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彙編八篇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彙編八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400字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彙編八篇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粽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裏,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就帶着表妹。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乾淨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粽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裏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濕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説: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S,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説:小心一點。説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裏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後,媽媽就説: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就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粽子映入眼簾,有鹹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粽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粽子都不如家鄉粽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粽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麼粽子嘛,哪裏有家鄉粽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粽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説:“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為 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説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我的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着我的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我的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我的媽媽説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我的媽媽説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説我會包粽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我的媽媽邊説邊包地説:“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我的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3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我情不自禁地朗誦起張耒的《和端午》,因為今天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每家每户都一大早起來忙和,而我也早早地被媽媽叫醒了,媽媽把蒿葉紮成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裏面放進糯米、綠豆、葡萄乾,然後右扎一下,左扎一下,一個有着風度的綠戰士就出現在眼前。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包了起來,可包出來的粽子,總有一個“將軍肚“。經過媽媽的巧手改扮,小粽子們總算減了肥。

該賽龍舟了,村子裏的大爺們都鼓起幹勁,等龍舟到了,他們便爭先恐後地把龍舟抬下河。要選賽手了,入選的賽手個個身強體壯,欣喜若狂;被淘汰的.選手起初垂頭喪氣,但看看瘦弱的自己也頓時釋然了,一刻不閒着地為賽手們加油、助威……

當然,端午節是絕對少不了喝雄黃酒的。我們村子每一個老少爺們都放開了喝,平時討厭他們喝酒的那些姑娘們,今日也都拿起酒罐子呼呼大喝,就連小孩看着也都嘴饞。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燈火通明,大人們都給自己的孩子講端午節的來歷。故事豐富多彩,有屈原投江、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在我們村裏,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屈原投江了,家喻户曉,老少皆知。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我不禁又朗誦起這首詩,深感端午節這個傳統文化所帶來的魅力。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4

今年的端午節很特別。

端午節前,媽媽就告訴我要去外婆家過端午了,對於我來説,去外婆家過節是家常便飯,可到外婆家包粽子卻是我長那麼大第一次。

端午前一天,外婆就把粽葉、糯米、豬肉、雞蛋和豆豆準備好了:粽葉要洗過、煮好備用;米也要洗、泡好;豬肉和豆豆要事先把它調好味;雞蛋煮熟後分成八塊。

“包粽子啦!包粽子啦!”一陣叫聲把正在做美夢的我吵醒了,“包粽子?”我一骨碌爬起來。包粽子時,首先要把粽葉放在手心,然後在粽葉上先放一層糯米,然後再放一層豆豆,接着放美味的豬肉和可口的雞蛋,最後放一層豆豆,再鋪一層糯米,再放一片粽葉包裹起來,一個粽子完成了。“哈哈哈”越笑越大聲,怎麼了?原來,大家都在笑我包的粽子呢,本來要包成一個圓柱形的,可我連續包了幾個都千奇百怪的,太小了、太大了、要不是就葉子沒包好,餡露出來了。於是,媽媽逗我説:“這是什麼粽子?你發明的嗎?等會煮了出來你負責把它們全給吃了。”“沒問題,你不怕把我給撐壞了就讓我吃完它們吧。”(棉花糖作文)

粽子放在鍋裏煮,煮了幾個小時,粽子終於出鍋了,我一眼就看見了哪幾個是我包的,因為我包的粽子與外婆他們包的那可是天壤之別啊!我高高興興地吃了自己親手製作的粽子,非常有成就感,雖然包得不好看,不過也挺好吃的。

因為學校佈置要拍三張包粽子時的照片,回了家,看到這幾張相片都會想起當時的情景,這令我非常難忘。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5

賽龍舟使我們珠三角端午節的一種獨特的民俗活動,這個活動的起因是為紀念我國古代時的一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因為爸爸當天正好有空,所以我們全家去看賽龍舟。到達賽龍舟的場地時,岸兩邊早已被圍觀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橋上的一個空擋,便叫家人擠了過去。這個位置居高臨下整個江面一目瞭然。

賽龍舟開始了,每隻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衝,每一隻龍舟下面都都綁着不少粽子,每向前一步,龍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粽子斬下扔進水裏。每隻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會兒1號領先,不一會兒8號又追上了。

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氣大增,每隻龍舟的速度更快了。這時,擊鼓手開始鳴鼓了,划船手頓時很有節奏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來助威,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真是鼓聲!人聲!助威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

龍舟的速度越來越快,彷彿龍羣在江水中急速飛騰。漸漸的,漸漸的。1號,5號,9號構成了領先集團。100米!50米!20米終點越來越近,只見5號的力量一發不可收拾的爆發了!把後面的兩條龍舟遠遠地甩在後面,然後衝線了!

賽龍舟真是一項激烈的比賽啊!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6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裏充滿了希翼。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為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顔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於端午節還有許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情趣。

端午節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粽子,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7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啦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説這樣做,是為啦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啦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啦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8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説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吃粽子,賽龍舟。

説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迴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我雖然也是按着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粽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rr83y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