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故事 >

凡·高的故事

凡·高的故事

凡·高的故事:兒時的記憶影響着他的創作

凡·高的故事

凡·高(1853—1890),荷蘭人,後期印象派畫家,著名繪畫大師。他的“加歇醫生畫像”,曾創造世界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8250萬美元。

父親埋頭書寫下個禮拜天的佈道詞,母親在一旁描畫着一束藍色的風信子或者其他的花草。幼小的凡·高接受着宗教和藝術的薰陶,兒時温馨的記憶,一直影響着他的創作。

文森特·凡·高出生在荷蘭一個美麗的鄉村,父親是一個善良温和的鄉村牧師,母親安娜性格活潑開朗,精力充沛,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母親熱愛大自然,喜歡繪畫,是一個掌握了相當繪畫技巧的業餘畫家。

在晴朗的夏日裏,她帶着小凡·高到美麗的田野寫生,樹木花草都是她的素材。在寒冷的冬夜,父親埋頭書寫下個禮拜天的佈道詞,母親在一旁描畫着一束藍色的風信子或者其他的花草。幼小的凡·高接受着宗教和藝術的薰陶,兒時温馨的記憶,一直影響着他的創作。

凡·高小時候常常去木工房,津津有味地看木工們幹活。木工們外出幹活,他就跟着一起去。慢慢地他自己也拿起鋸子鑿子,做一些小玩意兒,他看似無心的小作品,卻獨具創意,令木工師傅們讚歎不已。

凡·高13歲時,父母為了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把他送到一所遠離家鄉的公立學校學習。學校的費爾斯校長,特別注重學生的藝術素質教育。每週開設了4節藝術課,聘請有很高畫造詣的老師授課,學校還花不少資金,購入繪畫大師的名畫複製品,讓學生觀賞臨摹。已經有一定繪畫基礎的凡·高,在這裏如魚得水,他認真聆聽着老師的教導,用心地完成習作。他最盼望在陽光明媚的日子,和同學們一起隨老師來到綠草茵茵的草地,百花盛開的花園,徜徉在鬱金香花叢中,觀賞着金光燦燦的向日葵,在大自然和煦的微風中,寫生作畫。

凡·高16歲時來到海牙森特伯父的高比爾畫廊,做一名店員。這是一家在荷蘭和歐洲都極負盛名的畫廊,收藏非常豐富,畫廊收藏了當時許多著名畫家的真跡和複製品。這讓凡·高大開眼界,更讓他驚喜的是,莫里斯富皇家藝術陳列館就在附近,這是最好的北歐藝術中心,他可以經常去欣賞瀏覽。

1881年至1883年,凡·高在海牙師從風景畫家和動物畫家安東·毛威。在這一時期,他畫了第一批油畫。凡·高創作的初期,即所謂的“荷蘭”時期的重要作品是在一個叫奈寧的小地方完成的,在這些作品中已非常鮮明地表現出凡·高對錶現情緒和感情的繪畫手法的探索。他從1883年到1885年的兩年時間裏,收集過許多鳥窩,並畫了各種鳥窩的靜物寫生。這不是那種別出心裁的裝飾畫,凡·高要表達的是當生命離開以後死一般的空虛和“被拋棄”的那種抑鬱心情。而《奈寧塔》(塔旁是農村墳地,簡陋的歪七扭八的十字架及其周圍的田野)對經常提示人們死亡的凡·高來説則具有象徵性的含義。

凡·高畫的那些農民肖像,特別是表現外省農民勞動的畫,記述了畫家在觀察他們毫無樂趣的生活時感到的恐懼和痛苦。在凡·高的藝術中表現出深深的人道主義和他對農民誠摯的同情感。著名油畫《吃土豆的人》是一幅具有非凡表現力的優秀作品,它深刻地表現了人們內心的悽慘。畫家在表現繁重勞動後的一家和餐桌上簡單而貧乏的晚餐時,不怕突出他們笨拙的手和難看的臉。

這是繁重的勞動和長久的飢餓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跡。畫家採用了特意強調和誇張的形式:微綠的昏暗色調,慘白的.燈光,樣子又蠢又難看的臉和身軀越發顯得突出的強烈光點,盛土豆的盤子裏散發出的蒸汽,則強烈地反映出貧苦人們極差的居住生活環境。

1886年3月至1888年2月,凡·高在巴黎進行創作。這一時期,他了解了法國美術的發展情況,接觸了傑出的畫家高更、西涅克等,他還認真研究了盧浮宮裏珍藏的名畫。印象派的作品對凡·高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餐廳內景》

《花瓶裏的紅色唐菖蒲》等作品就充分説明凡·高受到了新印象派的影響。

1888年2月,凡·高離開熱鬧的巴黎,來到法國南方小城阿爾。他在這裏創作了一系列描繪阿爾及其郊外風光的優秀風景畫。重要作品有《阿爾的收割》

《阿爾的吊橋》等。他畫的肖像畫有《郵遞員魯林》《阿爾女郎》等。這一時期,畫家轉向畫夜景和表現人為的光線。他用強烈的色調和粗重的筆鋒創作了《向日葵》和《藝術家的卧室》等經典之作。

在與高更生活的兩個月裏,凡高創作了兩幅名畫《拿煙袋的人》和《割掉耳朵的自畫像》。

凡高晚期的作品有《普羅旺斯的大道》《在阿爾卑斯山腳下》《有柏樹的黃色莊稼地》《加歇醫生像》等。這些作品充滿了活力和過分的誇張,具有“冒火”般的風格。這種藝術手法對後來的西歐表現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gushi/ye03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