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好文 >

拂曉時分的頌歌作文

拂曉時分的頌歌作文

影片《走出硝煙的女神》以其獨特的視角、撼人的音符吸引了眾多觀眾。觀此片,只覺一股凜然的浩氣直透胸臆,那種“超乎象外”的豐富意藴,令人久久難以忘懷。我以為,宏大之愛,巾幗之勇,情感之真,悲壯之美構成了這部影片獨特的審美風格,也是影片激魂蕩魄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拂曉時分的頌歌作文

宏大之愛。本片副標題是《獻給偉大的母親》,我們在影片中看到了許多偉大的母親,她們深深愛着孩子,愛着丈夫;她們不畏艱難險阻,歷經艱辛,孕育祖國的下一代。讓觀眾更為感動的是,她們的愛,不是小家庭的狹隘的愛,而是一種超越個人、超越家庭的宏大的愛,當祖國利益與家庭利益,革命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她們選擇的是祖國、是革命。且不説戰地醫生冒着生命危險去找急需藥品,也不用説偵察員惠娃拼死也要把糧食帶回營地;單單是一位剛生下孩子沒幾天就上山摘野草的女戰士曾雪鳴的行為,就讓我們驚歎不已:為了引開敵人,讓戰友順利轉移,她騎上馬,朝營地的相反方向飛奔。她不是不愛她的剛出生沒幾天的孩子,她知道,必須把敵人引走,才能救戰士,救許多孩子——祖國的希望。

當徐醫生把戰士們掏到的為數不多的鳥蛋分兩個給二嫂時,二嫂説:“我不要,我身子壯着呢。”按理説,二嫂剛生小孩最應該補充營養,但是為了戰友吃得好一些,她忘記了自我。在渡荊河時,為了保護戰友順利過河,也是二嫂帶着幾個姐妹與敵人展開激戰,她們始終惦記着孩子,但為了祖國,為了革命,她們可以捨棄一切。

巾幗之勇。影片中,女戰士超人的毅力,勇猛的`鬥志給觀眾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主人公陳大曼的勇毅精神令人歎止。行軍途中,隊裏的一個女戰士難產,這時沒有醫生,孕婦和胎兒都面臨死亡的威脅。危急關頭,大家把目光聚集到陳隊長身上,陳大曼十分焦急,她也猶豫着,不敢去接生,因為婚姻的不幸在她的內心留下了極大創傷。在鄭強的勸説下,她勇敢的走進“手術室”,最終順利的接生下嬰兒。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力量呀!

最後渡河時,一位孕婦臨產,戰士用擔架抬着她過江,陳大曼在槍林彈雨中毫不猶豫的搶過了擔架,繼續前進。不幸的是,她右肩中彈了,但她仍然咬牙抬着擔架前進,鮮血浸透了她的衣裳,但她沒有倒下,一直堅持到渡過河,一直堅持到那個孕婦順利的生下嬰兒。影片用了一組較長的慢鏡頭表現陳隊長在中彈後將倒不倒、咬牙堅持的痛苦之情和勇毅精神,感人肺腑,令人泣下。在倒下去的時候,她仍不忘革命任務,還要做最後一項工作——點名。“誰言女子非英物”,陳大曼的超人毅力實在震撼人心。

還有曾雪鳴、潘二嫂、冰姑……,個個都是勇敢、堅毅的革命者。她們是硝煙中的紅日,她們是硝煙中的女神。

情感之真。影片沒有“為賦新詩強説愁”式的“做作”,沒有刻意描繪“高、大、全”的英雄。影片的情感把握十分準確,一幕幕皆是發自內心的呼喚。我們的戰士十分勇敢,更十分渴望和平。連長鄭強把捉到的小鳥放飛了,這時一羣候鳥剛好飛過,這隻小鳥也跟在它們後面飛翔着,鄭強望着飛過的鳥羣陷入了沉思。也許,他在想:中國何時會和平,人民何時會過上寧靜的生活。

我們的戰士也有對生活的熱愛、對真愛的追求。鄭強經常唱歌,他用陝北花兒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對新生命的祝福,他也用歌聲表達了對陳大曼的深深的愛,而陳大曼卻把這種情感深深的埋藏在心裏。鄭強還親手編了一雙鞋送給大曼,大曼又把鞋還給鄭強,希望他自己穿,最後鄭強還是把鞋硬塞給大曼。一來一往,飽含着他們關心對方的殷殷之情。鄭強與大曼之間有理解也有爭執,有時也會耍性子,故意不接受對方對自己的關懷,在面對困難時也會猶豫,也會害怕,也會呼喚“我怎麼辦哪?”潘二嫂面對孩子會温柔的哼起“孩子睡吧”這樣温柔的甜睡曲;得知丈夫犧牲後則對天怒吼,無比悲慼;面對敵人則勇敢的拿起機槍猛烈射擊。

這些場面的渲染和烘托,極大的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因為他們也是凡人,影片就沒有把他們塑造成聖人。

悲壯之美。影片把歷史與藝術有機的結合起來,展示了那個時代的生活畫面,真實而又藝術的再現了中國歷史上那非同尋常的一頁。影片對人物的刻畫很有層次,主要人物有血有肉,各有其貌。

鄭強,身負重任,勇敢堅毅,在隊伍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掩護我軍撤退時壯烈犧牲了,臨死時還唸叨着幾個出生不久的嬰兒“小老虎、紅霞……”,他的勇猛無畏、視死如歸的軍人個性和他愛孩子、愛戰友、愛大曼的情感融合得非常真實感人,正是這種陽剛與陰柔的結合,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之美。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陳大曼,一個不怕困難,意志堅定的我軍女指戰員,需要醫生時她敢上前,槍林彈雨中她搶着抬擔架;同時,她也有柔弱的一面,也有害怕的時候,也有對戰友的深藏在心中的愛。她説話直爽,表面冷酷,但心裏卻藏着一團火,這團火是對戰土的關心,對鄭強的愛意,對孩子的疼愛。正是這種勇毅與細膩的融合,才深深的打動了觀眾的心,達到了悲劇美的效果。

影片中的多個空鏡頭,或硝煙瀰漫,或大雁高飛;或青草碧翠,或落日熔金,分別渲染了危險的處境和偉大的情懷,充滿了悲壯之美。特別是影片的結尾用蒙太奇的手法把鄭強的血衣、鮮豔的紅旗、上升的紅日剪輯成一組壯麗的畫面,悲涼、壯闊,讓年輕的—代明白輝煌的今天是革命者的鮮血換來的。

1949年的春天,在新中國即將建立的時刻,在革命的拂曉時分,在我們的一支特殊部隊中上演了一曲悲壯的樂章。這是一曲革命者的頌歌,這是一曲崇高女性的頌歌。這曲樂章使人的靈魂昇華到一種莊嚴肅穆的崇高境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haowen/yx4r4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