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元旦作文 >

元旦的來歷作文(精選12篇)

元旦的來歷作文(精選12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旦的來歷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元旦的來歷作文(精選12篇)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1

有個傳説,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把“天子”的皇位沒傳位於兒子,而是把皇位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説:“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悦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在民國以後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並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曆初一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麼歡慶活動。解放後將1月1日歲首改稱為“元旦”節後,政府仍按照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曆曆法按農時節令,在立春前後冬閒時期的“春節”放假三天,民間辦“廟會”等歡慶,傳承百姓的心願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2

元旦,中國節日,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每年1月1日,標誌着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我國俗稱“陽曆年”。但是元旦一詞絕不是隨着公元紀年引進而來的,它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古語,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

元旦,據説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元旦”一詞作為書面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在中國古代,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很不統一。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

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

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

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召開,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説的陽曆。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3

西曆公元紀年法傳入我國後,民國時期以西曆元月一日為新年,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議確立以西曆元月一日為“元旦”,舊曆年正月初一改稱“春節”。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歷來元旦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並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曆的一月一日。從殷代定農曆十二月初一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沒稱“元旦”。直到解放後中央人民政府頒佈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曆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並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同時為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前後,因此改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4

今天是2022年1月1日,是元旦。我忽然想到為什麼1月1日叫元旦呢?

我去問媽媽,媽媽説:“你自己解決吧。”自己怎麼解決呢?我突然想到現在網絡科技很發達,於是我決定“百度一下”!

我在“百度知道”的對話欄裏寫上了“元旦的來歷”幾個字,哇!不到一秒鐘就出來了成百上千個詞條,我看了幾條,明白了元旦的來歷原來是這樣的:“元”有開始之意,“旦”是天明的意思,“元旦”就是指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各朝各代的元旦時間不相同,直到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定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西曆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薪中國成立之後,決定使用公元年法,確定公立1月1日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我又從網絡中學到了新知識,電腦真是我學習的好助手啊!以後我要更好地利用它掌握更多的知識!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5

同學們,你們知道“元旦”的由來嗎?我來告訴大家吧!

每年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節。元旦又稱為元日,在漢語裏“元”是開始、起始的意思,是指第一;而“旦”是指一天和早晨的意思,把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了。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定居在尼羅河兩岸,從遊牧改為農耕。他們的農牧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洪水有着很大關係,根據觀察發現,發洪水的時間相隔365天,便把時間刻在竹竿上。同時還發現尼羅河初潮的潮頭漲到開羅附近的時候,也就是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就是最早的“元旦”的由來。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公元紀年法”,也就是陽曆。而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在農曆新年前後。因此,把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初一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同學們,你們説這些知識有趣嗎?讓我們共同學習和了解吧!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6

元旦節來到,也就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元旦節的來歷。“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也通指白天。元旦就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媽媽還告訴我,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後來在1949年我國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曆正月初一稱“春節”,將農曆1月1日定為“元旦”。

元旦那天,我先飽飽的睡了一覺,8點多起牀,吃過早飯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到家後我最着急的就是找小貓玩,可是找了一圈都沒找到,我只好放棄不找了,自個兒去練習跳繩啦。吃午飯時小貓好像也餓了似的,自己就跑出來了,我高興極了,我看小貓衝我喵喵大叫,好像在向我打招呼,我高興得跑去屋裏拿餅乾餵它,它吃得香噴噴的。我還放音樂《水雲禪心》給它聽,它好像能聽懂似的,靜靜地聽着,一動不動。我吃午飯時它還安靜地卧在我的身邊聽音樂,我説我不能動了,然後小貓就卧到一邊去聽了,它好像能聽懂我的話,真是太棒了。我們要和動物交朋友,和動物和諧相處。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7

在河北省邯鄲一帶民間,流傳着關於過春節的神話故事

過春節,俗稱過年,是人們重視的民間傳統節日。人們過春節貼對聯,橫聯往往寫着“行夏之時”四個字。中國的農曆,是從夏朝開始的,所以又叫夏曆。

傳説,夏王治世,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可好哩!可是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個朝代,世上亂起來了。天有時候旱,有時候澇,有時颳大風,有時下大雨。人有的窮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財主,有的成了奴隸。

那時期,村裏有户財主,家裏僱着幾個覓漢(即長工)。一天,吃過晚飯,人們祭灶神。小覓漢見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爺跟前禱告説:“灶王灶王顯顯靈,天陰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給個病,可別要了命。”不想,這話剛好叫財主聽到了。等小覓漢走後,財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禱告説:“灶王灶王顯顯靈,天陰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閒時病,忙時不誤做營生。”

當時,灶王爺正在打瞌睡。沒有聽清楚;迷迷糊糊記得 “陰、晴、雨、風、病、痛……”幾個字,便牢牢記在心上。

説話間,一年過去了,臘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仙都要上天,朝見玉皇大帝,灶王爺當然也去了。他比誰去得都早,因為他心裏一直惦記着財主和小覓漢禱告的事。見過玉帝,二話沒説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間陰陽錯亂,風雨成災,人們無法生存,應該趕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聽了,不禁大吃一驚:“此話當真?”“當真。”“不假?”“不假。”於是,玉皇大帝連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當職,去管理民間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接旨。

這時候。忽聽南天門外,一聲吆喝:“諸神退後,這差事我幹啦!”抬頭看時,只見是一位光頭頂,胖乎乎,腆着個大肚子,眯縫着一雙眼,笑哈哈的尊神——彌勒佛。這彌勒佛心胸寬,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門外觀賞風景,也覺得無聊,正想給人們辦點好事,便自動擔當了這一重任。

卻説這彌勒佛來到人間,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於是,人們便遵照他的意願,逢集上會辦年貨,實打實地忙開了。彌勒佛還具體規定: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買東西;二十八,把豬殺;二十九,打黃酒;三十,吃扁食…………。同時,要把各路神仙都請到,香箔紙錁,準備齊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頭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齊,相互祝賀,盡情吃喝玩樂。同時,還要走親訪友,上墳祭祖……

這樣一來,人間真的太平無事了。玉皇大帝撥開雲頭,俯視人間,一片歡樂景象,心裏自然高興。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矇矇亮,忽然傳來一陣吵吵聲。原來是姜太公的老婆(人們稱她為髒神,專管茅房,糞土),正在跟大肚子彌勒佛吵架呢。

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髒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髒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説:“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不想,這幾聲炮傳到天宮,玉皇大帝正在那裏下棋,聽到炮響,以為人間又出了什麼事。便派財神到人間察看。財神是天上主管金銀財寶的神。他來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是香箔紙錁,高興得就忘了回去了。

玉皇大帝又派倉官下凡、倉官是專管倉庫的神。他看到家家户户堆滿了饅頭供香,也不願迴天了。

玉帝又派了幾位神仙下凡,仍然沒有迴音。説着時間已經過去半個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幾位神仙都沒有回來,便親自到人間察看。當他看到人們穿得新嶄嶄的;吃着大米白麪加肉菜,啥活也不幹,心裏十分生氣,便召來彌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間諸事,誰叫你儘讓人們吃好的,穿好的,不於活?”彌勒佛笑嘻嘻地説:“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們的吃穿住行,可並沒有叫我讓人們幹活呀!”一句話,説得玉帝閉口無言。玉帝一想,也對,既然已經這麼辦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開春以後就要下地幹活。所以,從那以後便留下了舊例,一年有一次春節。

打那以後,彌勒佛再不能回南南天門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裏,還留着他的塑像。人們説,這事不能全怪彌勒佛,他畢竟是想給人們辦好事。所以,人們照常為他上香。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8

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由於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把這個時間都記錄在竹杆上,從中得知兩次河水氾濫的時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他們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的開羅城附近時,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據稱,這是元且最早的由來。

元旦,在我國也被稱為“新年”或“陽曆年”,是指公曆的1月1日。在漢語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則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就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但是,我國古代所説的“元旦”卻並不是公曆的1月1日,而是正月初一,又稱“元日”。現在的元旦以公元紀年為準,公元紀年是西方曆法,以基督誕生年為公元元年。

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為一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最早來自我國的三皇五帝之一—額項,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為“元”,初一為“且”。中華民國建立後,孫中山定正月初一為春節,而西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世界各國通用的公曆。”

現在,世界大多數國家把每年的1月1日作為“元旦”,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像在我國的穆斯林的“古爾邦”節、藏族的“藏曆年”、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等等,都是他們民族的“元旦”或“新年”。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9

聖誕節剛過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旦你到街上處處張燈結綵有的飯館在自己家的玻璃門上貼上一些對聯,有的飯館在自己家的門上掛上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也有的在自己家的門前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很多文娛歡慶活動。超市裏。些商家又為了元旦多掙點錢,就把菜價降了又講最終每次剛出來不到一個小時就被搶完了,只能定量,但是這些標語,人們如同就沒看見似的,一個勁的搶,超市裏還放了兩米多長的蛋糕,許多人在那裏搶着吃蛋糕。有些人沒搶到現在木搶到的人,有些搶到的人仰慕搶得更多的人,而那些搶到更多人想把搶到的人的蛋糕悉數拿過來。

元旦還有個傳説在4000多年前,那時分,還處於堯舜世,堯皇帝在位,堯皇帝在位的時分她他助公民做了許多有利的事。所以我們都十分敬愛他。不過她有個不成器的兒子,所以在春運的時分,所以在退位的時分,他挑選了道德謙卑的舜,並對他給予很厚的`期望。

當然舜公然沒有讓他絕望他接着做了許多功德,後來堯逝世了,公民就把堯帝祀六合和帝那一天,作為一年的開端叫做″元正″之後,人們直接叫元旦。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10

中國的元旦,據説起於三皇五帝之一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首之。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朝c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語,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從哪天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滿清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説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了滿清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在當時的決定下把農曆的正月初一當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但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年我們所説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説的陽曆。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歲首第一天。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11

就要過年了,媽媽帶着我到供銷商廈超市去購買年貨。

超市門口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超市裏人挨人,人擠人,大家都在挑選、購買年貨。同元旦和往年春節相比,超市的貨品架上增添了不少新年貨。就説蔬菜貨架吧,韭黃黃生生的,小乳瓜嫩綠嫩綠的,盒裝的金針菇頂着小涼帽發出淡黃的光澤,山藥的切口白生生的,一看就很新鮮。一個挑選盒裝小西紅柿的奶奶説:“這西紅柿紅得像曬紅了的娃娃臉,哪一盒都不錯,真想多買幾盒,可惜吃不了”。媽媽挑選了山藥、小乳瓜、韭黃,還買了一把嫩生生的蒜苗。

媽媽還在日用品區和副食區挑選了許多商品我跟在媽媽的後面,把所有的東西裝了滿滿的兩購物籃。媽媽對我説:“糖果和吃的小食品由你來挑選吧,我做你的跟班。”

這下我可發愁了,該買什麼呢?我硬着頭皮走在媽媽的前面。我左瞅右瞅,拿不定主意,忽然,一個念頭跳出來,糖果,對,先選糖果。各種糖果琳琅滿目,照花了我的眼睛,我又不知所措了。幸好,媽媽提醒了我,“看看價格牌,你愛吃巧克力,巧克力價高。”在媽媽的及時指點下,我挑選了巧克力、酥糖、果凍、松子、開心果、果醬,還選了2袋我最愛吃的香草味黑白配。

過年真好,我可以自主挑選我愛吃的零食。

時光就像一條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從人們身邊流過。不知不覺中,一個值得回憶的20xx年匆匆地走了,迎來了一個新的歲月,開始了人們的又一段旅程。

新年來了,大街上、超市裏、菜市場里人山人海。有的買菜回家燒飯,有的買禮物訪親拜友……都在慶祝新一年的來到。

元旦早晨,我隨着鞭炮聲睜開了眼睛。翻開日曆,翻開了新的一年,翻開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躺在牀上回想着自己過去的一年裏,有過汗水,有過快樂,有過悲傷,也有過感激。這一切所發生的事,彷彿就在我眼前。

元旦的來歷作文 篇12

中國的元旦,據傳説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説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説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曆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標籤: 精選 來歷 元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yuandanzuowen/37w03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