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經典美文 >

美文欣賞香薰的崑曲

美文欣賞香薰的崑曲

又到了母親的祭日,該燒第三爐香了。

美文欣賞香薰的崑曲

燒七,香薰的儀式,宛如高亢的崑曲,華麗卻蛀滿了蒼涼。

對七的敏感很早就有,直至母親去世,每到燒七,總也逃不開它,這時候,才覺得出它的神祕:竟然連接了生命兩端-----生與死。天地之初,它的誕生已經帶上了無可躲避的隱祕的生命意義:舊約告訴我們,上帝完成他理想的人類世界的秩序用了七天,佛教記載,釋迦牟尼經歷七七四十九天完成生命的轉化,我們的先民提醒我們,女媧補天造人,也是用了七天的時間。 可見它是連着我們的生命,更連着我們對自身最深入的窺探,也連着人類對宇宙的最高意識,跨越民族,膚色,地域和文化,凜凜然的存在着的。並且承擔起了輪迴的責任,讓今世彼世的靈魂帶上了它的印記。

記得以前看過藏地關於高僧為亡靈引渡的故事,約略知道了漢族傳統的燒七的儀式大體的意義。原來,亡靈要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波折才能超生,七天一段,節節重生。在世的人,對亡靈要經受的痛苦無能為力,只有藉助燒七,幫她減輕一些磨難,是否如此,不必知道,但只要關乎至親的人,一定認認真真的去做,儀式不管如何繁瑣。所以燒七,成了極為隆重的事。

三七,這兩個數字,因着時間的蒼茫、空間的渺遠,中間加入的人事活動,而顯得格外珍貴。今天是母親燒三七的日子,父親骨子裏本是一個最強烈的、最直接的無神論者。但今天起的比往常早一些,和鄉鄰早早準備着祭祀用的各種物件。於是,相干的,不相干的人們在黑白黃中輪轉。裊裊婷婷,粗粗壯壯,輕言細語,悶聲大嗓,閃來閃去,不見得悲哀,但一定是嚴肅的。雖然可能其中某些人還心懷樂事。

一場儀式在慢慢地開啟,極富經驗的鄉親常常會因為一件極細小的東西的擺放而起爭執,但好像都樂此不疲。一些年輕的新人,也在此中慢慢浸染着,原本新潮的思想,毫無招架之力的彌散在黑白的空間了,我訝異那些年輕的少婦,竟然人人都深知其中的套路,説起來如數家珍,做起來滴水不漏,無需他人一言,已把相關細節處理得井然有序。原來千百年裏,層層疊疊的曲裾、粉色的底子裏裝的是一種黑色鑲金的靈魂。

關於細節的爭論永遠在產生着,禮數確是在最後的調和中變得極為周全,不得不感歎,我們的文化怎麼如此博大而從容?

儀式順暢的`進行着。年輕的,年老的,男人,女人,在此一番週轉中看起來都有了很深的關於禮數的成長,我們終於在最後回到自己親手建立起的古老舊宅。

儀式的高潮,周圍全是寂靜,唯一的聲音是“痛,痛”的炮竹聲,煙花本是極喜慶、熱鬧之物,用在這裏,大概是要從它感受到生命樂極生悲,歸於寂滅的蒼涼吧,那麼,煙火的最初誕生,到底是為着喜慶還是為着悲愴?在我,每每看到煙火,心裏悲涼卻不免加深,聽着炮竹,慼慼然地,總想起崑曲裏杳然渺茫的一聲長腔。絢爛裏的落寞,生的背後的蒼涼,在煙火燃放中取一點熱鬧來聊以慰藉,豈不知越發沉淪。燃放了千年的炮竹裏,勾勒着隱隱暗暗,莽莽蒼蒼中鍾馗娶妻的畫面,那是在另一個世界。

對亡靈的種種憶念的方式,到底是一種企圖,想通過它來窺探生命中不可知的隱祕,還是一種補足,想借助它來滿足現實中的種種缺憾,或者兼而有之?無論哪種,總之是,祭奠的元素在異常活躍的存在着,並且常常隨着時代的發展被任性的篡改着,篡改到後來,又把改的面目全非的東西保存下來,極為莊嚴的延續下去,於是,我們對先人的尊重就這樣的自以為是的風雅着。

香薰的儀式,宛如高亢的崑曲,華麗卻蛀滿了蒼涼。

母親,在崑曲的儀式裏,祝你安居上帝之旁。

標籤: 美文 崑曲 香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jingdianmeiwen/vgmw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