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烈士掃墓作文四篇

烈士掃墓作文四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烈士掃墓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烈士掃墓作文四篇

烈士掃墓作文 篇1

今天早上,我們全校同學到雨花台烈士陵園秋遊。

汽車從北門進的,一進大門,看到高大、雄偉的羣塑屹立在那裏。這些人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有工人、有農民、有知識分子。他們個個臉上都露出大義凜然、英勇不屈的表情。我看了以後,肅然起敬。

玩過遊樂場,我們就排着整齊的隊伍,懷着崇敬的心情來到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舉行活動。紀念碑高大挺拔的聳立在山頂上。碑上刻着“雨花台烈士紀念碑”這八個大字。我們的學生代表走到碑前,代表全校師生宣讀誓言。接着我們向烈士敬獻花圈,然後,我們就向革命烈士默哀,最後,我們望着紀念碑繞着走了一圈。

接着,我們來到了革命烈士紀念館參觀,進去瞻仰了許多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蹟。其中鄧中夏是最偉大的。在1933年9月21日黎明,在雨花台下,鄧中夏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口號,為共產主義事業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的生命。犧牲時,年僅39歲。

在回家的路上,革命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蹟讓我久久難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今天的 美好生活。

烈士掃墓作文 篇2

伴着淅淅瀝瀝細雨,當我們踏入烈士陵園的台階,才感到雨後的空氣是如此清新。春天的氣息,雨的味道促使小草拱破泥土,冒出星星點點的新綠,雨後的樹林更加茂密,不時有頑皮的雨珠娃娃,搖着胖嘟嘟、圓溜溜的身子,咕嚕咕嚕地滾下來。

近了,近了,烈士陵園終於到了!我懷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紀念碑。只見石碑上身的四周全是名人墨客的`題詞:烈士忠魂,萬古長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烈士浩氣萬古存,英雄事蹟勵今人等等。石碑的下方則是各式浮雕。看着,想着,我似乎進入了這樣一個場景:紅軍們面對兇惡殘暴的敵人毫不退縮,揮舞着刀槍,向敵人進攻,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殊死拼搏,殺得敵人丟盔棄甲,心驚膽寒。頭一轉,不知不覺又進入了另外一個場景:窮苦的人們再也受不了敵人的壓迫,帶上自家的棍棒,衝殺出去……

在烈士碑亭,我看到了許多偉大的名字和他們的感人事蹟:在敵眾我寡的戰鬥中被俘而寧死不屈的紅二0七團團長黃琬;慘遭殺害、身首異處的中共莆田特區委員、沿海游擊隊隊長吳承斌;彈盡負傷被捕,高呼口號英勇就義的中共莆屬特委委員、福建工農紅軍游擊隊第二支隊政治部主任陳天章;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在福州西門外殉難的閩中特委書記王於潔、委員黃孝敏、潘濤、餘長鉞;即將揮師北上抗日,卻慘遭國民黨頑固派暗殺的閩中工委書記、義勇軍第七路軍第一縱隊政委劉突軍……他們為人民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我不禁肅然起敬。

看着,想着,我在心底默默地對先烈們説:“放心吧,我們一定會繼承你們的遺志,爭當薪火傳人!”

烈士掃墓作文 篇3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老爺、姥姥、姨姥姥、媽媽,一起去烈士陵園掃墓。

一進大門,路旁兩排筆直的松柏鬱鬱葱葱,再向前走遠遠看見一座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着,周圍擺滿了花圈和鮮花。

省市領導、胸前掛滿獎章的老英雄、院校的學生、少先隊員等許多人都參加了紀念活 動,我也將帶來的鮮花放在了紀念碑前。 陵園內有吉鴻昌等許多烈士的墓碑,我得太姥爺、太姥姥也在其中。

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加倍珍惜。

烈士掃墓作文 篇4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於是今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牀,吃過早飯,我爸爸就帶着我和妹妹一起去了我們登封的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

我們到了烈士陵園,那裏已經有很多人了,有武術學校的學生、守敬路小學的學生,和其它學校的學生和家長,那真是人山人海。我們先到了烈士陵園的陳列上部,我看到了許多犧牲的勇敢的烈士們的圖畫,我還看到了皮定均司令員的小故事:他是公元一九七六年七月七日在福建指揮軍事演習時不幸遇難。

我們又來到了陵園的陳列下部,我又看到了徐子榮烈士的圖片,他是在“文化革命”中遭受殘酷打擊,於一九六九年六朋二十日被迫害致死,時年六十二歲。我和爸爸、妹妹又來到了後院,後院有一個很高很大的石碑,上面寫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墓碑的後面是皮定均和徐子榮先烈的墓,我們在先烈的墓前三鞠躬,以表示我們對先烈的敬仰和懷念。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先烈的英雄事蹟,我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為了人民,不怕犧牲自己,用鮮血換來的,我以後一定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pjjmj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