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話清明作文3篇

話清明作文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話清明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話清明作文3篇

話清明作文 篇1

本週五,就是清明節了,由於今年開始實行了民俗節日的放假制度,因此,我們可以正式在清明節這一天享受節日的待遇,慶祝節日了。

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這個節日並不是每年固定日子的。清明節是一個農曆上的節氣,他是在農曆春分後第15日,公曆大約是在四月五日前後。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寒食的意思是不燒火,吃冷的東西。這個習俗現在不太常見了。但是有一樣冷的東西是居住在上海的人們在清明節要吃的。那就是清團。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在清明節家宴上愛用刀魚。清明前後,螺螄肥壯。俗話説:“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清明時節還要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清明夜重視全家團圓吃晚餐,飯桌上少不了這樣幾個傳統菜:炒螺螄、糯米嵌藕、發芽豆、馬蘭頭等。

清明時處早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氣候宜人而到處生機勃勃,是春遊和郊外娛樂的好時光,所以清明前後自然成為人們樂於到户外、郊野嬉遊的好時光。清明節有許多的民間習俗,而這些習俗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漸漸的被忽視了。如今,我們有了假期,理所當然地可以將這些習俗進行下去了。我要是問問大家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同學們立刻聯想到的大概就是祭掃了,還有與祭掃同時的踏青。的確,祭掃和踏青都是清明節的習俗,除此之外清明節的風俗還有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民間的體育習俗有盪鞦韆、踢皮球、打馬球、放風箏、拔河等。

在即將到來的四月,正是我校的“體育健身月”。讓我們以清明節的體育習俗為起點,走進大自然中,享受陽光,享受運動,享受快樂。

話清明作文 篇2

在我國,清明是一年中二十四個節氣之一,《曆書》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淸明。”

據歷史資料顯示:清明是我國傳統的踏春、祭掃、蕩51、插柳等的一項傳統的綜合活動,自周代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亦是與農曆的上已節、寒食節相融的節日。所以,我國各地搞傳統請明活動的,一般都在淸明正日或前三天和後三天的一週內進行,這些傳統的活動至今還被保留。

談到淸明,我們總會想起(唐)杜牧的一首家喻户曉的《淸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大人小孩都能誦讀。此詩後來又被人改換了標點後,變成為一首小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向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改得十分有情趣。

春回大地的時候,草木復甦。經過一個冬天的冰雪嚴寒的困擾,男女老少都走出家門,開始到春光明媚的郊野尋芳踏青,去親吻陽光、去親吻春風,這就是人們所説的春遊和掃墓。記得(唐)孟浩然的《大堤行》把踏春寫得十分逼真:“大堤行樂處,車馬相馳突。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孫挾珠彈,遊女矝羅襪。攜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十分真實地記錄了當時踏春的真容。我國北宋時期張擇端畫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再現了古時清明的浩大場面。你瞧,那畫中有1643人、208頭動物、29艘船、房屋摟宇30多棟、車15輛、轎8頂、橋17座、樹180餘棵,生動地描繪了當時春遊集市的'真實盛況。再讀唐崔護的《題城南莊》,也是春意盎然:“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心笑春風”。在這些古畫和春遊詩中,挾帶着眾多傳統的生活故事和美麗傳説,讀後會回味無窮,遐想萬千。

是的,清明時節是踏青和祭掃的時節。在古代,人們一矣到了清明,就會老少童幼齊出動,紛紛走向郊外踏青、掃墓,就連一直侍候在家中的婦女也抱着孩子走出家門,走進掃墓大軍,祭先人、祭祖宗。即使是出外不能返回原鄉的人們,為了祭掃祖先,他們也要利用空間尋找面對家鄉方向的小河和湖泊,他們會在水邊岸上劃個圈圈點燃紙錢行祭,以示孝心。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相連,又因寒日有傳統的三日不上火之説,所以在古代,千家萬户在三天內只能以冷食為生。他們點火的目的只能給先人與鬼神燒紙送錢,這也成為古時清明的真實寫照。在我國許多地方至今還留住了這道風景。(唐)王建有詩云:“寒食家家出古城,老年看屋少年行。丘壠年年無舊道,走徒散行入衰草。牧兒驅牛下冢頭,畏有家人來灑掃。遠人無墳水頭祭,還引婦姑望鄉拜。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但看壟上無新土,此中白骨應無主。”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被逼流落他鄉時,寫過一首十分有名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悼妻詞,表達了他對亡妻的懷念之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抖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東坡在他鄉想到妻子淚如雨下,十分逼真地寫出了當時的祭掃和懷思的動人場面。 [1] 2 3 尾頁

清明時節,走進春天,脱去冬天的棉襖,開展傳統的蕩51活動,也是古時和如今春遊的一種方式。在我國的北方,51大多用木頭製作,或者依樹而伴。而南方的51與北方有別。由於南方多栽竹,且竹粗又高,所以蕩51的架子大多用竹杆製成。請看宋初大文豪王禹偁在《寒食》中寫道:“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裏風光亦可憐。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51。”寫出了當時陝西農村因陋就簡,繩系在樹上的51情景。而我國的江南浙江一帶農村,由於多水鄉,村民們出行大多靠船。清明時節,女孩子們也開始在春遊中玩起了51。張先在《木蘭花》中寫道:“龍頭舴艋吳兒競,簡柱51遊女並。芳州撿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詩寫出了古時江南蕩51和踏青的風景。

清明時節還有插柳的活動習慣。淸明時節,河邊的柳枝開始綻芽,它們在春風中悠悠飄拂,景緻極佳。陸游在《春日絕句》雲:“忽見家家插柳楊,始知今日是清明。”把清明和插柳連在了一起。到了清明時節,家家還都要折了柳枝插在門上、屋檐口。據説這樣做可以驅惡魔、戒毒。有諺雲:“清明不帶柳,來生變黃狗;”“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這些傳統傳承的諺語也在民間廣為傳誦,可見人們對柳的重視了。周密雲有詩:“皆插柳滿檐,雖小坊幽曲,亦青赤可愛”。宋伯仁的《清明插柳》更是寫得身臨其境。“清明是處插垂楊,院宇深深綠翠藏。心地不為塵俗累,不簪楊柳也何妨。”所以插柳也成為當時的時尚活動之一。除上述活動外,古時因為淸明、寒食三日禁火,人們所食以冷為止。為防止冷食傷身體,人們想方設法開展各種體育熱身活動。如:蹴鞠

話清明作文 篇3

走近清明,幾絲細雨,幾縷哀思,穿越了一個又一個清明時節;幾捧黃土,幾杯清酒,度過了那數不盡的悽苦長夜;幾滴汗水,幾行熱淚,訴説了那灑下奮鬥的萬頃高原。清明的哀思不絕,似老鴉低嗚的淒涼,似高猿長嘯的深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杜牧留下的清明之靈;“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是張繼繪出的清明之形;“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仙野僧。”是王宇俏灑下的清明之神;“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是白居易刻畫的清明之境。自古而今,萬千墨客低語細唱出了清明的夕陰。

清明節,這個多麼神聖的日子!這天,筆墨揮灑的陽光温暖了一個世紀,濃郁深厚的思念籠罩了整個黃土大地。記得1937年,長達六週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掩埋了三十多萬鮮紅的生命:記得20xx年5·12汶川地震震垮了千萬座高樓,面對這些,我們中華民族卻用堅強和萬眾一心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漫步墓園,簡樸的灰白色書寫了逝者的過去。一片不知名的藍色小花迎着春風綻放着,

微露笑顏,幾個姐妹兒擠在一起,似比美,似賽俏。他們在一片瓦礫中紮根,似乎在向着命運挑戰,訴説着他們的不甘。

一片寂靜的海中生命開始了。在黑暗中孕育,就像幽深的泥土為了光明而生長,然後努力地汲取的陽光,開枝散葉,開花結果。

也許生命本該這樣,談不上公平,只有付出才得以綻放。看着那些逝去的亡靈,我們真心為他們祈禱:“一路走好!”。

春風吹着,我惋惜這空中沒有夾雜的雨。走出墓園,不禁靜靜沉思。其實清明本該有雨,來洗滌城市,洗滌生命,洗滌人生的苦厄。

有風無雨,卻罷折柳寄思話清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prjex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