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中秋節作文 >

贊中秋的作文有哪些

贊中秋的作文有哪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仲秋八月,西風擠過塞北羌關,一路南行,清露凝霜,鴻雁幽笛,殘芳遍野,凋荷獨立。蘆荻無花秋水長,淡雲微雨是瀟湘。白露過後,便是中秋。南地還是淡雲微雨,享受冬寒之前的最後閒適,北方卻已蘆花茫茫,黃葉遍地。

贊中秋的作文有哪些

中秋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據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十五日,在中旬,故稱“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便成為固定的節日。雖然南北風俗各不同,但賞月和吃月餅,卻是中秋節的不可或缺項。據《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 “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所以,中秋節,又是帝王祭祀祈福,祈求團圓之日,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也許,中秋節是眾多節日中,最具收穫意義的節日,所以從古至今,都甚為隆重。宋代民間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中秋之夜,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長安之內,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説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到了南宋,又發展為贈月餅,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不過這都是湊彩,拜月才是中秋節的主流節目。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因貌醜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突覺得她美麗出眾,遂立她為皇后,民間有無鹽得月神之助的傳言,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傳少女拜月,便會“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當然這只是迷信。但想想,青葱少女,烏髮翠衫,明眸雲黛,月光之下,飄飄而拜,即使不是十分標緻,恐也多了幾分曼妙,此種浪漫,總好過相親會,拉郎配,甩單一族,何妨一試?

月為詩柄。説起中秋之樂,自然少不得詠賦填詞,吟詩作對。調兵山雖是一座小城,可也自有它的靜謐清幽,生態城的大架構下,街路之上,綠影婆娑,樓宇錯落,花叢掩映。試想中秋之夜,滿月高懸,清輝濯濯,花蘢垂掛,海棠舉頭,串紅爭豔,必也是美到極至。鄉外遊子,思鄉之美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調兵”之句必會衝口而出吧?但思慕不可聚之侶也許有王昌齡式的幽怨表達“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人生總是聚少離多,即使短暫歡聚,也令人於歡樂之中,突發離別之悲,如蘇軾所言“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念及至此,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境界倒也沒什麼不好了。有人可念,有人可思,即使辛酸淚,男女痴,總也好過麻木無感的日子吧。

我卻獨賞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情景,啦子山下,兀朮亭中,一壺濁酒,三五好友,有即高山流水,無即邀月對酌,花暗影香,長空浩渺,擊節唱和,玉盤瑩照。大江歌罷掉頭東,前塵往事皆可拋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該是怎樣人生積澱之後的灑脱?酒要陳釀,人生易老天難老,獨留歲月沁餘香。酒愈陳愈香,人生磨難越重越知它的壯闊與華美。

中秋之夜,無論你是與家人朋友美食相疊,高談闊論“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還是心有所屬,默祈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快樂卻是最重要的當下,世事沉浮,人生萬重,快樂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智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zhongqiuzuowen/744lm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