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清明節作文 >

初一清明見聞記事作文

初一清明見聞記事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一清明見聞記事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清明見聞記事作文

初一清明見聞記事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哦不,在這個充滿的悲傷的節日裏,對於我們潮汕人來説,卻是別樣的氛圍。因為在這一天,無論我們身處在多麼遙遠的異國他鄉,我們都會回到家鄉,和親人們一起祭拜祖先。因此,這也是我們一年難得相聚的日子。

太陽公公從那墨綠色的山林中露出淡淡地笑容,我們一行人便浩浩蕩蕩地上山掃墓。年輕力壯的爸爸負責挑着兩個大竹筐,裏面盛滿了各種各樣的山珍海味:供奉的香,酒,豬頭。伯伯扛着除草機和鋤頭,而年邁一點的長輩和我們小朋友便負責吸收新鮮空氣,談笑風聲。

我們乘着風奶奶的順風車,很快就到了墓地,大人們先開始打掃墓地:有的人用除草機嗡嗡地開始除草;有的人用斧子把纏住墓碑的藤砍掉;還有些人用毛筆蘸着紅色的油漆把墓碑上的字重新描紅;有的人看快清理得差不多了便開始擺放貢品:雞鴨鵝,美酒,新鮮的大米。當然還少不了我們潮汕人最愛喝的茶啦!一會功夫,琳琅滿目的美食就呈放在墓碑前,祭拜祖先。

我也想表達我對祖宗的敬意。大家都各自忙碌着,我們小孩卻沒有工作,我便連忙跑去問媽媽:“媽媽!媽媽!為什麼大家都有工作了,而我卻沒有工作呢?”媽媽對我笑了笑,從身後拿出了一大疊五顏六色的紙條遞給我説:“當然有工作啊!你把這些紙條全部撕成片,灑在墳墓四周。”我接過紙條,心裏暗自高興:這下終於有工作了。我來到墓碑的上面,把手裏的紙條一片片地撕成碎片,我便像仙女撒花般將彩紙碎片撒在墳墓的各個角落。

佈置好現場後,便正式開始祭拜我們的祖先,大家在墓碑前作揖祭拜,嘴裏唸叨着什麼。之後大人們便坐在山頭的石凳上聊起祖輩們的當年。雨下起來了,緬懷先輩之情也湧出心頭。

每逢清明,我們一起祭奠我們的祖先,感恩先人的付出,互相訴説着我們來之不易的生活!

初一清明見聞記事作文2

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下個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全體師生都來祭奠長眠在這裏的革命烈士。

站在烈士墓前,我的心忐忑不安。思緒猶如天上的星星一樣多。革命烈士為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付出了很多的代價。他們為我們拋頭顱,灑鮮血。為的是什麼?在許多詞戰爭中烈士們都表現的很英勇。我們站在眼前這個烈士墓前,默哀了一分鐘。在這一分鐘內讓我聯想到了許多為拯救人民壯烈犧牲的烈士們。在我默哀時,全場所有人都嬉皮笑臉,彷彿感覺這不是掃墓而是春遊。從馮老師乃發自肺腑的演講時,沒人再嬉皮笑臉,而是默默的把頭底下去。我在這次掃墓中有許多體會和很多深深印在我心中的恥辱。當我走在回去的路上,感到心一陣又一陣的哭泣。

烈士們在__援朝以及抗日戰爭等付出了生命。而我們卻在之前笑他們傻,我發現自己錯了,沒有傻的人只有肯為別人付出生命拯救祖國的真正英雄。當馮老師在上面講時,我是一直低頭的,我不敢抬頭面對前面的烈士墓。我覺得自己不配做中國人,對不起烈士為我們付出的生命。在我自悲時,覺得烈士活了過來,對我説:“顧夢妮不要自卑,你是合格的中國人,雖然你沒去拋頭顱灑鮮血,可是你不是在努力學習嗎?這也是你對中國的奉獻呀!”我聽了,覺得不自卑了,因為我會把理想實現。雖然我的理想很難實現但我也會努力去實現。我的理想也是全中國人民的理想,就是趕走侵略者振興中國,把中國變得強盛。也許這個理想我直到死也做不到,但我現在也要努力爭取去實現它。

我雖然是一個小學生,但我會努力實現振興中國的夢。我要在這對全國人民發誓我顧夢妮從現在起會努力奮鬥將來可以振新中國,為送命的烈士報仇。

初一清明見聞記事作文3

在我印象裏,清明與雨總是有着不解之緣,彷彿只有這淅淅瀝瀝的雨,才能顯出清明悲涼和憶念的韻味似的`。

又到一年清明時,從清晨到黃昏,如煙般飄忽的細雨一直瀰漫在山野、草叢間、小路上,不時地閃動着人影,他們三五成羣,或撐着傘,或披着雨衣,都是“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間或也有一二孤影,踽踽獨行。我跟隨着爸爸也混跡於這些掃墓的人羣之中。正走着,猛一抬頭,忽見那一片墓地就在眼前:一座座土墳掩映於草叢中,顯得那麼荒涼、悽迷,一片死寂。我和爸爸拔淨這座屬於爺爺的土墳四周的一片雜草,在墳前擺下幾杯爺爺生前愛喝的高粱酒,燒上一摞摞紙錢。此時,墳土帶愁,雜草含煙,我的心中滿是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爺爺雖已故去五個年頭,但他的音容笑貌,卻依然歷歷在目。

回味童年時,清明節和雨,留給我的記憶似乎沒有哀傷,所有的只是一幅幅優美而極具詩意的畫卷。

爺爺一手撐着傘一手牽着我,在清明時節紛飛的細雨中漫步,逗我開心。他邊走邊教我背誦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他前面吟誦一句,我後面鸚鵡學舌般重複一遍,雖然是有口無心,竟也背誦了下來。爺爺自然是喜不自禁,他又不厭其煩地為我逐句解説,我時不時地會插上一兩句,比如“路上行人怎麼會‘斷魂’呢?”“杏花村在哪兒啊,那裏好玩嗎?”爺爺聽後,煞有介事地給我講解着,我雖聽得似懂非懂,但眼前卻也彷彿看見在紛紛的細雨之中,一位正騎着毛驢趕路的人,忽然俯身向着路邊的一個小牧童,只見那牧童一手握着鞭子,一手指着不遠處靜默於雨中的那間草房。那被雨淋得濕漉漉的草房頂上,一面猩紅色的大酒幡正在如絲如縷的細雨之中時隱時現。

如今,爺爺雖已久不在人世,而這清明的紛紛細雨早就化作我對爺爺的思念。爺爺清明節時牽手我在雨中背誦《清明》的情景,將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之中。

初一清明見聞記事作文4

這是春天嗎?前幾天天空還飄着雪。這是春天嗎?樹上那草草幾片葉子仍在飄零。這個春天彷彿來得太遲緩。

恍恍惚惚又是一年,又是一年清明———憶故人的時候。確實四月了,確實是春天了,但我心中卻彷彿擱了個秋似的。

彈指一揮間,姥姥已離開我整整數十年時間了。十年,哪一年的今日,我不是在思念中度過,在回憶中度過的。

照舊的,今日我早早的起牀了,等家人從那個地方回來,我才出發。

天空陰沉沉的,不一會雨便密密麻麻的下了起來,如煙如霧,撲朔迷離,尋尋覓覓,這應是今年第一次春雨吧,本應是帶給人們喜悦的,在今日降臨卻只能給人們心中徒添幾分沉重,幾分憂愁。

毫不例外的,我在去的途中沒有打傘,我喜歡獨自在煙雨迷濛虛無縹緲中行走,迷迷茫茫的往前走,沖掉心中的污穢,放下一切沉重的包袱,輕輕鬆鬆往前走,

姥姥的墓地並不遠,而我彷彿走了很長時間。

雨,仍纏纏綿綿的下着。

墓旁那幾棵枯黃的小草在隨風搖曳着,我沒有將它們拔除,“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場雨過後,它們定會甦醒。只有它們,才可以為這個地方增添些許活力。

不是會傳來來悼念親人的人的哭泣聲,而我向來沒在姥姥墓前掉過一滴眼淚,一滴。我不喜歡在別人面前掉淚,哪怕是最親的人。我知道無論在什麼場合哭都不會解決一切,改變一切。十年了,姥姥的音容笑貌我從未淡忘過。清楚記得,姥姥是笑着離去的,是那種滿足的微笑。那是我六歲,六歲的我幾乎是對死亡沒有概念的,沒有任何恐懼的。那時我只知道,姥姥睡了,以後無論我哭,我笑,我鬧,她都不會再醒過來,所以我只想讓姥姥看到,她的寶貝我外孫女永遠是快樂的,笑着的,不曾哭泣。

雨仍是無力的下着。我沿着小路回家了,我沒有對姥姥訴説些什麼,只是笑,燦爛的笑。因為我知道,姥姥一定也在對我笑,愛憐的笑。

春天確實來了,只是有些遲緩罷了!

初一清明見聞記事作文5

清明節快到了,學校領導為了對同學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經商定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下午,初一年段全體同學和各班班主任及學校部分領導一起步行到下莊去掃烈士紀念碑。

消息一傳開來,各班都忙開了。扎花紙一買到,同學們都主動而又認真細緻地用自己的雙手扎出一朵朵豔麗的花朵,還對花圈進行了一番設計和裝飾。

期待的日子到來,這一天下午,細雨濛濛,果然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同學們都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兩點半的時候,全體同學都來到了操場,排好隊伍,各班的班長手持班旗,一些同學託着花圈,一支雄壯的隊伍就向下莊進軍了。

路上,濛濛的細雨不住地打飄在同學們臉上,大家仍排着整齊的隊伍向目的地前進。

三五里路後,終於到達下莊烈士紀念碑前。一塊高大的石碑豎立着,上面刻着三位革命烈士的名字,依次是:張温淳、張清水和張百鈞。校團委副書記發表講話後,黨委書記黃老師給全體同學講了三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蹟。原來張温淳和張清水是親兄弟,他倆都是在菲律賓抗戰時被敵人抓去的,逼迫他們説出黨的機密,而他們面對着各種毒刑拷打,臨死不屈,最後英勇犧牲。張百鈞則是在從菲律賓回到中國參加抗日戰爭時壯烈犧牲的。

聽完黃書記的講解之後,全體同學在哀樂聲中默哀三分鐘,此時同學們的心都無比沉重,感到很悲傷。各班派出了代表在三位烈士紀念碑前獻上同學們親手做的花圈,這代表着對烈士們的一份心意,代表着對烈士們的敬仰,代表着對烈士們的沉痛悼念!

在一片荒草叢中,豎立着一塊不顯眼的石碑,可這石碑卻閃爍着革命烈士的光芒!如果沒有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嗎?我們應當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出一切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qingmingzuowen/dxw80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