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國慶節作文 >

國慶樂作文彙編9篇

國慶樂作文彙編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慶樂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慶樂作文彙編9篇

國慶樂作文1

國慶,一個多麼令人開心的節日!在這快樂的七天長假裏,每一天我都有開心的事。

第一天

我醒來時太陽已照到屁股了,一看時間,都快九點了,爸爸媽媽也都沒起牀。哎,假期就是好,連覺都能睡得飽飽的。

第二天

矗立在“翡翠湖”——南明湖上的古城島上棲息着許多白鷺,我們一家人前去一探究竟。

通過一條長長的水上長廊,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城門。島上的植物十分茂密,一種類似爬山虎的植物居“茂密榜”之冠,他從一棵大樟樹上垂掛下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植物簾”,我稱它為“綠簾洞”。往裏走一點,碧綠的田野裏一條由五彩的石頭搭成的小徑,像一條繽紛的長龍奔向山頂。我們順着小徑往上爬,好像是在綠色的畫卷裏漫步。到了山頂,我們果然看見一大羣白鷺在湖上自由地飛翔,使我又驚又喜。在太陽的照射下,似乎是一羣閃閃發光的星星。隨後,我驚奇地發現其中一羣向我們這邊的樹叢飛來,不由高興地跳了起來。它們拍打着雪白的翅膀,悠然地停在樹梢之上。一瞬間,樹上停滿了白鷺,可那樹居然紋絲不動。它們那輕盈的身姿真令人歎服,簡直是輕功絕頂的武林高手。

在山坡下,幾隻淘氣的小松鼠在農民伯伯搭建的架子上上竄下跳,我的眼睛也隨着它們的行動四處掃,我還追着它們,彷彿我也是這快樂團隊中的一員。

第三天

我們隨好友去爬南明山了。那裏是植物茂密的好地方。快到半山腰時,我們看見一座寺廟。寺廟內,最吸引人的是廟中的大佛。大佛約有十米高,身穿華麗衣錦,一副安祥的神態。廟外的放生池裏,有三條很大的鯉魚,其中一條張開大嘴呼吸時,不小心把浮在水面的螺絲吞入肚中,引得我們哈哈大笑。攀登通往山頂的路中,我們説説笑笑,吃吃喝喝,其樂融融。站在山頂的大巖石上,看到腳下的南明湖像一條巨大的綢帶,紫金大橋則像一道彩虹。好美的山水景色啊!

第四、五、六天

我參加了浙江省第十屆育苗工程圍棋比賽。

經過三天十一盤的鏖戰,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下面公佈乙組比賽成績:第一名盧柯任,第二名……請獲獎選手上台領獎!”當我拿着證書,看到有許多大人為我們拍照時,我的心裏簡直比蜜還甜。

怎麼樣?羨慕吧?這就是我超級快樂的國慶假期生活!

國慶樂作文2

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到來了,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節日的氣氛。假期第一天有些多雲,比每年的十一略有些冷,我和爸爸媽媽帶着好心情出去玩。

大街上,馬路中間的架子擺滿了一排鮮紅的小花,整整齊齊地,為灰色的馬路增加了許多節日氣氛。每家商場門口都插着有大有小的五星紅旗,有的車門上方也插着小紅旗,陣陣微風吹過,一面面紅旗迎風招展,顯示着中國人的拼博的精神。

我們來到了歐亞賣場,號稱亞州第一大商場,到處張燈結綵,小紅旗、小綵帶、宣傳海報、促銷人員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個品牌都不同程度的拿出了折扣力度,慶祝國慶回饋消費者的活動,九號門和十號門的大廳門口都是特惠折扣區,真是人山人海啊!有老人、孩子、還有大肚子的孕婦阿姨,大家都在國慶期間來逛街,因為優惠多多。時間很快到了下午五點了,我也逛得很累了,不過收穫很大,有玩具、鞋子和衣服,開心極了。

假期的第二天陽光明媚,就是風力十足啊,把樹枝刮的搖搖晃晃的。爸爸開車帶着我和媽媽去農村體驗生活,鄉下的田野裏一片金黃,有水稻和玉米,現在扒玉米還有些早,還得再過幾天再扒,這些我也是聽姥爺講的。不過今天和二舅家的哥哥玩的可是十分開心的。姥爺告訴我們説:咱家的兔子生了十個小兔。我和哥哥一聽立刻飛奔過去看,雪白雪白的可好玩了,我和哥哥就給它們喂吃的,大舅這時走過來告訴我們説:千萬不要摸小兔子,否則大兔子聞出味道不對就會咬死兔寶寶的。我心有餘悸的想:幸好我動手速度比較慢。我們玩了一會兒,就到了吃飯的時間了,我們親自去園子裏摘菜,平時我們在家裏的菜都是買來的,不知道摘的過程,這回算是過足了癮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啊!

假期第三天,我們一路邊光來到了松花湖,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是爸爸媽媽結婚十三週年紀念日,我們一家三口邊觀光邊拍照,媽媽還及時的發朋友圈曬曬我們的幸福。紅紅的楓葉、碧綠的湖水,水面上還有幾艘船,大橋邊上有一個廣告牌子,上面印着幾個字讓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金雞唱,百花開,江城吉林嗨起來!到處喜氣洋洋的,真是讓我心花怒放。不知不覺肚子咕咕叫了,爸爸帶我們來到了利雅德大飯店,這是我第一次吃回族火鍋、餡餅、燒麥,那叫一個真正的美味啊!

國慶期間開心的事情真不少,先和大家分享這些吧,真心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度過一個開心美好的十一假期。

國慶樂作文3

做一件事的時候,不要去看這個事的有趣之處,而是要去感受,發現其樂趣。

--題記

漫長的國慶,我窩在狹窄的家中。我沒有像有些人洋洋灑灑遊山玩水,也沒有像有些人同同學一起聚會。我僅僅我在家中,賴在沙發上。

而手中,是一本厚厚的書,拿在手上倍為親切,反覆摩挲。他叫史記。一本從遠方帶來的滿400來頁的一本史冊,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卻又無法放下。書冊上是一輛古代時期的戰車戰馬,,馬與人都鬥志昂揚,奮不顧身向前衝去,給這本書帶來了無線色彩。

引入眼簾的的是"白登之國"四個黑體字。我慢慢細看匈奴的冒頓為了取得國家,操練精兵,發明了一種響箭,命令他的響箭射向哪裏,士兵也必須射向哪裏,他憑此獲得王位。日後,冒頓的野心越來越大,滅了東湖,控制我國東北地區地區,再後來有收復了韓王信。到了最後,劉邦將匈奴的軍隊打了一個慘敗,匈奴逃到白土。劉邦被勝利衝過了頭,不聽婁敬的忠告毅然前行,那時冰天雪地,戰士們都被凍傷,在途中又被埋伏的匈奴包圍,後來還是因冒頓的妻子才幸以逃脱。

此時我如站在沙場上,對方是浩浩蕩蕩的敵軍,角號聲,喊叫聲響成一片,各隊互相廝殺,難解難分:有人騎在戰馬上,揮舞長劍;有人拿着戰矛,拿着戰盾,衝向敵陣,各方死命保衞國家。

故事結束了,我卻還沒從故事裏掙脱出來。書中的人物早已刻印在我心中,如電影一般放映。孫子説,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豈不是這故事中的一樣,劉邦因為沒有查看軍情而貿然進攻,才因此戰敗。

史記,如一位良師,交給我太多太多的知識:他教給我們做事謹慎,不馬馬虎虎;他教給我們凡事都要一絲不苟;他教我們要用智慧去解決問題;他教我們處事的態度。

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難道不對嗎,書讓我們開闊視野,學到知識。她教我們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對待。終生不讀書的人豈不是如少壯獅子幾天不吃飯。

讀史記中,我感受到樂無窮樂趣,他使我足不出門卻如環遊世界,他使我增長知識,同時給我了無限感悟。

在史記的陪伴下,我度過了一個充實的假期。

國慶樂作文4

仰望天空,天高雲淡,我的心情甚是明媚;眺望田野,豐收一片,我的'嘴角不禁揚起,聆聽鳥鳴,悦耳動聽,我的心中不禁湧起愉悦之情!多麼美好的國慶,多麼快樂的國慶呀!

但是國慶節已經過上了大半的生活,回想起前面的日子,是那麼的開心,總覺得心裏有一些小小的懷念。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已好幾個月沒有出鄭州回老家了,想着國慶可以回老家,心裏不禁充滿了期待和興奮!

國慶節遇上中秋節,我們一家人驅車回到了老家,一路上看到那別樣的田園風光,心中充滿了快樂,那些農作物散發出來的清香,讓我們不禁深呼一口氣,真是沁人心脾,處處飄香呀!很快我們到達了家裏,發現了院裏的果樹都已經結滿了果子,像紅燈籠一樣的石榴掛滿枝頭、沁人心脾的無花果樹飄着清香、像晶瑩剔透的紅寶石一樣,高傲地掛在樹上柿子樹……這些都讓我眼前一亮,竟然結這麼多的果子,真是讓人覺得滿心歡喜。

我們把行李放了下來,簡單打掃一下房間,收拾一下帶的行李,不一會兒,一桌子好吃的就被奶奶端上了桌,饞的我直流口水。一家人終於坐在一起吃了團圓飯。

吃完飯,我正想着該去哪裏玩玩呢,只見爺爺拿着鐮刀,穿着一雙膠鞋,我好奇地跑向他,問他幹嘛去,爺爺笑眯眯的對我説:“你看,咱家的稻子要熟了,要不要去體驗一下怎麼割稻子?”我一聽,高興地大叫起來“好呀,好呀!我正愁沒地方玩呢。”

於是,我也換上靴子,拿着鐮刀,跟着爺爺一起去田間割稻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金黃的世界,只見那黃澄澄的穀子粒粒飽滿,迎着秋風笑彎了腰,駝了背,稻海中掀起嘩嘩的金浪。我見田間伯伯們都在收割稻子,只見爺爺拿起鐮刀,對着眼前的稻子,飛快地收割起來。不一會兒,稻子就隨着揮舞的鐮刀紛紛倒下。我在一旁早已看傻了眼,我也學着爺爺的樣子,一手拿着鐮刀,一手拿稻稈割了起來,割了一會兒稻子,就感覺割稻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我堅持了下來,但不一會兒,我就累得氣喘吁吁,汗如雨下了。我看着爺爺跟沒事人一樣,一直在那裏埋頭苦幹,割着稻子,心裏想着我也不能落後,於是又重新來了動力幹起活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忙活了半天,終於把門口稻田裏的小塊地全部收完了。

我覺得這就是國慶節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情,雖然很累,但是也值得我們去幹,這才是真正的快樂和努力吧!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了《鋤禾》的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國慶樂作文5

隨着我們國慶訓練第一次彩排的順利完成,我們國慶訓練的第一階段訓練也到了尾聲。每天三個小時左右的訓練量雖然不算大,但對於我這個在城裏的嬌生慣養的人來説,也確實不是十分容易。

在國慶訓練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幾天胡老師讓我們每天在那裏練習立正,雖然小學我也參加過一兩次軍訓,但是訓練的量與這個也相差了許多。於是它便成為了我在國慶訓練期間最最害怕的一個訓練科目,每當聽到胡老師讓全體同學立正的時候,我的腿就會哆嗦起來,這樣考驗體力的訓練對我來説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每次在立正的時候,頭頂上的汗珠就嘩嘩的往下流,有時候流進我的眼睛裏和嘴裏,那種感覺是十分難受的,而且背上的汗讓我的衣服都緊緊地貼在了背上,又悶又熱,讓我十分不舒服。再加上我們立正的時間是成倍的往上疊加,這對於好動的我來説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還記得又一次我由於在早上的水沒喝夠,使得我在立正的時候,口乾舌燥,身體也逐漸地站不穩,到最後我的頭開始暈了起來,不得不蹲在地上,那一次的感受讓我至今難忘,我真正地體會到了那些戰士們訓練的艱苦。

那次區域合練對我來説也是一個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時刻。記得那天早上,我激動地四點多就跳下牀,在房間裏一遍遍地檢查自己的書包,生怕忘帶什麼重要的物品。之後我就拿起那張座標卡,坐在椅子上進行復習,並且心中暗暗發誓不會給四中抹黑,不會為六班抹黑。當我趕到二龍路中學時,已經有很多同學在那裏了,大家雖然都起得非常早,但卻看不出一次睏意,每個人臉上都充滿着活力和激情。雖然我們的彩排地點八中操場上還有許多水,但每個人都遵守着指揮老師的調令,坐在了到處都是水的草皮上,雖然每個人的褲子都濕了,但沒有過多的怨言。我看到我前面的同學們後背都已經濕透了,但他們在彩排時都一動不動,我感覺那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如同士兵一樣,認真地嚴謹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我們的合練也因為大家的認真十分的成功,受到了領導們的表揚。

當我們在後來觀看我們合練時翻花的場景是,都無不讚歎圖案的美麗……

雖然第一階段的訓練已經結束了,但我不會忘記那段時間裏我的辛酸與快樂,我將會在之後的訓練中做得更好,不留遺憾的完成這次國慶訓練。

國慶樂作文6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每每聽到這首歌時,我是最歡呼雀躍的,因為這意味着國慶七天假到了。此次國慶節,我跟隨父母回到了他們日思夜想的故鄉——湖北咸寧。

一回到家鄉,秋高氣爽的天氣讓人感覺渾身都放鬆了下來,好像每一個毛孔都被熨過一樣的舒適。當我見到幼時的小夥伴時,一個健步上前與他們撞了個滿懷,格外的開心、激動!我與小夥伴們穿梭在各個街尾巷道中,在這裏嬉戲、玩耍。我驚奇的發現,滿城都是桂花香,我仔細觀察滿城都種了桂花,姐姐告訴我,我們的老家咸寧又名“香城”。我和小夥伴們突發奇想來做掛花茶吧!

就這樣,我們的採茶小分隊開始行動了!我們選定了我家樓下的一顆高大的桂花樹進行採摘。我左一蹬,又一踢,使出了吃奶的勁,圓滾滾的我終於跨坐在桂花樹的主枝幹上了。以為此時摘桂花如囊中取物一樣,但事實總是殘酷的。因為桂花樹的枝幹與我的身材對比起來實在顯得有些瘦弱,在我要去摘時,樹幹嚴重向下傾斜着,搖搖欲墜,我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樹下的小夥伴看着也乾着急。採摘不成功,一下子讓我不知所措。這時候有個小夥伴提出,公園的花壇裏面種着一顆茂盛的桂花樹,而且樹木的高度使我們站在花壇台階真好能夠得着的,於是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向公園出發,到了公園一看,果然如他所説。哈哈,這下摘桂花對我們來説可就真像囊中取物一般容易了。

抱着歷盡艱辛所摘得滿滿的桂花,香氣鋪滿一路。國慶假期有如此享受,也是一大樂事。我想把桂花洗好曬乾。對着臉盆放水,伸手進去揉搓,誰知!一揉桂花全爛了,一旁的父母頓時哈哈大笑,這讓我感到十分沮喪。辛苦半天的結果就這樣毀了,眼裏不自主的蓄滿了淚水,我不想讓大家看到,伸手一擦,滿手的桂花香撲鼻而來,我頓時醒悟過來。

國慶假期就這樣在滿滿的桂花香氣中快樂地度過了。雖然桂花茶沒做成,但是留下了一手清新的香氣。這香氣是故鄉的味道,它早已和我的故鄉一起深深的刻入了我的腦海。每當聞到桂花香,都在我的腦海中縈繞,久久不肯散去。

因為我知道,那是故鄉的氣息!

國慶樂作文7

祖國的生日,舉國同慶。

清晨,我完成了每日誦讀,做了一會兒作業,然後打開電視少兒頻道,放飛自己與全國小朋友同慶同樂……

上午九點,爺爺帶我一起,又一次參觀了家門口的“興化市博物館”。可謂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我們走出小區,跨過東營街,穿過長安路,途徑八字橋、四牌樓,來到了興化市博物館,再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沈鵬先生題寫的“興化市博物館”幾個鎏(líu)金大字更加顯得蒼勁有力,習習生輝。大廳裏陳列着館藏文物,有陶器、瓷器、青銅器、金器、玉器、書畫等,顯示屏上播放着悠揚的《夢水鄉》……

在一樓小院中,板橋先生的塑像是那麼高大偉岸。塑像北邊翠竹叢中的荷花池碧波盪漾,泉水湧動。我在池邊的假山石上留下了“未來的記憶”。上了二樓我們又一次參觀了“文明曙光”“長河流芳”“解放之路”“垛田風光”並再次認識了我們興化的文學巨匠、書畫名家、學術大師……瞻仰了三絕奇才鄭板橋的塑像,觀看了《板橋南歸》《板橋賑災》《鹽場煮鹽》等雕塑。在“興化老東門激光幻影成像”前領略了古城風光的繁華與變遷

在施耐庵紀念館,進一步認識了千古流芳的施耐庵。以及施耐庵筆下栩栩如生的一百零八將,瞭解了“一部野史,千秋才人”。離開施耐庵紀念館,我們又到了“老年書畫作品展廳”欣賞了老年書畫,接着來到“李園船廳”觀賞了古人獨特的構思與絕妙的技藝,以及“自在流行”的神奇境界。沿着廳前的迴廊曲徑南行,我們在“範公手植梅”“迎翠亭”拍照留了影。最後參觀的是“興化縣署”“親民堂”這裏莊嚴、肅穆,聽爺爺説,北宋天聖年間范仲淹聽政於此,實踐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平生抱負。爺爺説范仲淹清正廉明,獨愛梅,“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正是他的人生寫照,他的人生磨難與勤奮上進造就了他的偉大。他手植古梅,建梅嶺、梅亭,與縣署共稱為“景範明堂”,列入“昭陽十二景”。

一次次的參觀,一次次的感悟。水鄉興化文正流風,地靈人傑!我愛我的祖國,更深情於我的家鄉——水鄉興化!

國慶樂作文8

哈,又放假了耶!

今天是國慶節長假的第一天,爸爸媽媽因為太忙,並沒有帶我出去玩,。但是秋高氣爽,小鳥橫飛。我心情依舊很好。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我家有一隻狗狗——小胖子。

這不,小胖子又在盯着胡亂落在院子裏啄玉米粒的麻雀了,好像在時刻準備着要撲向它們,然後,吃掉。我早看出來了,這小胖子抓不住麻雀的,因為這隻長毛大耳朵狗的身體實在是太小了,而且大半張臉都被耷拉下的大耳朵給擋住了,烏溜溜的大眼睛也遮住了不少,憑它這種身體“配置”能捉住機靈的小麻雀才怪。我盯着這無聊的小胖子足足兩分鐘了,她還是不肯放棄,虎視眈眈。我伏下身輕輕拍手示意給她個抱抱,她瞅了我一眼,繼續盯着麻雀,顯然在她眼裏麻雀比我有意思,好失落的感覺,完全被無視了。做為一隻寵物,怎麼可以對小主人這樣的態度?算了,作為一名智者,我怎麼能跟這種小不點一般見識……嘁,回頭再收拾你。

於是,我回房間裏拿出一包餅乾。

還沒等我坐穩。它緊盯着麻雀的眼神一下甩向了我,其實是我手裏的零食,然後極其靈活地調轉過身子,三步並做兩步地衝向我腳邊。我拿着半片餅乾,點着它濕漉漉的小黑鼻子説:“你不是不打算搭理我的嗎?你搖那尾巴算什麼意思?你那一下看零食一下看我的眼神是什麼意思?……”還沒等我説完它就一下就把餅乾含進了嘴裏,咀嚼着。然後繼續看着我和零食。真是好氣又好笑。“真沒骨氣,還沒訓完你你就把我的餅乾吃了,哼。”我把臉扭向一邊,然後斜眼瞅着它。心裏樂開了花。小胖子嗚嗚的低吟了幾聲,尾巴搖的更快了。看着它可憐巴巴的小眼神,真是不忍心不給它好吃的呀。

“走,咱倆一起看電視去”小胖子緊跟在我後面進了客廳,坐到沙發上,它也跳了上去。此時電視裏有一個人正在詩朗誦:“……河壺口的驚濤裏聽到經久不息的激昂/在珠穆郎瑪的雪海中凝視千年不變的蒼茫/祖國啊,偉大的祖國/曾經是金戈鐵馬狼煙四起的山河/你是東方的奇葩,你是不朽的神話……”

我故意摸了下小胖子的腦袋説:“你也是個奇葩狗狗啊,哈哈……”它歪着腦袋看着我,尾巴還在一絲不苟的左右搖晃着。不知道它是聽懂了還是沒聽懂呢?……

國慶樂作文9

同學們,你們國慶的七天假期都去哪了呢?想知道我去哪了嗎?下面就聽我給你細細道來。

我去了一個美麗的地方呢!——內蒙古的希拉穆仁大草原。下面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內蒙古的希拉穆仁大草原吧。

我和媽媽來到了內蒙古的希拉穆仁大草原。一望無邊的草原,湛藍色的天空。

一下車來,我就看見了五彩斑斕的小野花,花色的小奶牛羣,三三兩兩的駿馬靠在一起,悠閒地吃着草兒,時不時地抬頭看看,用尾巴甩一甩,鳴叫一聲,遠遠看去,身上油光發亮,真想騎上去試一試。

我問媽媽:“媽媽,我可以騎馬嗎?”媽媽説:“可以呀,不過,你要騎哪一匹馬呢?”我看見了一匹棕紅色的駿馬,我們倆好像兩個老相識,同時望向了對方。我説:“媽媽,我可以騎那匹棕紅色的馬嗎?”媽媽説:“可以。”

不一會,就有一位大叔牽着那匹棕紅色的馬走了過來,大叔説:“小姑娘,怎麼,想學我們希拉穆仁的人學習騎馬嗎?”我説:“是呀,大叔,這匹馬叫什麼呀?好馴服嗎?”大叔説:“它叫小七,母馬剛生完它就死了。是匹烈馬,如今馴服它的只有一個人。你會怎麼樣呢?我很期待你的表現。”

一開始,我還緊張地想:我會不會從馬上摔下來呢?馬會不會不走呢?馬會不會摔倒呢?但我還是鼓舞了一下信心,騎上了馬,事情並沒有我想的那麼糟糕,反而挺順利的。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騎上馬,在小七的耳邊説了一句話。它立馬就安靜下來了。想知道我説了什麼嗎?那就來問問我吧。我騎着小七和希拉穆仁大草原的小夥伴們一起暢遊了希拉穆仁大草原。

一下馬,那位大叔就走了過來。他説:“小姑娘,我果然沒有看錯人啊。”我有點小得意的説:“那是當然,我也相信您的眼光不會看錯。”

最後,媽媽説:“該回家了,走吧。”

我回首望了望遠處的希拉穆仁大草原——藍色的天,白色的雲,綠色的草原,奔騰的駿馬,熱情的蒙古人,香噴噴的烤全羊……

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希拉穆仁大草原。我心想:再見了,我心愛的草原,但是,下次我一定再來玩!

怎麼樣?我的假期精彩嗎?你呢?趕快動筆寫下來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guoqingzuowen/xz0lq0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