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中秋節作文 >

賞月的高中作文

賞月的高中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賞月的高中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賞月的高中作文

賞月的高中作文1

又是一年中秋月,可偏偏漫是無邊際的黑雲把月亮着實地關在了門外,我們與小學時代的同學和老師相聚一堂,沿着那悠悠古道,伴着喃呢的清風,歡笑着。

在那座高樓的露天咖啡廳上,戴老師端着一大盤月餅款款而來,久久凝視着月光,像一位剛剛渡過歷史長河的唐代學者,向我們闡述這月之精妙。

在這當時,不遠處傳來了搖櫓聲,吟唱聲,勸飲聲。一葉扁舟,在月光浮動的江面上順流而下,對着那東山皓月,誰傾然微笑。頃刻之間,我們中間盪漾着一片祥和的海洋。

戴老師笑着説,沒想到,在今年中秋夜,我們七班的同學又聚在了一起,真是美好,她感歎説。戴老師動手分着月餅,邊遞邊跟我們説,這可是我親手做的月餅,嚐嚐吧!

班長帶頭喊着,戴媽媽做的真好吃!

恍惚間,霧氣散走,頭頂的滿月當空,靜謐的黑雲留住了風的影子,繚繞着許久不散的黑霧,月兒顯得十分安靜美好。

我們打開手機攝下月兒嬌羞的身影,而月兒輕輕的移動着,灑下了如水的月華。

我們在一片柔和中談笑,隻字片語間,又留出幾許憂愁。可能是大家分開時間太久,就如同星空中的那輪明月,好不容易圓了一次,但那朵愁雲以久不散,似乎暗示着又將分開。

圓圓的月亮皎潔明亮,如一盞夜燈掛在天上,繚繞着淡淡黑雲,給黑漆漆的夜晚帶來了一絲光亮一絲温暖。月兒緩緩上升,銀河隱退了,星星疏落,夜空了像水洗過似的潔淨無暇。

我們並排坐在天台上,任輕柔軟綿的風撫弄着我們的髮梢,月光朦朧地斑駁在少女們的脖子上,還是那麼天真的笑臉呢。“至少,我們還在一起不是嗎?好好珍惜啊!”大家閉上了眼睛,會意地點點頭,嘿嘿地傻笑起來。我們踢踏着腳,不亦樂乎地聊着中學趣事。

戴媽媽負手而立,淺笑一爾,飄逸着長髮。

“看啊!”我將手一指,只見空中烏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點綴的繁星,深邃的夜使得月兒圓得迷人,亮得晃眼。柔和似絮,輕均如絹的浮雲,簇擁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輝把周圍映成一輪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淺,若有若無。

那輪明月,是那麼璀璨耀眼,不再孤單。

我們在一片皎潔的月光中開心地笑着,笑着,又聽見了有人的搖櫓聲,吟唱聲,在訴説着月的陰晴圓缺,人的悲歡離合……

賞月的高中作文2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圓。“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也是最富有詩意畫情的。我遐想着中秋節關於月亮的美妙故事,帶着這些憧憬,中秋節這天晚上,我催促着爸爸媽媽到天台上賞月。

我和媽媽帶上了月餅、飲料和水果,爸爸帶上了紅酒,我們在仙境般的銀色月光下席地而坐,月光灑在我們的臉上、水果上、酒杯上……,那輪明月在深藍色天空的襯托下,伴着涼爽的秋風,顯得極潔白,極温柔,極細膩,極清新。

夜愈深,天空反倒愈加明亮。月亮周圍的七彩光暈變幻成了一個大玉盤,把月光盛在其中,看起來好似一個大大的月餅,讓人垂涎三尺。月影悠悠,在那一泓碧水裏盪漾,皎潔的月光,圓潤的線條,使大地彷彿成了一幅鑲嵌在銀色鏡框裏的水墨畫;遠處的山坡隱匿在霧一樣的月輝之中,撲朔迷離,朦朦朧朧,顯得那樣的神祕莫測。

我靜靜地站在月光下,抬頭仰望:月光如水,像瀑布一瀉千里。所到之處,屋頂、小路,彷彿變成了小池,閃動着銀色的漣漪:月光如影,悄然映照在大樹上,又頑皮地透過那繁茂的枝葉,一絲絲淌下來,在地上留下斑斑點點的銀色,宛如天上的繁星;月光如紗,皎潔的明月在空中一會兒慵懶而自由地漫步,一會兒又偷偷地鑽進雲朵裏,只透出朦朦朧朧的光亮,隱隱地照在草地上,好似給花草們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聽!樹葉“沙沙沙”,讚許地鼓起了掌,它一定是喜歡這月色;青蛙“呱呱呱”地唱起了歡快的歌,它一定是讚美這月色;多嘴的蟈蟈也忍不住讚歎起來:“美呀美呀!”,各種各樣的聲音混在一起,為月亮唱起了讚美的歌。天上的星星聽見了,一個個像頑皮的孩子眨着眼睛,用好奇的目光瞅着大地。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上,柔和的光灑向大地,並照在我的臉上,就像給我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面紗……。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望着又圓又大的明月,心想:是不是每個人此時都沉浸在團圓的幸福氣氛中呢?那些留守兒童是不是已投入了爸爸和媽媽的懷抱?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們現在是否和家人團聚?那些軍人們現在是不是在和自己的親人們共進晚餐?我遐想着,彷彿那些美好的場面已浮現於我的眼簾……

賞月的高中作文3

中秋佳節,月色撩人。

吃過美味的月餅,話過有趣的家事,老人孩子都已經慢慢的醉入了甜蜜的夢鄉,庭院內外顯得一片靜謐,只有那架葡萄藤上層疊的葉片不時被清風驚擾的嘩嘩聲。

月色如水,靜靜地鋪排在庭院內外,山村之間。夜,遁去了塵世的喧囂,給山村帶來一份難得的寧謐與和諧,而我卻滿心興奮,失眠了。驀地,一抹月光款款的,悄無聲息的溜了進來,出現在牀前的書桌上。頓時,整個房間都明亮了起來。我是喜愛月的,對中秋之月尤是摯愛。於是我重新穿好衣服,尋覓這美妙的月光。開了門,穿過小路,不遠處就是野外。這時整個月便呈現在我的眼前了。八月十五的月是旖旎的,純潔的,帶着款款的深情,撒落一地的清輝。秋夜,月華如水。遠處黑黝黝的山脊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輪廓,越發顯得了。

河流的聲響在寂靜的夜裏顯得很突出,溪流是歡快還是悲傷,誰也説不清楚。只是它千百年的就是這樣流淌着,從來沒有改變過,或許這就是它的初衷吧。從容的涉河,坐在河中央的巖石上。我仰頭尋找令我痴迷的月光。柔柔地,温潤地,不帶有任何的紛紜,不帶有任何的蕪雜。只是一縷清輝,只是一份寧謐,這就已經足夠了。能在這樣的夜裏,尋找到一個如此的境界,我心已經滿足了,無需再滿世界的尋找安靜。

夜,漸漸的涼了。露水濕透了我的衣服,可是我的心裏很是愉快,很是高興。心裏覺得很長時間沒有這樣的愉快了,於是心底生出一種別樣的情緒來。月光無聲的流淌着,河水也在無聲的流淌着。夜,消去了所有的聲響,讓所有的東西沉浸在寧謐之中。我感到了絲絲的涼。按説,現在不是很冷的季節,為什麼在我的心中還是這樣的寒冷呢?

白天,複雜的人際關係使我疲於應付,使我焦頭爛額。白天的延續,經常使我在夜裏不得安寧。我經常的處於失眠的境地,因而顯得無精打采,昏昏欲睡。而月光是公正的,特別是這中秋之夜的滿月,它不因我的渺小而鄙視我,它不因我的成功而阿諛我,它一直就是默默的看着你,看着你走的每一步。

我慢慢的走了回去,心裏一片月光的明亮。

賞月的高中作文4

中秋將至,仰頭望那輪圓月,似你那可愛的笑臉。忽閃忽閃的大眼掛在旁邊,更顯脱俗,惹人愛憐。星際無邊,在黑夜發出耀眼的光輝,美麗至極,讓我隨萬物一起沉寂。只有默不作聲的欣賞着,彷彿細不可聞的低語都是一種褻瀆。

數不盡的目光匯於一個焦點——只見你自東方漸漸走向西邊,時而害羞的輕紗遮面,時而壯着膽享受我們的矚目,一直游到西頭,盡顯高貴悠閒。

清風徐來,吹皺了帷幕,帶來一陣縹緲的仙曲,似在天邊,又似耳邊,喚醒瞭如若夢中的我們。搖了搖痴醉的腦袋,不禁啞然道:“好一番賞心悦目的美景。”昔日,你調皮的只露個側臉,已經讓我看的目光留連,今時有幸得以一睹全容,醉生忘死?猶有過之乎?

做於庭院中,抬頭繼續欣賞着皎潔的月兒,可不是你正呲牙傻笑着,讓我不知覺看痴了,手仍機械般的往嘴裏遞着誘人的月餅。“呸”食如嚼蠟的感覺讓我的胃一陣翻騰,卻又捨不得丟棄。於是我便接住一縷銀紗纏在手中月餅上,允着那誘人的芳香,啊——人間美味!

時鐘不停地轉動着,悠悠的指向了十一點。此時,我側卧牀中想盡快的睡下。那月兒似乎想讓我如願,穿過窗口輕輕地拍打着我的手,我的臉,慢慢的,柔柔的,讓我睡得更快、更甜。

在以往我醒來時,太陽還在睡夢中甜甜地笑着;現在太陽從東邊緩緩升起時,我卻還在牀上咂着嘴,好像是在回味昨夜,回味昨夜月的美味。一縷陽光調皮的跳到我的臉上;調皮的掀開我的眼皮;而後又調皮的跑掉。看了看窗外——太陽早已高照。但月兒的餘暉仍在,在懷裏,更似心中。

啊,太陽天天可見,月兒日日可循,就連那美得不可方物的月輪,月餘尚可仰望幾次,可我與你最後的'相見之日,追溯着回憶到去年的今天,亦不可尋。只能奢望,當我呆呆的對視長空時,你恰巧匆匆地瞥了一眼。那一瞬間,水霧朦朧了視線,朦朧了整個世界。我討厭這種感覺。緩緩地閉上眼,緩緩地低下頭,緩緩地攥緊雙拳:“朋友,我想你,真的好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願與你相伴,天地共盛衰。

月無華,萬靈為焉。

六月飛雪,蟬十月。

蟬舞雪,與親當何決……”

賞月的高中作文5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説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説,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説。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説;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户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

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温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温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賞月的高中作文6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説:’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稜。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峯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台上,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蘇軾《水調歌頭》詩云:“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gé),低綺(qǐ)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鈎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這月亮意上,集凝聚了人類多少美好的憧憬與理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zhongqiuzuowen/pp0v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