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好文 >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1

跟隨麥家理想谷讀毛姆的小説《月亮與六便士》,想起話題"理想與現實",如果月亮代表理想,那麼六便士就喻指世俗的追求~金錢和功成名就。不同的人自然會作出不一樣的選擇。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的確會徘徊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難以決擇,或者説很難兩全。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六便士:或許是無法忍受因為自己追求時旁人的冷嘲熱諷,也不想父母為自己擔驚受怕,或者不想旁人用看待異類或瘋子的眼神來評判,所以在現實世界中慢慢磨平了自己的稜角,把自己塑造成和其他人一樣,從而完成社會的責任,這本也無可厚非。

當大家都低頭撿六便士的時候,小説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卻抬頭看到了天上的月亮。併為了追求理想燃燒自身---放棄原來舒適的家庭和普通人的快樂生活,捨棄擁有的一切現世的安穩。他的妻子自然無法理解他的瘋狂,原來忠厚老實呆板的丈夫不見了,變成了刻薄、自私無道徳的怪人,外人也覺得他是瘋了,無情無義,這麼決絕的不回頭。弘一法師和書中的主人公一樣,也是在人生的中年四十歲左右,經歷過人生的富貴和風花雪月之後,拋棄妻子兒女決然離開家庭,一個決定畫畫,一個一心修佛,眼裏再無其他。世俗再無法打擾到他,固執地甚至有些偏激地放下所有,不顧他身後的妻子兒女父母的痛苦。

康德曾説"凡人立身行事,務使其行為堪為萬人楷模",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無法完全做自己,人是社會中的人,做文明人,必須承擔責任,這就意味着做別人要你成為的人,並非是他們自己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而作為獨立個體的斯特里克蘭以和世俗的責任決裂的姿態做自己喜歡的事,忠誠地做自己,衝破滿是枷鎖的人世,最後在一個遠離喧囂的隔世小島上生活。"那裏完全沒有聲音,那個夜晚是如此美好,乃至於你的靈魂似乎再也忍受不了身體的束縛".或許正是因為繪畫對斯特里克蘭來説,是一種創造美的過程,他不僅不以為苦,甚至在靈魂深處感到快樂和自在,不求回報,只是付出,就像獻身於魔鬼一樣,無怨無悔。甚至於弘一法師圓寂之時都沒有多餘的一件物品。

"幸福"兩字的定義在每個人看來都不一樣,你稱之為蜜糖的東西他可能覺得是砒霜,誰能説物質上的成功是成功的惟一方式呢?斯特里克蘭是一個受本能引導而逐漸剝離社會規則逐漸接近自然的人,或者是一個理想狀態下的"野蠻"人。從這點上看,仰望月亮的人比好好過日子的人更需要有一份勇氣。

人生快樂有三個層次,初級的快樂是肉體的快樂,那是飽、暖、物、欲,中級的快樂是精神的快樂,那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遊走天下,高級的快樂是靈魂的快樂,那是付出、奉獻,讓他人因為你的存在而快樂。

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 )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則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們分別代表着生存、生活和使命。斯特里克蘭和弘一大師無疑是靈魂快樂之人,我們常人無法企及。

那麼作為常人又不甘平庸的人有沒有可行的中間道路?兼顧平衡理想與現實。做一個不只是生存而擁有生活和情趣的人。胡適在致畢業生的一封信裏給出的建議可供參考,或者也叫做中國文人的中庸哲學。

第一個方子只有一句話: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天天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誘你去解決它,天天對你挑釁笑你無可奈何它——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沒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沒錢也得撙衣節食去巴結她。沒有書,你自會變賣傢俬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典押衣服去置辦儀器;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師訪友。你只要能時時有疑難問題來逼你用腦子,你自會保持發展你對學問的興趣,即使在最貧乏的知識環境中,你也會慢慢地聚起一個小圖書館來,或者設置起一所小試驗室來。

第二個方子最為緊要,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離開學校之後,大家總得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是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學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學而實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這種狀況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覺興趣了。為餬口而做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理想主義。最好的救濟方法只有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又應該有他的非職業的玩意兒,可以叫作業餘活動。凡一個人用他的閒暇來做的事業,都是他的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麻將,他就成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第三個方子"你總得有一點信心。"古人説:"信心可以移山。"又説:"只要功夫深,生鐵磨成繡花針。"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2

毛姆的寫法,和預料中有所不同,可能如知乎所説,他已經收放自如,不需要刻意去吸引讀者,字裏行間就已經把人性剖析得很清楚。以“我”的視角去切入主人公的故事,加上中間不時的小插曲,一開始看時,容易讓人不習慣。比較遺憾的是,看完全書,我都沒有明顯感到很大的觸動,即便書中刻畫的人物都算是個性鮮明。我想,或許是我已經看過《異鄉人》,也更喜歡《異鄉人》,所以《月亮與六便士》已難以讓我覺得驚豔。

“為什麼你認為美——這世上最寶貴的東西,會像沙灘上的卵石,一個漫不經心的路人,隨隨便便就能撿到?美是美妙,是奇異,藝術家唯有通過靈魂的煎熬,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創造出美。而當美出現,它並非為了讓每個人都認出它自己。”

整個閲讀過程,我一直在困惑,為什麼斯特里克蘭能夠做到,一夜之間,拋家棄子,甚至對於友人的關愛,都能無情至斯。思來想去,始終不得其解,只能猜想他抬起頭,望見的月亮夠大夠明亮,足以讓他放下世間萬物,忘情追逐。若當真如此,恐怕我一生都難以明瞭,當然也非要明白不可。我也曾想,是否因為西方人素來思想較為自由開放,方能做到如此,但印象裏卻有個李叔同先生,不知他走出家門的那個早上,是否望見了一條芳草連天的證道之路。

“人活在這世界上,免不了有些罪惡感。”

一直以來,我都妄圖窺探人性,雖然經常遭報應,但依舊屢犯不改。大概是這個東西有毒,一旦上癮了就戒不掉了。畢竟當你有了試探的意味,就容易放縱,就容易不真誠。我有時候也感覺自己越來越無情(也可能我只是單純地變自私了)。即使我常常表現出對友人、陌生人的熱情,但實際上,我越來越做不到花時間去對朋友,尤其是老朋友好一點。而且麻煩的是,我又很難去接納新的朋友,雖然去到哪裏,基本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真要交心,並做不到。當然,這也沒什麼關係。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

前段時間交了個女朋友,一中師妹,華南師範大學,高中化學老師,喜讀詩書,善寫文章。性格體貼,還喜歡我,也沒有諸多要求。連她都説,“你以後再也遇不到像我這麼好的人了”。可是呀,問題偏偏就在於此,那麼多的優點,卻獨獨漏了,是不是真的喜歡呢?我沒有經驗,卻抱着給自己機會的想法,去嘗試,任由事情一步步地進展。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歡。”

“人要學會珍惜。”可是感情的事情,又怎可如此丈量呢?那天我想起來要看《月亮與六便士》,其實我是想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那麼決絕,他是如何去逃避良心和道德上的責難的,然而最後,我並沒有找到答案。我的朋友告訴我,“一段感情裏頭,沒有對錯,沒有説付出得多,就應該得到該有的回報。”道理我都懂,但是當你明知會傷害一個人,卻不得不去傷害時,終究不是好事。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3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温飽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説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説。該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我想我願意成為這樣子的一個人,夢想一旦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當時的生活是刻板規矩的理性的節奏,在這樣的環境下,她的創造性日益萎縮,於是他選擇了畫畫。藝術是極大自主獨立的性的東西,而畫恰是畫家情感的真實流露。書中曾寫道:“你可能不知道那些國家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他們那兒的冬天特別長,又陰又冷。他們喜歡看我畫中的`意大利,他們希望意大利就是這個樣子的,那也是我來這個國家之前所想象的意大利。”一幅幅畫寄託了畫家的精神嚮往,也藴含了買畫人對美的期待和對真實的追求,而不是所謂虛假的面具。

語言原本是我們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當我們發現語言也會成為謊言時,斯特克李蘭敏鋭地選擇了用畫發聲。不知你是否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好的畫,通常都是有氣味》。我們都向往誠信,因為當謊言被戳破的時候,噩耗便會不請自來,而氣味正是被賦予了真實的特性。我們可以看到桃花盛開,卻不曾知曉落花時的滄桑;我們可以看到網上一句句優美的詩詞,卻不曾真正的體會到詩人對春天欣欣向榮的讚歎;我們可以在照片中看到親人的笑容,卻不曾將笑容映在眼裏。在畫中,斯特里克蘭找到了屬於靈魂的自由。他的一副靜物畫,畫裏的一個盤子上有很多橙子,那盤子甚至都不是圓的,橙子則偏向一邊。他的肖像畫,要比真人大一點,看起來非常難看。世界上有太多世俗阻礙了人們思想的開放,當我們提出一個新的觀念時,不合潮流的評論便噴湧而現,可是他並不需要迎合,不需要理解,在孤獨中專注於自己的創作。所以後來他成為了天才,全世界都同意了這個觀點。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滿天都是世俗的眼光,他卻成為了傳奇。而現在的我們,能否為了心中的理想,奮不顧身,甚至奮鬥到底?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4

最近剛剛讀完一本書,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故事很好,總讓我有所明白。

首先,我對毛姆,有了很大的好感,因為我是真正喜歡了這本書。除開其他,我最喜歡的,就是主人公對藝術的奉獻。藝術是無價的,對於現實,我們都屈於安穩。有多少人,在熱愛藝術的道路上,最終敗給了現實。那些熠熠生輝的人們,有多少人在最初面臨生存和堅持藝術中,選擇了生存。藝術好像離我們遙遠,似乎是有錢人的娛樂。

有多少人,兒時有着一個充滿期望的藝術夢啊。我在學素描的時候,經常感到累覺不愛。記得有一次,在畫的時候,旁邊看劇的姐姐,隨手拿走一張紙,慢慢的畫起來。她畫得很好,也是素描,對於我來説,級別也是老師級的了。可是姐姐是一名護士。中學時期,想過走藝術生,因為爸媽的不支持,和自己的一種不確信,放棄了這條路。其實藝術生,也不是那麼好走的,競爭力也很大,也不算一條完美的捷徑。

而姐姐有時候會覺得,如果當時自己堅持內心所想要的,會不會以後都會少一點遺憾?

當我們失去的時候,我們都會面臨這一個問題——“如果當初”。可事實是,沒有如果,也回不到當初。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在眼前看似美滿家庭和穩定的工作中,最終選擇了藝術。這個瘋狂的舉動,無論小説,當時或是現在,都讓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如果你是為藝術而生,你真的熱愛藝術,請別放棄,我們都需要這種勇氣。

如果覺得為藝術獻身是一件無悔的事情,做一件無悔的事情,為什麼要有所猶豫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haowen/jnwkw8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