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創新作文 >

創新無處不在作文(通用8篇)

創新無處不在作文(通用8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新無處不在作文(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創新無處不在作文(通用8篇)

創新無處不在作文1

魯迅曾説過:“既然像螃蟹這樣的東西,人們都很愛吃,那麼蜘蛛也一定有人吃過,只不過後來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個勇士。”這句話説的就是創新。

創新在同學們的眼裏總是感覺遙遠而困難。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創新無處不在。它可能只是生活中的小事。

橡膠手套,很普通的一樣物品吧,人人家裏都有。但在我家,它就有了特殊的用處。我家有一把拐仗式的雨傘,可我家並沒有專門掛雨傘的架子,一般都掛在一張瓷磚枱面的桌子上。時間久了,發現它老掉,十分煩人。直到有一次,媽媽在桌上放了一個橡膠手套,我就把雨傘掛到了上面。本來我都站在旁邊等着撿了,卻發現它沒掉!之後媽媽就把不用的橡膠手套的手指部分剪下來,放在那張桌子上,每次掛雨傘的時候就套上。説真的,之後雨傘真的再也沒有掉過了。看,創新其實很簡單吧!

還有一個創新是我的想法,引起我這個想法的,其實就是一個字——懶。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呢?你瞭解後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每次幹家務活,老媽總是讓我拖地。可對於我這種懶人,彎下腰、拿拖把拖地,簡直就像世界末日一樣讓人崩潰。於是我就萌生了“邊走邊拖地”的想法。認真地想了一會兒,我就開始實施我這個想法了。第一次,我是拿出舊拖鞋和擦地布。把擦地布剪成拖鞋的形狀,再用雙面膠粘起來。一開始還好,到後面就出現了問題——沒法拆下來洗,以至於地板越擦越髒。鑑於第一次的失敗。第二次,我認真地考慮了一下,把雙面膠改成了鈕釦。果不其然,這次又輕鬆又幹淨,比起拖把來一點都不差。看,創新可能就在我們身上呢!

你們再向看看周圍:我們住的鋼筋水泥房、電視、空調、冰箱,甚至我們用的筆、紙,其實都是人類不斷創新的成果。它們剛剛問世的時候,就是一種創新。創新真的無處不在吧!

所以,從現在起不要覺得創新多麼遙遠,只要你有想法,就去試試。雖然可能會失敗,但是萬一成功了呢?在這個創新引領的時代,請大膽去想,去做,永遠不要小瞧自己,你可比你想象的厲害多了。

創新無處不在作文2

上週五要進行單元考試,忙着複習,一連幾天忘了給陽台上的花澆水。週六早上一睜開眼我才想到花還在陽台上呢,急忙奔向陽台,可是這裏沒了以前的生機,枯黃的花瓣的緩緩地凋零在乾裂的土地上;草兒枯萎冷黃,在風中顯得軟弱無助;那些奼紫嫣紅的鮮花,全部都耷拉着腦袋,我自責不已……

這天,我有坐在沙發上,皺着眉頭,扶着下巴,閉着雙眼開始冥思苦想:"唉,這麼多花差點都養死了,怎麼辦呢?哦,對了媽媽可以替我——不行不行,媽媽可不懂養花草,萬一養死了呢?"我一下子跳了起來,一隻手握成球狀,錘了一下另一隻手"對了,我可以…"我突然搖了搖頭"不可以,我沒這個能力呀!"在原地徘徊着,一會跳起,一會兒坐下,我皺着的額頭還沒得到舒展。

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自己去找唄,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直接衝向最近的房間,展開了一次"大搜查",把有用的東西打包帶走。"咦,這不是表弟的尿不濕嗎,算了一起帶走,興許有用呢。"

我將這些東西一一擺在桌子上,"不行不行…"我默唸着,看到這尿不濕時,我好像記起什麼,又重重的求了下腦袋,"唉,這個尿不濕好像有吸水的作用吧!一定能派上用場吧!"

説幹就幹,我把尿不濕外面那層布剪開,發現有白色的類似海綿一樣鬆軟,想必這就是可以吸水的東西吧!二話不説,我立刻將他們取出來,與泥土用鏟子混在一起,將新的植物,埋好。我拿着噴壺在土上噴了幾下,水霧在空中慢慢墜落,像是把花盆罩在玻璃裏。只見土地突然鼓了起來,又縮了下去。

一個星期過去了,我這時才記起來,陽台上的植物還沒有澆水,像脱韁的野馬陽台衝了過去。定睛一看,竟是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色:小花像一個個怕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地露出半個紅臉兒;微風過處,滿天星清香四逸,更顯温馨浪漫;含羞草綠得彷彿可以用手捻出綠汁來似的。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創新是美好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不斷探索,不斷髮現,享受創新帶給我們的樂趣吧。

創新無處不在作文3

談起創新,許多人覺得這個詞兒高不可及,離自己太遠,彷彿創新只是那些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們的事情。其實,恰恰相反,只要你有那份心,創新往往可以無處不在。

從前的`我,總是被拘限於一個範圍內,不管是哪方面,我總是依着書本去完成。所以那樣做出來不僅印象不深,沒有效果,也缺少了勇於創新的精神。現在的我開始在創新光環的照耀下遨遊,我漸漸發現,創新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創新在於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拿背誦來説吧,有些同學反覆讀了多遍死記硬背卻仍記不住,我卻喜歡找個安靜的地方,大聲的誦讀幾遍,然後在腦海中勾勒出文章中的場景。這樣,人物,景物,對白一下就變得生動起來,然後自己分飾多角來演出一場,輕輕鬆鬆就把課文背誦下來了,而且還讓背誦變得十分有趣。這樣場景式的背誦方式也讓我對文章以外的各種拓展信息求知若渴,而通過閲讀我的知識面又得到了新的提升。所以,創新是要靠平時多多訓練,並且要深入瞭解而得來的。只要你努力地去探求,去詢問,新思維的種子便很快地在你腦海裏萌發,從而茁壯成長。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只在於尋找新的改進方法,當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保持新的氣息,努力去追求這種新的感覺,堅持下去,方法正確,最終你也學會創新,一步步地邁上成功的台階,打開五彩的創新之門。

正如牛頓因為一個蘋果而發現萬有引力一樣,創新需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能夠從看似枯燥無味的學習中找到與眾不同的亮點,讓創新無處不在!

創新無處不在作文4

踩着別人的腳印,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李可染,看到這句話,我首先想到的是,不能一直跟在別人的後邊,不求上進,不思進取,這樣就永遠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下,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天地。

鑑於此,我就試着創新做出了“徐氏桂花蜜”,事情是這樣的,現在正值八月桂花開滿園,看到那滿樹小米粒大小又香又甜的花朵,凋謝後落得滿地都是,真讓人覺得可惜,所以我就想用一種方式把它保存下來。經過我多次觀察,尋找,實驗,總算摸索到了一種有效的方法。首先摘下桂花把它放進乾淨的廣口玻璃瓶,一層花瓣一層蜂蜜,均勻鋪開,放進蒸籠裏高温殺菌,蒸上半個小時,然後用木塞封住瓶口,等桂花的香味與蜂蜜完全融合後,我的自制“徐氏桂花蜜”就做好了。

比起其他人,把花摘下來聞聞後就扔掉,我用自創的方法把桂花的價值體現了出來,並把它的香甜保存下來,讓它為我所用,這算不算是一項壯舉呢?所以,生活中還是需要有創新精神的,它不需要太大的成本,只需動動腦子,勇敢嘗試,就能製造出意想不到的驚喜。

創新無處不在作文5

有這樣一個故事:以前有個洋人在中國做西服,中國裁縫按照西服樣子在幾天後便把新西服做好了。西洋人一看,中國裁縫仿照得惟妙惟肖。但翻到後面一看,西洋人看到了一個補丁,他奇怪地人:“為什麼要這樣做?”裁縫説:“這完全是按照你的樣式去做的呀!”西洋人頓時傻了。

這是個發人省思的故事:一個有着高超技藝的裁縫,因不懂得變通,而破壞了一件完美的作品。這是件多麼可惜的事啊!然而,他現在的循規蹈矩,可能只是破,可能只是破壞意見完美的作品,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一位技藝高超的裁縫就這樣被埋沒了。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為他缺乏創新精神。

江澤民説過這樣一句話:“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這可以説是中國近代發展的寫照。

想想,原本位居世界強國之列的清政府在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之後,中國就與世隔絕,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導致最後跟不上世界工業革命的發展腳步,遭到世界列強的侵略,瓜分中國。然而,新中國成立後,在鄧小平同志提出“改革開放”的新政策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是蒸蒸日上。經濟特區的建成,港澳收復所實施的“一國兩制”還有北京申奧成功等各項傲人的成績,無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中國改革走了“創新”這條道路。

其實,在學習上也是需要創新精神的,人們常在思考問題時,因受到某些思維定勢的影響,導致自己的思維被束縛住了。這都得歸罪於他們不懂得創新。他們用固定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而不獨闢蹊徑,從而限制了思想的創新。事實證明,人們的思想都被束縛在已知的事物上,只有懂得用不同的方式去做事,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就是創新。

其實,不管是治國,學習,做每一件事都是要有創新意識的。在現今科技,經濟同樣發達的世界競爭潮流中,那種不求創新的產業,是勢必被擠出這個競爭潮流的。

所以説,不管在哪一方面,只有懂得創新的人才會獲得成功!

創新無處不在作文6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生活離不開創新,只要敢於創新,一個普普通通的事物就會披上金燦燦的外衣,發揮出全部的潛質,得到質的昇華。相反的,若只是一味的墨守成規不去創新,終究會被時代所淘汰。

大豆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食物了,它不但價格低廉而且蛋白質含量極豐富,但它的境遇一度十分尷尬,因為煮熟的大豆不僅口感不佳還不易消化。後來人們的大膽創新使豆腐誕生了,它柔軟又極易消化,它的誕生改變了大豆的命運。經過人們不斷創新,豆腐做成了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從此,豆腐日益頻繁的出現在了餐桌上。

卓別林説過“對於藝術家來説,如果能夠打破常規,完全自由進行創作,其成績往往是驚人的。”周杰倫是一位標誌性的人物。曾是一位在普通不過的他,憑藉獨特的説唱形式和與眾不同的歌曲收廣大青少年的熱愛,成為了一位炙手可熱的金牌藝人。他不拘於普通的唱法,敢於創新,獨創一格,成為一代超級偶像引領着青春的風尚,不走尋常路正是他的個性人生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是一句廣告詞,美國芝加哥公司推出一種特殊的紀念品——“骨灰鑽石”他們研究出一種可以將骨灰做成鑽石的技術,人們可以把合成的鑽石帶在身上,與已故的親人長相廝守,現在訂購鑽石的人數不勝數,使公司與其他競爭者相比名列前茅。

創新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上不斷開發出的成果,生活處處離不開創新,只有不斷的創新,跟着社會進步的腳步,才能更好的取得成功。反之,不去創新,一味的守舊,其結果只會被社會所淘汰。

勝家公司是美國的一家大型跨國公司,它生產的“勝家”縫紉機是風靡世界的名牌產品。1940年,世界上每三部縫紉機中,有兩部是勝家的。然而到了1986年,勝家公司不得不沉痛的宣佈倒閉了。原來他們一直生產當時成功的產品,不去創新不去改變,直到1985年,他們還在生產19世紀的產品,其他競爭者紛紛開發出新型的產品。勝家公司由於不隨時代潮流不去創新而被擠出市場。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裏,如果沒有創新,大豆還會面臨尷尬的境遇;如果沒有創新,周杰倫不會走進我們的視野,説唱形式不知要多久才會流行;如果沒有創新,就不會有骨灰鑽石的問世;如果沒有創新,社會將倒退,將不會發展,我們的世界將會暗淡無光沒有光彩。正如康有為所説“開創則更定百度,盡滌舊習而氣象維新;收成則安靜無為,故縱睉廢而百事隳壞”

在這個生活離不開創新時代,只有不斷創新,與時代同步,才能在社會大潮中披荊斬棘,創新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去創新墨守成規終會被時代所淘汰。徐悲鴻也贊成這個道理:“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

創新無處不在作文7

美國的金門大橋以建築奇偉、氣勢恢弘而著稱於世。在金門大橋附近有一座刻意模仿它而建造的大橋——彎曲大橋,除外觀外,其寬度、實用價值等均勝於金門大橋,但知名度遠遜於金門大橋。原因何在?有人意味深長地説:“這就是第一和第二的區別。”區別是什麼呢?金門大橋經過設計師長期思考醖釀才設計建成,具有獨特風格,是創新的橋;而彎曲大橋只不過是金門大橋的翻版,是模仿的橋。它們的造型相似,內涵卻大有區別,因為模仿僅是停留在淺層次的思維活動,而創新則是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所以它更高級、更被人們重視。正是創新推動着人類社會前進。

創新需要勇氣。創新需要打破原有的禁錮,需要冒風險。而模仿徘徊於別人的老路,無風險更無需勇氣。開一代山水畫風的張大千,少時臨摹前清著名畫家石濤的作品,能以假亂真,但他並不滿足於這些,毅然放棄模仿別人的作品,以無窮的勇氣開創了自己的山水畫法,震動了畫壇。如果他沒有勇氣停止製造石濤“贋品”,沒有勇氣自己探索,那世上就多了一位平庸的畫家,少了一位彪炳畫史的巨匠。

創新更需要高度的智慧。巴爾扎克説過:第一個把少女比做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則是庸才,第三個便是蠢材。的確,創新的作品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它經過了人腦思維活動,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是智慧的結晶。而模仿只是淺層次的再創造,如果把創新比做撰寫一篇文章的話,模仿也只是將其化為鉛字,再印出幾篇來而已。

但這並不是説我們要一味地排斥模仿。模仿也是一種實踐活動,人們可以從模仿中獲得創新的靈感,找到創新的途徑。但不能囿於模仿。齊白石曾説:“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個“學”字反映出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似”便是滿足於模仿而不前行了。如果彎曲大橋設計者“學”而不“似”,想必世上又能多了一種奇觀吧。

當前改革開放,新事物不斷湧現,我們需要模仿,但更需要創新,我們應放下包袱,開動機器,以百倍的勇氣和創新的精神,修建一座真正有中國特色的通往美好未來的大橋!

創新無處不在作文8

居里夫人曾説過:人類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於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應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質利益。是的,人是需要夢想的。心存希望,幸福就會降臨你;心存夢想,機遇就會籠罩你。

主席曾提出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身肩復興中華的重任,中國夢,需要我們來實現。

曾提出過改革創新,是中國煥然一新,中國經濟蒸蒸日上,讓中國發展的越來越好。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他以創新的思維利用新培育的技術解決了我泱泱大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

中國夢需要創新,以創新的思維來構造夢想藍圖,實現宏偉夢想。要想讓文明古國富強昌盛,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具有創新的發明總會讓人眼前一亮,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捷,變得多姿多彩。

當代的一些發明就很好的結合了創新,例如3D打印機,它可以按照數字藍圖。通過把塑料或其他材料層層疊在一起製作出實體物品,是生活充滿情趣,更加便利。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多達30%的5歲以下兒童存在失明危險,原因包括一個簡單的事實:他們所攝入的可保護視力的維生素A不夠多。於是澳大利亞遺傳生物學家詹姆斯—戴爾和他的團隊開始培育一種富含維生素A的“超級香蕉”,培育成功後將解決大部分健康問題。

所以創新在中國夢中必不可少,發明出新型武器可以保家衞國,創造出新的東西可以有利於生活。

夢想是船的風帆,創新則是航行的動力。讓我們在學校中不斷創新,相信的偉大中國夢一定會實現,我們的祖國明天會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chuangxinzuowen/j2e30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