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端午龍舟的作文彙編8篇

端午龍舟的作文彙編8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龍舟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龍舟的作文彙編8篇

端午龍舟的作文 篇1

説起賽龍舟,不禁令我想起那寬闊的珠江江面上,鑼鼓震天、百軻爭遊的精彩場面。隨着人們的喝彩,喧鬧聲,粵曲《賽龍奪錦》那悠揚的樂調,我的心潮也翻騰了起來了!只見江面上清波盪漾,一排排蓄勢待發的龍舟一字兒地排列着,熱鬧極了。那就是一年一度龍江鎮的龍舟競渡。

賽龍舟,是一種傳統的民間的活動,以順德人為代表的珠三角人民尤其喜愛龍舟活動,可分為游龍(以漫遊、觀賞表演為主)和賽龍(比賽競速為主)。由於龍江鎮河流交錯,山清水秀。正因為這樣,今年當地政府值歡慶端午佳節之際,舉辦了龍舟競渡。

記得那一天,我們一家人早早地來到龍江鎮準備觀賞龍舟,可誰也沒有想到,江岸便早已擠滿了人,到處周圍人山人海,彩燈高懸,旌旗飄揚,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五花八門的“蛟龍”在江面上“蓄勢待發”,水手們精神抖擻,各自都舒展着優美的身姿……比賽即將開始了!

正午12點,比賽進入了倒計時,就要“放龍”了!“三、二、一,準備——”只見周圍的觀眾緊張得流下了豆大的汗珠。“啪啪……”隨着鞭炮的響起,龍舟競渡正式開始了!

一條條“蛟龍”如箭離弦”,千船齊發,飛一般地劃啊劃,欲爭羣龍之首。此時,站在“龍頭”的鼓手張鑼結鼓,樂聲響起江面,歡聲笑語也在兩岸迴盪。只見各個龍舟隊的健兒激浪高歌,狠勁猛劃,奮力衝刺。領頭那隻“蛟龍”奮力“飛騰”着,後面的也不甘落後,領頭的龍舟被後來者超越了。原先領頭的那隻船不服氣,水手們怒髮衝冠地向前衝——好一幅千船竟發的壯麗圖景啊!

誰知突然遇上風太大,竟然把領頭的那條龍舟弄翻了,十幾條緊跟在後面的船見到機會來了,馬上超越他們了!正在危急之時,掉到水裏的隊員並沒有驚慌失措,他們齊心協力地把沉船弄好。一次失敗了,引得人們哈哈大笑,好一幅人與自然博鬥的壯觀圖景啊!但隊員沒灰心,重頭再來!船終於弄好了!隊員們爬上船,奮起直追,永不放棄。

經過十幾個回合拼搏,受過挫折的那條毅力堅強的龍舟,終於反超越了原來領先的那些船,搶先衝過了終點,闖進龍門,勇奪錦標啦!頓時兩岸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大家都欣喜若狂地喝彩着,為水手們的精彩表演歡呼着,呼喊着他們心中英雄的名字,熱鬧極了!

今天的見聞使我覺得,賽龍舟這種精彩的民間活動,就像我們的人生那樣,既精彩刺激,又充滿艱辛困難;既會失敗挫折,也會成功奪標。失敗和挫折誰沒遇到過呢?跌倒了爬起來再走吧!陰溝翻船雖然可怕,但掙扎爬上船,仍可以划向理想的彼岸,登上光輝的頂峯!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能像水手們那樣不畏艱難,去奮力“衝刺”,就一定可以成功!

端午龍舟的作文 篇2

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興高采烈的去西溪濕地觀看划龍舟比賽。

當我們走到深潭口時發現有隻碩大的龍舟“屹立”在岸邊。只見“那龍”都長着兩顆像乒乓球似的大眼睛、一排“閃爍着兇光的尖牙”和“尖鋭的龍角”,身上的龍鱗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

在深潭口那裏很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了擁擠的人羣中,找了個一席之地。隨着三聲鞭炮響比賽開始了,頓時,觀眾席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我掂起腳向東望去,遠處“運動員”們划着龍舟如許多兇猛的飛龍擦水而過,慢慢的飛龍變成了“一條綵帶”橫貫水面。響徹雲霄的吶喊聲夾雜着震耳欲聾的“雷鼓”聲和着雷鳴般的銅鑼聲形成了一道音牆直逼觀眾席。龍舟越來越近,我終於看清了綵帶的`真面目:原來是一艘艘掛滿五豔六色彩旗的龍舟,一個個穿白色衣服、黃色衣服、紅色衣服的“運動員”們拿着槳隨着鼓點的節奏飛快划着。只見他們滿頭大汗,一顆顆黃豆大的汗珠從他們的面頰上流淌了下來,他們“爆出青筋”的手使勁的用金光閃閃的“龍鰭”劃開沉重的水花,猶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觀眾席上突然發出了歡樂的笑聲,“這是怎麼回事呀,人們怎麼都在捧腹大笑呢?”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隻龍舟“表演了一個側翻動作”讓船員們都變成了“落湯雞”但他們的臉上還是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惹得觀眾們都哈哈大笑。

我喜歡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更喜歡習俗中的賽龍舟活動呀!

端午龍舟的作文 篇3

端午節的中午,我和媽媽在江邊散步。突然,我聽到一陣振奮人心的鼓點聲,很多人都跑到江邊。啊,江上正在賽龍舟!

這可是我第一次見到賽龍舟!我急忙跑了過去,發現江上有4條龍舟,舟上整整齊齊坐滿20個頭纏紅巾的彪形大漢。每個龍舟前端都有一個敲鼓的人,只聽見“咚咚,咚咚”聲音震耳欲聾,振奮人心。敲鼓的人敲得越快,劃的人就劃得越快,敲得越竭盡全力,劃的人就越拼命地搖擺着手臂!快!再快!更快!龍舟伴隨着鼓聲,越來越快!一條條龍舟就要變成一真正的巨龍,飛向廣闊的天空!

好一場賽龍舟!

水波盪漾,所有的劃手都不停地擺着手臂,似乎駕起龍舟想“飛”到終點,獲得冠軍!他們跟着鼓手的節奏,鼓點一落就用力,一敲一劃,一敲一劃,龍舟像離弦的劍一樣飛速前進。“加油!加油!”鼓聲似乎在不停地吶喊,四條“龍”像爭奪金珠一般,不停地向前飛!永不停歇!

好一場激動人心的賽龍舟!

劃手們的手臂每一次搖擺都是那麼剛勁有力,那麼有氣勢,那麼有激情!使岸上的人們激動無比。

衝線了!獲勝的“龍”像獲得了金珠一般,不停歡呼着!

鼓聲消失了,水波消失了。

江面又恢復了平靜,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

端午龍舟的作文 篇4

端午節自古是中國的節日,可聯合國卻將它定為韓國的節日,這毫無道理!荒謬!

中國古代用十二天干、二十四地支來計年,而端午正是從中取出二字拼湊而成。這個節日的名稱正是中國特有的計年法,這端午節怎麼不是中國的呢?

再來説説屈原。屈原是兩千年前戰國時期楚國的宰相,因為被奸臣所害,被貶到了汨羅江當縣令。後來楚國滅亡,愛國的他投江自殺了。當地老百姓很想念屈原,划着獨木舟將粽子投進河中,由此來紀念屈原。屈原是中國人,戰國也是中國的歷史時期,這麼明顯的事例指向一個答案——端午節是中國的!每逢端午節,我們都會包粽子,各式各樣的粽子很是惹人喜愛。有肉餡的、蛋黃餡的、豆沙餡的……幾千年來,吃粽子早已成為端午節的標誌性活動。而韓國在當時還只是遊牧民族,並沒有這習俗。中國人開始過節時,韓國還未成型,這端午節當然是中國的啊!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頭戲。每逢端午,全國各地的人都會賽龍舟。在江上奮力拼搏的青年,岸邊觀賽叫好的觀眾,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賽龍舟是體現中國人團結的運動,因此,賽龍舟是個很好的證明,端午節就是中國的。這麼多證據都可以證明,端午節本來就屬於中國。聯合國怎能將它定為韓國的呢?歷史告訴我們:韓國的年輪只有七八百年而端午節的起源是戰國時期。

雖然幾十年中國的確沒有放假,可端午節肯定是屬於中國的啊!無論從前,現在,還是以後,端午節都是中國的!歷史是不會改變的!

端午龍舟的作文 篇5

端午節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最具代表性、廣泛性的民間活動,也是最富刺激性、最為壯觀的活動。這天上午,個個頭面一新,衣著入時,小孩的胸前,有的掛着香囊,有的懸着“ 艾虎”或小猴兒。人們三五成羣,呼朋引伴,或結伴而行,或驅車前往,萬人空巷,車水馬龍,蜂擁到龍舟競渡的河岸。參加競渡的龍舟,也都裝飾一新,船頭扎一個大龍頭,船前豎彩旗,旗後一人擂船鼓助陣,船尾一人撐大槳擔任競渡指揮,兩邊各10人划槳,也有各12人、13人甚至20人的,要看船的和長短大小而定。一旦競渡令下達,鼓聲雷動,龍舟競發,划船手使勁划船,誓與對手一爭高下,奮力爭先,奪取標牌。此時,兩岸人山人海,笑語歡聲,吶喊聲、喝彩聲、歌聲、槳聲、水波聲連成一片,合奏出一曲壯闊的交響樂。唐代詩人張建封的《競渡歌》對此有生動的描述: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掛影虹霓暈。

並形容觀看龍舟者仕女如雲,銀釵映日,“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我國競渡活動起源很早,端午競渡之風在唐宋特別盛行。這首《競渡歌》將競渡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高潮迭起,把江中的競賽和岸邊觀眾的氣氛寫得如火如荼,扣人心絃。

今天,龍舟比賽已成為羣眾性的競技活動,它不僅在中國各地舉行,還成為國際性體育競賽項目,在xx年廣州亞運會,賽龍舟將成為賽會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説,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説,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 ;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端午龍舟的作文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説,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一樣的。

端午節時,許多人都要舉行賽龍舟、吃粽子。但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為什麼要在端午節舉行?它們的由來又是什麼呢?

原來,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由於對社會的不公,所以自沉於汨羅江,人們爭先恐後地划船打撈屈原,可是並沒有撈到。人們很惋惜屈原。

有一個人當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屈原。屈原對他説:“如果你們真的紀念我,就用竹簡把糯米和肉裹起來,然後投入江裏,不讓魚蝦吃掉我的遺體,這就算是祭拜我吧。”那個人聽了,立刻醒過來,號召人們划船,將所謂的粽子扔入江裏。所以這祭拜方式就經過演化,就變成了今天的賽龍舟、吃粽子的傳統習俗。

説完,是不是又覺得自己又多長了見識?

端午龍舟的作文 篇7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爸爸媽媽帶我來到杏花村觀看賽龍舟。

來到杏花村的湖邊,只見幾隻龍舟整齊地停靠在湖邊。選手們個個兒精神煥發,嚴陣以待。

“預備——”裁判大喊一聲,大家都拿好了船槳,準備出發。

“砰!”槍聲響了,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向前行駛。選手們都使出了全身力氣,很有節奏地、整齊地划着槳。“隆隆……”鼓聲陣陣,選手們更加有勁了。幾條龍舟互不相讓,一會兒你靠前一點,一會兒它又追上去。瞧,有一條龍舟落後了一大截,原來是隊員們的動作不是很整齊,他們意識到這一點,又調整節奏,奮力追上去。看看那位大哥哥,他劃得最賣力了。他使勁地划着槳,臉漲得通紅,額頭上也滲出了豆大的汗珠。水“嘩嘩啦”地唱着歌,濺起雪白的水花,似乎也在給隊員們加油打氣。到了最後,比賽進入了白熱化,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滿懷期待。岸邊也爆發出了陣陣的加油聲,我也情不自禁地吶喊了起來。比賽結束了,二號船隊取得了勝利,隊員們臉上洋溢着笑容,好像忘記了疲憊。落後的選手們也微笑着,重在參與嘛。

這次賽龍舟很精彩,通過觀看比賽也讓我懂得了:只有齊心協力,團結起來,才會取得勝利。

端午龍舟的作文 篇8

繁忙的生活,緊張的學習令人喘不過氣來。這假期的來臨,才令我們的心靈有一下小憩,重新活躍起來。

五月五,端午節,賽龍舟,吃棕子。

這無疑是一個歡樂的節日,我們三五成羣,頂着烈日,來到了韓江堤上,因為那裏有熱鬧的賽龍舟。

在那裏,民俗風氣和槳手們的激情吸引着觀眾。瞧,觀眾們歡呼聲覆蓋着全場,槳手們的吆喝聲也雄渾有力,大鼓響起,震耳發聵,他們期待着大賽的到來,讓自己能大展身手。

不知誰喝了一聲,龍舟有序地排列起來,槳手們都在沉默中醖釀力量,欲在賽季中爆發!龍舟栩栩如生,彷彿是大江中蛟龍即將決戰,龍眼炯炯有神地巡視一切。又有人喝了一聲,鼓響了,槳動了,槳手們一聲聲有節奏的吆喝震天撼地,他們划動手槳,汗出浹背,有序配合。時而這條獨佔鰲頭,時而那條後發制人,他們你追我趕,向終點飛去。

一陣歡呼,紅龍贏了!對手相互祝福,在這歡喜的日子裏,沒有掃興的氣氛。

呀,在擺脱壓力中體會鄉間民意,多麼愜意!

標籤: 端午 龍舟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rv73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