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植樹節作文 >

植樹節作文【精】

植樹節作文【精】

植樹節作文1

春天漸到,萬物復甦,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新一年的植樹節又悄然而至,為增強學生保護自然的意識,602班的同學們在金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植樹活動

植樹節作文【精】

下午1:40分,602班的部分同學來到了本次植樹的地點—旭日天都小學。學生們拍了一張照片留作紀念,就開始了本次活動。

學生們手持鏟子、水桶,把一棵棵樹苗送進了“新家”。你看,他們有的挖坑、有的填土、有的扶樹苗,分工明確,幹得熱火朝天。其中就數王澤楷這一組種得快,只見他們一個人把土鏟鬆並把土填進坑裏,一個人撿出土裏的石頭,一個人扶住樹苗,等坑填平後他們又一起把土踩實並澆上水,就種好了一棵樹。就這樣,學生們很快就完成了植樹任務。

學生們看到那一片自己親手種下的樹苗在微風中搖曳,都露出幸福了的笑容,並與小樹苗進行了合影,以此結束了本次活動。

這次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植樹時的場景大家都念念不忘。這次活動增加了同學們的環保意識,美化了環境,也美化了心靈,給同學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我希望以後能多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同學們們真正做到“綠化環境,從我做起”。

植樹節作文2

三月十二日是植樹節,那天我和媽媽栽了棵小樹苗,那棵小樹苗是沙糖桔樹苗。

那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樹苗,我和媽媽千挑萬選選中了棵沙糖桔樹苗。

我們回到家後,找來了種樹的工具:有桶子、鏟子我先用鏟子挖坑,我挖來挖去還是一個小坑,但把我給累壞了。後來,媽媽説:讓我來。媽媽拿鏟子鏟進了土裏,再用腳踩到鏟子,然後用力一鏟,就這樣連續好幾次。終於,媽媽挖了個大坑。然後,我們把樹苗放了進去,媽媽扶着小樹苗,我來填土。填完了土,可是小樹苗還是不直。媽媽自信滿滿地説:看我的!媽媽使出全身力氣踩實土壤。終於,我們大功告成。媽媽説:幾年以後,我們就可以品嚐到我們的勞動成果了。我高興地説:是呀!

種樹可真不簡單,但看着一棵筆直筆直的小樹苗,我還是很開心。

植樹節作文3

聽説,不植樹的.話,不植樹就會導致水土流失,沙漠化,接着就是,沙塵暴。

去年,我們學校在植樹節那天,開展植樹活動。我和同學挖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坑,把小樹苗放在坑裏,填上土,一顆小樹苗就種好了。然後,我又走到這棵小樹的旁邊旁,種了另一棵樹苗。我來到我們剛剛完工的小樹苗前,準備給小桂花樹澆水,就當死施施肥,我的一個同學走到我身邊,告訴我:“這棵樹不應該種在這,旁邊幾棵高年級種的桃樹很大,等長出葉子會把陽光遮住的。小樹苗沒有陽光,可能就長不大了。”我聽了這位同學告誡我的話,便將這棵樹“搬了家”,移到離操場不遠的地方。並給它們澆了水。和我一起種樹的同學非常喜歡和不會講話的東西説話,這棵小樹苗就種好了,她在小樹苗前告訴小樹苗,以後一定要長成參天大樹,給我們乘涼,為人們做出貢獻,小樹苗似乎聽懂了她的話,掉了一片樹葉,這片樹葉似乎在告訴她:我會為人們做貢獻的,你們種樹多點,我們樹家族一定會報答你們的。

有一句古話就是説:“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就是為了告訴我們父母這麼努力工作,就是為了子女可以好好生活,不讓他們受苦,所以,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孝順家人。

植樹節作文4

植樹對人類社會的重要不言而喻,人類社會早期的生活資料大多是從各樣動植物上獲取的。然而在人類文明發達的今天,對於動植物的保護卻做得遠遠不夠,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生,能做的很少,植樹雖然是小事,意義卻很大。

昨天,我們班舉行了一個班級活動——植樹。這天,我們早早來到學校,看見了屬於我們組的桂花樹苗,我們的任務就是賦予它神聖的生命。

首先,我們要把樹苗搬到我們要種的地方,到了目的地,不論男生女生,我們開始動手挖坑,鋤的鋤,鏟的鏟,幹得熱火朝天,家長也在一旁鼓勵我們和指導我們。爸爸們還興致勃勃的手把手教我們如何鋤地。我體驗了鋤地、挖坑的辛苦,累得滿頭大汗,終於體會到種樹的辛苦和勞累了,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挖完坑,倒下肥料,放樹苗進去,扶正,蓋上泥土,澆水,終於完工了。

在學校種下一棵棵樹苗,我們種下了快樂和希望,希望它們會迎着春風茁壯成長。當夏天來的時候,可以鬱鬱葱葱為我們遮擋陽光;當秋天來的時候,可以為我們送來秋天的氣息;當冬天來的時候,可以為我們送來心靈的温暖。

看到小樹苗迎風飄揚,想到它們在不久的將來會長成參天大樹時,我們的心裏充滿了期待和喜悦,這種感覺應該就像老師期待自己的學生長大成才的心情一樣吧。

植樹節作文5

植樹節這一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我扛着鐵鍬,提着水桶上山植樹一年級下冊看圖寫話作文:植樹節一年級下冊看圖寫話作文:植樹節。 我找了一塊空地,先用鐵鍬挖了一個深深的坑,接着將小樹苗放進坑裏。然後,給小樹苗培上土,最後給小樹苗澆點水。看着種好的小樹苗,我滿意的笑了,默默的 對小樹苗説:"快快長吧!快快長!我會天天來給你澆水的。"這時,花叢裏的小蝴蝶好象聽懂了我的話,和小樹苗一起説:謝謝,謝謝!

植樹節作文6

今天,萬里無雲,春光明媚。我和爸爸起參加今日建德一小記者團的活動。早上,我一大早就起牀了,心情很激動、很開心。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有序的上了車。

車子一邊開,我們一邊看風景,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目的地。風景是那麼美好,空氣是那麼清新。我們來到了一片空地。那裏盛開着美麗的小花。老師發給我們一人張心願卡,讓我們把心裏想對小樹説的話寫在心願卡上。我在心裏想了一會兒,我寫上了我和小樹一起成長的心願。

我先了一個好地方,我用小鋤頭挖了一鋤又一鋤,不一會兒一個洞被我挖出來了。我輕輕地把小樹苗放到洞裏,我兩隻手輕輕地扶着小樹苗,爸爸把泥土填到洞裏,我看泥土填的差不多的時候我手一放,結果小樹苗馬上就往一邊倒了,我趕緊扶着。等爸爸土填好我和爸爸一起把泥土給踩實,我把心願卡掛在小樹苗上,我叫爸爸把我和小樹合了影。這時感覺自己待有成就感。

後來,我們參觀了康慶漁莊,開心的一天就這樣的過去了。

植樹節作文7

今年植樹節那天,天氣晴朗,天空萬里無雲。小明和小紅帶上工具和小樹苗,來到山坡上種樹。他們先找準位置,然後小明對小紅説:“我來挖坑,你去提水吧。”説完,小明就拿起鋤頭開始挖坑,過了一會兒,坑就挖好了。

這時,小紅剛好提着水回來了。小明把樹苗放進坑裏,對小紅説:“你把樹苗扶正,我來培土。”小紅走過來雙手扶正樹苗,小明拿起鐵鍬往坑裏培土。沒過多久,土也培好了,小紅提起水壺給小樹苗澆水。她一邊澆水一邊説:“小樹苗啊小樹苗,喝了水你就快快長大吧!”

這時,天空飛過幾只小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像在對他們説:“謝謝你們又給我們了一個新家。”看着自已親手種的樹,他們開心地笑了。

植樹節作文8

自從學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以後,我越來越覺得植樹很重要,就一直想栽一棵小樹苗,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我們可不可以在清江河邊去栽一棵小樹呢?爸爸説:“當然可以,這樣既能保護環境,又能防止空氣污染。”

於是我們就在街上買了一棵小樹苗。

我和爸爸媽媽來到清江河邊,選了塊空地,用鏟子挖了個坑,然後我把小樹苗小心翼翼地放進坑裏,我又拿着鏟子,使勁把土一鏟一鏟地拋進樹坑,爸爸雙手緊緊地扶正小樹苗。樹坑裏的土逐漸變多,我的額頭上也滾落下一顆顆豆大的汗珠。媽媽對我説:“你休息一會兒,讓我來吧!”我搖搖頭説:“不用了,我不累!”媽媽拿着裝滿水的小桶給小樹澆水,水順着土流到樹苗的根部。

看着小樹苗我自言自語地説:“以後每年的今天我就會來這裏種下一棵樹,讓它們給你作伴。也許二十年後,這裏就成了一片小樹林呢!”

植樹節作文9

“明天中午去植樹,請同學們積極報名”。下午,老師突然語出驚人。一聽要植樹,同學們立刻嘰嘰喳喳地討論開了。“安靜!”老師不得不大吼一聲,等我們鴉雀無聲了,老師才慢慢地説起了明天的流程:“一是當天晚上去領樹苗;二是明天中午12點10分到聖榮會館拍集體照,再去種樹。排隊上學,咳咳,明天我也會去。”老師説到。

吃完午飯,我們小飯桌一行人到了聖榮會館門口,拍完照後,我們來到了種樹的地方。我挑了一個樹坑——陽光正好,土地肥沃、温潤。我將樹苗筆直的放入樹坑,然後將土埋上。正在快要完工時,吳文淇喊了一聲“我找到蝸牛了!”我湊過去一看,很像,但又不像,再仔細看看,我突然打了一個冷戰,後退兩步,説:“什麼蝸牛,就是一個帶殼的大肉蟲!”説完,他們看了看,“啊!啊!”幾聲尖叫聲響起,這時,我不再害怕,一個箭步衝上去,踩死了肉蟲。一個阿姨説這個肉蟲叫“地老虎”,專吃小樹的根,是一種害蟲。

肉蟲風波平息後,我用泥土給樹苗做了個防護欄,並給它澆了水,掛了標語牌。願我的小樹快快長大!

植樹節作文10

陳強和李到公園南處,他們找個好地方,陳強挖個坑,李璐小心翼翼地把樹苗放進坑裏,陳強説:“我開始填土!”李璐説:“好的!”

只見陳強前腿弓,後腿繃,雙手用力握住鐵鍬,似乎全身都在用力,李璐神情專注,看着小樹,雙手緊握樹幹,生怕小樹栽歪。陳強汗流滿面,臉紅得似火,雖然還是初春,天氣還有些冷,但陳強和李璐熱得把衣裳都開,陳強有氣無力地對李璐説:“這土硬得很,我不想再種下去。”

李璐説:“陳強,你一定要堅持下去,如果你堅持下去,再過幾年,我們來到這裏的時候,我們可以在這裏乘涼、玩耍、讀書,多好啊!”陳強聽更加起勁地幹起來,陳強填好土,李璐拿起水桶去打水,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他們給小樹澆灌水,小樹喝可口的水,在風中輕輕搖動,彷彿在謝謝他們呢!旁邊的小花也散發一陣陣清香,誇獎他們是愛護環境的好孩子。遠處的人們正幹得熱火朝天,有説有笑,真是熱鬧極!人們已經植很多樹,流很多汗,卻堅持要為祖國增添一份綠色。

明年的春天將會是滿眼綠色,我們的地球也會是綠色的星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zhishuzuowen/2r8n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