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努力作文 >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通用15篇)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的作文(通用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通用15篇)

清明節的作文1

今天,我們懷着無比的敬意來到了王東滄烈士的墓碑前,聽老師講他的事蹟,我們彷彿又回到了那血雨腥風的戰場上。

王東滄是我們安平子文這片土地的驕傲,他是多麼偉大啊!

為了理想,他曾經率領隊伍身經百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配合八路軍的正規部隊轉戰於冀中平原。犧牲前最後的戰鬥,以少於敵人20倍的兵力,從上午一直堅持到了天黑,敵軍死傷逾百,天黑突圍時,為救戰友,不幸壯烈犧牲。

為了理想,有多少王東滄一樣的英雄兒女在戰爭歲月裏英勇抗戰,在瀰漫着硝煙的戰場上奮勇殺敵,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讓理想之花綻放出耀眼光芒。

為了理想,他們以解放人民為事業,以國家和平統一為目標,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取義,堅持抗戰。

同學們,你們的理想是什麼?為了理想你打算怎麼做?我們怎能辜負先輩們的期望?怎能讓他們白白犧牲?看看現在這美麗的花花草草,看看這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再看看今天這美好的幸福生活,這不都是先烈們為我們拼來的嗎?

英雄的理想是用戰爭換取和平,我們為之敬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吧?理想是我們成長的階梯,理想是我們進步的動力,理想是我們前進的號角。我也有一個理想——作家,用手中的筆,寫就英雄們的英姿颯爽。

為了理想,我從現在就培養好習慣,做到課前好好預習,課上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絕對保證質量,課下多看課外書,豐富知識,開闊視野。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為了理想,努力拼搏!加油!

清明節的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荊棘,順着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眾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着小雨,準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着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説,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清明節的作文3

清明節的前一天,爸爸到學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老家。

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彷彿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我們還買了很多鞭炮,買好了東西我們就去吃午飯。

吃過午飯我們回到了村子爸爸把紙錢一張一張的訊開,奶奶和姑奶用籮筐把串錢全抖開,裝在了竹籃子裏,我跑過去看了一眼可真多啊!

我們穿上靴子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鄉下那田埂可小了,走在上面一搖一晃的好像一隻鴨子在跳舞。我們終於走到了墳墓前。

爸爸拿了綵帶一樣的東西出來,掛在墳墓上,爸爸把各種各樣的紙錢堆在一起好像一座小山系的。弟弟把火點燃了,那煙冉冉上升。我們看着一張張紙錢快要燒完了。我們就嗑了三個響頭,姑奶説:“這時只要在心裏許願,就一定會實現。”我在心裏默默許願要好好讀書,越來越聰明。然後爸爸把鞭炮掛在樹枝上,點燃了、霹靂劈啪,煙花五彩繽紛的在空中散開彷彿仙女一樣在空中飛舞。我們又來到了另外一座山上,來的墳墓前,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爸爸叫我快拿綵帶一樣的東西,掛在上面。爸爸把那一堆堆紙錢點燃了,我們急忙做完了。還是照樣嗑了三個響頭,我還是在心裏默默許願,這次我想讓自己越來越漂亮。然後看着弟弟也在默默的唸叨,大概也是在想讓自己學習有進步吧!

爸爸走過來説:“清明節是我們後輩紀念祖先,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傳統的節日。”

這一天下來我忙的既開心又累。在一串串的鞭炮聲中我們做完了清明。

清明節的作文4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説: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雞蛋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這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這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似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這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似凝住了。整個世界似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負責燒香。

一切搞好了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的作文5

又是一年清明至。《曆書》有云: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因此得名。古往今來,清明就是告別清冷,迎接明媚的代名詞,也是追憶與展望的複合體。這一天,人們既祭奠先祖、緬懷先烈、寄託哀思,也插柳踏青、户外遠足、擁抱春天。

《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中説:乍温復清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跡加。或向陵園尋志石,思親敬獻墓頭花。清明掃墓,是古已有之的習俗。遊子都會努力在清明趕回家鄉,為祖塋剷除雜草,添些新土,灑掃祭奠。近年來,隨着文明祭掃的普及,以往焚香燒紙、燃燭放鞭的現象已逐漸被植樹、送花所取代。許多身處異地他鄉的人,也在這一天面朝家鄉的方向,遙寄思故、思鄉之情。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也是一個重要的農時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成為節日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萬物復甦,人們迎來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俗話説,“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這時,黃淮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也已經綻放盛開。田地裏,農民們開始抓緊時機搶晴早播,為取得新一年的豐收而辛勤勞作。生機與希望就開始伴着清明的春風成長、向上。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大自然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正是踏青遊玩的大好時節。人們扶老攜幼、呼兒喚女,舉家到郊外遠足野炊,觀賞春色,紓解冬日殘留的憂鬱心結。北方民間過去有“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諧趣説法,所以折柳、戴柳、插柳蔚為盛行。編柳條環、戴柳條帽成了年輕人時尚的裝飾,也成了清明常見的娛玩。但從現今環保角度來看,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柳樹的一種損害,還是不宜提倡為好。

春風中,人們在綠地上放飛風箏,任由清風把夢想託舉到遠方的高空,孩童們奔跑嬉戲,更為清明的春時春景平添了幾分春意。我想,走出傷逝,迎接生的美好,才是清明節的應有之義。

清明節的作文6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在清明節這天,人們帶上清明果和紙錢……上山掃墓。

家家户户門上都插上柳樹枝,告訴人們清明節到了。年年艾葉綠,年年果泛香,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記憶中,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着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奶奶就會起個大早起菜市場買艾葉,艾葉買回家後,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可能是我還小奶奶也懶得理我,就讓我在邊上看着,她將艾葉搗爛與米粉攪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頓時變成碧綠色的粉團,準備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餡也是很講究的,條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樣繁多,製作精細。有豆腐乾和韭菜的,有肉包筍的,還有黑芝麻的……面和餡都準備完畢,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這包果和包餃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奶奶的手就像魔術師一樣,不一會一個個碧綠剔透的清明果就完成了,真是可愛極了,看她包清明果也是一種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藝術品從她們手中飛出。坐在一旁的我也只得嚥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奶奶把艾果裝到盤子裏,我拿了一個來吃,覺得美味極了……

20xx年的清明節馬上要到來了,我好期待奶奶做的艾果。

清明節的作文7

梨花有情,桃花有意,每當此時樹上的布穀鳥告訴我春天來了,春雨淅瀝,告訴我們清明節來了。這時奶奶總會忙碌着準備過清明,這是我們住在無錫鴻山腳下的人家最忙碌的節日。

祭祀——斟滿一杯熱酒,傳承先人瑰寶

清明來臨之前,奶奶首先要做的是清明糰子,糯米中滴入青青的麥水,不停地攪和着,香氣四溢,餡是最時鮮的馬蘭做的,十分清香可口。接着,奶奶燒了三葷三素的菜整整齊齊擺在八仙桌上,爸爸點上紅燭,插上高香,斟滿熱酒,我們開始挨個祭拜我們的先人。然後,點燃奶奶用錫箔紙摺疊的元寶送給先人。最後,我們才可以品嚐先人吃過的東西。最饞嘴的是青青的糰子,不粘嘴,奶奶還要送給親朋好友品嚐,因為是先人傳下來的好東西,所以這清明糰子吃了可是大吉大利。

上墳——手捧一方熱土,思念爺爺恩情

清明隔夜裏還可以為植物修剪,過了那一夜,再去修剪的話對植物來講就是一種傷害。於是清明節前一兩天,帶上砍刀到爺爺的墳上去修枝剪葉,再捧上一塊熱土把墳堆得更高。我們家的墳在河邊,有樹林,有竹港,十分清幽,再加上百年壽齡的兩顆紫藤樹環繞四周,爺爺墳前環境顯得格外優雅。我們種上了側柏,爺爺就安息在這裏。這時奶奶和爸爸就開始回憶爺爺生前的故事,爺爺的恩情在爸爸心中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常常讓他感慨萬千,彷彿昨夜就在眼前。

踏青——訴説一腔熱情,追尋泰伯美德

清明節當天親戚們都要到我家來做客,接接腳,然後一起去爬鴻山。鴻山是泰伯安息的地方,是他帶領人民耕作於這塊土地,使家鄉變得富饒而美麗,他的美德千古傳頌。如今我們在皇墳前駐足追尋,尋找百家姓的由來,聊談吳文化的發源,追逐泰伯遺留的吳風……山腳下人山人海,遠近百姓都來這裏踏青遊山。媽媽給我買了風箏,我們在廣場上放風箏。累了,我們就在草地上仰望藍天,笑聲洋溢,山腳下成了歡樂的海洋。在這裏,泰伯的子孫生生不息,永遠繁榮昌盛,泰伯的美名嘖嘖不休,永遠流芳百世。

清明節的作文8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大約起源於周代,距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掃墓祭祀的重要節日。這一天人們燒香燒紙,懸掛掛青紙,表示對祖先和親人的緬懷。

每年清明節這天,我們這個大家族都會到墳山上去燒香燒紙、燃放鞭炮,以表達自己對已逝親人的哀思。今年清明節那天,天公不作美,一直下着濛濛細雨。我們吳氏家族的族長派了幾個年輕人去墳山祭拜。又讓媽媽和姑媽們在家裏做飯。晚上,大家分成8桌來吃飯。供飯之後,族長端起酒杯,高聲説道:“各位,倒滿第一杯酒,敬我們已故的親人吧!”説完,人們把酒潑灑在地上,空中頓時瀰漫着酒香。我想,愛喝酒的那些老祖宗也喝到了這醇香的酒吧!

過了幾天的一個星期六,陽光明媚,我們全家人才去上墳。到了奶奶的墳前,我們畢恭畢敬地拿出水果,餅乾供在墳前,媽媽點上香,爸爸燒錢紙後。我跪在爸爸的旁邊,雙手合十,喃喃自語:“奶奶,我們又來看您了。您安息吧,願您的在天之靈保佑我們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説完我準備去放風箏,可我爸爸仍舊跪着,他久久注視着奶奶的墳頭,哽咽着説:“媽,我來看您了,您還好嗎?腳還疼嗎?如果您現在還在,那多好呀,您的孫女都讀二年級了。媽,我多麼想您呀,做夢也經常夢見您……”説着説着,爸爸傷心地哭起來,媽媽又趕緊來安慰爸爸。過了好一會兒,爸爸才站起來説:“孩子們,我們放風箏吧。”我和弟弟來到了一塊空地上把風箏放到了空中,風箏越飛越高,最後,小得簡直看不見了。這時,爸爸拿出剪刀,叫我們把線剪斷。他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望着即將遠去的風箏,我想,如果我們的祖先或親人在天有靈,一定希望我們好好學習,身體健康。所以,我一定好好學習,絕不辜負居住在天堂裏的親人對我們的期望。

清明節的作文9

時是清明,綿綿細雨,古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流水飛逝今年應如是,坐在回家的車上,閒暇使我塞上耳塞,聽着許嵩的《清明雨上》,望着窗外,綿綿的陰雨天氣給這清明添上一股濃濃的淒涼,頓時寂寞籠罩着我,思緒亂飛寂寞是條長線還懸掛在天邊,我心人緊緊抓住它,默默等着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已遠去,不禁想起某些人,似乎還在,但卻已遠去某些事,似乎還在昨天,但已回不去,某些話,至今還營繞在耳,卻已往事凡塵,想把一些事忘卻,即使使用格式化,還是無法忘記一句“算了吧”告訴自己不要執著於不可能的事,一句“不要緊”告訴自己還殘留的剛強,一句“會過去的”告訴自己不要去刻意,時間走了,久了就淡了。

無法刪除的記憶佔據這記憶的空間,我把它轉存在記憶的相冊裏,塵封着,久了,等到有一天,悠閒時打開已被塵土覆蓋的相冊,瞬間,歷史充滿充滿整個房間那一時段的人,的事,的話,的景衝刺着我,把我帶回,使我站在現實裏一度虛幻,無可否認的是依舊的是過去,留給自己的只是一陣的空虛和不時的回味也許只是想在其中找出點什麼,但又是什麼呢?也許也是也許而已,也許也沒有也許,走在青石板的小路上,看着滿臉凝重的念舊者這情,這景,這境,竟會傳染人,我也懷舊了,綿綿細雨續,温柔得讓人心疼“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那迷濛的小雨一點一滴地打落在衣衫上,誰説這感情不滂沱,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鋪滿整條幽徑,心靈深處埋藏着的…是不為人知的被寂寞上了鎖,黑暗籠罩着整個北半球,站在窗前,微弱的路燈照進來,似乎要被這綿綿的細雨打滅,只有殘燈照着孤影,暗風吹雨入寒窗愁時,古人有明月可寄託,而現在無月,我以何堪--想登到山頂,望盡天涯路,天涯一望斷人腸,好好的,把人帶走的是-鍾,人們喜歡的字-佳,人們都説的是-言。

清明節的作文10

每年清明節前後,我們都會回老家祭祖和掃墓。

外公的父親也就是我的曾祖父葬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地方,從家裏出發開車要兩個多小時,媽媽説在她小的時候路還沒有修好,坐車到了場鎮上還要走很遠的路。

到了掃墓的地方,我們先把祭品一一擺好,有水果、豬肉和糖。外公左看看右瞧瞧,把墓碑周圍的雜草都拔掉,然後點上一對香燭插在米碗裏,媽媽點上幾支香,給我拿了三支,弟弟拿上三支,我們對着墓碑鞠躬,然後跪在草墊子上磕三個頭,爸爸媽媽怎麼做我和弟弟就怎麼做。最後在熊熊燃燒的赤火中放入紙錢和很多用紙紮的東西,有金元寶、衣服、紙牌,做得像真的一樣!外公一邊燒紙錢一邊説着:“爸,你在天之靈要保佑你的子子孫孫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也在心裏默唸着:“祖祖,請您保佑爸爸媽媽身體健康,保佑我和弟弟天天快樂!”

祭拜完了,我偷偷問媽媽,曾祖父是怎麼去世的,媽媽説她也不記得了,因為在媽媽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曾祖父就沒有了。媽媽還給我講了把她帶大的對她很好的外曾祖母,我也沒有見過。

在老家親戚家裏吃完午飯,我們一起去了田裏摘菜,那些是去年外公種下的,今天我們要把它們都帶回家。摘完了菜,我和弟弟拿着種子往地裏撒,然後澆水。明年我們再來的時候它們又都成熟了!

後來,我們又去了半山腰上摘水果。果園很大,有蘋果樹、梨子樹、橘子樹、橙子樹,有些只有枝葉沒有果實,結了果實的我和弟弟又夠不着,在樹下着急地轉圈。後來是外婆他們拿着一根長長的竹竿把果子打下來的,我和弟弟牽起衣服可勁兒地往裏裝。回家的時候我們的車子裏裝滿了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坐在車上睡着了做夢都是香甜的。

我期待着明年的清明節,回來祭拜先祖,轉山轉水,享受難得的田園時光!

清明節的作文11

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烈士的日子。

我懷着崇敬的心情,佇立在烈士們的墳前,我用鮮花和真情祭奠着烈士們的英靈,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在心裏默默的説:“安息吧!烈士們,史冊會記下你們響亮的名字;祖國會永遠記住你們的豐功偉績; 面對你們,我怎能不肅然起敬?在民族危亡之際,是你們用血肉之軀,去喚醒中國人民那憤怒的火焰;是你們用灼熱的鮮血,來呼喚起中華民族的反抗;是你們用那不屈的精神,築起了一道新的“萬里長城”。你們倒下了,但千千萬萬個不願做奴隸的人又站了起來。面對鬼子們的嚴刑拷打,你們毫不變色;面對着劊子手們高官厚祿的誘惑,你們毫不動心;直到與日本侵略者鬥爭到最後一刻,流盡最後一滴鮮血! 為了人民的解放,你們和法國那些英勇無畏的巴黎公社戰士們一樣,為了弘揚共產主義信仰和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你們高唱着《義勇軍進行曲》,英勇就義,真可謂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你們的精神與江河共存!我們敬仰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英雄們,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沒有你們,便沒有新中國的繁榮昌盛!沒有你們,便沒有現在的美好生活!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永記史冊,青史留名!

同學們,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不是出生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而是蒸蒸日上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報答祖國呢?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為她發奮努力,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

清明節的作文12

屈指數數,這是我在長沙度過的第x個清明節,原先我闊別家鄉已兩年餘。

雨紛紛,最近連綿未絕的降雨給長沙即將到來的清明鋪上一層薄薄的紗,如泣如訴,在這個革命先烈繁榮昌盛的地方,晦暗的色調也渲染着些許思念之情,舉國之殤。

不知是否天公作美,正逢請明日,陽光卻明媚了起來,似是在唱誦着國家正譜寫着的光明新篇章。

長沙烈士公園人流熙攘,人們在這一天寄託對逝去人事物的想念,老人們向孩子們講訴着一個個那些年驚心動魄的故事,我也來到那裏瞻仰着開國之祖——為新中國而犧牲生命的愛國之血,曾在華夏大地捨生忘死保家衞國而戰死的鮮活生命,他們支撐起一個殘破的國,此時造就瞭如今中華民族無數的家。

灰黑色天幕又遮住了日光,離家數年,深感惋惜的是來不及回去祭一下已故的老人,漂泊在外的遊子,魂牽夢縈日夜思念的家鄉,那裏始終是心靈最深處的港灣。每逢佳節倍思親,每一次跟家裏的聯繫,心裏最想明白的便是遠方家鄉父母的消息,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即使無盡煩惱纏着你,也會讓它成為跟父母聊天的笑柄;然而,最害怕聽到的,也是父母無奈時候的一聲聲歎息。爸爸媽媽身體是否健康,是不是又添了銀絲白了鬢角,皺紋又爬上臉龐,手上的老繭又磨破了幾層皮…

國家從最艱難的時候過來了,總免不了階級矛盾,家庭熬過了艱難的時候,總會有些不和諧,大家都老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事小事都會牽絆着人的情感,有的東西需要執着,有的東西不放開也只是徒增自擾。

總不會有永遠平坦的道路,踩到了磕腳的石子,把他它踏平就好,此時走下去的路沒有走不到盡頭。

就像遠航的帆船,唯有揚帆方能行的更遠。

最後想説的還是,孩子已經長大了,爸爸媽媽不需要過多牽掛,他在健康而用心的應對着生活籌劃着將來,成長道路上最讓人牽腸掛肚的始終是家裏辛勤勞作的年邁父母,他們是否安好,是否無恙,是否靜靜的享受着安靜年華。

清明節的作文13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春天來臨,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轉眼就到了。此時春光明媚,我、表弟安安還有外公要去山上掃墓。

一路上風景優美。“你好,你好!”小花、小草伸着懶腰,向過路的人揮着手,打着招呼。“歡迎,歡迎!”一眼望去,各色的無名花競相開放,白色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小鳥兒也嘰嘰喳喳地在歌頌春天的到來。但這美麗的風景卻無法撫慰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外公邊走邊給我講起了這清明節的傳説。那是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眼看重耳餓得都快要暈過去了,介子堆割下了自己的肉,放進了野菜湯裏。19年後,重耳做了國君,重賞了當時的隨臣,卻忘了介子堆。介子推遂認為自己無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晉文公一樣會被別人幫助當上國君。於是揹着老母親隱入山中。重耳聽説後,放火燒森林,原以為他能出來,卻不見身影,於是上山找他,終於找到了他和母親的屍體。他為之感動,於是定4月4日是寒食節,4月5日是清明節。

穿過一條條雜草叢生的小路,我們終於到了祖墳。“咚、咚、咚……”一陣金屬落地聲震耳欲聾。我定睛一看,原來是大人們在用鋤頭仔細地清理祖墳旁的雜草,一根根一片片的雜草很快就被清理得乾乾淨淨,映入眼簾的是巨大的墓碑。我們開始緬懷、祭祀祖先,只見大人們先擺上香蠟、貢品,再拿着香叩拜三次。輪到我和表弟了,我讓表弟先拜,平時滑稽可愛的他單手拿着香,身體呈90度鞠躬,彎腰三次,顯得十分認真而且虔誠。

禮畢,我們坐在山坡上,一眼望去,還有許多人三五成羣地趕上山去,他們神情黯淡。思緒飄回了親人和他們在一起的歡樂時光。他們手棒黃色、白色的花朵以表懷念,整隻隊伍像軍隊那樣莊嚴。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前幾日下了一場春雨,泥土中依然散發着的芬芳使人心曠神怡!我聞到了,那分明是思念的味道……

清明節的作文14

父母離我們遠去,到另一個世界,並且永遠定居在那裏,成為那個世界的公民。人們通常稱之這個世界為天堂,也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地,願意不願意都要去的天堂世界。

父母養育我們,把我們撫養長大成人,其恩情功德是無法描述的,正是: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讓人沒齒難忘。小時候我們不懂那麼多,讓父母操碎心,受盡累,父母時時刻刻,日日夜夜為我們的成長而奔波忙碌不休,……而您們則疲憊不堪,倍受生活風雨的摧殘,日漸衰老,幾十年的風雨中奔波,風霜侵蝕了你們的肌體,雙鬢斑白,額頭溝壑深刻,鐫刻着你們人生的拼搏閲歷……

日復日,年復年,我們快樂成長,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投入社會的建設,把你們不曾完成的使命接過來,繼續向前邁進,這時您們才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雖然,你們退居二線,可是依然不甘寂寞,繼續奉獻着自己的餘熱,為子女們操勞,擔負起培育我們子女的重責,義無反顧,兢兢業業,……

無情的病魔一一奪去你們的寶貴生命,但在彌留之際,念念不忘,還不停地叮囑:關照好孩子,好好地生活下去……

天堂中的父母親,你們生活的可好,你們不要牽掛家裏,你二老放心吧!孩子的生活有了根本的轉變,家庭幸福美滿,個個是生活的強者;孫子們已經長大,學業上進,不會辜負您二老的期盼……

清明節,這讓我們情感世界波濤起伏的時刻,多少心裏話,多少往事浮現在眼前,想向你們一一敍説。眼前模糊了,淚水遮掩了視線,梗塞的心語無法連續,……所有的情感凝聚在淚跡斑駁的信紙上,讓燃燒的煙火,升騰的氣流,帶着這封信扶搖直上,直指天堂,還有一年一度送給你們冥府中流通的錢幣,禮物一起寄出,真誠地期盼全部收到。這是兒孫們的真誠心意,還有孝敬你們的禮物,特別是心裏的話,請你們悉數盡收。通過這獨特的渠道,獨特的方式,加深我們之間情感的交流,共敍人間-天堂間的天倫之樂。可愛的父母親,敬請多保重,祝願您們永遠安康,萬壽無疆!

您們的孩子,叩首了。

清明節的作文15

又是一年清明時。因為放假,父母帶我回鄉下過清明節。每年清明節,我都可以吃到奶奶包的青團,有豆沙餡、芝麻餡、蝦肉餡兒的、春筍肉餡兒的……我可喜歡吃了,簡直可以和揚州茶館的包子媲美呢!

走進廚房,我撩起袖子就要“幫忙”。奶奶笑得臉上的皺紋像一朵花:“小祖宗,你先得仔細地看才行!”“嗯”。只見奶奶先把一種叫“艾草”的青色野菜放在開水鍋裏燙一下,然後撈出放在攪拌機裏打碎,成了糊狀。隨後把它倒在雪白的麪糰上不停揉搓。很快,麪糰成了淡青色的。“哦,我知道嘍,青團為什麼是青色的。”我拍着手興奮地喊。

開始包青團了,奶奶把一個青色的粉團給我,讓我照她的樣子捏成一個碗狀,然後把各種餡料放進去,慢慢地捏合收口。可是,我怎麼也收不住口,就只得向奶奶“求救”,在奶奶那雙巧手下,左一捏,右一搓,我留下的“爛尾樓工程”就能得到“圓滿竣工”。一個個青團猶如一顆顆綠色的大寶石奪人眼球,我拿起一個裝作往嘴裏送“啊嗚”——。一旁的奶奶也被我逗樂了。我眼巴巴地看着它們全被放進蒸鍋裏,恨不能立刻熟了,哪裏肯離開半步?我不停地看鐘,怎麼還不熟呢?”青團終於出籠了,奶奶先盛上一盒,我馬上伸出手,卻被擋了回來。媽媽在旁説:“待會兒我們要用它掃墓,拜祭祖先。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在清明吃青團的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呢。”原來吃青團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呢!

下午,我的全家在奶奶的帶領下帶上青團、甘蔗等果品去拜祭了我的祖先。祖先長眠的地方好幽靜啊,真可以用“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樣的詩句來形容了。我和姑姑家的姐姐、妹妹們採了好多野花敬獻在祖先的墓上,我們集體鞠躬緬懷我們的祖先。這個清明節很有意義,讓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很多。

標籤: 清明節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nulizuowen/4jwe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