏看去!一個小雪堆!“耶!那!那!那不是我們昨晚上看見的東西嗎?”“對呀!”一個農民樣子的回答道。“昨天晚上我也看見了,我還以為是一隻小狗呢!其實是一個小孩呀!好可憐呀!好可憐呀!大年十五家家都在過着團團圓圓的新年,沒想到昨天晚上的一場大雪要了一個人的命啊!好象還沒有吃過飯呢?好可憐呀!才四五歲的小孩子呀!怎麼寒冷的天居然沒有穿着一件衣服……”

“哦!”我把頭死勁一埋往學校跑去了!一路上撒滿了淚水……

一個生命,一個靈魂,一個民族,一個傳統……

儘管昨晚一整夜的大雪把大地封得洋洋灑灑,嚴嚴實實,可是這條我走過多年的路已經變得蒼白無力了,它註定承受着人的踐踏而默默忍受一切。

後來我回來的時候,那個小潔白雪堆已經消失了,留下了千千萬萬的下雪堆,昨天晚上一路潔白的雪已經被人們踏得破亂不堪了,潔白的雪已經是灰,白相混了,但是路邊卻出現了另一種顏色——紅色,這一路都是。

這個小孩是這家人領養的但是他卻得不到人的“做人”權利,他和這家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待遇,他有狗飯吃,有狗窩睡,出於不同的壓力這“狗”的主人把它拖去埋了,所以這一路上留下了另外的顏色和痕跡。

我帶了一件衣服,一個饅頭沿着“路”來到了山頭。好一派雪景,我面前又有了一個小雪堆。

子欲養而親不待常回家看看美文 篇17

你感恩陌生人的一點恩惠,淚流滿面,卻不懂感恩最親愛的人,理所當然的接受,拒絕;你看得見同學身上的新衣裳,捕捉時尚,卻看不見為你的時尚默默付出的人身上衣服一穿就是三五年;你可以用上百元買遊戲機,卻捨不得用兩三塊為青春不再的母親獻上一朵康乃馨。

你想的是,他們是枷鎖,是束縛,是羈絆。你想快快掙脱他們的懷抱,你想去闖蕩,你想去另一片天空呼吸沒有他們的空氣。於是,你對他們説,我長大了,你們不必再管我了。

然後你真的走了,去追尋你所謂的夢想,自由的感覺那麼強烈,沖淡了你對他們懇切哀求的抱歉。你迫切地想要證明,這是你的時代,沒有他們你也可以很好,甚至更好。你看了看藍的一覽無遺的天,一顆躁動不安的心讓你覺得這才是青春。

細軟的風吹動着你的發,耳邊沒有了父母的嘮叨,你閉上眼,感受着從未有過的快樂,你説,我會一直像現在這樣快樂。

然後,你開始浪跡天涯,四海為家,哪裏還有家?沒有地方住,沒有東西吃,沒有人必須照顧自己,你終於發現生活的難處,你漸漸懂得為什麼以前父親總是帶着一臉倦意回家,但只要自己的一聲呼喚就會綻開笑容,因為現在你是多麼想他們啊。你開始懷念早早為你鋪好的牀,以前總覺得難吃的水煮麪現在想想卻讓你垂涎,你終於發現,離開了家,連夢想都沒有了支撐,沒有了他們,你失去了雙翅,談何快樂。

你漫無目的地在街上走,飢寒交迫,你多想現在就衝回家,但是,青春的自尊強撐着你,不,不能回家。一位婦人人看出了你的窘迫,她給了你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暖胃又暖心,所有的委屈在蒸汽的威逼利誘下化作熱淚,所謂的尊嚴早已土崩瓦解,你終於肯承認,自己還沒有成長強大到無堅不摧。你向素未謀面的好心人訴説了一切,她説,我只給你一碗餛飩你就感動至極,你母親可是為你洗衣燒飯十幾年啊。一語驚醒夢中人。你放下那些不切實際的夢,帶着不可言説的痛回家了,終於回家了。

比起像現在這樣,一羣人抱成一堆哭得不成樣子,你其實更想他們把你痛打一頓然後警告你再也不準離家出走的吧。誰叫你一踏進家門就泣不成聲了呢,誰叫你看見他們白髮漸生就痛哭流涕了呢,誰叫你當初要離開他們的呢。全是我的錯,你一遍又一遍的道歉,他們只是看着你,恨不得把你看盡,母親一次又一次的撫摸,比風舒服得多,撫平你心上的傷痕。

日子又回到了從前,你帶着母親不厭其煩的叮囑出門,不過現在是滿滿的愛意。你們經常呆在一起,也不用説話,從對方身上汲取温暖,你哀求歲月好好待他們,你不再把他們的愛當做束縛。你想的是,你要當他們的枴杖,暖袋,藤椅。當他們老了,看不見了,你就讀詩給他們聽,聽他們講年輕時的故事。你明白,他們是你的翅膀,你卻是他們的心臟。你要和他們一直走下去,那才是你的夢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jingdianmeiwen/yor3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