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思考作文 >

作文教學現狀的思考

作文教學現狀的思考

導語: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文教學現狀的思考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訓練的主要陣地。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的高低,是一個人能否較好地運用語文知識及其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全日制十年制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指出:“學生的語文水平怎樣,作文是一個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見,作文在語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國封建社會實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把寫作提到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今天,我們雖然摒棄了古人把寫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從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需要的高度,從大語文教學觀的高度來看,作文仍為語文中的一個重點。

然而,由於應試教育思想作祟,現今中小學寫作教學,由於沒有獨立的作文教學時間,沒有完整的作文教學體系,缺乏獨立的寫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總地來説,作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在此,我結合自身對作文教學的認識與感受,談談現今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以及相應的改革措施。

一、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我覺得,現在小學生受到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束縛太多,他們的作文大多表達的是課本上教的、老師天天講的思想和見解,抒發的是空泛的屬於別人的情感,失卻了童心的純潔無邪。總體而言,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幾種不良傾向。

(一)重表達,輕育人

語文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其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質。寫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從聽話讀寫四個方面比較,我認為,寫作是學生思想展現的最佳形式,所以葉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觀點不容致疑。

然而,綜觀現今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卻普遍存在着人文價值削弱,人文底藴流失的現象。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十分看重學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結構和技巧,至於作文的內容是否真實則全然不顧。致使小學生的作文中假話連篇,假故事,假情感屢見不鮮。記得,我小學時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師要求我們作文符合“大一統”的標準,於是沒有了新材料,新內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來胡編瞎造、改頭換面。雷鋒、賴寧、送傘、拾錢包、扶盲人過馬路、借同學橡皮等都是我們寫作的救星。現今小學作文教學依然如故,學生為了取得好分數,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談,失卻了真情實感,讓我們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虛偽的靈魂。這種“重表達,輕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質無形排擠到認識圈之外的現狀,着實讓人心寒。

(二)重模式,輕能力

在現今小學作文教學中,有的教師不厭其煩地將一些作文知識和方法公式一樣拋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套用現成材料與模式。這種寫作公式化的僵化訓練,相當程度上,漠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冷落了他們對社會及生活的敏鋭洞察,結果必然窒息學生自主思考

的能力,壓抑其獨具匠心的稜角,導致學生丟掉了開啟心靈的鑰匙,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後作起文章來卻是中心不明、條理不清、語句不通、文法不順。

現在中國很多大學生不會寫文章,這種現象在國外也普遍存在,這不得不歸罪於小學時期作文模式化教學的惡果。寫作是一種綜合的思維訓練過程,從觀察、構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體積極的思維活動,而並非簡單的套用模式。近來,市場上除了大批量的寫作輔導書外,又跳出了所謂“作文軟件”之類的寶典,深受廣大學生朋友的歡迎。然而,對於“作文軟件”,筆者是持否定態度的。學生在電腦中輸入主題和關鍵詞,四分鐘即可得一佳作,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輕能力”現象。即使學生了解材料內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這“四分鐘電腦作文”卻無益於學生思考材料、組織材料等能力的發展,因此,也是值得廣大語文教師注意的地方。

(三)重書面,輕口頭

作文教學應包括書面表達和口頭訓練兩個部分。寫和説都是表達,兩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然而現今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過分強調書面作文,對口頭訓練則置之惘然。這種“重文輕語”的傾向,導致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響人際交往。

有資料表明,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隨年級的增高而不斷下降,甚至逐漸退化。有的小學生書面表達文采斐然,能輕鬆自如地駕馭文字,然而一到口頭説話,例如演講或班會課發言,則結結巴巴,條理不清,語句不順。筆者的一位同學書面作文成績優異,但由於口頭表達能力差,無法很好地與別人溝通,導致他在找家教時,多次被人譴回。這種現象歸根到底還是與小學時期“重書面,輕口頭”的作文教學分不開。

(四)重課堂,輕生活

葉聖陶曾説:“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作出什麼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對認真練習寫作是有妨礙的。”學生寫作的`過程,是從客觀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經過頭腦中的加工製作,再運用文字符號表達出來的過程。離開了“生活”這個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然而現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把學生關在教室,苦思冥想,閉門造車的現象卻屢見不鮮。這種與世隔絕的封閉式作文訓練,導致小學生作文無話可説,假話連篇,東拼西湊。原本想象豐富,思維活躍的童心,由於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寫出來的東西往往蒼白無力,毫無生趣可言。

離開了生活,缺乏了感受與體驗,造成學生對生活中很多寫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過一則關於學生作文的報道,想來令人心驚。某城市一小學中,老師讓學生以“大米”為素材寫作,城裏的孩子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和認識,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麼來的,於是鬧出了“農民伯伯把大米從樹上摘下來”的笑話。但是開懷之餘,我們又不得不對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個“慘”字了得?

(五)重指導,輕講評

作文講評是對學生寫作實踐全面檢查分析的總結,對學生寫作具有重要意義。據資料表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大都喜歡上講評課,它既是師生思想認識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學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饋。但是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議,而對作文後的講評不夠重視,常常批改完作文,寫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語,就把本子發給學生完事,並不進行有充分準備的講評。據調查表明,在來自小學的100份問卷中,能反映出老師按時進行作文講評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質量地組織講評的僅百分之37,這個調查結果説明,現今小學作文教學中,講評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仍然處於薄弱環節。

(六)重範文,輕下水

幾年前,上海曾舉行過一次師生作文與評改比賽,結果有不少老師的文章寫不過學生;蘇北有個縣也做過類似測驗,結果也出乎意料。這種現象説明了什麼呢?作為一個以評析他人文章、指導青少年寫作為終生職業的語文教師,自己不會寫文章,沒有寫作實踐,還能指導學生作文,提出建設性意見嗎?

現今,這種“重範文,輕下水”的傾向在小學語文中依然存在。在寫作指導中,很多教師對範文奉若神靈,一個題目給學生,簡單提示幾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讀幾篇範文。教師只讀不寫,只講不作,導致學生思路狹隘,落入範文模式,寫起文章來不是繞範文轉圈圈,就是空洞無話,毫無靈性。

二、改革措施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素質教育的薄弱環節。學生普遍存在“聽説作文,如見猛獸”的心態,我覺得,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首先必須轉變觀念,立足於教法和評改等方面進行改革。

(一)轉變觀念,樹立大作文教學觀

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寫作是指向自我實現的人生。現今我國小學作文教學現狀中過分偏重作文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即使強調思想內涵在實際操作中也只是流於形式,另外,假話、套話、空話、大話連篇累牘,導致人文價值、人文底藴的流失。鑑於這種現狀,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首先應該轉變舊觀念,樹立大作文教學觀。明確小學作文教學的性質和目的,注重對學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養和塑造。葉聖陶曾提出“要寫出誠實的話,非由衷之言不發,非真情實感不寫”,作文務先求“真”,凡與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陳腐觀念”或“時髦觀念”均要改變。

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教會他們講真話,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內心出發想寫,寫自己想寫的,所追求的,所欣賞的,同時促進他們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質的發展。

(二)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主動性與創造性

學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首先,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培養寫作興趣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可採取以下措施:①讓學生明確寫作目的,培養寫作意識;②注重平時積累,做到厚積薄發;③開創多種訓練形式,提高寫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學生創造力和發散思維的培養。①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創新意識,樹立以培養學生創造力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給學生營造創新的環境。②大膽放手學生作文,肯定他們的創新意向,給學生廣闊的創新空間。③踏踏實實地抓好學生思想素質,語文素質等各項基礎素質的培養。④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創設成功機會,激發創造意識。

(三)採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i。閲讀

梁啟超曾説:“閲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要指導學生作文,首先應教會其如何讀書。”的確,閲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葉聖陶曾把閲讀與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的關係,不吸收豐富的養料,就寫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是關鍵所在。

ii。體驗生活

作文教學是帶有社會性的,課堂教學僅僅是傳授和學習作文的一種方式,而更廣闊的場所則是整個社會。因此,當今小學作文教學務必要把課堂與生活相聯繫,搞開放式作文教學,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學網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在實際生活中獲得寫作靈感。

iii。課外練筆

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課外練筆很重要。例如,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課外寫日記,週記,作讀書筆記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多樣,靈活自由的練筆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積累材料,提高組織和表達能力。

iv。口頭作文

作文教學的實踐證明,“説”有助於“寫”,經常性的口語訓練能鍛鍊學生選材,構思,語言表達等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改變以往“重書面,輕口頭”的觀念,加強小學生的口語訓練,例如,組織演講比賽,詩歌比賽,口頭編故事等等,確實提高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以便為人際交往和書面作文服務。

(四)改進評改方法,教師下水作文

作文教學一般簡化為“指導--習作--評改”三個環節,其中評改作為收尾性工作,在整個作文教學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據我瞭解,目前小學作文評改,或評語式,或評分式,或評級式,教師的態度大致可分為兩種: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麼對學生的作文草草批閲,要麼對此字斟句酌。我覺得,這兩種做法都對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

為了克服這些弊病,小學語文教師在評改時構建並運行“互動”模式,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促進關係,使作文評改日益向學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發展。據上海一所小學實驗這種“互動批改”的作文教學改革表明,在調查的學生中普遍認為“互動”模式有益於作文教學的效果。

所以當今小學作文教學中,實行“互動”評改模式勢在必行。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提倡互批,自批,眾改等方式,創造良好的作文氣氛,使全體學生都關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是教師不會寫作文。”現今,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視範文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則很少,因此,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時應適當減少範文的篇數,提倡教師自己作文。葉聖陶在《文匯報--教師下水》一文中説“語文教師教學作文,要是老師自己經常動動筆,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和幫助學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只有親自嘗試寫作,在指導學生才能身臨其境,體味寫作中的酸甜苦辣,並從中找出阻礙學生寫作能力長遠發展的癥結。

結語:

作文即做人。它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不僅對學生語文水平影響很大,而且還關係到學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質等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小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真正確立,作文對他們的影響更是不可小視。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對於作文教學任重道遠,必須對作文教學現狀有個清醒的認識,並且放眼未來,立足改革,爭取使作文教學早日走出困境。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sikaozuowen/lmj7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