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端午安康作文13篇

端午安康作文13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安康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端午安康作文13篇

端午安康作文1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端午節已經過去了,想必大家對今年的端午節記憶猶新吧!你可知道端午節的一些習俗?現在就讓我來講述一下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早中”,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中國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這是一個很悠遠的民族的節日。屈原選擇在端午節殉國,把端午節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來這是一個伸張正義的節日,表現的是對龍的圖騰崇拜,是出於人們對自然的恐懼;而屈原,賦予了這個節日新的意義,《離騷》是千秋絕妙詞,“若無澤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絕妙詞”。這個古老的民族的習慣,因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義。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在此送上遲來的祝福,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安康作文2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説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端午安康作文3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説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説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説,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脱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説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着,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説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裏,據説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裏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裏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裏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裏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説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安康作文4

今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就是相同的。端午節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大家家就開始包粽子,準備好餵我肚子裏的“蛔蟲”了。説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説起端午,大家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大家先開頭説起他吧,可此人到底就是何方神聖?他就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就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就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還就是再來説説端午節賽龍舟的故事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就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就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怎麼樣這就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識,現在大家對端午節有一定的認識了吧,現在大家就是不就是該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就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大家帶來許多不朽的詩篇,可就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乾淨了人們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僅就是悲壯的詩歌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端午安康作文5

端午節假期很快就過去了,吃飽了粽子,游完了山水,賞完了景。打過了招呼,卻發現不是快樂而是安康。

端午這一天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東周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於楚國。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一生中寫過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後來由於楚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致使國土淪喪,他滿懷憂憤之情,跳入汨羅江自盡。沒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因此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並且競相划船,期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東周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流亡到吳國,輔佐吳王闔閭,鞏固吳國的強大。闔閭去世後,伍子胥繼續輔佐吳王夫差,幫助吳國打敗越國。伍子胥分析吳越兩國由於自然條件的因素,總結吳國是不可能戰勝越國。而自己在提出意見之後被奸臣所害,自刎。夫差命令於五月五日皮革裹屍投江。所以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還有戲劇曹娥救父,也同樣十分感人。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端午是個節令,是大家趨吉避凶祈求幸福生活的節日,賽龍舟、吃粽子、吃龍船飯…………都是節日氛圍,説“快樂”確實沒錯!但端午又是紀念屈原、曹娥、伍子胥的日子,説“安康”似乎更加合適!所以,端午節,或者説“端五”本身就是一個節令,而又跟祭祀三位歷史人物密切相關,是一個悲壯的日子,所以,説“快樂”確實不合時宜了,應該説“端午安康”!節日的文化魅力,在於起底傳統節日豐富的文化內涵,追尋那些流淌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意藴,尊重歷史。

端午安康作文6

5月30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跟媽媽去上山踏青。

剛一上山,我就被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蒼青色的羣山,一座疊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濤,無邊無盡伸到遙遠的天邊。還有黃燦燦、紅豔豔的小花從草裏冒出來,在山坡上一簇簇噴放。

這時,太陽升起來了,紅豔豔的太陽射在山尖上,把山頂的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人們拿出準備好的毛巾,開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麪部,傳説端午這一天,當太陽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臉可以除災祛百病。

踏青結束,人們手裏都拿着新鮮的艾蒿,在傳説中,把艾蒿掛在門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進入家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粽子,自然很高興,但我又想到了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為了紀念他,發明了粽子這種食品。

在我們中國,一年當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有國慶節、端午節、兒童節、教師節。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中國過端午節那可是大有講究的:據説,古時候,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愛國人士,聽到自己的國家已經被其他國家攻破時,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汩羅將,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

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

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現在,人們便有了過端午節時,吃粽子、賽龍舟的民俗。

端午安康作文7

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盼到了粽子飄香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只會吃粽子不會包粽子的我暗下決心,今年端午節我要跟奶奶學包粽子!體驗一下包粽子的樂趣。

姥姥包粽子的手藝是一流的。她把粽葉放到水裏浸泡着,再把洗好的糯米、紅棗和紅豆放在一旁,準備當餡用。接着,奶奶用小勺子將糯米舀進兩片粽葉捲成的“小鬥”裏,再用一再用手把米壓平,接着把粽葉像糯米上一蓋,然後用向我們疊小星星似的'把粽子包成了一個漂亮的小三角形,然後用線紮好。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着姥姥熟練地包着,就拉着姥姥的衣角,説:“姥姥,您教我包粽子吧!”奶奶臉上綻開笑紋,説:“好呀!

我先挑選好幾張粽葉,乍一看,它們真像一條條碧綠的腰帶。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把粽葉往中間一折,粽葉果然變得像”小漏斗“一樣。姥姥説:”這時候要注意別把粽葉折破了;還有,舀米進去時,手要將‘小漏斗’握緊,不然就扎不結實,一煮米全散了,咱們就得喝米湯嘍。“我把姥姥教的”包粽子祕訣“牢牢地記在心裏,小心翼翼地嘗試着。我把米填完後,又開始包,可米沒有壓牢實,在第三折時,米全散開了。我愣愣地看着,心裏有些小難過。但我並不氣餒,又用心包了一個,這回總算沒有漏。可是包出來的形狀就像一個人被五花大綁着。我又一次次地嘗試,這回是米填多了,那會兒是粽葉散開了……後來,我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粽子,仔細一看,本來應該是三角形的粽子,我把它包成了一個”六邊形“!它和姥姥包的粽子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包的粽子簡直就是”醜小鴨“。我心想:”我一定要包得更好些,否則太沒面子了!“我又認真地包了幾個,果然一個比一個成功,我高興極了!

姥姥把他們放進鍋裏煮着,不一會兒,便飄出了一股清香,一想到香香的粽子,我的兩眼就放光。

又到粽子飄香時,今年,我吃的可是自己包的粽子,雖然包得不算很好,不過我很高興,很有成就感。端午節快樂!

端午安康作文8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因為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時稍晚一點。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我的手上腳上都被帶上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組成的,很鮮豔。媽媽告訴我説,端午節帶上五彩線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洗完臉後,我就來到了餐桌前。滿滿的一桌,真豐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粽子,還有香噴的雞蛋、鴨蛋、鵝蛋。看着這麼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正準備開動時,爸爸發言了:“知道今天為什麼要吃粽子嗎?哪位“同學”知道請舉手回答?”

這可難倒了我了,我就裝作沒聽見,等待爸爸解釋。爸爸告訴我説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沒想到一種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講完後,我已經迫不急待地想和他們做遊戲了——頂雞蛋。

我在盤裏隨手拿了一個個頭較大的雞蛋,先和爸爸來了一個對決。而我的力氣太小了,一個回合下來,就輸給了爸爸。但是心裏卻不服輸。心想:“可不能這麼算了。”我又去洗鵝蛋,想和媽媽較量一番。

只見媽媽在盤子中左挑右選的,好像裏面藏了大將軍。我好奇地問媽媽:“你在選什麼?難道鵝蛋還會有什麼不同嗎?”聽完後媽媽耐心地説:“你看這鵝蛋好像都一樣,其實裏面的學問大着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狀,要選“小頭”尖一點的,這樣的蛋會比較有優勢一些;其次要看鵝蛋的外殼,光滑、細膩、顏色勻,這樣的蛋殼更硬一些。根據這些特點選,一定能獲勝。”

我半信半疑地選了一個鵝蛋,就開始跟媽媽較量起來了。

我雙手緊緊地握着鵝蛋,使上了渾身的力氣,頂啊,頂啊,只聽見叭的一聲,我趕緊收手,緊張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裏的鵝蛋竟然沒破,還是好好的,“原來是媽媽手裏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贏了!我贏了!”我興奮地邊喊邊跳,爸爸也高興的拍手錶示祝賀,媽媽看着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端午安康作文9

五月端午節,賽龍舟的陣陣吶喊聲又迴盪在耳畔。令我震撼的不只是賽龍舟壯觀的場景,還有振奮人心的龍舟精神。

相傳戰國時期的屈原投江自殺,眾人為了尋找他而划着龍舟,追趕拯救。演變成如今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之士而划龍舟,以驅趕魚兒,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五月五,端午這天,我又來到了河邊,觀看一年一度的賽龍舟。

一支支隊伍靠着河邊,紅隊,黃隊,藍隊……旗幟迎着風飛舞着,化作一隻只彩蝶,紀念着、緬懷着。一聲吶喊令下,龍舟疾速向終點衝去,宛如飛龍一般。領頭的隊員打着鼓,聲聲吶喊雄壯有力,劃舟的壯士們喊着同樣的號子,船槳一起一伏,像飛躍的竹片,打起一層層水花,濺在壯士們的衣服上,分不清是汗還是水,一番激烈的鬥爭後是另一番風景:划龍舟不僅是男人上,女人也照樣可以上!

一羣女漢子上場了,氣場一點也不比男人們差。男人們喊口號,女人們則唱起了歌,唱的啥?是讚揚屈原的愛國精神啊:“是誰讓他最後投進茫茫大江,才使得那一篇篇名作地久天長……“她們拼盡了全力划龍舟,向終點拼搏着,不怕垮了也不怕累。她們説:“男人可以做到的,女人也一樣可以做到。”這種不服輸的勁實着令我震撼了。“二十米,十五米,十米……“就快到終點了,汗水早已沁透了衣裳,左右臂的痠痛侵佔了整個身體,可她們還在堅持着,不懈地向終點衝去。一越過終點線,累的像一灘泥一般癱坐在岸邊。可洋溢在她們臉上的,是無盡的歡樂與自豪。

是啊,要有這種拼搏精神,不服輸的精神才會成功啊。如今,不僅僅是男人,就算是女人也可以打出一片天地。每個人都有創造價值的機會與能力,用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可以做到。

今年的端午,帶給我的不僅是划龍舟的精彩,還有那不服輸、不怕輸的龍舟精神,這也帶給我拼搏與不懈的勇氣。

端午節就這樣子結束了,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安康作文10

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春日的一天,我有幸來到了北京的北海公園。

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被碧綠湖水環繞的瓊島。島上聳立的是那座高大而挺秀的白色的塔就是歌中唱的“海邊倒映着美麗的白塔”。

我懷着喜悦的心情,隨着三五成羣的遊人快步向白塔走去。穿過正覺殿,繞過普安殿,一棵棵樹木被我甩在身後,一節節階梯被我踏在腳下,我終於站到了瓊島頂部,來到了白塔身邊。

我站在修飾一新的白塔下,沐浴着初春温暖的陽光,迎着濕潤的清風,頓覺心曠神怡。放眼望去,公園內棵棵柳樹都吐出了嫩芽,柔軟的柳條隨着和煦的春風翩翩起舞。蒼松翠柏間,粉紅的桃花不知不覺已經開滿枝頭。嬌黃的迎春花開得正旺,潔白的玉蘭含苞待放。一陣陣花香沁人心脾,滿園的奼紫嫣紅為初春的北海增添了不少詩情畫意。極目遠眺,金碧輝煌的故宮建築羣訴説着歷史的滄桑,高大嶄新的樓房暢想時代的奏鳴曲,一條條玉帶般的公路迎接着來自四面八方的友人。這就是現代化的北京,現代化的中國!

望着眼前的一切,我的心潮此起彼伏:北海原是遼、金、元、明、清歷代封建帝王的御花園,是無數勞動人民辛勤勞作修建而成的。這裏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潤着他們的血淚,至今還回蕩着他們低微的哭泣聲。今日的北海,已經成為了人民的公園。每一個公民都有權利在這裏遊玩,每一個遊客的心情都如那隨風泛起波紋的海水一般暢快。

下山後,我沿着湖邊慢慢地走着,繼續欣賞着迷人的景緻。湖面吹來了甜絲絲的風,輕輕拂過我的面頰,我不禁大口大口貪婪地呼吸着。小草剛剛鑽出了地皮,陽光照耀得湖水金波粼粼。幾隻小船在湖面上隨波盪漾,水中的魚兒好奇地圍着它們游來游去。玉龍亭、萬佛樓、漪瀾堂、永安寺、琳光殿……綠瓦紅牆的古代建築掩映在湖光山色中,優雅秀麗,美不勝收。

順着小徑,我來到了聞名遐邇的九龍壁旁邊。九龍壁的兩面分別是九條瑰麗威武的龍,它們色彩和諧,美觀大方,古樸而逼真。有的翻騰自如,有的剛猛有力,有的温文柔順,它們姿態不同,卻個個精巧細緻,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傑出的智慧水平和才能。

當太陽快落山時,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北海公園。這裏的一切都太美了,但是更美的是帶來春天的人們。

端午安康作文11

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了,我們早早地準備好了包粽子的材料,等待着老師教我們包粽子。

沒一會兒,老師走進了教室,活動開始了。

老師帶着我們聲情並茂地朗誦了一首關於端午的詩,然後又給我們説起了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十分愛國,可當時君王昏庸,他不僅沒有得到認可,還被誣陷。屈原再也不能為國貢獻力量,他憤怒地投江而死。老百姓為了讓魚不吃屈原,就用粽葉包米扔進江裏。現在就把這種粽葉包米的食物稱為粽子。全班聽了老師講的故事都沉默着,好像在紀念着那偉大的詩人——屈原。

老師説:“我們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要把這種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現在我們開始學習包粽子。”全班像京劇演員一樣,齊刷刷地變臉,從為屈原感到難過,到現在生活的幸福,再到可以包粽子快樂,小孩的心情真的像六月的天氣,變化可真快呀!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粽葉看着老師。

只見老師熟練地把粽葉折了個三角錐的形狀,然後往裏面放米,接着放自己愛吃的蛋黃和紅豆,順手把粽葉上的餘葉一卷,壓住裝米的地方,再把葉子一繞團,用線裹緊包好,一個完美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們也開始包了,看老師做好像挺好包的,但我們笨手笨腳的一會兒葉子破了的,一會兒米掉了的,一會兒線繩不會繞的……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好在老師會一一幫忙。

我在包粽子時,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把粽葉給弄破了,終於在老師的幫助下我成功地包出我的第一個作品,雖然線系的不牢,形狀已經變形,但是覺得很有成就感。後來我們也越包越順利……

最後在老師的結束語下,我們依依不捨地結束了這次活動。

這次多彩的活動令我印象深刻,同時也讓我明白了熟能生巧。

端午安康作文12

每一個節日,似乎都有其獨特的韻味。提起端午節,或許人們會立刻想到粽子的味道,會想起到鴨蛋的味道,對於我來説,這是永生難忘的味道。

佳節意味着團圓。從小到大,每一個節日都是一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一起分享媽媽親手包的餃子。每一個佳節裏,媽媽忙碌的身影,親友送來的月餅以及美好的祝願,奶奶精心醃製的鴨蛋以及她笑容中夾雜着的喜悦,還有全家合力製作的粽子以及大家其樂融融的笑聲。一年又一年,我們重複着這樣的方式過節,平淡中,藴藏着幸福的味道。

但自從在縣城買了新房後,我們從老家搬出來,以前幸福的場景漸漸淡了。過節時,就僅有三個人圍着一起吃着食物。為了我們讀書,爸媽買了新房;可為了還債,爸媽去外地打工了,差不多每年只會回一次。元宵節根本沒有在家,因為元宵節時工廠早已經開工。爸媽也考慮過接我們去外面過年過節,可奶奶卻因病痛而不能坐車,爸媽在家的時間很短,我是多麼希望過年那一段時間過得慢一點啊。

偶爾,爸媽若能在端午回來,大家又聚在一起吃美味的粽子,輕輕的剝開,裏面是白白的糯米,還有兩個大大的紅棗。一口咬下去,香香甜甜,加之竹葉淡淡的清香,讓人回味無窮……此時,那種幸福的感覺就在心裏慢慢蔓延開來。

小小的粽子裏滿載着愛的味道,又回到了從前的幸福。

也許,每個人對各種節目的不同味道都有着獨特的體會和深刻的記憶。而這種體會和記憶,不僅僅源於各種節目食品的美味,更是由於某種情感摻雜其中。就像這端午的味道,那是清清的竹葉香,濃濃的紅棗甜,還來雜着淡淡的感動和濃濃的親情。

端午安康作文13

農曆五月初五過端午,可謂極“樂”。

端午之樂,“樂”在熱情奔放的賽龍舟。“咚咚、咚咚咚”,河上,四條顏色各異的龍舟正在飛快地行駛着,在河面劃過一條曲折的水痕。河旁,圍滿了觀賽的男女老少,他們的心也被賽情緊緊牽動着,還不時為其吶喊助威:“加油!加油!”此刻,一條火紅的龍舟奮起加速,從四船中脱穎而出,遙遙領先駛在最前頭。舟上,助威者狠狠地擊着鼓面,頻頻的鼓聲響徹雲霄;劃舟手勻速地划動着船槳,激起朵朵水花,它們的心也如火般“燃燒”着。“樂”賽龍舟,怎不令人激情澎湃?

端午之樂,“樂”在趣味橫生的包粽子、吃粽子。每逢端午,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會掛上“肉嘟嘟”的粽子——那時,就是大夥兒曬手藝、曬幸福的日子了。粽餡有各式各樣的:放肉的鹹粽、放蜜棗的甜粽……最有意思的就屬包粽子了!包粽子前,要準備好所需的材料:糯米、水、餡料、粽葉等。首先把浸水的粽葉對摺再對摺,製成一個立體的三角形;然後將糯米裝進粽葉內,再放入自己喜歡的餡料。最後,把裝滿糯米的粽葉壓平整,用細繩紮緊,放入鍋內蒸煮一會兒。

半晌,粽熟了。夾出熱氣騰騰的粽,我深吸一口氣:嗯——好香!咬一口鹹粽嚐嚐:哇塞!太美味了!那又軟又粘的糯米,香噴噴的肉,完美融合——真是美食CP啊!“樂”吃香粽,怎不讓人味蕾綻放。

端午之樂,“樂”在插奇香無比的艾草和菖蒲。文天祥有詩曰: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支艾。人們在端午節,常懸掛艾草於門外,希望驅邪、驅蟲、祈求一生平安的美好寄託。“樂”插艾草,怎不令人憧憬美好?

如此趣過端午,怎一個“樂”字了得?

標籤: 安康 端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pnex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