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臘八節作文 >

北方臘八節的風俗作文

北方臘八節的風俗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方臘八節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北方臘八節的風俗作文

北方臘八節的風俗作文1

宋吳自牧《夢樑錄》和周密《武林舊事》都提到十二月八日寺院及人家皆設臘八粥,也稱佛粥。可見臘八粥由來已久,南北皆然。過去北京人對臘八粥很重視,每年必煮,而且很講究煮法,每到臘八前後,總要忙碌一陣、形成一個小小的節日氣氛。

煮粥的方法各地不同,同一地方製作時也有精粗之別。北京煮粥用料以米、豆、棗三者為主體。米的種類繁多,分為粳米、糯米,再加黍稷(就是黃米和小米),還有大麥米,甚至果類的薏仁、芡實。豆以赤豆為主,也可以少加芸豆。黃豆、豌豆等絕不可用。棗是果類之首,取其香,起調味作用。比較考究的煮法是先取豆湯和棗湯,取湯之法是將赤豆煮爛,用做豆沙的方法去皮留沙,再溶入豆湯內。棗煮爛去皮、核,保持棗的原形,另放侍用,剩下棗、豆的皮渣,用淘米籮在清水中濾一二次,加入原湯,煮粥時用這種湯做底,加清水下米,再加上適當的果肉就煮成味道較好的臘八粥了。用此法煮出的粥,顏色繹紅,充滿棗、豆的甜香。

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仍然保留着吃臘八粥、過臘八節的習俗。各地臘八粥所用材料各有不同,爭奇競巧,品種繁多。

北京臘八節的習俗: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説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北方臘八節的風俗作文2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鹹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鹹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矇矇亮,人們就趕快起牀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裏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説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説而已,其實這裏麪包含着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辦法罷了。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北方臘八節的風俗作文3

在臘八粥的醇香裏,是趕赴新春的歡欣與忙碌。

在臘八節的記憶裏,是家的温暖與舒心。

進了臘月的門坎兒,年就越來越近了。在我的家鄉鄂東北,臘月初八是莊户人家頭一個年節,稱之為 臘八節 。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煮臘八粥。

在所有的粥食中,鄉下孩子最盼望的便是香噴噴的臘八粥。之所以好吃,是因為臘八粥的原料很多,雜七雜八的有十多二十種,大多是我們平日裏很少能吃到的東西。乾果類的有紅棗、杏幹、花生米、香酥核桃仁、蓮子,鮮果片兒有鴨梨、山楂、橘子瓣兒,雜糧類的更齊全,有江米、大麥仁、豌豆、大刀豆,除了這些,還有秋日裏晾曬的一些乾菜,有白蘿蔔幹、胡蘿蔔條、扁豆角兒,有的人家還會放上冰糖、青紅絲。

吃飯了! 我剛放下書包,爸爸便急忙喊道。的確有些餓,想到馬上就能吃到媽媽燒的香噴噴的紅燒肉和拿手的糖醋魚,我趕緊去洗了手。

什麼?今天喝粥? 我望着每人面前的一碗粥,不滿地嚷道。抬眼看看平時一樣討厭喝粥的爸爸,想找到同盟,一齊 反抗 ,沒想到爸爸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着。再看看媽媽、爺爺,他們也都吃得樂呵呵的。這是怎麼啦?爺爺看我在發愣,便放下碗,饒有意味地吟誦道: 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婷婷,粥是寶啊,不可浪費! 我還沒回過神兒,媽媽義開口了: 早(棗)下力(慄)氣,來年豐收。婷婷,這粥有營養,吃吧!吃了臘八棗,背起書包往家跑。婷婷,快放假了吧?別呆了,快吃呀!

哦 似乎這粥還有什麼深意!我剛捧起碗,爸爸一陣狼吞虎嚥,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聲喊道: 過了臘八,不怕啦! 看着奇怪的大人們,我也學着他們的樣子, 大吃大喝 了起來。真是奇怪,一陣猛喝之後,原本冰涼的手變得暖和起來了。

邊吃邊聽他們聊着,我才慢慢明白過來:原來今天是十二月初八,傳説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後來大徹大悟,得道成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摻在白米中的五穀雜糧總計不下20種,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故又稱 福壽粥 。

原來,這看似普通的一碗粥有這麼深刻的意義,於是我趕快請媽媽傳授做 福壽粥 的方法。媽媽告訴我,先準備好要用的材料:必不可少的是粥米,豆、棗三樣,其他可根據自家人口味配比,如核桃、粟子,玉米、葡萄乾等。玉米要提前泡3 4小時,其他材料可混合洗淨,再將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鍋內,加足量水,燒開小火熬成粥即可。喜歡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用紫砂煲,三小時就能喝上粥了

在我們這裏,臘八粥熬好後,先要敬神祭祖,再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卻是好兆頭,取其 年年有餘 的意思。

這象徵着多福多壽的臘八粥,人家可別忘了十二月初八喝一大碗啊!

北方臘八節的風俗作文4

曈曈昶色臘日醺,醇醇鄉韻盈柴門。

佛粥碗碗辭舊月,八寶粒粒迎新春。

累月飢色今蕩盡,經年餓殍盼無存。

盛世猶唱是歡歌,堯舜古風羨清淳。

題記【《臘八》荷塘月色】

老家的大年時間比較長,從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花燈節後結束,前前後後持續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大年的整段光景裏一幕一幕的美好,在童年的印記裏留存至深,而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是那艱澀年月裏醇厚香甜的臘八粥。每每憶及,猶如暢飲一杯醇醇紅醴,醉了純純童心,也醉了悠悠鄉夢,暖暖鄉思

臘月初八,在我的老家叫臘八節,這一天要煮臘八粥,就是用豌豆、豆子(黃豆)、紅豆、綠豆、果子仁兒(花生)、胡秫(高粱)等各種五穀雜糧混合再加上紅棗一起熬煮的八寶飯,有時為了增加一些甜度可以加點兒地瓜(紅薯)進去,吃起來又香又甜。

小時候,每到臘八這天,常會聽到老輩人説起臘八節的來歷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據説,朱元璋小時候家裏很窮,為了度日,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牽牛走過一座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摔斷了。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朱元璋關進一間房子裏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裏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裏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後來呢?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朱元璋,也為了記住捱餓的滋味,每年的臘月初八這天就煮八寶粥吃,漸漸地沿襲至今,形成了鄉間年俗裏的一個開場節日 臘八節。

讀小學時背古詩,讀到南宋詩人陸游的 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一聯,只是句子爛熟於心,卻不理解詩句的意思,後來才得知,這詩句原來是説的關於臘八節臘八粥的另一個傳説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每日僅食一麻一米,最後於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的這一天吃粥以做紀念, 臘八 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 。 臘八 是佛教的盛大節日,從年歲大的老人的.講解中得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 臘八粥 ,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傳説故事在小孩子心中總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記下了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時,也記住了那年那月的臘八粥的誘人甜香。

伯母煮的八寶飯我吃過,三嬸熬的我也喝過,感覺都不如母親做的好吃。母親的手藝巧,精心挑選搭配的各種雜糧豆,經過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盛在瓷碗裏的八寶粥,各種脹鼓鼓的豆粒兒珠圓玉潤,在黏糊糊的稠液中瑩瑩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 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 不等入口,感覺已甜到了心裏,在那鑽進鼻腔的香味不斷的誘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細細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覺,簡直就是人間難得的美味!俗話説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 ,可吃着母親做的臘八粥心裏卻是暖的,不要説營養的全面,單是那入口難忘的滋味,就足夠讓人念想三生啦!

現在城裏人叫的商店裏賣的碗粥或罐裝的八寶粥,不知是不是源於我們的八寶飯,有時買來當便餐,比現熬煮省事多了,可吃起來甜膩膩的,總吃不出當年的香甜滋味。

母親説,喝了臘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説出不吉利的話,因為臘八一過,就算開始過年了。人們,尤其是孩子們,天天數着算着離大年還有幾天幾天,這日子裏温馨醇厚的意藴,也就在人們的期盼裏,隨着八寶飯的甜香,在純樸的鄉民心裏,在淳厚的鄉風裏,漸漸瀰漫開來。

標籤: 北方 臘八節 風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labazuowen/rody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