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端午

端午

端午1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裏,人們常常會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香甜可口的粽子和脆脆甜甜的糖糕。粽子在厚厚的粽葉下藏着,不打開誰也不知道是什麼餡的,我每次都盼望能吃到蜜棗粽子,因為蜜棗裹在糯米里味道非常甜美,再加上粽葉的清香,味道令人回味無窮。那金燦燦的糖糕外脆裏酥,咬一口暖暖甜甜的糖漿溢滿口中,這可讓我們大飽口福了。端午節期間各家都要在門口插上藥味很濃的艾葉枝條,還要給小孩戴上花花綠綠的五彩繩和香氣撲鼻的香包。近年來,街上買的五彩繩色彩更鮮豔,樣式更漂亮。據説香包的製做是很費功夫的,除了要準備香料外,香包上面的花紋更要精緻,美觀,形式多樣,有龍、有鳳、有花有草、有飛禽走獸等。也有用漂亮的小珠子和金線紅線裝飾的各種各樣的香包,可愛極了。

端午

聽老師講,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也翻閲了一些資料,進一步瞭解到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一個愛國憂民的大臣,因為直言進諫,得罪了國君,被貶到荒僻的地方,但他仍然堅持自已的政治理想,憂國憂民,斥責反動貴族的腐敗行徑,在這期間,他還寫下了千古絕唱《離騷》等大量詩歌。後來,楚國被秦國打敗了,屈原悲痛萬分,他忍受不了國家滅亡的恥辱,決定為國家捐軀,為理想獻身,在五月初五那一天,一個漁夫看到了面容憔悴的屈原,問到:“大人,您怎麼了?”屈原説:“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説完,便悲憤地投入汩羅江結束了自已的生命。傳説每逢這一天人們都會將粽子投到江中,希望魚兒不要咬屈原的身體,有些人划着船希望能找到屈原的遺體,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經典的歷史內涵和悠久的傳統風俗都為這個節日蒙上了一層精美奇幻的薄紗。屈原偉大的愛國精神使人感動,他那些不朽的詩篇,千百年來更是鼓舞人們追求正道,鄙棄腐惡的戰鬥利劍。所以,毛主席用詩句“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肯定了屈原對後世的巨大影響。愛國,愛家,追求正義,是一個人應有的道德素質,我們不要忘了自已的民俗節日,因為這裏有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藴含着老百姓喜愛的華夏文明和精神力量,現實是歷史的延續,傳統需要繼承,文明才能昇華。

端午2

今天,我們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我要年年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在山上,我還聽説,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衞自己的國家。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裏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裏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讓大魚一吃把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

端午3

一個個美味的粽子,一條條精美的龍舟,一張張開心的笑臉……構成了一個舌尖上的美味端午節。

一大早,媽媽親切地對我説:“洋洋,今天是端午節,我們要自己包粽子,要比在外面買的更安全、更好吃、更健康,我們今年的端午要成為一個美妙的舌尖上的端午!”舌尖上的端午,這聽起來不錯,原本無精打采的我突然精神抖擻起來。於是,我和她一起包粽子了。

一進到廚房,清香的粽葉味迎面撲來,緊接着紅豆綠豆映入眼簾,它們是那麼的光滑,沒有一點瑕疵,緊接着又是一塊塊小豬肉,這看起來非常美味!

我正想着這些時,一個聲音打斷了我:“洋洋,幫我洗一下這些糯米。”“好嘞!”我口口聲聲地答應着。我認真地洗了糯米,聞一下,哇!清香撲鼻!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給我示範了一下,先把粽葉在手上放好,注意不是鋪平,是要把它呈現出一個半三角形的形狀,接着放入那些好吃的餡料。哇!那些餡料好像在和我媽媽招手,它們好像在説,你快點過來,快把我包進去。接着,把餡料在粽葉上包好用繩子固定住,注意是要把粽子包成一個三角形,這才是真正的粽子。包了一個美味的小粽子,就這樣包好了,我學着媽媽那樣包,但卻包成了一個四不像。

接着,媽媽把粽子放到鍋裏煮煮,大概經過三四十分鐘,新鮮美味的粽子出鍋啦。

媽媽從鍋裏把粽子端出來,我忍不住準備一手把粽子從盤裏塞到我的口裏。我剛伸手時,媽媽立刻將我制止了,説我會被燙傷的。好吧,耐心再等一會兒。又過了幾分鐘,我終於忍不住向粽子伸出了手。媽媽見我實在忍不住了,就無可奈何讓我開吃了。我聞了一下,清香撲鼻,就是這個美味。我準備一口咬下去,可媽媽的話語又再次阻止了我,“你又不是第一次吃粽子,你要先把粽葉給撕了!”我按照媽媽説的先把粽葉撕開,我萬分期待的時刻到了,開吃了,正式開吃了。我一口咬下去,嘴裏塞滿了紅豆綠豆,還有那無比清香的糯米,好吃極了。

今年的端午,是一個舌尖上的端午,那美味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端午4

我懷念停在那年端午的十二歲。

——題記

當太陽將燦爛的陽光撒滿校園,沉睡了一個晚上的學校開始熱鬧起來了。此時,一股淡淡的粽葉香伴着陣陣清風正從六(1)班的窗子裏飄出……

那年,我十二歲。

再過一個多月,我們就會離開這個與我們朝夕相處的美麗校園。所以,今天我們打算在這個特別的節日,用包粽子這種特別的方式,紀念我們即將過完的小學生活。

今天一大早,我們的班主任拿出一部分班費,專門跑到大市場上,精心挑選了一大袋糯米和一捆粽葉,又從食堂挑選了幾十粒亮晶晶的蜜棗帶到我們六(1)班教室裏,把它們平分成六份,交給我們的組長:“每組一份,粽葉已經洗乾淨了,把米淘一下,瀝乾水分,就可以包了。”

我們一人抱米,一人拿着個大盆子,在另外六人的護送下,來到水龍頭邊。“三、二、一,放水囉!”

只聽“譁——”的一聲巨響,朵朵水花在盆子裏綻開,十六隻小手在裏面攪拌着,就像十六隻小鴨在水中嬉戲。不一會兒,一粒粒白花花的糯米就靜靜地躺在了盆中。

之後就是包粽子了。在我的記憶中,奶奶總是把粽葉在手中捲成一個圓錐形,鋪一層米,再挖一個小洞,塞一個蜜棗進去,然後像給小孩蓋被子一樣輕輕地蓋上一層一層糯米“被”,再用粽葉包好,最後用線紮起來,就大功告成了!

我憑藉記憶開始依葫蘆畫瓢地做起來,把一大張泡軟的粽葉鋪在手心裏,小心翼翼地捲成一個錐形。記憶中奶奶是那麼地熟練,而我卻笨手笨腳地捲了好久。我抬頭環顧了下四周,同學們早就下好餡了,有的都已經包好了。我開始慌張起來,本就笨手笨腳的我一慌,就顯得更笨了,餡剛下去就漏了,再下,又漏,氣得我快哭了。這時,身後伸來了一隻小手,握住了我手上的粽葉:“我教你。”抬頭一看,這不是我那心靈手巧的同桌嘛。他手把手地教會了我填料、包粽葉、扎粽子。

最後一步就是煮粽子了。當然,出於安全考慮,這一步是老師幫我們完成的。當一鍋粽子被揭開蓋時,頓時吸引了一大羣饞貓,一下子粽子就被瓜分完了。而那些沒搶到的,只能耐着性子等下一鍋了。

至今為止,我仍忘不了那淡淡的粽香,忘不了那個特別的端午節,更忘不了一起朝夕相處了六年的小夥伴們!

那年端午,我十二歲。

端午5

端午,是詩人筆下紀念屈原的情懷;端午,是外婆餐桌上獨一無二的自制粽子;端午,也是我最期盼和熱衷的節日。

去年端午節,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帶我去外婆家,路上還買了一把艾草和幾個動物造型的香囊,既能替外婆家裝扮一下,又能驅蟲。剛到走廊上,就飄來一股濃濃的粽子香味,我大喊一聲:“外婆,快開門,我來啦!”

進屋一看,果然沒錯,外婆正坐在客廳裏嫻熟地包着粽子,一見我來,便笑眯眯地對我説:“小讒貓,就知道你會來,外婆已經煮上一鍋粽子了,你一會兒就能先嚐一個。”這時我看到桌子上放着一盆碧綠的粽葉,一碗色澤光亮的醬油肉,一桶糯米和一個個美味的鹹蛋黃,外婆左手摺粽葉,右手拉線,三下五除二便包好了一個三角粽。不一會兒,我就吃上了一個熱騰騰的蛋黃肉粽,太美味了!

吃罷粽子,爸爸帶我去鄰近的蘇州河觀看“賽龍舟”比賽。我們剛到那裏,就已經人山人海了,我擠在欄杆外,看到河面一側停着大大小小的龍舟大約有十幾條,龍舟上的隊員們正在積極地做着準備,只聽到喇叭裏傳來聲音“距離比賽還有10分鐘,請各位隊員就位。”這時龍舟上的運動員嚴陣以待,我看見每條船上的龍頭位置坐着一個打鼓的領隊,船尾站着一個手拿船槳,負責調整方向的掌舵人。其餘隊員分成5人一組,共兩組坐在左右兩側。

只聽“砰”一聲槍響,龍船像箭一般地駛離出發點,河岸兩邊的觀眾頓時沸騰了!我也拼命為我的學號“2號”龍船加油鼓勁,不斷地吶喊着“加油!加油!”這些龍船上的龍刻畫得栩栩如生,此時它們好像吹鬍子瞪眼睛,誰也不讓誰地在河面上激烈地你追我趕。船上的隊員,賣力地用船槳跟着鼓聲的節奏,整齊劃一地划着船:他們一會身體前傾,一會兒兩腿往前蹬,身體往後仰,一會高喊着口號。

我目不轉睛地看着比賽,快到終點時,更是人聲鼎沸,龍船也用盡力氣做最後的衝刺,最後奪得冠軍的龍船,高舉木槳,向岸邊的觀眾致意。

時間一晃而過,晚上,我們全家齊聚在一起,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其中包括外婆所説的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韭黃炒蛋、雄黃酒”,我們將帶有“黃”字開頭的菜吃了一遍,寓意着去除百病,餐桌上一片歡聲笑語……

端午節的美食讓我大飽口福,又有那麼多有趣的活動,怎能不讓人留戀呢?

端午6

去年的端午節不是雙休日,所以過得還簡單,今年是端午節放假的第一年,因此我想這個端午節一定要過得有意義。過端午節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度過端午節的情景。

經過長久的期盼,端午節黎明的曙光終於出現了,響亮的鞭炮聲把我從夢幻中喚醒,睜開眼,想到今天是端午節了,心裏不禁興奮起來。吃過早飯後,母親和奶奶就會為包灰水粽子的事忙碌起來,而我和弟則會收拾打扮好,向大寺進發,去看熱鬧的舞龍獅。在母親的叮囑下出了門,一路上大夥會興奮地互相詢問:“端午節到了,吃鴨肉和粽子了嗎?”當我們被問到時,我們會高興地答道,“還沒呢!中午就有粽子吃了,晚上再吃鴨肉!”一些也去大寺的人會大呼,“看舞龍獅去嘍!你們去不去呀?”我們也會大聲而愉快地説:“去呀,一起去吧!”然後我們三五成羣地來到大寺,大寺那叫一個熱鬧,真的快到摩肩接踵的地步了,特別是大寺街上,那更是人山人海。我和弟弟牽着手在人堆裏鑽,只為尋找一個空隙去目睹一下幾條龍獅在數十條壯漢的奮力舞動下那壯觀的場面。快到中午我們也就意猶未盡地談論着踏上歸家的旅程。

回到家後,不出所料,粽子果然已經蒸熟了。打開鍋蓋,那濃濃的香氣迎面撲來,拿出一個熱氣騰騰的粽子,翻來顛去一陣後,剝開那幾片還在散發着香氣的箬葉後,裏面躺着的粽子就像小寶寶一樣新鮮細嫩,招人喜愛。輕輕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後回味無窮。

到了下午,我們兄弟兩個會提上一隻鴨子上外婆家,去看望一下她,陪她嘮嘮嗑,還會和表哥們聊聊天,上山玩玩……

夜幕降臨時,我們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飯桌前分享一隻自家養大的鴨子,那道醋血鴨可是我最愛吃的菜,那是放有許多香料炒出來的,可香了。它味重而不鹹,肉嫩而鮮,味道好極了。

飯後一家人嘮嘮家常,其樂融融啊!

最後在暖暖的被窩中回味着一天的美好,漸漸步入了甜蜜的夢鄉。

想到這,對比着今天,心裏頓時倍感悽楚,眼角不覺濕潤了起來。

端午7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按照一貫來的風俗習慣,我們一家老小,都駕車回老家祭祖。因為可以包粽子,我特別期待回老家,可以親身體驗原滋原味的鄉村生活。

上午,海口實驗中學高三的萬老師以及其他幾位老師帶着孩子家人來到了我們這個文化氣息濃郁、風景秀美的村莊觀光遊行,因為有三個孩子要升學考試,所以特地來拜拜探花公張嶽崧。

作為主人,我們家很熱情地接待那幾位老師。在我們家的客廳裏看到了張茂哥哥的相片,萬老師特別激動,原來,萬老師曾是哥哥高中的班主任,萬老師還感歎地説:“原來是張嶽崧的後裔啊!怪不得這麼厲害!”

在大人們的陪同下,我跟隨着隊伍到張嶽崧故居參觀。門口的那棵好像是含笑花的樹,是張嶽崧兒童時期親手栽下的,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院子裏有棵桃樹,説來也奇怪,海南幾乎看不見幾棵桃樹,可這棵據説是鳥兒撒下的幾粒種子,發芽而成的。房屋裏有很多東西都保存到了現在,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接着,我們到祠堂去祭拜,我手裏拿着三根香,特別認真,希望在今後學習更加努力,更加進步。

下午,到南麗湖採訪歸來的哥哥還帶了三個同事到我們家,大家一塊品嚐新鮮的粽子和酸甜的黃皮,頗有一番風趣。看着那秀美的風光,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有種置身於田園之感。

昨天的端午節,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因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端午節的氣氛,和回老家放鬆身心的感覺。大粽小粽話端午,粽粽飽含着真摯的祝福。

叉中間貼了一朵橙色的小花,又在小花中間鑲了一朵藍色花,在藍色花上再加一朵橙色的小花,在橙色小花上又添加了一朵藍色小花,以層層疊加的方法制作了一朵立體花,最後在花芯中間粘了一隻可愛的黃色小海豚,有了這隻海豚傾情加盟,更是錦上添花,鞋面煥然一新啊!

你以為我的拖鞋就這樣了嗎?還沒好呢!告訴你吧,我還在鞋底上畫了一些卡通畫,哈哈,這回我的拖鞋才算完工!

今天,我學會了製作紙拖鞋,我的心裏是無比高興,無比快樂!

端午8

最喜歡端午節,因為放假了可以玩,更因為那飄香的粽子……

走在回家的路上,美美的夕陽紅把我的`影子拉的長長的,那影子好像比我還要心急,一個勁的往家的方向掙着,拖着我的腳步不由自主的速度加快。雖然還帶着口罩,但煙囱中、窗户口飄散出來的粽葉香味,還是任性的穿透口罩,調皮的挑逗着我的味蕾。

來到村子裏狹窄的甬路上,幾乎每户門口都插着一撮艾草,我手裏面也拿着一把,這是準備插到鄰居王奶奶家的。自從前年王奶奶走了之後,這個曾經熟悉的小院子,我就再也沒有進去過,唯有保留的就是每年我都會拿着一撮艾草主動的插到王奶奶家的門角上。看着那灰色的木門,幾經風雨,幾多歲月,聽爸爸講,這木門的年齡都要超過爸爸了。插上艾草之後,我會貼到門縫那裏,閉一隻眼的同時,睜着一隻眼往裏面瞧一瞧,裏面的小院已經荒草叢生,也唯有那綠油油的小草炫耀着它們的生命不息。我總是要提鼻子聞一聞,有一股潮濕的土腥味,我皺皺眉頭,乾脆把口罩拉到了下巴處,再次的吸了一口氣,有了,有了,那一絲絲的粽香就環繞在了我的筆尖。這味道好熟悉啊!是王奶奶的包的粽子!

我來了興致,迅速的轉身跑回了家。“媽媽,我回來啦!”我大聲的叫着。“哎!瞧你滿頭大汗的,快快快,把書包放下,粽子已經好了,媽媽這都是得了王奶奶真傳的!”“哦,還以為是奶奶做……”我囁嚅着,進了屋門。不過很快我的口水就流了下來,那餐桌上帶着菱角、束着腰身的小精靈們,努力的散發着香甜味,我的肚子一下子就咕嚕咕嚕的和它們打起了招呼。媽媽笑了,爸爸也笑了,唯獨沒有了王奶奶那温暖的笑聲。

吃着好吃的粽子,聊着村中的八卦,我好想又回到了童年,那時的王奶奶在我的眼裏不僅是包粽子大王,還是故事大王。印象中奶奶的手乾枯、血管看的清楚,特別的靈活。王奶奶也特別的有耐心,總是不厭其煩的教着媽媽。那屈原投江的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聽着有趣,哪怕都猜到了奶奶的下一句,我依然如此。

快樂的假期,飄香的粽子,熟悉的味道,歲月的傳承,這就是我心中的端午,一個不一樣的端午!

端午9

一縷炊煙氲粽香,如今憶來卻斷腸。

故鄉是一個南方小鎮。每家每户都有着江南採蓮女子婉轉的綿綿情意。端午前後,寧靜的小鎮彷彿是從睡夢中醒來的娃娃,熱鬧非凡。人們忙前忙後地為即將帶來的端午做準備。但在那些端午風俗裏,棗粽,永遠是最令那時的我魂牽夢縈的甜蜜。

尋粽葉,淘米,棗去核,包棗粽。在這些看似簡單的工序裏,祖母卻做得細緻、虔誠。尋一個暖融融的午後,備好食材,搬把藤椅,置於院中,便可以開工了。祖母的手巧,取三片粽葉相疊,半竹筒的糯米,纏繞、綁棉線、繫結。彷彿彼時手心裏靜躺着的不是棗粽,而是撲閃着翅膀的綠蝴蝶。我也像模像樣地搬把小凳子,坐在祖母身邊。美其名曰來幫忙,實則,除了搗亂,便是趁祖母一個不留神兒,偷吃一顆剔透的蜜棗罷了。每每此時,陽光便會透過枝影搖曳的縫隙,在我們身上投下一塊塊大小不一的光斑,一閃一閃的,像在對我調皮地擠眉弄眼。

暮色時分,夕陽將最後一縷光暈傾瀉在泡了糯米的水桶面上,漾起一圈圈誘人的金色漣漪。幾十個棗粽包下來,便惹了一身粽葉香。祖母燒開了水,虔誠地捧起一隻只棗粽,置於鍋中。咕咚咕咚地,棗粽在呢喃,心兒便隨着這古老的歌謠,恣意騰飛。

當粽香終於撞開了廚房厚重的木門,勾起了我的饞意時,祖母已經在廚房裏忙活了。掀開吱呀作響的木蓋,大朵大朵的粽香如被關久了的孩童般,帶着幾分賭氣的意味,在小小的廚房裏橫衝直撞。一縷粽香氤氲在祖母鬢邊,朦朧間,我彷彿看見了祖母年輕時的模樣。婀娜多姿,一顰一笑,皆襯亮了煙雨江南。

粽香挑逗着我的鼻尖,祖母望着我急得憋紅了臉的可喜模樣,笑着給我挑了隻最大的棗粽,為我輕輕解開繩結。映入眼簾的,是一抹翠綠的柔軟綿甜。像是沉睡的白胖娃娃,安靜乖巧地卧在一片蒼翠之中……

彼時,多年過去。孩提時代的記憶,早已隨着故鄉小路邊翻飛的蝴蝶,漸行漸遠。卻偏偏,棗粽的味道穿越數年,瀰漫在繾綣的歲月深處,歷久彌新,從未忘卻。那些年的端午情思,因有了粽香,有了祖母靈巧的雙手,而變得悠揚婉轉,情意綿綿。

後來,縱使前方路途遙遠,只要在心尖留一抹粽香,在閒時小憩時,一閉眼,看到的,也竟會是那年的一縷炊煙氲粽香,遊子端午情思長。

端午10

今年的端午節,湘、黔、渝兩省一市的龍舟賽在邊城洪安隆重舉行,將再現大作家沈叢文筆下(邊城)中龍舟賽時的熱鬧情景。爸爸的一位遠方朋友慕名而來,要在端午節這天去遊邊城。我也早就盼望着去邊城遊一遊了。

早上8點,我們就從縣城秀山出發了,太陽公公好像知道我們要去遊邊城似的,早早地就露出了它的笑臉,殷勤地為我們潑灑它的光和熱。一路上游人如織,車輛川流不息。爸爸告訴我説,邊城幾年才舉行一次龍舟賽,所以這一天比平時都要熱鬧。經過一個多小時便到達了邊城。

一下車,我們就氣喘吁吁地直往河邊奔去。河兩岸彩旗飄揚,岸邊、橋上、公路上人山人海,來來往往的人摩肩接踵,真是熱鬧非凡!我們好不容易擠進人羣,哇!好氣派呀,在拉拉渡旁搭起了一個全木結構的主席台,台後掛着兩副標語:“共創邊區文明、構建和諧社會”,“重慶、湖南、貴州”民俗龍舟賽。由於邊城特殊的地理位置:湖南、貴州、重慶兩省一市交界處,所以龍舟賽顯得非常隆重。主席台上放着幾張大方桌,桌上擺放着幾壇土酒,幾十個青花大碗一字排開,盛滿了土家燒酒,這是為即將參賽的隊員們準備的壯行酒。十來只大鼓精神抖擻地站立在主席台的右側,一個個身着土家服裝的壯漢手握鼓錘,只待那一聲令下就歡快地敲響大鼓。一條條龍船也早已停在拉拉渡的河面上整裝待發……

還沒來得及喘口氣,龍舟賽就開始了。只見裁判員手中的號旗一揮,兩條龍船就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鑼鼓喧天,槳聲陣陣,雙方隊員拼命的划着龍舟。剛開始,兩條龍舟速度還能保持一致,漸漸地,就拉開了距離,前面的那條龍舟越劃越帶勁,距離越拉越遠。後面的龍舟速度越來越慢,隊員們的勁好像都用完了似的,我都為他們的捏了一把汗,也急得啦啦隊們喊啞了嗓子……

一輪又一輪的比賽緊張地進行着,到日頭快落山時,龍舟賽也快拉下了帷幕。龍舟賽的最後一個精彩節目“搶鴨子”開始了,那一隻只鴨子被拋在水面,隊員們像魚兒一樣鑽入水中,然後冒出濕漉漉的腦袋,飛快地向鴨子游去,逮住一隻就高高舉起,歡快的笑聲迴盪在湖面。

一陣陣鞭炮暢響兩岸,一聲聲歡笑盪漾心田,真是難忘的邊城一遊啊!

端午11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在我們的中國有着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為大家説説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

吃過早飯,就見奶奶在客廳整理那一大堆的粽葉,又是清洗,又是剪去多餘的邊葉……忙得有條不紊。我湊過去,這時爺爺已把洗淨糯米端來,只見奶奶先拿來粽葉然後把它折成喇叭狀,把米放進去,又在中間放一粒我最愛吃的紅棗,再把粽葉左繞右繞的,最後拿一根線沿着對角紮起來。嗬!一個有稜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問奶奶:“為什麼每年的五月初五,大家都要包粽子呢?誰第一個包粽子的?”奶奶一邊包粽子,一邊説:“這裏有關於粽子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想聽這個故事嗎?”我連忙央求奶奶,説:“想聽!奶奶你給我講講吧!”聽完奶奶的故事,我明白了,原來端午節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奶奶包好幾個粽子後,我就迫不及待的讓媽媽給我煮粽子,煮好後,我咬着香甜的粽子,望着天空,彷彿看到屈原投江時堅毅而悲憤的面容。心中,似乎突然升騰起一陣火焰。端午節,帶給我的不只是粽子的甜美,似乎還有……精神上的洗禮。久久地思索,我的未來將怎樣回報給我的祖國……

端午12

每個故事都有每個故事的精彩;每個人生也有每個人生的精彩;端午節也一樣,我的端午節也有着不同的精彩。

——題記

天氣一如既往的温暖,鳥兒如往常一樣歌唱,只是天空多了幾絲雲彩,有了霧濛濛的感覺。太陽也一整天不見了蹤影,它應該也去過節了吧。

端午節是團圓節。今天是端午節,家家都十分熱鬧。今年的端午節與往年不一樣,我是在姥姥家過的。姥姥家在鄉下,藍天白雲下我們在自家的小院子裏吃上了飯。早飯二舅媽做了麪條,下了是10個雞蛋 ,每個人的碗裏都有一個,可是盛的時候,姥姥把多出的兩個蛋都放在了爸爸碗裏。

“呀!我碗裏怎麼有三個蛋呀!”“媽媽疼你唄!”二舅插了一句。爸爸轉過頭對姥姥有些不好意思的説:“媽,我吃不了雞蛋。”“為什麼呀?吃雞蛋好,你怎麼不吃呀?”“因為他膽疼。”吃的正香的我突然抬頭大喊了一句。大家頓時都樂了。“你膽疼把蛋給我,媽太偏向你了。”“不成,這是給我姑爺的,你不能拿,”

“媽,我是你兒子還是他是你兒子呀?”二舅滿臉愁苦的問。大家都笑了,就這樣,我們在歡聲笑語中吃完了早飯。

端午節是快樂節。吃完了早飯,我們就在院子裏聊起了天,因為姥姥家這從不吃粽子,所以媽媽和二舅媽就去包了餃子。之後,老姨又來了,大人們就聊着大人們的事,我就去和兩隻狗和黃貓玩。黑貓呢?我記得還有一隻啊。“二舅,黑貓呢?”“黑貓啊,它壯烈犧牲了。”“怎麼犧牲的?”

“和黑子決鬥,犧牲在它爪下了。”大人們都笑了。這時候,黃貓叼了一隻小耗子來到我腳下,我看了連忙把它趕跑,可它又到了二哥和二舅他們腳下,見二哥沒理它,又看了我一眼,就跑回了屋子裏,我連忙趴在窗上看,它跑到姥姥和媽媽那後,被姥姥成功地趕了出來。

“這貓,剛才吃飯的時候沒理它,現在抓到了一個耗子到處在別人面前顯擺,真能臭美!”哈哈哈,我們都忍不住笑了出來。這時,屋子裏傳出了香味,那是餃子的味道。

這個端午節,雖然沒吃到粽子,卻有着無與倫比的快樂。我的端午節普通卻十分精彩。

端午13

尋尋覓覓-----話端午

“喂,寶貝起牀了!”隨着爸爸的呼喊我下了樓,一看,餐桌上放着粽葉,米,剁好的肉,還有兩個包好的粽子。“端午節快到了,今天我們先包幾個粽子,讓你這個小饞貓解解饞。”爸爸説。

“好。”我滿心歡喜地應道,“咦,爸爸,為什麼端午節要粽子呢?”

“那是因為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愛國詩人屈原因國破家亡而投江身亡,人們非常傷心,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並把粽子扔下江去給魚蝦吃,以免它們傷害了屈原的屍體。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而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也這樣被流傳下來。”

原來粽子還有這樣重大的意義呢!

大顯身手-----包粽子

我站在桌旁,看着一個個鼓鼓囊囊的粽子從奶奶手中誕生,心裏不由得技癢起來,於是我央求奶奶教我包粽子,奶奶居然答應了。

我趕緊洗好手,準備大顯身手一番,但怦怦直跳的心臟立刻把我那又是緊張又是激動心情暴露無遺。只見奶奶嫻熟地拿起兩片粽葉,將它們向裏捲成漏斗狀,裝上糯米,加上一點剁好的肉,用粽葉蓋好,又用一片粽葉將“漏斗”裹嚴,再用繩子把肥嘟嘟的粽子綁結實。

看着奶奶輕鬆示範了一遍,我想當然得認為這不過是小菜一碟,可是當我接手時,粽子就像調皮的小孩不聽使喚,總有糯米掉出來。幸虧奶奶幫我制服了它。最後一步繫繩子,更是讓我焦頭爛額,那粽葉就像滑滑梯,根本無法一手拿着粽子,一手拿着繩子繫好,總往下滑,奶奶看出了氣極敗壞的我已經不耐煩了,接過我手中的粽子三下五除二把它包好了。

看來這包粽子可不是件容易事兒。

其樂融融-----吃粽子

包粽子不容易,看來我只有煮粽子的份兒了,但奶奶居然怕我燙了,硬是要在一旁協助我煮粽子。好像過了許久,終於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撈出粽子,把2個最大的粽子給爺爺奶奶,再分2個給爸爸媽媽,留下個兒最小的給自己。爺爺奶奶看了,誇我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的真正的含義了!

今天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不光是吃到了香甜的粽子,還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我盼望着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到來!那時就可以看賽龍舟,包粽子了。

端午14

時間過得真快,過去那些美好的情景常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讓我們用真誠的筆墨,描繪出這些美好的記憶吧!

今年的端午節,同學們興高采烈地提着自己家裏包的粽子來到學校,這是送給老師的。同學們互相攀比着自己的粽子,誰帶的最大、最多,誰就是最受同學的稱讚和羨慕的人。

到了學校,大家紛紛把一袋袋香噴噴的粽子堆到講台上。看着這麼多香甜軟糯的大粽子,我心裏美美噠!大家都期待着老師快來,猜測着老師看到這些的高興樣,猜測着老師會説什麼。“老師來了!”不知誰喊了一句,大家趕緊坐好。

一進教室,老師便被這堆成小山的“百家粽”嚇了一跳。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之後,老師動情地説:“謝謝大家,謝謝你們的爸爸媽媽!大家的心意老師心領了,可是這麼多,老師也吃不完呀,該怎樣處理這些大粽子呢?”看着同學們瞪大眼睛等待結果的樣子,老師笑了,“咱們一塊兒吃掉它們吧!”

這怎麼行?同學們都説:“不行不行!這是我們送給老師的,怎麼能自己吃呢,回去怎麼給爸媽交代啊?”老師開始給大家做“思想工作”了:“老師理解大家的心意。可是這麼多,老師的確是吃不完呀。你們就當幫幫老師的忙,順便也都嚐嚐、品品別人家的味兒,互相點評一下。好嗎?”同學們都被老師説服了,不由得紛紛點着頭説:“行!行!行!”

我們開始分粽子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老師也和大家一起説説笑笑,吃着粽子。看着我們大口大口的吃着,她的眼神流露出來的分明是母愛!

同學們都説自己在家吃不了多少粽子,可是和同學在一起覺得越吃越好吃,越吃越甜,好像和老師、同學在一起吃比在家裏吃更香、更甜!這就是和無話不説的“親人”在一起所有的獨特情誼吧!

粽子的香氣瀰漫了整間教室,這就是真摯的友誼和濃厚的師生情誼呀!這份“粽情飄香”的美好會永遠留存在我記憶的最深處,它是最美好的,最快樂的。

端午1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民俗是中國最為古老,承遞羣體相當廣泛的傳統民俗之一,全國各地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但共同的目的就是為了紀念愛國主義的屈原,驅魔辟邪保平安。

“端午節到了,“粽”是特別牽掛你,特地派個吉祥粽子問候你,祝願你的生活“粽”是倖幸福福:憂煩“粽”是無粽五影,惆悵“粽”是精精彩彩,愛情“粽”是甜甜蜜蜜!”一陣甜美的聲音—手機短信自動朗讀聲。我沒有理會它,依然“矇頭大睡”,過了大約十分鐘,那種甜美的聲音又想起:“一顆粽子一顆心、顆顆粽子表關心,願你事事都順心,稱心舒心總開心;一顆粽子一份情,顆顆粽子獻真情,願你天天好心情,友情、愛情重親情。祝您端午節快樂笑滿家園,生活美滿好運連連”。此後,再無睡意洗漱完畢後,走進廚房看看有沒有什麼吃的了。往裏面一看,媽媽正在和麪,爸爸在拌餡,媽媽讓我把昨天買的粽子拿出來煮。我把粽子放在鍋裏煮着,突然想起了昨天去集市回來的路上,拔了許多艾草,可是,我好像沒有插艾草,於是又跑到我的房間去拿艾草,之後便到處插艾草。

剛剛做完這些事,媽媽就向着屋子裏喊道:“晨語,快點來幫我包菜包和糖包。”“噢,這就來了。”我興奮地跑過去,因為我最喜歡包餃子、菜包和糖包了。

拿起一個小勺子、舀一勺餡,然後放在麪皮中間,再對摺好皮(記住不了放太多的餡否則放在鍋裏時有時會炸開的。)最後再用力地捏好邊,如果邊的寬度太寬的話,你可以利用這些面積來做些手工,沒有一會兒,弟弟也加入了進來,我還真沒有想到弟弟第一次居然包得這麼好,太出乎意料了。由於弟弟的加入我們的速度加快了很多。大約半個小時後全部“工作”都已完成,唯一不足的就是在包糖包的時候,我們剛開始把糖包包成了湯圓型的了。

當粽子煮熟了,鍋裏的油也開了,媽媽先炸菜包,而我們幾個去看賽龍舟的了。長長的龍舟,坐滿了人,那些人努力的讓龍舟速度加快,唉!可惜我們這裏卻沒有賽龍舟。我們目不轉睛的盯電視機的屏幕。

當一切收工時,我們開始吃粽子。“萬水千山“粽”是情、沒有粽子行不行?端午佳節來到,少了粽子真不行。棗泥、豆沙、鳳梨餡、甜甜蜜密好滋味。蛋黃肉鬆肉二餡,幸福快樂一生伴。”

端午佳節插香艾,驅魔辟邪保平安;端午佳節已來到,大家把粽包,白白的米二,紅紅的砂,吃上一口,財源滾滾把家發。

標籤: 端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wv2lq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