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故事 >

關於感恩的名人事例

關於感恩的名人事例

引導語:擁有感恩的心,你會感激氣象萬千的大自然,是它給了我們波瀾壯闊的大海,巍峨聳立的羣山,一望無垠的沙漠,我們一起來學習與閲讀下文的感恩的名人事例。

關於感恩的名人事例

感恩的名人事例 篇1

關於感恩的名人事例一

李宗仁幼年的教師曾其新,駝背彎腰,人們戲稱“曾背鍋”。別看其形陋貌醜,李宗仁先生卻敬若父輩。因曾年老無依,長期隨軍,由李宗仁出錢奉養。李宗仁還在司令部駐地附近修建房屋,給老師靜居。並派一名副官專門侍奉,李每天還要親去問安。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師,也長期隨李宗仁起居。李對其照顧無微不至。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説,在李將軍身上,真正體現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生之愛,得恩不忘報,實乃大丈夫。

關於感恩的名人事例二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關於感恩的名人事例三

韓信少年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卻仍然無以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深受感動。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始終沒忘漂母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關於感恩的名人事例四

有一位母親,為了讓兒子過上好日子,能念上好學校,她起早摸黑擺地攤。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看起來比同齡人老了十幾歲。她的兒子不但不心疼、不感激他的媽媽,還處處嫌棄她,抱怨她。

開家長會嫌她老,不讓去。

和同學碰到擺地攤的媽媽,他假裝不認識。

有一次,媽媽病了沒做飯,他一聲不吭就走了。這樣的兒子,怎麼不讓人痛心呢?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經常可以聽到。也許家長們已習慣了付出,也許社會已足夠寬容,但當“感恩”走近身邊時,我們仍然禁不住感慨萬千。

關於感恩的名人事例五

魯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飢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説:“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為什麼,他説:“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着。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險。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説:“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感恩的名人事例 篇2

1、士為知己者死:這是春秋末期晉國著名刺客豫讓説的,強調感恩報恩。因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悦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第一次攻擊失敗以後,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後尋找接近趙襄子的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的豫讓説:“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他請求趙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脱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後伏劍自殺。

2、子路負米: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標籤: 感恩 名人 事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gushi/2yg8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