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元宵節作文 >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通用10篇)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通用10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通用10篇)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1

“年小月半大”,正月十五得像大年三十一樣的重視,一家人不僅要團聚再吃頓年夜飯,夜晚還特別熱鬧,有集會玩龍燈、舞獅、旱船、猜燈謎、放焰火等各項社團活動

北方的正月十五同樣也過的熱鬧非凡,把正月十四當作大年三十再吃頓年飯,然後再繼續過三天的年(十五為小初一,十六為小初二,十七為小初三)。直到正月十八,人們才開始投入到正常的生產工作中去。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閤家團聚吃元宵。“元宵”這種食品名稱,據説出現於宋末元初,是因為人們習慣在上元節之夜吃它的緣故。

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稱“湯圓”“圓子”“水圓”“湯丸”“浮圓子”“乳糖圓子”,生意人美其名為“元寶”,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2

元宵,又圓又滑,光看樣子,就讓我們口水直流三千尺,這次家中要自己包元宵,這可讓我們下了會功夫。

“準備材料,藝麻粉,麪糰,白糖……首先拿出大碗。”媽媽講着,我跟着做着,“放入白糖,藝麻粉與筠……總算到包元宵了,想象奇特的我將麪糰揉成各型各色,在嗮在燈光下的藝麻粉。“蹬,蹬蹬蹬!第一個完成,”我歡呼躍雀,真迫不及待品嚐到我做的第一個元宵。

開鍋的日子真難熬啊,一分一秒在蒸汽中沸騰。“啊?好香啊?”一股濃濃的酒香在沉寂的時間中散漫着:“老媽,這是什麼味道啊?”陶醉在酒香中的我不禁地説。媽媽説:“這是米酒的香味,”原來是米酒啊!怪不得如此香氣宜人。總算開鍋了,鍋蓋一開,散漫着濃濃酒氣的蒸汽鋪天而至,我貪婪地深吸一口氣,真香!一個個小碗頭中盛滿了又圓又滑的小湯圓與米酒,碗頭中會散漫着香氣。

小湯圓在碗中像一顆晶瑩剔透的白玉,丸子,圓圓的光滑,滑的給人看着就會有一種想要上去的衝動,而那一粒粒米酒則如天空中點綴月亮的小星星,是那樣的小巧依人,玲瓏可愛。忍不住夾起一顆塞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流出了濃濃的藝麻,滿嘴留着香味,那一陣絲滑可口環繞舌兩旁,喝一口米酒湯,酸酸甜甜,咬一口小米鬆,軟軟可口説不出味道!那一口我狼吞虎嚥,直到了胃痛。

吃自己的勞動成果,就算味道不咋地,但心卻是甜的。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3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台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4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着香甜的湯圓,一邊看着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我們的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這不,我們一家三口吃完湯圓後就早早的來到了廣場,等待夜幕的降臨。過了大約半個小時,天黑了,人們也陸續來到了廣場。隨着夜幕被徐徐拉開,廣場上幾排巨人似的燈“唰”的亮了起來,廣場中央早已擺好的花燈也亮了,整個廣場頓時變得燈火通明。我看花燈亮了,就一個箭步衝到了花燈前,開始一個一個的仔細觀賞起來。有蓮花燈,魚燈,雞燈,噢?還有個頭不小的二龍戲珠燈!“咦?那裏怎麼那麼多人?”爸爸不知什麼時候走到了我身邊。“我們去看看吧。”我和爸媽就向人羣走去,我好不容易從人羣中擠了進來,一看,原來是猜燈謎的。燈上寫着“伸長像根繩,盤起像麪包”打一動物。我想了想心裏有了數,謎底到底是什麼?我就不説了。

正當我專心致志猜燈謎的時候,忽然聽到了“嗵”的一聲,回頭一看,天空中頓時綻放出一朵金黃色的菊花,“哦?開始放煙花了!”我向放煙花的地方跑去,我剛停下腳“轟隆隆”十幾個“二踢腳”同時被點燃,那場面怎麼能算壯觀那——那是相當的壯觀呀!我的耳膜差點被震破,嚇的我向後退了好幾步。接下來各式各樣的煙花就紛紛飛上了天,有心型圖案的,有笑臉圖案的`,有孔雀開屏的……看得我眼花繚亂,脖子酸得都抬不起來了。“唰”半空中懸起了一條火花瀑布,我不禁“哇”地張大了嘴,原來是在一台吊車和旁邊的電線杆上繫了一根繩子,繩子上的火藥筒噴出的瀑布。“突突突”幾聲天空又明亮了起來,一隊煙花像機關槍掃射似的升上了天空,又發出了“啪、啪、啪”整齊的爆炸聲。正當我看得出神時,媽媽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家啦,明天早上還有補習班呢!”“噢!我這就走。”我一邊説一邊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廣場。

我躺在我的小牀上仍然興奮不已,久久不能入睡。今年的元宵節這麼熱鬧,説明我的家鄉富裕了,大家的生活改善了,我相信明年的元宵節一定會更精彩,更有趣的!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5

在爆竹聲中,迎來了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早晨起牀當然應該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湯圓用黏黏的麪糰搓成,有大有小,有粉有白,放在鍋中蒸上一會兒。煮好的湯圓,像一個個可愛的胖娃娃。咬一口,燙燙的黑芝麻像流水般滾入心脾,嘴巴中充滿了濃濃的芝麻味,舌尖上留着那種甜蜜蜜的情思與味道,代表着一家與與睦睦的生活。

晚上,我到外邊去玩,大街小巷都張燈結綵,最美的還要數護城河邊了。護城河邊燈光輝煌,人聲鼎沸。我漫遊在這燈的世界,細細觀賞,栩栩如生的金魚燈,形象逼真的蓮花燈,古樸典雅的宮燈——各式各樣的彩燈造型優美,裝飾考究,做工精細,真讓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在平靜的河面上,映照出了燈的影子,好像河的底下也點着一盞似的。一陣微風拂過,河面上微波盪漾,燈的影子也跟着搖搖晃晃了。

“好!”一陣喝彩聲吸引住了我,原來是不遠處有人在猜燈謎。我也想過去猜猜,可無奈人太多,形成了一堵‘人’牆,把猜燈謎的舞台圍得水泄不通。我站在‘人’牆外,聽着中面傳來的陣陣歡笑聲。主持人開始説燈謎了:“一人一張嘴(猜一字)。”我心想:那是什麼呢?我正想着,一位老爺爺舉起了手,回答道:“是個‘合’字。”主持人笑眯眯地説:“恭喜您,答對了。”話音剛落,周圍就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元宵節,這個熱鬧非凡的節日,在人們的歡笑聲中結束。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6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新年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7

我家住在寶雞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是非常熱鬧的。

這天,人民都要鬧元宵,整個小鎮一片歡騰,大家興高采烈,氣氛熱鬧極了。

元宵節的風俗是晚上全家人圍在桌旁吃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元宵大家就應該“鬧元宵”。

大家都歡天喜地地來到各自所在的院壩,開始放煙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煙花,妹妹興致勃勃地點燃一個煙花的引線,頓時,五顏六色的火花迸出來,像一個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繽紛,漂亮極了。“別得意,看我的‘金鳳凰’!”我説完,立刻點燃了引線。“啾——”隨着一聲刺耳的響聲,一隻只金黃的東西飛快地衝上了天,“嘣”的一聲爆炸了。接着,許多小金點撒滿了天空,發出“嘣嘣”的爆炸聲,突然,這些到處亂飛的小東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隻金鳳凰。

“有趣!你們在這比賽煙花?加我一個!”原來是父親來了,他手裏還抱着一個大禮炮。父親慢慢地點燃了禮炮,一下子,天空上綴滿了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藍的,黃的……是那樣漂亮,它寄託着我們的快樂在天空中綻開……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8

千盼萬盼,終於盼到了元宵節的夜晚,家裏剛好有一些元宵,我爭着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齒下,母親終於答應啦!

我揭開鍋,放上水,合好電閘,等水燒開,水開啦!,我把元宵輕輕的放下鍋,我用勺子輕輕把元宵推開,鍋開啦!大功告成。

“開飯了”我喊,這次我的元宵一個也沒破,一個個圓圓胖胖,好可愛!

吃完元宵後,我又去看花燈,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塗了點紅色,桃底有大葉子,真是漂亮又簡單,看那以過時的扇燈,雖然它過了時,但它還是那麼青春有風度。有氣魄,再看那金牛燈,制好框架後,用閃閃發亮的金線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今牛就出現啦!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呀!

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上炸開,好象把天空炸出一個洞,滿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來。快來看!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個龍山,那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這個情景多麼壯觀多麼美麗呀!

千言萬語,表達不了我對大家的祝福,我對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數也數不過來,在這裏,我只説一句,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9

當然是吃湯圓嘍。湯圓的陷各式各樣,有芝麻陷,有豆沙餡……用筷子一戳,豆沙就像甜漿一樣湧了出來,我用勺子擋都來不及。一邊吃着美味的湯圓,一邊想着下去玩燈,吃湯圓的速度立即加快。只一會兒這些圓呼呼的湯圓就在我的口中被“消滅”了,就等着父親母親快點吃完。為了節約時間我用等他們的時間來換鞋。擰起親手製作的兔子燈三步並作兩步直往樓下衝去,父親母親隨後也下來了。點燃了蠟燭,我拉了起來。阿姨家剛學會走路的小弟弟也來了,開心的趴在兔燈的尾巴上。我大聲的叫了起來:“啊,我的尾巴,我的尾巴要斷啦!”大人民頓時哈哈哈大笑起來,小弟弟也跟着他們“咯咯”的大笑起來。隨着小弟弟“哦哦”的聲音,我們扭頭一看,原來有人在放洋燈。仔細一看,上面還寫着“一帆風順”,洋燈漸漸的上升了。望着越來越小的洋燈,我也在心裏送上了我的祝福,祝大家在兔年裏“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意猶未盡的回到了家,在這美好的節日夜晚我甜甜的進入了夢鄉!

元宵節的習俗小學生作文10

因為元宵節是星期一,所以爸爸、媽媽就提前帶我到水街去看花燈,這次燈會的主題是:“盛世中華、和諧鹽城”。晚上7點多鐘我們打的到了水街附近,那兒人山人海,還沒到水街站台,交警就不給往前開了,我們只好下車步行。走了好遠才到了售票處,一看傻了眼,那排了五、六條長長的隊,都在等着買票,還好老爸機靈三下五除二就買到了3張票,我激動地抱住了老爸的臉親了又親。

進了水街,我好像身處燈的海洋裏,水街處處都是喜洋洋的燈籠和彩燈,讓人們提前感受到了元宵節的熱鬧氣氛。我們首先看到了代表鹽城的各個景區――丹頂鶴、麋鹿的燈組,我們繼續向前走又看到了一組龍鳳花燈。隨着人流我們來到了一組代表着地方戲的淮劇燈組面前,看着淮劇燈裏栩栩如生的人物,讓我們立刻有一種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

就這樣我們邊走邊看,忘情地徜徉於燈火輝煌之中,不知不覺我們開到了最後一組燈面前:這組燈生動形象描繪了我們鹽城人過去曬鹽、賣鹽的場面,我立刻為有這樣勤勞勇敢的祖先而感到無比自豪。爸爸説:“現在我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也都在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生活。”今晚雖然沒吃到元宵,然而我已提前過了元宵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yuanxiaozuowen/jymxy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