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中秋節作文 >

關於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彙總五篇

關於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彙總五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彙總五篇

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 篇1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亦稱仲秋節、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中秋佳節素有全家團聚,品嚐月餅,吃酒賞月的風俗。 據史記記載,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已有拜月、祭月的禮制,後來逐漸成為民間的習俗。

《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即拜月。 韋莊詩:“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

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賞月,民間爭佔酒樓玩月,連宵嬉戲,至於通曉。

南宋吳自牧《夢樑錄·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拾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室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有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更,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月餅始於唐,盛於宋。

北宋詩人蘇東坡曾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賞月、家人團圓,因為那天的月亮最圓。關於中秋的月亮還有許多美妙的故事,帶着這些憧憬,今年中秋節,我也賞月了。

那天晚上,我在看電視,忽然想起今天是中秋節,便叫上媽媽拿上望遠鏡,一起來到小區門口賞月。我們等了半天,天空一片空白,連星星的影子也沒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沒有其它顏色,我們有些失望了。但是,一會兒,我看見了天上有一朦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來了,那麼月亮一定也會出來。我望着天上,慢慢地有了一絲光芒,彎彎的,一會兒又變成了小船;最後變成了一個大圓盤子。“啊,月亮出來了!”圓圓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潔的光芒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銀白色光芒照在樹上,樹像披上了一件白紗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鏡子,把光線反射到我的臉上。看着月亮,月亮上面似乎有什麼東西?噢,那可能就是傳説中的士嫦娥和玉兔吧,正望着亮晶晶的大地。不一會兒,月亮不見了“是什麼東西?”慢慢地那東西飄走了,藉着月光看,那是雲。原來,晚上也有云呀。這時,我發現,地上的螞蟻不動了,好像也在看月亮。月亮多麼迷人啊!媽媽告訴我:“因為人們為了日子能過得圓滿,所以,人們要望着月亮許願。”於是我也許了一個願:希望每天日子能過得圓滿。

月亮真神祕啊!又圓又美又亮,下一次我一定還會再賞月。

明《西湖遊覽志餘》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燕,或攜瞌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

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 篇2

中秋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了老家。

中秋節的早上一起牀,我們一家都去了玉米地裏。大多數的玉米地都被打地機打的平平壇壇的,遠遠望去,像鋪了一張黃綠相間的地毯。只剩下幾塊玉米杆孤零零的站在那裏,像為地毯站崗的哨兵。其中有一塊地是我們家的。

我們來到地裏,爸爸進行分工,因為露水太大,爸爸給我分了最邊上的一行。然後我戴上手套開始掰玉米,我一隻手抓着玉米杆兒,另一隻手抓着金黃的玉米穗兒,往下一掰,咔嚓一聲玉米穗就掰下來了。聽着此起彼伏的咔嚓聲,就像聽美妙的樂曲。玉米穗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爺爺説:“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中午,姑姑一家的到來,又給我們添了幾個幫手。姑姑在家做飯,姑父幫忙掰玉米,我和哥哥在地裏捉蟋蟀。我和哥哥拿着玉米杆在空地上亂打亂掃,這時蟋蟀就從地上跳出來,這時,我和哥哥就捉住了它。一箇中午下來,我們捉了好多蟋蟀。爸爸他們也把玉米掰完拉回了家。這時姑姑也把飯菜白上了桌子,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舉杯同慶中秋節,望着小山似的玉米堆,我心裏想:“要想豐收,必須付出勞動。我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獲得來年的豐收。”

這就是我度過的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 篇3

八月十五的早晨,我睜開眼,穿上衣服,下牀後。發現爸爸媽媽早早的就把早飯準備好了,我講好衞生,來到飯桌旁,爸爸對我説:“家誠,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麼?”“八月十五團圓節。”我説。“對了,吃完早飯,因為是團圓節,所以要到奶奶家過節。”爸爸説。我聽了甭提有多高興了。

過了一小時,爸爸把四爸接來了,我和媽媽把早已準備好的大包小包搬下樓來。有奶奶喜愛的衣服,茶和點心,有爺爺愛喝的口味甘醇的老白乾和葡萄酒……

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公路旁陸陸續續站着正在等車回家過節的人們。一排排白楊樹,整整齊齊的站在公路的兩旁,像在為我們站崗,唧唧喳喳的小鳥飛來飛去,像在互相傳遞“過節了,過節了……”的好消息。

不知不覺中到了奶奶家,我向爺爺奶奶問好擁抱後,一家人沉浸在久別重逢的喜悦中。

叮鈴鈴,電話鈴聲響了,我拿起電話,原來是二爸三爸從北京打來的,我向他們問了好,把電話傳給了正在和媽媽忙碌着準備飯菜的奶奶。聽着奶奶高興的話語,和漫長的電話時間,我能感覺到遠在北京的二爸三爸是多麼的想念家裏的親人。因為今天是團圓節!

中午,該吃飯了,媽媽和奶奶做了許多好吃的。有紅燒豬頭肉,那豬頭肉散發着濃郁的香氣,嚼起來,特有嚼頭,口味里加了5種作料,特別好吃。還有那韭菜肉丁餡的餃子,一口咬下去,湯汁橫溢……滿桌的飯菜真是一頓美味佳餚哦。滿桌的美味好像在向我招手,我兩眼放光,饞的直流口水。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坐下後,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紅燒肉,剛要往嘴裏送,就想起了媽媽對我講過的,“好東西要先給爺爺奶奶吃”的話,我站起來把紅燒肉送到了爺爺奶奶嘴裏,爺爺奶奶笑的合不攏嘴直誇我是個乖孫子。

到了晚上,村裏東一户西一户,都陸陸續續的放起了鞭炮。我們吃完晚飯,就來到平房上,也拿出五顏六色的五花八門的煙花和爆竹,開始燃放,我用香點燃了爆竹、煙花引線,就儘快的躲到遠處,轟轟轟……幾聲巨響所有的禮花都升上了天空,在天空中劃出一條條美麗的弧線,畫出了一朵朵美麗的太陽花,紅紅的牡丹花、燦爛的星星、小巧的`燈籠花、飄灑的流星雨、蒼勁有力的煙花字……

今年的仲秋節,過的和往年一樣的歡快、祥和,願所有的人們永遠都沉浸在幸福之中。

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 篇4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在這一夜人們會邊吃月餅邊賞月路上會格外熱鬧。

晚飯後六點左右。各家都會不由自主地走到橋上賞那又圓又亮的月亮。當居民們走出家門時,小孩子就會誦起古今中外的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念着念着,眼前出現了“嫦娥奔月”的情景。俗話説“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果然如此,看那月亮圓的完美無缺,像一個大圓盤又像一盞明燈照着大地。

在中秋節吃月餅也是十分有特色的。這吃月餅還有一個故事呢!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着懸掛天空的明月説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後,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突然,我被一陣驚歎聲吸引住了。走過去一看,原來是有人在放孔明燈呀!他拿起打火機點燃燈下的石蠟,等燈中灌滿了空氣,他便舉起燈放上了天空。可是因為風太大使燈上的紙被火燒到了,而燒着了電線。大家一見,便去找竹竿捅燈。不久,一個身材魁梧的人拿着一根又細又長的竹竿把燈捅到了河裏。

夜深了,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我披着銀白的月光,回到了家。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過中秋要賞月,要放燈,但是能忘了安全。

八月十五中秋節作文 篇5

中秋,九月中旬之秋。

適逢中秋九月,我獨倚窗台,手捧書卷,望捲上明月。

始,空中依舊漆黑一片。似,還略帶些黃昏的嬌嬈,玫紅的嫵媚;又似,墨跡屏風後微微一笑,傾城。

輕搖小扇,品書中之字——“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呵,明月啊,你是寄了多少人的相思愁,思鄉情?又,何來一方夜郎?又如何,微風輕搖蘆葦之時婀娜?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歎,老樹孤鴉鳴,秋露私沁桂。明月,明月,你可曾知道這秋思又是誰家可憐人?歎哉。

烏紗籠月,漸漸淡去黃昏妖嬈,不留情面,一絲遺痕也趕盡殺絕。是,夜空中好似有了一星半點的純白,確實在風吹動的烏雲門簾下若隱若現,若即若離。伸手抓不住你衣的裙襬水袖,卻在掙脱後留下回眸一笑,漸行漸遠。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呵,青天大老爺,又怎知明月幾時現?今夕於天,又是何年。風輕輕樓重重,玉碎碎冷寒寒。

曾憶兒時,那呼作白玉盤,瑤台鏡。青雲端上,嫦娥舞翩翩,吳剛桂萬年。玉兔搗藥,似與人間。后羿,你忍,射碎這一幅唯美天宮圖嗎?你忍,望清冷月宮,卻不得團圓嗎?

烏紗撐不住了,急急地退了場,月總算是正式登上主角的台。淡黃若白,鵝黃襯雅黑託。這是對偶嗎?不,不是,她真的只有那麼一點大,怎擬試比天?但就因如此,在浩如煙海的夜空,散出柔和的光,不是夜的冷酷與淡漠,流年逝水,逝水流年。

她獨霸了整個舞台,其餘一切都顯得那麼微弱,那麼渺小。她不需要奮力展現,只需一顰一笑,又多少星為之傾倒。

我默默離開了窗台。

是的,她為眾人所欣賞。

黑色夜幕,是精靈音符的跳躍。

她依舊掛在空中。

潮起潮落,悲惋的哀歌。

那麼耀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zhongqiuzuowen/e2279w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