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有關端午節的徵文

有關端午節的徵文

導語:我長大才知道,過端午節不僅僅是吃喝玩樂,端午節吃粽子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端午節的優秀作文,歡迎查閲!

有關端午節的徵文

屈原的汨羅江

汨羅江,聞名中外,不是因為江水清澈見底,江岸如詩似畫,而是因為我國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於兩千二百多年前在此懷石投江殉國,“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

屈原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醒意識,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頑強意志,震撼了整個民族的心靈,他屹立在白雲蒼狗的歷史煙雲之上,俯視着千秋百代,讓歷代文人墨客敬仰,令歷代統治權貴折服。

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23歲時就得到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內“與王圖議國事”,制定改革的法令;外“接遇賓客,應付諸侯”。屈原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對內休民法度,舉賢授能,對外聯齊抗秦統一中國。屈原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華,以圖有所作為,實現自己的美政。

如果楚國堅持屈原的改革,統一大業指日可待,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上官大夫是一個十足的小人,眼看楚懷王日益寵信屈原,就起了嫉妒之心,屢次在楚懷王面前大言是非。楚懷王也是個昏庸之主,聽信了小人之言,終止了屈原的改革,漸漸疏遠了屈原。被楚王疏遠後,屈原沒有明哲保身,而是踏上了20年的流放生涯。

在長期的流放生涯中,屈原不隨波逐流,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用手中的筆抒發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指斥“羣小”的禍國殃民,為後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離騷》,是屈原作品中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共373句,2777個字,詩中敍述了詩人為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所遭受的打擊和迫害,表達內心所受的痛苦、折磨和對祖國人民的忠貞不渝。司馬遷評價《離騷》文約、辭微、志潔、行廉,“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的吶喊雖然鏗鏘有力,但又是蒼白的,一個人縱有再大的力量也無法改變時代的步伐。“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屈原灑脱地躍入江中,在那一霎那他或許頓悟了,或許他覺得只有這樣自己的人生才是最華麗的,他縱身一躍的一幕,奏響了一支雖遭萬劫也對祖國人民不離不棄,寧肯將潔白之軀葬於祖國江流之中的樂章,也拉開了泱泱雄楚一朝覆滅的歷史悲劇的序幕。

從此,我國第一個偉大詩人的名字屈原就與汨羅江就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一提到屈原,人們就自然地想起了汨羅江;一看到汨羅江,人們就深深地懷念屈原。

汨羅江沉澱了屈原的不朽。

汨羅江因屈原而光芒四射。

汨羅江,只屬於屈原。

魂兮歸來,屈夫子!

弘揚愛國精神的端午節

“桑葚兒紅,杏兒黃,滿坡麥子喊登場,端午節裏粽飄香……”。 一首童謠貫耳,喚回了我對童年端午節的回憶。

小時候,每到端午節來臨,母親總説着家鄉俚語,説明兒是五月單五呢,得抓緊做些準備哩!於是就匆匆忙碌起來。

一大早,她就趕集買下一網兜兒雞蛋。鄰居嫂遇見問她,“嬸兒哎,有坐月子的.嗎,買這麼多雞蛋?”

“咯咯咯,哪裏呀,這不五月單五了嗎,買給孩子們吃的。”母親迴應着,腿腳就停留在村邊的葦灣,那些打着綠浪兒的寬肥葦葉彷彿心通人性,迎風搖啊搖,搖了母親滿懷。半晌的時候,家裏盛滿清水的木盆就躺了一疊疊一摞摞的粽葉兒了。然後,母親款款走向衚衕口的柳樹,剪一簇柳枝兒,剝皮撕成條狀並結好粽繩。

我跟弟弟好奇地玩弄柳繩兒瞬間,眼前已呈出糯米、紅棗啊,粉糖什麼的。母親的雙手在粽葉上飛舞着,變戲法般包好一個個大小均勻、稜角分明、小巧玲瓏的粽子。有綠豆粽、紅豆粽、糯米棗粽。慈祥的母親看到我們躍躍欲試的樣子,就説學着包吧,可別把粽葉弄破了。我雖“嗯嗯”應諾,可還是撕裂了粽葉漏了米,弄得自己滿臉長滿“麻子”。

隨着風箱呱嗒呱嗒響,飯屋裏飄來粽子的香味,饞的我們直呱唧嘴。於是,我們就跑去飯屋的灶台守候,我迫不及待地不斷加柴,把火燒得旺旺的。粽子終於出鍋了,我忍着燙熱,搶了一個扔給弟弟,又喊着熱熱,揪給自己一個。剝去粽葉,玲瓏剔透的粽子,閃着油亮亮的光澤,聞一聞,粽香撲鼻,頓時垂涎欲滴。

美餐一頓,我們還戀戀不捨,母親就説,別撐着,今兒是給你們打饞蟲的,明兒才正式吃粽子呢。

端午這天一早,我和弟弟便帶上母親煮熟的雞蛋和粽子瘋玩去了。這個時節,村莊前後鮮花盛開,綠草青青,小麥搖着一身金黃起舞,春玉米在“噌噌”拔節,田野裏清香撲鼻。燕子繞房樑而飛,時而箭一樣飛出去,留下清脆的“唧唧”聲。我們心裏癢癢的,什麼時候同發小們結伴去縣城東大堤?那裏有我們夢寐以求的黃河,尤其渴望觀賞劃龍船比賽。

然而,我們與小夥伴們在村頭玩遊戲的時候,卻見母親持鐮刀揹筐,去採艾草。

這種艾草雖然有些清苦,但洗淨後將其揉碎搗爛,去了苦水,和進糯米糰子裏去,蒸熟或是油炸了吃,香糯柔軟,香味濃郁,好生筋道卻不粘牙,帶着清新艾草味道的青團,咬一口,全是初夏的氣息。

艾草不僅可以做成美食,也是一種藥材。小時候,我每次磕磕碰碰出血,母親會隨手扯一把艾草,嚼碎後敷在我的傷口上,艾草不僅能止血,還有止疼的攻效。蚊子漫天飛舞的盛夏,沒有蚊香驅蚊,母親總會在土炕邊燃起一把幹艾草,薰一會兒蚊子就飛遠了。我那時候以為蚊子是怕煙,後來才知道,蚊子是聞不得艾草味道的。做月子的女人需洗艾草水是家鄉人的習俗,用艾草、金銀花藤等隨處可見的植物煮一鍋水,燻蒸半個小時,可祛除新媽媽身上的寒氣,這有點像現在的桑拿浴,沐浴完後全身輕鬆。

當然,母親採了艾草回家,首先挑選碧翠肥碩的捆一簇,掛在門框。她説,艾草就像一把把長劍,有驅惡避邪的作用。

因為家鄉不靠江,距河遠,村裏的小夥子、姑娘們都會帶上一兜染紅的鹹蛋,或結伴去黃河看龍舟比賽,或在曬穀場踩高蹺。訂了婚的男青年,這天還要去準岳父母家送節。送節的盒子裏除了粽子、雞蛋之類,必須有染紅的蒲扇。説那蒲扇主要是用來驅趕蚊蠅的,併為新人帶來吉祥之意。

母親沒讀過書,只知道按照祖宗傳承下來的習俗,帶着一家人過着快樂而充實的五月單五——端午節。現在,村裏過端午節只留下門前插艾草、掛菖蒲、吃粽子的習俗了,孩童時代的快樂成了美好的回憶。

後來,我長大才知道,過端午節不僅僅是吃喝玩樂,端午節吃粽子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多少年來,屈原的愛國情懷是潤澤着濃濃傳統文化的甘泉。屈原的愛國詩句時常縈繞心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種精神大大激發了無數仁人志士的愛國熱情。

哦,端午節裏粽飄香,其芬芳裏涵養着民俗,包孕着温情。是親情的承載,更是愛國精神的弘揚。

標籤: 端午節 徵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r4wxn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