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中秋節作文 >

【必備】八月十五作文彙總六篇

【必備】八月十五作文彙總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月十五作文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八月十五作文彙總六篇

八月十五作文 篇1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在這一夜人們會邊吃月餅邊賞月路上會格外熱鬧。

晚飯後六點左右。各家都會不由自主地走到橋上賞那又圓又亮的月亮。當居民們走出家門時,小孩子就會誦起古今中外的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念着念着,眼前出現了“嫦娥奔月”的情景。俗話説“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果然如此,看那月亮圓的完美無缺,像一個大圓盤又像一盞明燈照着大地。

在中秋節吃月餅也是十分有特色的。這吃月餅還有一個故事呢!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着懸掛天空的明月説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後,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突然,我被一陣驚歎聲吸引住了。走過去一看,原來是有人在放孔明燈呀!他拿起打火機點燃燈下的石蠟,等燈中灌滿了空氣,他便舉起燈放上了天空。可是因為風太大使燈上的紙被火燒到了,而燒着了電線。大家一見,便去找竹竿捅燈。不久,一個身材魁梧的人拿着一根又細又長的竹竿把燈捅到了河裏。

夜深了,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我披着銀白的月光,回到了家。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過中秋要賞月,要放燈,但是能忘了安全。

八月十五作文 篇2

中秋節也稱為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在廈門,每逢中秋佳節臨近,大街小巷便會傳出博餅時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噹聲。每年中秋節晚上,我們一家人就會圍成一圈,進行博餅。

我家博餅的獎品豐富多彩,一秀是一粒石榴;二舉是一顆花生或者一粒葡萄;三紅是一個蘋果;四進是一個梨;對堂是一個火龍果;狀元是一袋月餅。看着這麼多獎品,我真希望晚上博餅的時候多博一點兒。

晚飯後,我迫不及待地和媽媽一起把獎品擺了出來,終於可以開始博餅啦!我拿起骰子搖了幾下,就扔進碗裏,“哇……”我竟然扔了一個狀元!一下子就把那一袋月餅搶了過來。沒過多久,我的運氣很旺,一秀、二舉、三紅、四進、對堂和狀元的獎品我都有。博着博着,後來三紅、對堂的獎品都被拿光了,我們有規定,三紅、對堂、狀元的獎品是可以搶的,但只能搶上一家的。又經過幾輪的角逐,所有的大獎品都歸入我和奶奶的袋中。看着我滿滿一袋的戰利品,我心裏樂開了花。

在一片歡笑聲中,我們結束了這次的博餅,我很開心。但美中不足的是:今年,因為爸爸在外地工作很忙,所以沒能回來和我們一起共度佳節。有句古詩説得好啊:“每年佳節倍思親”我希望明年的中秋節,我們能全家一起共度佳節博餅言歡。

八月十五作文 篇3

今天是我國三大節日中的中秋節,在這一天,人們通常會吃月餅,賞月亮,也被稱為團圓節。

早晨,媽媽和奶奶去菜市場買菜了,我呢就在家開始大掃除了,爸爸這個懶鬼就知道去釣魚,唉,真沒辦法。經過幾個小時的來回折騰,我們好不容易才將所有的工作準備好,就要吃飯了,不過能停下來吃個午飯也是很開心的一件事了。吃過午飯後我們一家人就開始討論誰洗碗的問題了,爸爸説讓媽媽洗,媽媽説她馬上要去做個面膜,所以要讓我洗,靠,現在的'大人怎麼這樣啊,嗚嗚嗚嗚~~~~~,下午我和媽媽逛超市,我們逛了好久都不知道要買什麼,記得春晚上趙本山説過的一句台詞:世界上最痛苦的的是人死了,錢沒花掉! 是啊,錢就在自己的手上,卻不知道要買什麼,的確挺倒黴的,嘿嘿!最後我提議不如買一些月餅回去,正好今天是中秋節嘛。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到桌子旁邊吃晚飯邊拉家常,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人端着板凳來到陽台上準備賞月,奶奶説今晚的月亮是最圓的,我問這是為什麼呀,奶奶説不知道,突然我看見了一道光照了下來,再一看原來是月亮,“今晚的月亮好大好圓好美哦!"我情不自禁的讚歎道,這時奶奶説道:“我沒騙你吧。”“嗯嗯!”我來不及回答奶奶的話就跑去賞月了,這時奶奶又説道:“俗話説得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以後要想再看到十五的月亮就要再等八年咯!”這麼好的月亮還要再等八年,我彷彿有些傷感,乘着大好的月色我們不如好好賞月一番吧,可能過了今天就要等到下一個中秋節才能看到這麼美的月亮了。

八月十五作文 篇4

轉眼間就到了中秋節。秋風的小手輕輕一揮,輕而易舉地擦去了夏日的暑氣。俗話説“七月十五棗紅圈兒,八月十五棗落杆兒”。一年中我最興奮的事——打棗也就盼到了。

在我的家鄉,魯北平原,村村落落的宅院周圍、院子裏邊,總要種幾棵棗樹。不只是為了點綴,也為創收。有農諺日:日食仨棗,長生不老。曬好的紅棗肉厚味醇,益氣補血,是很好的補品,要七八塊錢一斤呢。趕上有的村子閒地多,便可在村莊周圍闢出專門的樹留地,種上梨樹、桃樹、楊樹等,但種得最多的還是棗樹。這不,就在我奶奶住的小院子裏,就長着三棵大棗樹,據奶奶説,論輩分,這棗樹比我還高一輩兒呢,和我爸爸的年齡差不多。呵呵,不管這些,反正我是每年要享受這天賜的口福的。

清晨,東方的天空掛着幾朵悠閒的白雲,雲朵上塗着幾抹淡紅色,好像喝了點小酒的少女,臉紅撲撲的。

我飛奔到奶奶家,“譁啷”一聲推開院門,頓時眼前一亮:呵!一樹樹紅棗,似瑪瑙、賽翡翠,流光溢彩,光豔奪目。一串串,一簇簇,你擠我我擁你,整個院子裏好像溢滿了棗子們那清脆甘甜的笑聲。“紅棗襯綠葉,光華滿庭院”,你覺得這兩句詩怎麼樣,可以混入唐詩了吧?呵呵,您可別説我整酸詞,此情此景,真的是一棵棗樹一樹詩啊。看到這紅棗,我早已饞涎欲滴了。往旁邊一瞅,有棵樹的樹冠已經遮住了奶奶的廚房。屋檐下正好有梯子,這不就是為我準備的嗎!我一個飛躍,三下兩下爬上屋頂。這下可好了,我瞬間被紅棗包圍了,不知該從哪兒摘起。我左挑右選,選了個個兒大色紅的棗子輕輕摘下,這棗還帶着露水呢。放嘴裏一咬,嘎嘣脆。閉上眼睛慢慢品嚐,香甜的滋味溢滿嘴裏的角角落落,似乎整個秋天的香甜味兒都在我的嘴裏呢。

一個哪能解饞呢,我伸手抓住一根粗壯的、棗子結得最多的樹枝,另一隻手便忙活開了。邊摘邊吃,嘴裏總是鼓鼓的。一會兒工夫,兩個衣兜便滿了。

“小雪,小雪!”奶奶在樹下大聲喊着。

“奶奶,幹啥呀?”

“你別光顧着吃啊,給你兩個方便袋,摘兩袋子下來,奶奶給你醉上一罈子醉棗,過年的時候吃。”

説起奶奶醉的醉棗,那也是我最愛吃的。做醉棗用的棗子不能用杆子打,要用手摘。個兒大、半紅的棗子最好。摘下洗淨晾乾,用高度的純糧食酒過一遍,一個個碼在罈子裏,壇口用塑料布紮緊,千萬別漏氣,一漏氣棗子就壞掉了。到過年的時候,開壇吃棗,既有酒香,又有棗香,真的是開壇十里香啊。我估計,王母娘娘的生日宴會上也不一定有這樣的美味呀!

摘了兩大袋子“好棗”,奶奶便開始準備打棗了。她先在地上鋪幾塊大被單,周圍擋上秫秸,以免把棗子摔壞,也避免棗子到處亂蹦。準備停當,奶奶遞給我一根竹竿:“雪,開始吧。小心別從屋上掉下來。”呵,一年中最激動人心的工作開始了。我揮動竹竿,照着紅玉簇擁處打了下去。噼裏啪啦……噼裏啪啦……這個季節最動人的樂章開始演奏了。我手裏的竹竿此刻已經不是竹竿,而是音樂家手裏的魔杖,起落處音符騰躍,繁弦急管,像疾雨落在江面,像翠珠滾落玉階。真痛快呀!房頂上夠不到的樹枝,我就爬到樹上一陣忙活。有時候,大大的棗子砸在腦袋上,啷啷地響,疼得我齜牙咧嘴。

再精彩的演出也有落幕的時候。大半個上午,三棵棗樹終於讓我打完了。我的胳膊也累得抬不起來了。看着院子裏滿滿兩大笸籮紅棗,累在身上,甜在心裏。聞着那一陣陣濃郁的香甜氣息,捏一顆棗子放在嘴裏,慢慢咀嚼,眼前不由得浮現出棗樹經歷的風霜雨雪,和坐果時的空寂落寞。忽然意識到,任何收穫的甜美,都要以奮爭和忍耐為代價,世間的苦和甜在時間的河流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八月十五作文 篇5

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説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八月十五作文 篇6

農曆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

也是一年之中最豐收的季節!

中秋節來源於古代時期,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時間的月亮更滿圓,象徵着團圓,所以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

中秋節的晚上奶奶早早的把各種各樣的水果擺在盤子裏,有葡萄,蘋果,石榴,火龍果……,到了八點多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出來賞月,來欣賞着這大自然之美但美中不足的是,今年的中秋是陰天,只能隱隱約約看到天上月亮的一部分!

今年的中秋節雖然沒有看到皎潔的月光,但是我很開心,我和家人坐在院子裏聊着天,笑着,玩着。

充滿着濃濃的親情。

我期望明年的今天能和家人一起團團圓圓的吃着月餅欣賞着明月。

感悟明月的皎潔,感悟家人的親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zhongqiuzuowen/dxwq4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