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中秋節作文 >

中秋習俗作文(合集15篇)

中秋習俗作文(合集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習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習俗作文(合集15篇)

中秋習俗作文1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

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

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説時節事》一文説:“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習俗作文2

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每到中秋節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團聚在一起,在陽台上吃着月餅,欣賞着月亮,那天的月亮特別的圓,如一張金黃的煎餅。

去年八月十五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過晚飯,我便拿出一大盒月餅,那個月餅的包裝盒子十分漂亮,它是用金屬鐵皮做成的一個精緻的盒子,盒子上面用塑料紙貼着,紅紅的、黃黃的,在燈光下還會不停地閃爍着,特別華麗。我想:裏面的月餅可能也一定很好吃吧,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裝盒,裏面是一個個圓圓的月餅,月餅的外面竟然還有一張透明的塑料紙包着,我撕開包裝紙,月餅的香味一下子從中跑出來,跑進了我的鼻子裏,“好香好香!”我忍不住吃了一口,説:“這月餅真好吃。”我讓爸爸、媽媽也嚐嚐。他們嘗後連忙説好吃、好吃。後來我們發現一盒月餅中有不同的種類,有豆沙、椒鹽、瓜子仁、花生仁等各種月餅。”我們邊吃邊欣賞着窗外的月亮,有説有笑的。那晚的月亮真美麗,我彷彿看到了嫦娥在月宮中跳起了歡樂的舞蹈。看着看着,我覺得那晚的月亮特別特別的圓,就像祖國大家庭的人在一起團團圓圓的樣子。

中秋節的月餅真好吃啊!它一直甜到了我的心裏;中秋節的月亮真美啊!它美得讓我賞心悦目。

中秋習俗作文3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中必定要吃的食物就是月餅。

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温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元兵”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裏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

月餅是中國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作為傳統食物,為什麼能流傳至今呢?一是寄託對親朋好友的思念,二是月餅口味很好,味道豐富多彩,樣樣有特色。隨着製作工藝的改善,月餅的樣子也有了改變,花紋多了,漂亮了,也有了一些文字。相信在以後的發展中,月餅的樣子和口味會更好。

中秋習俗作文4

然後便是烤制。將月餅一個個整齊的擱置在一塊巨大的長方形鐵板上,幾個人合力把它平放進巨大的、用紅磚壘成的爐子裏,下面燒着旺旺的木柴。月餅慢慢烤熟的香味兒會漂的很遠很遠,烤制月餅的時候周圍總會圍着像我這樣的一羣小孩,一邊好奇的盯着師傅在根據月餅的色澤掌控火候,一邊急切的等候着自家的月餅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時間拿幾個在小夥伴們一起嚐嚐,那時的月餅總是擱置了幾個小時,還是留着火爐裏帶着花生油香味的餘熱。

中秋節快要到了的時候,各家都是要要走親戚的。我有一個叔叔一個姑姑,六個小姨還有一個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媽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們都漸漸各自成家,所以闔家團圓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熱鬧非凡。

中秋節那天天將黑未黑的時候,爸爸就會幫我拎着好多好多酒還有月餅,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開大奶奶家還有三奶奶家的門,給她們送去這份禮物。這個時候的她們總是很開心,挽留我留下來吃飯。

中秋習俗作文5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温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佈流言,説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裏面藏着紙條,上面寫着:“中秋夜,殺,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這個傳説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着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裏。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這個傳説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着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裏。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習俗作文6

俗話説:“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中秋月圓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孟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這些就是中秋節的習俗了。

中秋習俗作文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既叫"仲秋"也叫"團圓節"。

在中秋的這一天,有許多風俗,其中有一樣就是拜月神,我們家也不例外,晚上當月亮慢慢升起來時,媽媽和我洗完澡,換上乾淨衣服,擺上小供桌,放上蘋果,月瓶等,我虔誠地在香爐中插上三枝點燃的檀香,在裊裊檀香中,我們一家人品茶、賞月,只見又大又圓的月亮象銀盤一樣掛在天空,我忍不住拿出望遠鏡,對着明月觀賞起來,月亮中還真有棵桂花樹呢?

這時媽媽跟我講起了中秋祭月神的由來:相傳在古代齊國,醜女無鹽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某年八月十五賞月,被月光籠罩着的無鹽,美麗出眾被天子封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隨後,爸爸又教了我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常久,千里共嬋娟。”這時,我不禁想到四川災區的兒童是否也在共賞一輪明月?

在這中秋之夜,我向月亮女神暗祈,讓四川災民早日重建家園,讓地球的生命都遠離災難。

中秋習俗作文8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的最早形成時期,史籍中沒有十分確切的記錄,其實,月餅成為中秋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

最初,月餅是用來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漢代,已經有蒸餅、胡餅、湯餅等點心,但那時並不是節日食品。每年中秋,人們都要用精緻的糕餅來祭供月神。祭供完畢後,全家人再將糕餅分吃,表示閤家團圓。

“月餅”作為一個專用名稱,最早見於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和周密的《武林舊事》。那時,它也只是一種普通的餅狀食品。

月餅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始於明代。在明代的各類書籍中,開始出現了大量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描述。清代時,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不僅製作精美,品種也不斷增加。

中秋節民間家家吃月餅的習俗,與歷朝歷代逐漸盛行的賞月活動密不可分,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

中秋習俗作文9

月,一個丹桂飄香的季節;十五,一個月滿西樓的良辰;八月十五,這個天底下最温馨最浪漫最美好的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傳統,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因為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稱為中秋節。節日的特色是吃月餅和提燈籠。

中秋節和農曆新年一樣,是一個家人大團圓的家人。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美好的圖景。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説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中秋習俗作文10

去年農曆八月十五,想起來就覺得開心。

那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在陽台上,吃着月餅,賞着月亮。我把頭一抬,看見月亮閃閃發光,像一個圓圓的玉盤,照耀着大地,陪伴着人們過着中秋佳節,把它最美的一面展示給人們看,讓人們紛紛讚揚它,我一時起興,學者古人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吟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全家捧腹大笑,媽媽過來説:“別耍寶了,現在我宣佈一件事情,今年的月餅,其中有一個我放了一份特別的佐料,就是:一張紙條。誰吃到了,誰就幸運。”媽媽讓我先選,我選了第二個,爸爸選了第五個。我們切開月餅一看,我的裏面除了蛋黃,什麼都沒有,看看爸爸的,他的裏面竟然有一張紙條,打開一看,上面寫着:請你説出中秋節的來歷。我在旁邊沾沾自喜,心裏想:幸虧我沒有是那個“幸運者”啊!

中秋習俗作文11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團圓的節日,而在我們中國,每到農曆八月十五,就是親人團聚、全家團圓的好日子--中秋節。

中秋節的時候要吃:石榴、板栗、煮毛豆……其中最不能少的就是月餅,我知道月餅是圓的表示着“大家一起團聚“的意思。我吃過:火腿月餅、水果月餅、蛋黃月餅、豆沙月餅、五仁月餅……我最愛吃的是蛋黃月餅,它不像水果月餅那麼甜,也不像火腿月餅那麼膩,它有點鹹,又香又軟。我聽媽媽講過一個故事,在媽媽小的時候,她和姨媽把外婆為中秋節準備的月餅翻了出來,結果老媽饞不住,把月餅偷吃了一點,過節的時候外婆發現月餅被偷吃了一些,問是誰偷吃的,可一個也不承認,結果害的姨媽也被外婆收拾了一頓。我們現在倒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也請大家過節別吃太多的月餅,不然很容易拉肚子。

中秋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賞月,可是玉溪那天天陰,沒有看到月亮,真是遺憾哪!

中秋習俗作文12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綵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綵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説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如今廣西廣東的不少地區,在中秋夜佈置燈會,扎制用電燈照亮的大型現代燈綵,還有用塑料製成的各式新型花燈供兒童玩,但卻少了一份舊時燈綵的純樸之美。

中秋習俗作文13

有一首詩寫道:月到中秋分外明。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爸爸奶奶在小院裏,一邊品嚐甜甜的月餅,一邊聊天賞月。

夜靜悄悄的。深藍色的天空,月亮好似圓盤,已不是平常的那種彎彎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潔的光輝灑向大地。它不像太陽光那樣耀眼、奪目,只是將自己的光輕輕地灑向小院的每一個角落。

“爸爸,月亮上有沒有嫦娥和玉兔?”沒有,那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説。那裏只有環形山和一些巨石。哦,我很失望。爸爸又問:那你知道嗎?全世界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誰?好像是阿姆斯特朗吧!我回答。對呀!

清風習習,我感到清爽怡人。一家人説説笑笑,讓人感到温馨無比。中秋節的月亮顯得格外明亮,它給大地披上一層銀紗,給人們增添了快樂!月光掛在夜空中,照亮了深藍色的夜空。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中秋節的月亮那麼大,那麼圓呢?”媽媽摸着我的頭,笑着説:“中秋節,是一家人團圓、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的月亮又大又圓。”聽完媽媽的話,我不禁想起李白著名的詩《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中秋習俗作文14

今天是中秋節是中國人的節日,除了賞月最好的就是我們可以吃上美味的月餅。

這天,爸爸給我買了一塊月餅,它是用塑料袋包裝的,上面有“風華雪”三個字,還有一朵紅白相間的月季花。打開包裝袋,一股香香甜甜的味道飄出來。它是大大的圓形,周圍有美麗的花邊,月餅是棕色的和金黃色的,還帶有許多花紋,中間寫着三個字哈密瓜,用刀切一半,能聞到哈密瓜的甜味,中間部分是深綠色的,全部是哈密瓜,我知道這月餅上為什麼寫着“哈密瓜”了。

先吃表皮,感覺像吃蜜一樣甜;再吃果肉,又甜又鹹,又有點粘牙,還有一點苦,我好不容易才嚥下一口。外面不時下着小雨,颳着風,我猜想今天可能看不到月亮了。可是中秋節前一夜晚,我寫完作業就到陽台上賞月,它圓圓的,像一個白色的太陽,但白色中又有黃色,還發出亮光,四周黑乎乎的,只有一顆明亮的星星和它一樣孤獨地掛在空中,我那時想“嫦娥姐姐在天宮多想念家人啊!”

中秋習俗作文15

小時候的月餅總是給我甜膩但有時又會很想吃的感覺。在淮北市區的周邊農村,最好的月餅不是商場超市買來的諸如現在出現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種餡料的月餅。而是最傳統的五仁,手工製作的五仁,我們現在説起來很不喜歡吃的五仁。

舊時每年的中秋,總是還像過年有壓歲錢收有新衣穿這樣帶着濃厚的節日味道。

這邊的傳統不如説是傳統的月餅烤爐。就是家裏的女人帶着孩子,買來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還有牛皮糖,花生油麪粉等製作月餅的必需品。去鄉里鄉親或者鄰村加工月餅的地方,親手製作香噴噴色澤金黃的月餅。負責加工的月餅的阿姨、師傅一邊和母輩們嘮着家常,一顆顆月餅就在手下漾出花來。

傳統制作月餅是用一個木製的模具。媽媽和小姨曾親手教過我,將均勻包裹着各種果仁的麪糰滿滿的塞滿模具,然後用力在桌子上靈巧的拍出一個啪 ,慢慢把模具拿開,如果拿捏得當,一個連上面字跡都清晰可見的月餅就成形了。

一家人一起製作月餅是中秋的一部分。記憶中總是媽媽和阿姨們在將牛皮糖、核桃仁切碎時塞一塊到在一旁饞嘴的我嘴裏。

標籤: 習俗 中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zhongqiuzuowen/wk43k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