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中秋節作文 >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精選6篇)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精選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風俗作文(精選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精選6篇)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1

中秋節,每到這個節日我們就可以與家人共賞那皎潔的月亮,中秋是團圓時節,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潔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層厚厚的冰霜,月是對親人懷念的寄託,很多古代詩人都用月亮寄託過內心的思念之情,“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用月亮表達內心的情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用來抒發內心的憂愁。

每逢八月十五時,家家户户都忙裏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氣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節的夜晚,大家都會紛紛的將桌子、椅子、月餅、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裏,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裏賞月。

一起説笑、一起看那豔麗的月亮、一起分享着零食。可中秋時,“月餅”是不可少的。月餅分有各種各樣的,有多樣式、有多種味的。月餅有圓形、正方形、花形。口味的有水果的、豆沙的、蛋黃的、香芋的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我,我愛豆沙和蛋黃陷的,最愛的是香芋味的啦!

蛋黃月餅味道很美味,吃起來也挺油膩的,味道特別柔軟的。豆沙月餅好像裏面是裝的紅糖,一般人都不愛吃這味,因為太甜了太膩,我比較愛吃甜的。香芋月餅特美味,我從小到大,最愛吃的就是香芋味的零食。

人們都比較愛吃水果陷的月餅,可我最不愛吃那種口味,因為水果陷的月餅吃起來不太鬆軟,而且也不好吃,吃了也會吐出來。人都有個人的味口!我最期待中秋節的來臨了,這樣我就可以吃到我的最有的月餅口味陷了,賞月也可以和家人有説有笑了。

這就是中秋節的風俗了。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2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後來劉伯温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佈流言,説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 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裏面藏着紙條,上面寫着:“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 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説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説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 了,便趁着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裏。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 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説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3

記得小時候,我和弟弟隨媽媽在城市裏生活。那時候,家裏面很窮。過中秋節了,城裏的孩子都有月餅吃。我倆也纏着媽媽。想要討一口月餅吃。媽媽帶着我們倆從家裏出來,在金蝦巷裏轉悠。

金蝦巷跟現在完全不是一個樣。那時候,馬路很窄,馬路兩邊擺滿了小攤,賣服裝的,賣水果的,賣書的,總之賣什麼的都有。賣的所有的東西對我和弟弟來説,都是那麼讓我們奢望的東西。

媽媽帶我們到一個用鐵皮搭着的小店裏,給我們買了一塊月餅,那時候的月餅,也不象現在品種繁多。那時候的月餅餡好象都是冰糖加果條仁吧,咬在口裏,硬梆梆的。那也是一直到現在,我都不愛吃月餅的原因。小時候,對月餅的印象就不是很好。媽媽看着我們姐弟倆分一塊月餅吃,幸福笑了。

第二次有中秋節的印象是在我高一那一年。那一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市重點高中。軍訓結束後,中秋節也來臨了。學校放假。回到家裏,那時候正是農忙,在鎮裏幹活的爸爸買回來幾個大梨,幾個大桔子擺在門前。那是我有生以來從來沒有見過的大。一輪紅紅的明月正掛在門前的柳樹上,門前稻坪上正擺着打了頭遍的稻子,媽媽在廚房裏忙着做晚飯,爸爸跟我講:跟梅姐講,軍訓你曬黑的象鍋的反面了。呵呵。爸爸幸福的笑了。

這是我三十幾年以來,唯一記得住的中秋節。

不知道在以後的歲月裏,還有多少箇中秋節會在我的腦海中留下印象。

也許永遠不會再有了。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4

中秋節的過法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廣東潮汕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中秋節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5

我是一個生活在小鄉村的人,鄉村儘管沒有城市裏那麼喧譁,沒有城市裏那麼美麗,可是我們依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得很幸福。

我的家鄉在青田,每縫過年過節都會有很多的習俗,也正是這些習俗填滿了我們快樂的細胞!而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卻從來都不知道我們這種快樂,更加沒有體會過家鄉習俗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下面,我就帶城市裏面的人們走進鄉村。

我們這邊的過節在我看來都是一些傳統的文化,而這些文化的精髓就在於過節的這些習俗了!我給你們介紹一下令我記憶深刻的節日習俗!過春節的時候每家每户門前都貼着春聯,小孩們都會放鞭炮,大人們則是在一旁“欣賞”或者是自己也上場。比大人們幸運的一點是小孩往往都有壓歲包收!到了半夜12點的時候,原本已經安靜下來的小鎮將會再次熱鬧起來,煙花和炮竹會再次響起,為我們的小鎮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過端午節時,人們往往都是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貼五毒等。中秋節是一個特別的節日,每到這個節日時,每一家人都會聚在一起坐在院子裏吃着香噴噴的月餅,欣賞着美麗的夜色,大家有説有笑,其樂融融。七夕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我們這邊過七夕的時候,往往都是一對對的戀人出行去各個地方玩耍。元宵是我最最喜歡的一個節日,每到這一天我都會和朋友或者是同學去一些地方看煙花,煙花匯演沒開始,在那周圍就已經是人山人海了,觀賞的隊伍長得像一條龍。

這就是我的家鄉,我們這兒的人隨時隨刻歡迎你來這遊玩!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6

今天,媽媽帶着我一起到鄉下奶奶家過中秋節。我心裏就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為我已經好久不去奶奶家了。

路上,我讓媽媽幫我買了一個花,還挺貴的,我和媽媽都也點不捨,但媽媽還是買了。“奶奶,奶奶,我們回來了!”還沒到家門口我就大聲地嚷嚷。爺爺、奶奶忙着出來迎我們,我提着月餅給奶奶,奶奶的眼睛笑成一條線。

奶奶準備了一桌子的菜,我邊吃邊聊,不知不覺夜已很深了。爺爺對奶奶説:“快收拾,收拾準備祭月。”奶奶連忙把準備好的月餅、水果、粟子、菱角、花生等一樣樣擺放在大場中心的桌子上。最中央擺放的是奶奶親手做的大圓餅,好大好圓就像天上圓圓的月亮。爺爺把早就準備好的鞭炮和我帶的煙花擺放到安全的場邊上,看奶奶已擺好了桌子,我就拿着打火機點燃了鞭炮和煙花。看着天空綻放的煙花,我都已分不清哪是閃閃的繁星,哪是美麗的煙花了。我開心得手舞足蹈。

我多麼希望每天都過節啊!

標籤: 中秋節 風俗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zhongqiuzuowen/nex33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