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又是粽子飄香時作文2篇

又是粽子飄香時作文2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又是粽子飄香時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又是粽子飄香時作文2篇

又是粽子飄香時作文1

歲月如水,衝盡了從前的足跡;歲月如夢,夢醒一切都化為幻影;歲月如刀,只刻下一道道歷史的痕跡……

鄉愁,似乎就是那片天上的雲彩,隨風而去。

記得小時候喜歡吃粽子,母親總在端午採粽葉,買糯米。在樓後有一片葦葉林。清晨,她披着長髮,踩着露水,漫步到葦葉林中,聞着葦葉那獨有的清香,慢慢挑選心怡的葦葉。有時,我也會跟在她身後,一起去採葉。

家鄉的清晨,總會有幾聲鳥的和鳴,草地上的露珠似乎總是被我的腳步聲吵醒,落到泥土裏的家。母親摘葉時會發出清脆的響,劃破了清晨的靜。而我,總會興高采烈地猛吸一口氣,去聞那粽葉的清香,頓時,整個人都被這香所籠罩,透過香,我彷彿看見了母親在廚房裏包粽子,再把一個個綠三角端到我眼前。

母親採完粽葉,她就要淘米,洗葉。包粽子的糯米也很香,一股醉人的香氣便也撲鼻而來。而後,她用綵線將粽子包起來,放到鍋裏煮。等那鍋蓋開一條縫,熱氣便從那小小的縫隙中噴出來,又是滿滿的香!粽香不由自主地從米中鑽出來,遍佈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整個小屋便沉浸在粽香中,久久不散。有時我會覺得小小的屋裏飄滿了幸福,窗户在大笑,呼出嘴裏的粽香;牆壁在隨風搖擺,熱情地招呼睦鄰來;家門偷偷開了縫,俏皮地看着門外的風景…。

母親滿臉幸福地看着我吃粽子。我貪婪地咬着米,一塊塊的嚥下肚。滿嘴都是粽香,一片片粽葉被我放到一邊,我聞着粽葉的香,吃着白白的米,享受着母親注視下的愛,這時的她大概只想着讓我多吃些吧。我默默享受着温馨的時刻。我覺得,母親柔和的眼神好似一屢屢光籠罩着我,外面是母愛的暖,裏面是粽子的香,裏裏外外都裝滿了幸福,浸滿了愛的味道,小屋裏一派温馨…。

可是,這一切都已成為了回憶!

現在,母親依舊包粽子給我吃,但是,那葉不是樓後的葉,是從集市上買來的葉;米也不是從前的味道,總覺得哪裏不對。一切似乎都變了味,家裏的面積大了,不再是那間充滿温馨幸福的小屋;家的陳設都換了,不再是以前簡單快樂的裝飾;家的地址也變了,不再是那個臨着小河,周圍有青葱樹林的家。就連鄰居也變了,換成了一張張陌生又冷酷的面孔!

一切都變了,童年化為一個美麗的思鄉夢……又是槐花飄香時,母親,你再給我包一個出自那小城的粽子吧,再讓我聞聞那粽葉的清香……

又是粽子飄香時作文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説呢。相傳,我國春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一心想振興楚國。可是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讒言,疏遠屈原。屈原悲憤欲絕,於是,萬般無奈之下,投汨羅江而亡,想以此喚醒昏庸的楚王。楚國人們便划着小船帶着食物,尋找這位偉大詩人的遺體。久而久之,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便流傳至今。

端午節是家鄉三大節日之一,在我的家鄉,每當農曆五月到來,家家户户便忙碌起來。老人們開始準備包粽子了,他們從江邊採來粽葉後,將碧綠的粽葉放入開水中燙一下,再撈出來剪好放在冷水中待用。扎粽子用的不是細繩子,也不是包裝帶,而是一種綠綠的挺結實的水草,家鄉人管它叫“蓑衣草”,我覺得用它來扎粽子真是絕配。糯米是做粽子的主要原料,如果想吃甜的話,包上紅棗或是桂圓;如果想吃鹹的話,放進一些切碎的火腿肉;還有的老人心靈手巧,放上什錦菜,百味俱全,無論是視覺還是味覺上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我的外婆是個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的端午節,她都會大顯身手,包出各式各樣、各種口味的`粽子。經外婆的手包出的粽子不僅個個有稜有角,形狀各異,而且結結實實、久煮不破。左鄰右舍請她幫忙,她都樂呵呵地答應着。看着鄉親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時,外婆的臉上總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該煮粽子了,外公把包好的粽子輕輕地放到大鍋裏,加上滿滿一鍋水,就開始生火了。我不停地跑進廚房裏問外公粽子熟了沒有,外公笑着説:“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呀!粽子是需要小火慢慢地煮的呀!”我極不情願地又走開了。終於我的鼻子裏鑽進了陣陣清香味,我迫不及待地跑過去嚷着要吃粽子,外公這才打開鍋蓋,拿出一個粽子笑着説:“小饞貓,快吃吧,別噎着。”我也顧不上燙了,剝開粽子,咬了一口,頓時一股更加濃郁的香味在嘴裏瀰漫開來,那熱氣騰騰的鬆軟的粽子令我愛不釋手,一口氣吃下好幾個,把肚子撐得滾圓滾圓的。

除了吃粽子,我的家鄉還有吃“五黃”的説法。所謂“五黃”是指黃鱔、龍蝦、烤鴨、鹹鴨蛋黃、莧菜。據説,這些食物具有驅邪、正氣、保健的作用。每到端午節,這些食物在市場上總是供不應求。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到了,我不禁又想起家鄉那誘人的粽子了,更思念我那擅長包粽子的外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zvlxw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