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思考作文 >

換位思考學生作文八篇

換位思考學生作文八篇

生活在世界上,要學會轉換方式解決問題,不能死腦筋。從多種角度看待問題,也許是一種絕處逢生的方法。下面是關於換位思考學生作文八篇的內容,歡迎閲讀!

換位思考學生作文八篇

【篇一:換位思考】

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思想角度也不同。為此也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誤會。有時候我們是否也試試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呢?

換位思考有效溝通不可少,首先我們應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如果溝通的好,我們就能抓住事情的關鍵,就能從事情的根

源解決問題,比如我與父母之間,爭吵時總是發覺自己是對的。又比如我與同學之間,討論時總是認為別人是錯的自己是對的,其實我們就是缺乏溝通。

當我們不理解他人,與他人發生衝突時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人想一想,瞭解他們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靜跟理智。

‘己所不欲,勿失於人’是(論語)中的一句話。它其中包含的意思是;自己比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對人持平等,尊重跟友善的態度,採取什麼方法對待他人,先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對方,是否願意受到這中對待,如果不願意那麼我們就不能以此對待他人。

我們都有別誤解的時候,如果對此耿耿於懷心中就有解不開的疙瘩,如果我們能深入體察對方的內心世界或許能達成諒解。

換位思考的實質是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就多一分愛心,因此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換位思考,理解至上,與人為善。

【篇二:換位思考】

畫家費盡心力創作了一幅畫,在即將完成時,不小心將一滴墨滴在畫上。他沮喪極了,想要放棄這幅畫。冷靜下來後,他反覆變換角度看那個磨漬,隨後,在磨漬上塗了幾筆,磨漬變成了一隻飛鳥,與整幅畫完美融合。這個事例表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壞的一面,更有好的一面,只要換個角度思考,總會讓你找到值得開心的事。

記得有一次,我從書上看到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位老奶奶整天愁眉苦臉的。一天一位哲學家看見了這位老奶奶問:“老人家,您為什麼整天愁眉苦臉的?”老奶奶説:“你有所不知啊!”哲學家説:“您説説或許我可以幫助您呢!”老奶奶本不想説。但她看到哲學家一臉認真的表情又説了出來。老奶奶説:“我有一個大女兒跟小女兒。大女兒是賣傘的,小女兒是賣鞋的,只要天一下雨,就沒有人到我小女兒的店裏,只要一天晴,就沒有人到我大女兒的店裏。哎!我的兩個女兒的生意都不好做,真發愁啊!”哲學家聽説了以後,便告訴老奶奶説:“老人家,您有所不知啊!只要天晴,就會有人去您小女兒的店裏;只要下雨,就會有人到您大女兒的店裏。您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啊!”説完,老人恍然大悟,一天比一天快樂起來。

這個故事講明瞭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當你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時,你應該想一想它有沒有好的一面呢?當你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時,你要想一想這其中是否存在一些隱患。我們要轉換角度去思考所發生的事情。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它。這樣,就會找到值得你開心的理由。

就拿我這個人説吧!雖然我學習成績不怎麼好,也沒有什麼專長。但是在一般人看來,可能一無是處。但,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熱愛集體,“三人制”籃球賽有我的身影,歌詠比賽有我響亮的歌聲,打掃衞生有我積極的參與……這樣的我,也不錯吧!

就拿語文老師來説吧!作業總是佈置一大堆,好像就是想讓我們沒有時間玩。但,你一分為二地看待這件事,每個知識點都要鞏固,必須多做多練呀!我想了想,這也是為了我們好啊!

也許長時間以來,我們的生活沒有任何起色,有的只是一些不如意,你為改變命運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沒有得到什麼回報。不過你只要換位思考,認識到它的兩面性,你就會覺得這只是一些磨練,只是你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歷罷了,所以説我們要正確地換位思考。

【篇三:換位思考作文】

常言道:理解萬歲。但是在生活中,往往就是缺少這種理解,而致使相互產生了距離。

事實上,世界上的一切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可怕,只有誤會,只有盲目,只有責備,只有……其實,在這大千世界剩餘的空間裏,更多的是理解,更多的是關愛,更多的是鼓勵……

事物有它本身的一面,同樣也存在着它的另一面。不要只看清它的“虛面”,而不瞭解它的實質,從而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一串接一串的誤會。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達喜悦,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淚都表達悲痛;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達讚頌,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達否定;不是所有的順從都表達虔敬,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對都表達憎惡;不是所有的順利都表達成功,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達不幸……只要你變換你所在的立場,去思考,去分析,換一個立場,換一個角度去對同一個事物進行不同面的觀察,你會去接受人類靈魂的洗禮,往往會發現,真正錯的是自己。

生產者只圖眼前的利益而不顧消費者的權益,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危害到消費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如果生產者換到消費者的角度去看待造假現象,我想,他一定會唾棄這目無國法的行為,想到自己的種種劣行,自然會“金盆洗手”,不會再去製假造偽了。家長在看到子女考試的成績不理想,但是孩子有上進心跟自強不息的品質,我想,家長不必言詞激烈,不必面無表情,不必不苟言笑,不必去用尖鋭的字眼去打擊一棵正在生長的樹苗,孩子自己心裏一定夠難受的了。如果此時,家長站在子女的立場,與他們換位思考時,去面對考試失利的現象,心中一定暗暗立下下一次一定考好的信念。

一個自恃才高的人,他就無法去體驗換位思考後的快感,因為他目中無人,根本不可能靜下心來去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來改變他的態度,他只堅持自己的觀點,哪怕他是錯的,似乎在他看來,自己永遠是對的。於是他就找出種種理由去反駁他人觀點,一點兒也不留餘地。堅持真理的精神固然可貴,但是真正重要的是看這是不是真理。

只要你向前跨一步,人與人之間去進行心與心的交談,“化干戈為玉帛”式的換位思考,一切的一切都會海闊天空。

【篇四:換位思考】

以前的我,任性、驕橫,從不會替他人着想,也許是這樣,我的人緣很差,沒人願與我交朋友,可是,經過那件事後,我終於學會了換位思考。

記得那是一個昏暗的日子,我在外婆家玩。咕咕咕……哎喲,肚子餓了,外婆,幫我煮碗餃子!我對正在掃地的外婆説。哦,好呀!外婆笑着緩緩地走進廚房。不久,她就端了一碗餃子出來。哎呀,你端出來幹什麼,放到裏面的桌子上去!我也不知怎麼了,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怒氣,走進屋裏坐下。外婆一手支撐着患有風濕病的腰,一手端着碗走了進來。那我出去了。外婆語氣還是那麼平和。去吧去吧!我不耐煩地説。端起碗吃了起來,咦——好淡呀!我走進廚房想放鹽,找了半天,也沒找着。外婆——鹽在哪裏?我大聲向門外喊。等了會兒,沒有動靜。我又叫道:外婆——進來一下!你出來吧。許久,外婆就這麼回答了一聲。哼,連鹽都不肯來為我放,什麼意思呀!我按耐不住心中的怨氣,氣沖沖地走上了樓。不管她了!我這樣想着,也沒有再下去吃餃子。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我下樓,外婆在燒飯。她也像中了邪似的,不理會我。過了會兒,聽她小聲嘀咕:早就聽説脾氣不好,沒想到這麼差!往我一向這麼疼她,真是瞎了眼了。我憤恨不平地説:你脾氣好,好也不願意來幫我放把鹽!我耳朵不好,又沒聽見。外婆也與我爭論起來。我叫你進來你為什麼不進來!我愈發生氣了。我剛掃好地,又要幫你煮餃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腰不好,當然要休息了。外婆道出了自己的.苦衷。聽罷,我內心早已是波瀾不平了:照外婆這麼説,整件事都是我錯了,外婆又不會騙人。我一向是驕傲野蠻,怪不得朋友都一個個離我而去了。許多事實際上都是由於我的任性而產生的不可彌補的過錯,不是嗎?

我恍然大悟了,真正要改的是我從不替他人着想!我充滿歉意地對外婆説:外婆,是我錯了,請你原諒我!外婆俏皮地颳了我的鼻子,笑了。

【篇五:換位思考】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換個角度來看,你會發現生活中的另一種美。

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決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同是一朵花擺在面前,會有“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感懷,也會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舂泥更護花”的深刻。你不能苛責寄人籬下的林妹妹的傷懷,你也不能否認落紅護花的事實。你能做的只有學會換位思考,去體會一朵花的豐富內涵。之後,你會發現生活是如此的豐富。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難免會發生矛盾。怎樣才能緩解這些摩擦呢?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遇事不能總以自我為中心,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多替他人着想。畢竟,每一個人在其他人眼中也是“別人”。堅持換位思考,你會發現,生活是如此和諧。

“換位思考”並不是什麼深刻的東西,它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伴隨在我們的左右。日常生活中需要換位思考,工作中更需要換位思考。松下公司對一位員工的重大事故並未作出開除或是降薪的處罰,而是耐心的跟他分析事故的原因,因為公司領導知道,如果他是那位員工,一定會對自己的失誤造成公司巨大的經濟損失而懊悔。這樣的換位思考,使松下凝聚力大大提高。甚至在公司效益下滑——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刻,員工集體主動要求降薪。因為我們換位思考,人與人之間增進了瞭解,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因為我們換位思考,我們在交往與合作中才會變得愉快。因為有了“換位思考”,我們會發現生活是如此的充滿人情味兒。

生活是需要“換位思考”的。因為“換位思考”能幫助我們打開觀察世界的多稜鏡,讓我們更好的讀懂別人,讀懂生活,讀懂社會,此刻的我們便學會用單純而善感的心去感受世界多角度的斑斕,體味生活中別樣的美。

【篇六:換位思考】

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同樣一件事,有人視其重如泰山,有人視之輕如鴻毛;有人執著,有人隨意。其實,道理很簡單,從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去看,去思考,事情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玩,看到窗外有人正在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坳不已。她的外祖父見了,趕緊領她到另外一個窗口,讓她欣賞美麗的花園;果然小女孩心中的愁雲為之一掃,頓時明朗。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不也常常這樣嗎?一旦認定的東西得不到,就會莫名其妙的不知所措,執拗地相信自己不會錯的。其實,我們是站錯了位置,開錯了那扇希望之窗。

“上帝關上了那道門,又在旁邊開了一扇窗。”這句話説得真好。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不也這樣嗎?為失去一棵小草而忽略整個草原,為錯過一片白雲而迷濛了整個天空,為流失了一顆星星而失去了整個夜晚……其實,只要轉過身,你就會發現,無數的美麗正在我們眼前次第走過,只要在困難面前,變換位置思考,轉變方向,我們就一定能發現美麗,讓自己變得不再憂鬱。

很多時候,我們總執著地堅持自己,以為“堅持就是勝利”,無知地以為自己總是正確的,可事實顯然並不都如此。美好的夢想總與現實保持着一段或長或短的距離,生活的辯證法也向我們昭示着陽光與陰雨同在的哲理。無論是為人還是為文,有時必須堅持,有時則不妨換個角度,那時你會發現,眼前的天空更加廣闊跟美麗。

換個位置,變換角度,就有機會發現真正屬於自己的天空,發現生命的奧妙,發現生活的希望。

【篇七:換位思考】

感情的世界,甚至是人世間,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在讀完第N本小説後,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當你翻開一本小説,你便走入了一個心靈的世界。且不説這世界是否真實,但是它已真實的走入了你的心中。你的心開始隨着劇情的波動而波動,你開始為主人公的命運擔憂,甚至於你開始將小説中的人物分出“善者”或“惡者”。你喜歡“善者”,總希望給以他們好的結局。而充當善者的往往便是第一人稱的“我”,或是作者描述出的正面人物。我們總是能包容“善者”,包容“我”,即使“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但是我們也總會想,“我”畢竟是情有可原,“我”畢竟不是故意的……而當所謂的“惡者”犯下了過錯,即使並不是什麼大錯,即使是出於好心,即使他們最後得到了應有的報應,我們也很難原諒他們。

然而,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千差萬別?其實很簡單,只是“我”,只是作者是這樣寫的,於是我們也這樣想。我們總是將自己融入作者筆下的“善者”,而“惡者”的存在只是為了襯托我們的“善”,有誰又會真正認為自己是錯的而不原諒自己呢?我們的潛意識讓“善者”盡善盡美,但是我們是否為“惡者”們想過,他們是否真的不可原諒。請嘗試着換位思考,將自己融入“惡者”,順着他們的思路想,或許,你會發現一片新的天地……

當然,寫小説要有主人公,要有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但是讀小説時,你完全可以換位思考,這樣,你將獲得更多,也將包容更多。

然而,這都是理想化的。現實生活也需要換位思考,但是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最難想到的就是為他人着想。畢竟,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小説的主人公……

【篇八:換位思考】

生活在世界上,要學會轉換方式解決問題,不能死腦筋。從多種角度看待問題,也許是一種絕處逢生的方法。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清澈的水可以用來洗我的衣服,渾濁的水則用來洗腳。這是漁翁的觀點,他覺得自己遠大的志向得不到施展,覺得生活不如意。他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如果清澈的水用來洗衣服,而渾濁的水也用來洗衣服,那麼衣服還能穿嗎?所以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屈原,一位傑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有一身的抱負理想,卻得不到楚王的認可,多次被貶職,他很憤懣。最終選擇了投江明志。如果不選擇死,而選擇棄忠,那麼又會怎麼樣呢?因為他愛祖國,不想遭後人辱罵,罵他奸臣,只能選擇以死明志。

他的遠大理想,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使我們由衷敬佩。他有自己的使命,在生與死之間,他選擇了死;在愛國與棄忠之間,他選擇了愛國;在與世俗同污與以死明志之間,他選擇了以死明志。他從不同的方面,思考着不同的問題,最終選擇了正確的目標。

有人選擇以死明志,同樣,也有人選擇以生完成使命。

司馬遷在漢武帝面前為李陵辯護,最終入獄。他慘遭折磨,臨死之際卻選擇宮刑,苟活下來,因為他還有父親的遺願沒有完成。儘管慘遭折磨,卻忍辱完成了偉大鉅著《史記》。

生與死之間,他選擇了忍辱苟活,用先賢發憤的事例鼓勵自己活下去,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完成偉大鉅著《史記》。如果他不選擇忍辱負重完成偉大理想,那麼我們再也看不到《史記》,瞭解不了古代發生的種種事蹟,更不會知道司馬遷的存在,他的忍辱負重對我們而言顯得多麼重要。

上述兩位偉人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最終選擇了自己認為的最好方式。同樣,我們也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

標籤: 學生 八篇 換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sikaozuowen/v37w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