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好文 >

最後一片藤葉作文

最後一片藤葉作文

最後一片藤葉作文1

太陽悄悄地落下,街燈慢慢地亮起,醫院四周一片寧靜,彷佛掉進了一個無聲的世界。

最後一片藤葉作文

瓊珊躺在仁愛醫院的病牀上,臉朝着窗口,目不轉睛地望着窗外的那棵老藤樹。秋天的腳步可真快啊!轉眼就到了冬天,原本枝葉繁茂的老藤樹也落得只剩最後一片葉子。原來,瓊珊住進醫院也快三個月了。

”當最後一片藤葉掉落的時候,我也要死了。”瓊珊喃喃地説。昨天,她無意中從護士小姐那裏聽到,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了,而且那一成希望是在於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

接下來的日子,瓊珊每天留意着那最後的一片藤葉,心中早已做好了離開的準備。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可是,那最後的一片藤葉依舊依附在莖上,迎着冬風,頂着嚴寒。

瓊珊望着那片頑強的藤葉,心中慢慢升起了希望。她開始樂觀地面對自己的病,積極地配合治療,主動接觸別人,開心地笑……

冬天悄悄地過去了,瓊珊竟然抓住了那一成希望,奇蹟般地康復了。出院那天,她特意跑去看那片曾給她希望和動力的藤葉。可是,藤上光禿禿的,一片葉子也沒有。反而是藤樹後面的牆壁上,畫着一片綠色的葉子。

原來,最後的那片藤葉早已經掉落。有人怕瓊珊失去希望,在牆壁上畫了一片葉子,想用這種辦法留住最後的一片藤葉,留住瓊珊最後的希望。

最後一片藤葉作文2

今天,我看了[美國]歐.亨利寫的《最後一片藤葉》。 文章寫了一個叫珍妮的小姑娘得了重病。她失去了康復的信心,看着窗外在深秋的寒風中發抖的唯一一片藤葉説:“這片葉子落了,我就要去天堂了。

”這件事讓貝爾曼先生知道了,當天夜裏,他頂着暴風雨,在藤上畫了一片葉子。就這樣珍妮有了活下去的勇氣,而貝爾曼得病去世了。文中“搖晃”一詞可以看出這片葉子很快就會掉下來的,也暗示了珍妮脆弱的信心。“風雨交加”一詞可以看出那一夜風雨非常大。“凝視”一詞可以看出珍妮眼睛一動也不動,看着窗外的藤葉,把自己生的希望寄託在那片藤葉上。“流淚不止”一詞可以看出珍妮對貝爾曼先生的感激。

文中“‘別説了!’母親喊道,‘那葉子怎麼會是你的生命呢!別説傻話了!”可以看出文中的母親非常愛珍妮;“‘怎麼辦呢,怎麼辦才好呢…….’貝爾曼先生望着珍妮蒼白的臉的低聲嘟囔着。”可以看出貝爾曼先生對珍妮的關心。

我覺得:雖然我們無緣見到貝爾曼先生的畫作,但是有誰能否認他是一個最偉大的畫家這一件事實呢?不是嗎?他用他的生命繪出的最後一片藤葉,讓患病的珍妮重新獲得了生命的希望。誰能説,那幅圖不是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呢?誰又能不在這幅生命的傑作前肅然起敬呢?

最後一片藤葉作文3

時間不知不覺又過去了30年。貝爾曼在黑夜裏,在寒風中,在淅瀝的雨中,為瓊珊,為自己,為那張空白畫布,也為那曾經深愛的女子畫常春藤上最後一片,永不凋落的葉子!請不要取笑他,更不要覺得不可思議!世上的很多東西都不是三言兩語説得清的!就像現在,貝爾曼自己也不很明白,為何執意要畫這片葉子,難道瓊珊真會因為它而活下去?難道這片葉子真的那樣重要?

只是貝爾曼有着強烈的渴望要畫這片葉子!他坐在梯子上,左手拿着無比熟悉的畫盤,熟練地用黃、綠兩色調出常春藤葉的逼真色彩,開始了他的特殊作畫!他的眼神那樣專注,有種異樣的熾烈,有如此時此刻的內心,無比的興奮和喜悦!黑夜中,他忘記了寒風,忘記了雨夜,即使拿着畫盤的左手因為寒冷不自覺的發抖,即使雨水打濕了他的衣服與鞋子,但內心,正在燃燒!此時的他,有一種藝術家的味道啊!

當天微亮時,貝爾曼完成了他的畫,他全身冰冷,臉色蒼白,下肢已有些僵硬,但是,他對着那片葉子,心滿意足地笑了,這正是我一生的傑作,瓊珊我畫完最後一片葉子了你看到了嗎?他困難地爬下樓梯,在着地的那一瞬,六十歲的他終於倒下了。

最後一片藤葉作文4

我放下書,走到窗外,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腦子裏仍清晰地記得《最後一片藤葉》的內容。

書中講的是:年輕畫家瓊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她開始不吃不喝,望着窗外一株常春藤的葉子等死。她説,等最後一片葉子落了,她也就要離開了。可是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落,這點燃了瓊珊的希望之火,生的慾望。最終,瓊珊脱離危險,原來那片葉子是另一位病人臨死前畫上去的。

我驚歎這故事的精妙構思,同時也想:原來積極向上的心理才是醫治疾病的靈丹妙藥。

無獨有偶,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事例。一日,某位父親去醫院體檢時被告知得了鼻癌,全家人都傷心極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兒子和母親不約而同地想到,要讓父親愉快地過完餘下的日子。於是兒子放棄了讀研,母親辭掉了工作,陪着父親每天吃藥,去沒有去過的地方旅遊。日子在歡樂中過着,他們驚奇地發現父親的身體並沒有變得虛弱,反而比原先看起來更加健康了!

然而這個故事有另外一個結局。

五年後,父親到醫院去複查,發現他根本不是什麼鼻癌,而是常見的鼻息肉!看到這樣的結果,家人先是一陣狂喜,轉而又充滿了憤怒。因為醫院的誤診,浪費了他們寶貴的五年時間。他們準備起訴醫院,母親後悔當時離了職,兒子因為錯過了考研機會而變得垂頭喪氣。父親就更難受了,因為全家到了這步田地都是因為他,於是他整天愁眉不展,不斷地吸煙。不久,這位父親去世了。他的離去不是病魔有多麼的強大,是消極的心態擊毀了他生活的精神支柱。

可見消極的心態是把殺人不見血的利劍,它悄悄吞噬生命,最終使內心脆弱的人變得不堪一擊。

再回過頭來看瓊珊,葉子是希望的象徵,如果葉子落了,她也就給自己找到了放棄抗爭的理由。當然,只要葉子不落,她就有所寄託,有所期待,在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來,直到康復。

人生旅途中難免會有曲折,什麼樣的心態造就什麼樣的人。在生活中,我們要像瓊珊那樣,心中總有那麼一片綠色的藤葉,天天懷着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那麼一切不如意只不過是暫時的陰霾,總會有雨過天晴,陽光明媚的一天!

最後一片藤葉作文5

一個漆黑的夜晚,北風怒號着,豆粒大的雨點讓靜謐的黑夜奏響了美妙的樂章。四周黑漆漆的,一切都顯得那麼沉寂,惟有一棵常春藤樹,一棵僅有一片葉子的常春藤樹,依然傲立在窗前,不屈地向風雨昭示自己那頑強的生命力。老貝爾曼打開窗户,望着這風雨交加的黑夜,心裏默唸:那片葉子一定要抵住風雨的考驗呀,千萬不能屈服。這可惡的天氣,簡直是想要奪去一位年輕姑娘的生命,多好的孩子呀,可不能就這樣無所作為的離開們間突然,他挪動了一下冰冷的軀幹,走到自己的畫室忙碌起來,等他找到最後一瓶染料時,他長吁了一口氣。昏黃的燈光下,老貝爾曼的臉上露出一種神祕的.笑容,似乎要去完成一件不可告人的傑作。

微弱的光芒籠罩着一位彎腰駝背的老人,他一手託着畫具,打着燈籠,一手拖着長梯,冒着風雨,顫顫巍巍向前走,終於踉踉蹌蹌地來到了常春藤樹下,老貝爾曼彎下笨拙的腰,入下畫具,踮着腳尖,將燈籠掛到了樹杈上,打開梯子,輕輕移動着,直到調到最佳角度。他要梯子下望了望那面窗户,蒼老無力的眼神中流出了幾分堅定,沉思了一會兒,拿起畫具伴着寒風冷雨調起色來。

他挪動着笨重的身子,一階,兩階慢慢向上爬去,費了好大力氣才爬到了那面窗户的旁邊,仔細選擇了一塊合適的位置,握着僵硬的筆聚精會神地畫起來。貝爾曼先用細筆尖輕輕地勾勒出那片常春藤葉的大體輪廓,看着大小,形態差不多了,就開始塗色。起先,他用較粗的筆把葉面中間塗好,再用較細的筆輕輕地描着邊緣部分。雖然老貝爾的手不停地顫抖,但是憑着他那嫻熟的繪畫技巧和執着的精神,終於常春藤葉寄生到了牆上。此時,一顆豆大的汗珠滴到了染料中。任憑環境怎樣惡劣,任憑他已感到身體不適,可他毫不在意,他知道眼前正擺着一位姑娘的生命。

老貝爾曼小心地一階一階爬了下來,又望了望自己那幅滿意的作品,長舒了一口氣,他似乎看到了瓊珊那雙充滿歡樂的雙眼。此時,他那飽經滄桑的臉龐上露出了一絲微笑,皺紋也舒展了許多。身後,那一片常春藤葉坦然地落入了風雨中,隨風雨一起飄落。

最後一片藤葉作文6

今天,我看了《最後一片藤葉》。

文章寫了一個叫珍妮的小姑娘得了重病。她失去了康復的信心,看着窗外在深秋的寒風中發抖的唯一一片藤葉説:“這片葉子落了,我就要去天堂了。”這件事讓貝爾曼先生知道了,當天夜裏,他頂着暴風雨,在藤上畫了一片葉子。就這樣珍妮有了活下去的勇氣,而貝爾曼得病去世了。文中“搖晃”一詞可以看出這片葉子很快就會掉下來的,也暗示了珍妮脆弱的信心。“風雨交加”一詞可以看出那一夜風雨非常大。“凝視”一詞可以看出珍妮眼睛一動也不動,看着窗外的藤葉,把自己生的希望寄託在那片藤葉上。“流淚不止”一詞可以看出珍妮對貝爾曼先生的感激。文中“‘別説了!’母親喊道,‘那葉子怎麼會是你的生命呢!別説傻話了!”可以看出文中的母親非常愛珍妮;“‘怎麼辦呢,怎麼辦才好呢…….’貝爾曼先生望着珍妮蒼白的臉的低聲嘟囔着。”可以看出貝爾曼先生對珍妮的關心。 我覺得:雖然我們無緣見到貝爾曼先生的畫作,但是有誰能否認他是一個最偉大的畫家這一件事實呢?不是嗎?他用他的生命繪出的最後一片藤葉,讓患病的珍妮重新獲得了生命的希望。誰能説,那幅圖不是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呢?

誰又能不在這幅生命的傑作前肅然起敬呢?

最後一片藤葉作文7

很久以前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個小女孩,那是一個看似平庸卻很有內涵的姑娘,她跟我講了許許多多她的經歷,雖然沒有那麼多的艱辛困苦,卻也是充滿坎坷,特別是在情感的道路上好像非常不如意,那時我每次聊天我都在她一旁默默的坐着,靜靜的聽着她娓娓道來,每一次陪她聊天都像在經受歷史的折磨,陪着她哭陪着她笑陪着她唉聲歎氣陪着她歡天喜地,雖然我們都知道她説的都已經是過去的事,可是説的人很認真聽的人也很投入,那時是我在與她一起回到了過去。這個故事也許會就這樣持續下去,她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而我只是一個聽故事的人,雖然可以一起追憶過去,但是永遠不能把一個人的故事變成兩個人的。我們原本可以把另外一個聽故事的故事變成一種永恆,這個故事的內容就是有一個人在講故事,還有另外一個人在聽她講故事。但是這種應該的持續卻實在不能夠進行到底。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

我偶爾再讀這篇《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子》,突然想起了那個女孩,但是我卻怎麼也想不起她原來長的什麼樣子。為什麼會對這個女孩有着這樣隱隱約約的印象,只是因為她當時站在生活歧路,我當時真的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她,讓她再次鼓起正確面對生活的勇氣,但是當時我最終卻沒有辦到。我真的沒有小説中那個畫家的奉獻精神,也沒有他犧牲自我的勇氣,最重要的是因為《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子》裏的主人公有着強烈的求生慾望,而我接觸的這個小女孩卻選擇了自我放棄。我想她也在等着冬天裏那片常春藤的葉子帶來的希望,但是她也不知道這種希望能夠來自哪裏。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子記述的只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那就是你可以等待一種命運的寄託,但是你依然要有自我拯救的願望。否則就算有人願意給你那篇常春藤的葉子,最終你也等不到它的到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haowen/pjqk9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