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中秋節作文 >

中秋習俗作文【精】

中秋習俗作文【精】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習俗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中秋習俗作文【精】

中秋習俗作文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擁有着中秋佳節的季節不得不稱之為別出心載。

在這天晚上,它不一樣。它有着仙女般的容貌。有着超凡脱俗的氣質。有着朦朧輕悠的飄渺,更有着如侶如伴的思念。

金黃的翡翠點綴了它的面夾,飄渺的朦朧裝飾了它的黑髮,使它活象一個栩栩如生的仙女的面容。睜一眼便射出萬丈光芒,照耀大地,迷惑所有的人類,正好應徵了傾城傾國。

正如“微露之光,怎與月爭輝“。在這漆黑浩瀚的夜空,竟不見平日的明星。僅連一顆也奪不過它的色彩。它傲視塵俗。它的羽翎拍滿了整個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甘敗於它不凡的氣質之下。

“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它那可望而不可及又令人有飄渺之情。朦朧神祕的色彩,正如我今日所再次的閲歷。那嫦娥奔月依成佳話,那穿梭古金古今的傳説又何嘗不是人嚮往。

淡淡的輕紗仿似羽衣,賜予它秀麗的裝着。而我們卻至多站在窗台對它遙遙呼望。

“他鄉有明月,千里照相思“月圓人不圓,伴隨着輕風月影總免不了相思之情。倩風挽月,撒下了無盡的夢,但我們的夢難圓,我只好寄託着它飄落下的羽毛,深深地,輕聲地呼喚着它的名字。

你看那飄落的餘輝,正是寄於我們的希望。

中秋習俗作文2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中必定要吃的食物就是月餅。

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温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元兵”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裏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

月餅是中國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作為傳統食物,為什麼能流傳至今呢?一是寄託對親朋好友的思念,二是月餅口味很好,味道豐富多彩,樣樣有特色。隨着製作工藝的改善,月餅的樣子也有了改變,花紋多了,漂亮了,也有了一些文字。相信在以後的發展中,月餅的樣子和口味會更好。

中秋習俗作文3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團圓的節日,而在我們中國,每到農曆八月十五,就是親人團聚、全家團圓的好日子--中秋節。

中秋節的時候要吃:石榴、板栗、煮毛豆……其中最不能少的就是月餅,我知道月餅是圓的表示着“大家一起團聚“的意思。我吃過:火腿月餅、水果月餅、蛋黃月餅、豆沙月餅、五仁月餅……我最愛吃的是蛋黃月餅,它不像水果月餅那麼甜,也不像火腿月餅那麼膩,它有點鹹,又香又軟。我聽媽媽講過一個故事,在媽媽小的時候,她和姨媽把外婆為中秋節準備的月餅翻了出來,結果老媽饞不住,把月餅偷吃了一點,過節的時候外婆發現月餅被偷吃了一些,問是誰偷吃的,可一個也不承認,結果害的姨媽也被外婆收拾了一頓。我們現在倒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也請大家過節別吃太多的月餅,不然很容易拉肚子。

中秋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賞月,可是玉溪那天天陰,沒有看到月亮,真是遺憾哪!

中秋習俗作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既叫"仲秋"也叫"團圓節"。

在中秋的這一天,有許多風俗,其中有一樣就是拜月神,我們家也不例外,晚上當月亮慢慢升起來時,媽媽和我洗完澡,換上乾淨衣服,擺上小供桌,放上蘋果,月瓶等,我虔誠地在香爐中插上三枝點燃的檀香,在裊裊檀香中,我們一家人品茶、賞月,只見又大又圓的月亮象銀盤一樣掛在天空,我忍不住拿出望遠鏡,對着明月觀賞起來,月亮中還真有棵桂花樹呢?

這時媽媽跟我講起了中秋祭月神的由來:相傳在古代齊國,醜女無鹽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某年八月十五賞月,被月光籠罩着的無鹽,美麗出眾被天子封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隨後,爸爸又教了我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常久,千里共嬋娟。”這時,我不禁想到四川災區的兒童是否也在共賞一輪明月?

在這中秋之夜,我向月亮女神暗祈,讓四川災民早日重建家園,讓地球的生命都遠離災難。

中秋習俗作文5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説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南宋文學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説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説明當時月餅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平式、蘇式、廣式、台式等不同風味。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徵,寄託着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中秋習俗作文6

今天是中秋節是中國人的節日,除了賞月最好的就是我們可以吃上美味的月餅。

這天,爸爸給我買了一塊月餅,它是用塑料袋包裝的,上面有“風華雪”三個字,還有一朵紅白相間的月季花。打開包裝袋,一股香香甜甜的味道飄出來。它是大大的圓形,周圍有美麗的花邊,月餅是棕色的和金黃色的,還帶有許多花紋,中間寫着三個字哈密瓜,用刀切一半,能聞到哈密瓜的甜味,中間部分是深綠色的,全部是哈密瓜,我知道這月餅上為什麼寫着“哈密瓜”了。

先吃表皮,感覺像吃蜜一樣甜;再吃果肉,又甜又鹹,又有點粘牙,還有一點苦,我好不容易才嚥下一口。外面不時下着小雨,颳着風,我猜想今天可能看不到月亮了。可是中秋節前一夜晚,我寫完作業就到陽台上賞月,它圓圓的,像一個白色的太陽,但白色中又有黃色,還發出亮光,四周黑乎乎的,只有一顆明亮的星星和它一樣孤獨地掛在空中,我那時想“嫦娥姐姐在天宮多想念家人啊!”

中秋習俗作文7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現代每家每户都吃月餅賞月了。

中秋節的晚上,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妹妹出來看月亮,我看到了月亮不禁想起一則神話故事:傳説嫦娥偷吃了仙藥,導致她在冷宮裏和玉兔生活。突然,一片燈籠從眼前飛過,我問媽媽:“那是什麼?”媽媽回答:“那是孔明燈。”媽媽還告訴我孔明燈是諸葛孔明發明的,諸葛孔明被敵人包圍,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脱險。

從那次以後,世世代代都在中秋節放孔明燈,並在孔明燈上寫下自己的願望以實現自己的心願。

媽媽幫我買了孔明燈,我在孔明燈上寫下自己的願望,我把蠟放在孔明燈上,讓爸爸點燃,點燃以後我把手鬆開,讓孔明燈飛起來,把我的心願也帶走。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家人都要一起吃飯,賞月,放孔明燈,吃月餅。但是,有很多人在遠方打工無法回家團圓,如果是我,我會思念母親對我的愛,我還會非常孤獨。

這就是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從古代流傳到現代,現在國家把這一天定為法定節日,讓我們去了解國家的習俗,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

中秋習俗作文8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在這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重陽節、元宵節……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中秋節。

中秋節是由於八月十五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節,又因為十五的月亮正圓,民間俗稱團圓節。“團圓節”,真有趣的名字,沒想到中秋節還有個這麼好的名字!

中秋節有許多美麗的傳説。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折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等。這些故事生動有趣,你也來讀一讀吧!為了慶祝中秋節還有很多詩人寫了關於中秋節的詩歌呢!《中秋》。水調歌頭》。《中秋月》。《太常引》。《八月十五夜玩月》等。這些都是詩人們在中秋寫的詩。

在中秋節有許多習俗:吃月餅。賞月。走月亮。放天燈。它們都是中秋節的習俗。

每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都會回奶奶家。每年這時,大爺一家,二爺一家也都會回到奶奶家,一家人團團圓圓、説説笑笑。哈哈,要不怎麼叫團圓節呢!這時候奶奶會做許許多出國多的好吃的,當然最主要還是吃月餅。吃完飯後我們就下樓去賞月。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是個美好的節日。

中秋習俗作文9

然後便是烤制。將月餅一個個整齊的擱置在一塊巨大的長方形鐵板上,幾個人合力把它平放進巨大的、用紅磚壘成的爐子裏,下面燒着旺旺的木柴。月餅慢慢烤熟的香味兒會漂的很遠很遠,烤制月餅的時候周圍總會圍着像我這樣的一羣小孩,一邊好奇的盯着師傅在根據月餅的色澤掌控火候,一邊急切的等候着自家的月餅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時間拿幾個在小夥伴們一起嚐嚐,那時的月餅總是擱置了幾個小時,還是留着火爐裏帶着花生油香味的餘熱。

中秋節快要到了的時候,各家都是要要走親戚的。我有一個叔叔一個姑姑,六個小姨還有一個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媽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們都漸漸各自成家,所以闔家團圓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熱鬧非凡。

中秋節那天天將黑未黑的時候,爸爸就會幫我拎着好多好多酒還有月餅,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開大奶奶家還有三奶奶家的門,給她們送去這份禮物。這個時候的她們總是很開心,挽留我留下來吃飯。

中秋習俗作文10

中秋節,幾乎是家家户户都在吃月餅,有蛋黃餡的,有豆沙餡的、有綠豆糕餡的、有棗泥餡、水果餡、有香芋餡……。,每一家都吃得開開心心,每一户都吃得高高興興,那種感覺無法形容,然而月餅的由來你知道嗎?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吧!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月餅的由來和在海上世界吃月餅的時候發生的一些有趣事情吧!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隨着科學的發展,祭月現在催向理性,慢慢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

月餅象徵着團圓,也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拿着月餅、西瓜、水果,等物品對着月亮: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上一個中秋的時候,我們全家和樓上全家一起去海上世界去度中秋節,我們買那種皮很薄而且會融化的冰皮月餅,還有水果月餅,蛋黃和蓮蓉月餅。隨着現在的技術越來越好,工藝越來越棒,幾乎能做出一個又一個美味香甜的月餅,我們吃着美味的月餅,聽着美妙的音樂,好像自己生活在夢裏一樣。

中秋習俗作文11

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是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期盼着和家人團聚,是遠在他鄉的遊子來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的日子。它的到來,使桂花悄悄的綻放了它的花瓣,彷彿是睜開了朦朧的睡眼,讓人聞着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感覺——它就是中秋節。

晚上,和親人一起圍坐在桌旁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地吃上一桌團圓飯。中秋節這天月亮也特別的圓,特別的大,就好像是全家人一起圍坐的桌子。這對於平時很少有時間和親人團聚的人來説是件多麼值得慶幸的事啊!在吃完飯後和家人一起到户外聞着淡淡的桂花香,仰望着天空那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那景緻,那趣味很是融洽。賞月時自然少不了月餅,皮薄餡美的月餅,蓮蓉餡的、蛋黃餡的、火腿餡的、豆沙餡的,五仁餡的等等,饞的小孩子直流口水。

在這一天,還要放孔明燈,“孔明燈”又叫天燈,“祈福燈”,“平安燈”。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着豐收成功,祈求上天保佑來年的日子幸福美滿,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滿。

中秋節有着悠久的歷史,象徵着團圓,我喜歡中秋節。

中秋習俗作文12

有一首詩寫道:月到中秋分外明。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爸爸奶奶在小院裏,一邊品嚐甜甜的月餅,一邊聊天賞月。

夜靜悄悄的。深藍色的天空,月亮好似圓盤,已不是平常的那種彎彎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潔的光輝灑向大地。它不像太陽光那樣耀眼、奪目,只是將自己的光輕輕地灑向小院的每一個角落。

“爸爸,月亮上有沒有嫦娥和玉兔?”沒有,那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説。那裏只有環形山和一些巨石。哦,我很失望。爸爸又問:那你知道嗎?全世界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誰?好像是阿姆斯特朗吧!我回答。對呀!

清風習習,我感到清爽怡人。一家人説説笑笑,讓人感到温馨無比。中秋節的月亮顯得格外明亮,它給大地披上一層銀紗,給人們增添了快樂!月光掛在夜空中,照亮了深藍色的夜空。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中秋節的月亮那麼大,那麼圓呢?”媽媽摸着我的頭,笑着説:“中秋節,是一家人團圓、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的月亮又大又圓。”聽完媽媽的話,我不禁想起李白著名的詩《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中秋習俗作文13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

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

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説時節事》一文説:“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習俗作文14

我家住在一個河北小鎮,大門大院大平房,而且當時爺爺奶奶和爸媽家住一個院的,兩間房,共走一個大門,家鄉的中秋節習俗作文200字。那時每年中秋節一家人都在一起過,節日晚上的九點多鐘,一輪圓月升起來後,爺爺奶奶就會搬出個桌子放到院子中間,再擺上幾樣水果和一盤月餅,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擺上滿滿一桌。接着正式的“願月”儀式開始,也就是年輕人給月亮磕頭祈福,在月下許願。拿出個椅墊鋪到院子中間,然後我們幾個年輕人開始按年齡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頭,都磕完了,我們大家就開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餅了,當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衝月亮的方向遠遠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給月亮吃了。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的晚上,天氣就挺冷了,往往我們都是邊吃東西邊凍的瑟瑟縮縮的,然後就趕緊搬桌子端盤子回到屋裏。

後來,只要每年中秋節我們能聚到一起,仍然會在節日當晚延續這樣的習俗,當然,我們隊伍也在漸漸壯大。

中秋習俗作文15

八月十五是我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們國的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月亮圓得像個白玉盤,我們都會欣賞着美麗的月亮,也就是賞月。

中秋節也叫中秋節或團圓節在中秋的前幾天,大街小巷都有月餅賣、有燈籠賣。到了中秋節那天,家家户户都擺着月餅賞月,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着佳人團圓的象徵。在中秋節的夜晚,小孩子提着燈籠,掛着熒光棒,在小巷裏追逐、玩耍;而大人們在家裏吃月餅賞月;年輕人出外猜字謎、逛街。

每當到了中秋節,東莞就會煥然一新。街上人來人往人們都會拿着月餅去拜訪好友,在漆黑的夜景裏,人們都拿着熒光棒,一閃一閃的,增添節日的喜慶。中秋節,人們都非常開心、喜慶。月餅又圓又甜,象徵着團圓和甜蜜。年老的爺爺婆婆們都會給年幼的小孩燈籠錢,寓意着給福祿小孩,希望小孩子平安。中秋節的燈籠精緻美觀,各形各色。

中秋節象徵着團圓,而且一年一度。“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有民風名俗都有他的意義。中秋節已經有多年的歷史,希望我們的炎黃子孫能把這個傳統。

發揚光大,讓中秋節聞名全世界。

標籤: 習俗 中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zhongqiuzuowen/ljlk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