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粽子節作文

粽子節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粽子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粽子節作文

粽子節作文1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快到了,家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以此來紀念

愛國詩人屈原。這讓我想起了去年的端午節——學包粽子。

記得那天,我家又包起了粽子。説到包粽子,我外婆可是一個好手。外婆為我們包粽子,我看的手癢,就纏着外婆學包粽子。包粽子要準備好多東西,包括用醬油浸泡的糯米、有肥有精的肉塊、洗得乾乾淨淨的粽葉和彩色的包紮線等等。一切準備就緒了,我們開始包粽子。外婆邊做示範邊教我:“先將粽葉正面攤在兩手中,雙手外翻,將粽葉裹成圓錐狀。”我看見外婆手中的粽葉,就像是圈養在籠中的穿着深綠色外套的虎皮鸚鵡一般聽話,任由外婆擺佈。而手中的粽葉,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般不聽話,捲來捲去都是直筒,卷不成圓錐形。

外婆看到了,就指點我説:“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點。”有了外婆的指點,一片捲成圓錐形的粽葉就被我牢牢地攥在手裏。看着我卷好了,外婆不緊不慢地對我説第二步:“將卷好的粽葉卡在左手虎口,虎口面向自己,與長尾巴的一邊靠外,接着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卷好的粽葉裏,然後拿一塊肉放在米上,再蓋一層米,壓一壓。這一步要做的事情比較多,慈祥的外婆見我忙不過來,便放慢了包粽子的速度。而我也沒有辜負外婆的期望,用我出色的戰果來回報外婆的耐心。最後是一道捆繩工序,只見外婆雙手緊捏粽子,用彩色的繩子在粽子上纏了一圈又一圈,最後,繫上繩結,一個繫了彩色繩子的粽子就包好了。別隻看外婆這麼牛,我的技術也不賴,外婆包好粽子剛想來幫我,一個精巧的彩色粽子就出現在了我的手中,這摸樣,跟外婆的真是有的一比了。大概又過了半個小時,一座粽子堆成的小山出現了,這就是我們的成果。放眼望去,那幾個精緻的小粽子,就是我包的。

外婆把粽子放進蒸鍋裏,不一會兒,濃郁的粽香味便從鍋中傳來,饞得我口水直流。大概過了一個半小時,粽子出鍋了,我挑了一個自己包的粽子,剝開來一嘗,太香了,第一次包粽子的我竟做出了這麼好吃的粽子,真是不敢相信。

是啊,在那一天我還做了很多的事情,可我都記不太清了,唯獨對包粽子這件事記得最清楚,那是因為那天是我第一次學包粽子,第一次吃自己包的粽子。那個滋味真是美啊!

粽子節作文2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都要吃粽子。下面,我給大家講講關於端午節粽子的知識吧。

首先介紹一下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吧。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所留下的節日。屈原是我國古代一個千古 流芳的人物。他滿腹才華,卻遭奸人所害,被迫跳江自盡。人們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糟蹋,就回家拿米團往水裏扔 ,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端午節,也就有了粽子。端午節還有好多別稱呢,如: 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浴蘭節、端 禮節、解粽節等。

我想,大家都很喜歡吃粽子吧。現在市場上的粽子有好多種呢,如: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 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叉燒粽等。聽得都流口水了吧。

關於粽子的做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粽子做法不一樣。我就説説紅豆沙味粽子的做法吧。做粽子之前首先 要準備好材料,主要有:一包紅豆沙,一大碗江米,一把粽葉粽繩,粽葉多數是竹葉,也有蘆葦葉做粽葉的。準備好 材料之後就開始進入做的程序:先把粽葉粽繩洗乾淨用水浸泡;接着把江米用清水淘淨,然後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 水開火煮熟或者蒸熟;接着用同樣的方法把紅豆煮熟,並將煮熟的豆子攪拌成糊狀,就成了豆沙;下面就進入了包粽 子的程序:先取出兩片粽葉背對背重疊,再對摺成三角杓狀,然後放入1勺米,攤平後加入1勺豆沙,再在上面酌情加 上1勺米,包成三角錐狀,然後用棕繩綁好即可。包粽子很有技巧,不會包的用粽葉包不住,還有的包出的粽子大小 不一不好看。粽子包好之後,放入蒸鍋中蒸20分鐘或者放入清水中煮20分鐘即可食用。

對了,關於端午節吃粽子的諺語也有好多呢,如: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鬆。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櫳。食 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槓。食過五月粽,不夠百日又翻風。等等。

還有,現在流行端午節發手機短信,我爸就收到好多條,我給大家説兩條吧。第一條:我是粽葉你是米,一 層一層裹住你;你是牙齒我是米,香香甜甜黏住你;粽子裏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記得給我發信息,不然粽子 噎死你!端午節快樂!第二條:我用一份健康的綠豆,一份開心的花生,一份美麗的紅豆,一份快樂的調料,包成一個 開心的粽子送給你,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

粽子節作文3

今天是一月份的最後一天,我和家裏的大人們一起來到酒樓包粽子,迎接新年。包粽子是我們家的習俗,每年在即將到新年的那一天,帶着芭蕉葉,糯米,香料,竹繩來到酒樓、奶奶家包粽子。

包粽子的前一天,我們早早的就洗好了粽葉,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酒樓了。就在那矮矮的平桌上,我們把葉子放好,在門外淘好了米,放在一個大盆裏。那米可不是一般煮飯用的米,而是我們精挑細選出來的上等香糯。我們家包的粽子,既不用花生,也不用綠豆,但它依然散發出香味,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包在粽子裏的,是一種香料,這種香料,平時種在奶奶家的陽台裏,一到包粽子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它的葉子摘下來,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撕的時候,可以聞到清新的香味。當我們小孩已經把葉子撕好的時候,就會把它交給大人們,放在一個小小的用磚製成的小罐子裏,大人們拿着一個小棒子,把它搗碎成粉,搗碎後,再放到鍋裏抄一抄,綠色變成了黑色時候,香料就做好了。接下來,我們還要去準備竹繩。這種竹繩,是生在在老家山上的一種竹子做成的,並不是每棵竹子都可以做成竹繩的。做成竹繩的竹子,必須是節長眼少,不嫩不老,長得勻稱。選好竹子以後還要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當一切的材料都準備好了以後,我們坐在沙發上,開始包粽子了。 、

姑丈、爺爺、爸爸、媽媽負責綁粽子,姑媽、奶奶、姨婆則負責包粽子。我呢,在旁邊觀察,幫幫忙什麼的……

只見奶奶拿起兩張葉子,疊在一起,用碗舀起一碗米放在葉子的中央,再拿起一塊沾了香料的肉放在米的中間,再舀起一小碗米蓋住肉,然後把葉子和起來呈長方形狀,再把多餘出來的葉子折起來,交給負責綁的人。綁的人呢,拿起一根竹繩繞在粽子頭上,繞兩圈,再在粽子的斜側面繞個小結固定,再拿起一根竹繩,接着重複上面的步驟,直到粽子尾,大概一個小粽子上有五根竹繩,一個大粽子上有差不多8根竹繩。

接下來,在大家的努力下,粽子已經放滿了箱子,桌子。我大概的數了一下,竟然有一百多個粽子!

今天包粽子的時候雖然我沒有幫什麼大忙,但是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包粽子的辛苦,大家的手都被竹繩嘞紅了。但是大家的心裏都是甜蜜蜜的,因為這是我們大家一起團結合作的結果!

粽子節作文4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傳説,這個節日是用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在去年的端午節裏,我們就全家總動員,在家裏自己包粽子。那天,奶奶一大早就把糯米、蜜棗洗乾淨,然後把糯米用水泡在盆裏備用,據説這樣在蒸的時候糯米比較容易蒸爛,然後又跑到超市上買來新鮮的粽葉,用開水燙一下把底部硬頭給剪掉,準備好綁粽子的棉線,準備開始包粽子了。一家人裏就媽媽和奶奶會包,只見她先把兩個粽葉重疊起來,然後把大頭折成一個漏斗形狀,先用勺子把糯米放在這個漏斗裏,再在上面放上兩顆蜜棗,最後再放上一勺糯米,然後就開始把粽葉折過來把米和棗蓋上,順着粽葉的方向折,直到把糯米和棗嚴嚴實實得包起來,最後再用棉線把包好的粽子給紮起來,這樣防止包好的粽子散開,一個粽子才算是大功告成了。

看着媽媽靈活的雙手上下翻飛,我羨慕的不得了,自己也忍不住躍躍欲試。可是等到我包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是真難呀,光是學着把粽葉折成小漏斗就學了十分鐘。後來雖然我把粽葉折成了小漏斗,但是我一把糯米放進去,手就掌握不住了,小漏斗就變形了,而且裝好米和棗後,該用粽葉折過來蓋在上面的時候,糯米就會從粽葉的縫隙跑出來,弄的葉子上、地上都是米。最後在媽媽的幫助下好不容易完成一個,可是和媽媽包的粽子一比,我包的粽子就是個四不象,而且還累的滿頭大汗,真是不容易啊。媽媽看着我為難的樣子,笑着對我説:“先別急着包,你還是先給我打打下手,多看幾次就好學了,熟能生巧呀。”於是我開始當起了小助手,給媽媽遞粽葉、蜜棗,再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裏準備一會兒上籠。媽媽包的真快,還沒等我再實踐,她就快包完了,我趕緊拿起剩下的粽葉開始練習,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又包了一個粽子,雖然還是個四不象,但我相信以後我再好好練習練習,肯定會包出漂亮的粽子來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包好粽子就開始上籠蒸了,我時不時的跑到廚房去看看熟了沒有。奶奶笑着説:“小饞貓,粽子很難蒸,要很長時間才能蒸熟,別跑來跑去的了,等蒸好了我叫你!”過了好長時間,等的我都沒有耐心了,終於等到奶奶叫我吃粽子了,還沒跑到廚房就聞到了粽葉的清香味,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什麼也顧不上説了,趕緊吃吧!

通過那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事不但要注意結果,更要注意過程,因為只有過程,才能帶給人們一種快樂。

粽子節作文5

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了我國的民族風俗,幾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一次我一見到粽子總得繞道走,否則一種膩膩的滋味兒將會油然而生。

每當我咬上一口粽子,一種説不出的難受就會不由的從心中竄出來,令我覺得昏昏沉沉,無論看到什麼都覺得噁心,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將胃中的食物一下子全給倒出來。就算我怎麼嚼,都難以下嚥,心中像塞了一團棉花死勁的令我吃一樣往嘴裏怎麼塞也塞不下去。

我不愛吃粽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則是因為我家的包的粽子與其他粽子不同,我家的粽子是用大米以及甜酒代替原先的糯米,其中也沒有臘肉或其它餡,在吃時,現準備一碗糖邊吃邊蘸。口感除了一股濃濃的甜味兒別無它味。

20xx年6月8日痛苦的端午節又來了,一大早起來北風迎面吹來,涼颼颼的,我爬起來裹着被子,慢慢向牀下蠕動。這時,只見媽媽提着一大包的東西走進家門。

我迷惑不解的問:“喂——媽媽,你——拿的是什麼?”寒風侵襲着我,凍得我直哆嗦。

媽媽走到我的跟前,將袋子在我頭頂轉了一圈,説:“説想知道嗎?”我點了點頭。

“那就是——,我就不告訴你。”説罷,有舉着那袋子回到了廚房。

我有些不耐煩了,大聲嚷嚷着:“到底——是什麼?”

“什麼!聽不見,聲音太小了。”媽媽故意賣關子。

“愛説不説,隨你的便,不聽拉倒。”

“好啦,我説了啊,你聽着粽子,香甜可……”

“別説了,我噁心。”我捂着嘴支支吾吾地説,我才不管什麼寒風北風的,直奔廁所,大泄一番,將胃裏的東西通通倒出來:我倒掉了食物我吐口水,吐了口水然後嘔胃液……

“怎麼過敏?看來這新鮮甜美的的糯米粽子只好讓其閒置了,哎——。”媽媽無奈的長歎一聲。

“啊——糯米的不是媽媽做的大米粽子,那我愛吃。哈——啊——欠——。”我擤了擤鼻涕説:“真不爽,剛起牀就別北風給凍感冒了。”

媽媽瞟了我一眼,冷淡的説:“怎麼還懷疑我的手藝,嫌我做的粽子不好吃?”

……

早餐,香噴噴的粽子端上來時,我邊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在口中,黏黏的粽子不是的在嘴裏散發出一連串的鹹味,鮮美的湯汁從中溢出,猶如波濤一般在口中翻滾,又好像鞦韆一樣在其中搖盪。臘肉更是爽口,臘肉看起來膩膩的。可一放到嘴裏味道卻截然不同,軟嫩的臘肉在嘴中滑而不膩。鹹鹹的粽子配上軟嫩的臘肉令人一個子叫好,兩個字叫美味,三個字還想吃。

這個端午節並非是痛苦的,而是快樂而又美好的。

粽子節作文6

粽子,是端午節人們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起源於中國民間。那粽子又是怎麼來的呢?傳説,粽子是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而開始製作流傳的。人們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魚吃而損壞,就將粽子作為魚餌投放。於是,每年的那一天,人們就以相互送粽子來作為對屈原的紀念。

六一兒童節這一天,我和我們班的同學一起來到黃昊威家的鄉村灶台歡度六一併舉行包粽子活動。我們上午九點多就到達了鄉村灶台。一看、啊,包粽子的很多材料都準備好啦!有糯米、花生、海蠣幹、香菇、蝦仁、鵪鶉蛋、竹子葉……等,形形色色,看的我眼花繚亂。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趕快跑去洗手。洗完手,來多眾多的粽子材料前,有一個老阿姨在旁邊手把手的教我們怎麼包粽子。

只見她先拿起兩片竹葉尖對尖的疊在一起,然後折弄成一個圓錐體,在確保這個圓錐體沒有漏洞之後,就往裏面加生糯米和花生等佐料,加到五分之四的時候,就把這個“三稜錐”倒過來,然後再把它壓實、弄平,再抓住剩下的那部分粽葉對摺,然後壓到粽子上面。如上再做一次,就可以用麻繩捆紮了。這樣,一個有稜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照着她的方法自己做了一個,可最終做成的卻是一個難看的“粽球”,我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媽媽身邊,望着媽媽手中包好的粽子,媽媽見我難受的樣子便安慰我説:“寶貝呀,包粽子也不是她們一生下來就會的,熟能生巧,她們也是勤學苦練才練就了今天這樣包粽子的技術。像你這樣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怎麼能包好呢?”聽了媽媽這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語,我便打起精神,重新來到包粽子的地方練習起來,經過多次失敗我終於能包出像樣的粽子了,最後我包出幾個像樣的粽子了。望着這些我親手包的粽子,我非常高興和自豪,哈哈!我終於學會包粽子啦!

包完粽子,我與同學在戰鬥盤裏玩陀螺,時間就像飛速旋轉的陀螺一樣,偷偷的從我們的歡聲笑語中溜走了。午餐時間到了,吃着我們自己包的粽子,我們都分外高興。吃完飯我們還去抽了獎,時間悄悄地從抽獎箱上飛走了。我們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充滿歡樂的地方。

這次包粽子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我終於學會包粽子啦!不僅如此,我還收穫了很多歡樂。

粽子節作文7

今天是端午節,我親愛的老媽有事,所以把我“託”到了王別格家。

我剛一衝進門,就看到了王別格和嶽阿姨在餐桌上忙活。王別格一見我來了,就讓我一塊兒包粽子。怎麼辦?我可是個包粽子的“大菜鳥”啊!叫我吃粽子還行,叫我包粽子還不如讓我去毀粽子呢!我當時那個汗那。我直愣愣的站在那裏。“快點過來!”王別格又朝我喊道。我被逼無奈只好硬着頭皮走了上去,説:“呃,這個嘛,我不會。”王別格不以為然的説:“我也不會嘛,我第一次包粽子的時候還把粽子包成了沙漏,一鬆手,米”嘩嘩“的往下流”。我只好拿起一片竹葉跟她學了起來。“首先,把竹葉對摺,再折一個小角。”,王別格向我演示完就來檢查我折的怎麼樣。“哎呀。這是吃的,你不要把她當成卡紙折啊!”王別格對我説。我無可奈何,只好重新折了一次。“嗯,這次還不錯”聽到了她説的話,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看樣子,她不會再叫我重新再折一遍了。“接着把粽葉打開,握住下面”王別格一看,説:“做的還不錯,現在要放餡兒了。先放一勺米,再放一勺豆,然後再放一勺米,然後再放半個棗,最後放一勺米。”王別格説的太快了,我有暈,於是對她説:“你直接告訴我要幾勺米、幾勺豆、幾勺棗就可以了,我自己搭配。”嶽阿姨説:“其實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搭配。”我:“那我就光加米,不加豆,也不加棗。”王別格説:“不行,就你喜歡那種口餡,別人都不喜歡。誰知道你你包的粽子是哪個呢?”我立刻反駁道:“做個記號不就得了?”由於往下我不能做了,所以那個半成品被送到了嶽阿姨那裏,叫她幫忙“整整容”,再“縫好皮膚”。

該煮粽子了。阿姨先把粽子倒進“盆地”(小鍋)裏,又把一盆水倒進“盆地”裏,讓水沒過粽子,使所有的粽子“溺水”,無一倖免(當然不能有幸免的了,不然,怎麼吃呀)。然後,煮上兩個小時,再悶上半個小時,粽子就煮好了。

王別格一聽説粽子煮好了,便飛也似的跑向餐桌。嶽阿姨剛把粽子端上來,她便迫不及待地把一個粽子撥開,把粽子用筷子一分為二,小口小口的品嚐完了,對粽子讚不絕口。我被她所逼,原本想“付出無回報”的,但被她硬塞進了大半個粽子。噎的我直翻白眼,不得不以跑步的方式來緩解我那可憐腸胃的壓力。

這可真是個有喜也有憂的端午節。

粽子節作文8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傳統的端午佳節,也是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為此,我選擇了一個特別的慶祝、紀念方式——包粽子。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叫我和他一起包粽子。這不是很好辦嗎?我很快答應下來。

俗話説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媽媽的話音剛落,我就馬上從廚房拿來了一疊青翠欲滴的粽葉,接着,又拿來了一捆棕繩,端出糯米和其他餡料。“開始包粽子啦 !”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歡呼完了後,我擦了擦手掌,瞟了一眼桌上的材料。神氣十足地説:“包粽子的材料你給我聽好了,本帥哥秦師傅要把你們變成一個個大粽子。你們可要聽話哦!不聽話是要吃了你們的哦”

於是,我選了一片粽葉就開始包起來。我先把粽葉底下捲成三角形,上面露出一部分粽葉,捲成了一個“喇叭形”,就開始添米和餡料。我看了看媽媽,媽媽還在粽葉呢!我得意洋洋得想:呵呵,老媽真慢,連我也比不過,真是一頭大蝸牛!正當我沉浸在喜悦中時,媽媽看了看我手中的粽子,説:“你包的方法不對。”這句話給我當頭潑了一頭冷水。我嚇了一跳,不小心用力捏了一下。“譁”,糯米就像飛珠滾玉似的跳了出來,散了滿桌。媽媽滑稽地説:“看來,這位小帥哥秦師傅的手藝不太高超哦!”我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但是還不情願地説:“那我怎麼辦?”“我來給你做個示範!”媽媽爽快地回答。

我瞪大了眼睛。只見爸爸拿起一片粽葉,麻利的卷出了一個三角的形狀,添上米和餡,手輕輕地向對角處卷,再綁上粽繩,一個三角粽就包好了。我也學着爸爸的樣子,折粽葉,加餡料和米,緊米,包好,再加上棕繩。這樣,一個粽子就在我手中誕生了。

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方法一個一個地包了起來……把水燒好後,我和媽媽把粽子一個一個小心翼翼地放進鍋裏。在煮粽子時,我的心情就如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不一會兒,我就要去廚房看一下,總擔心粽子掉出米粒煮成一鍋粥。站在鍋旁,目不轉睛地看着那在鍋中上下襬動的粽子,好像在説:“主人,主人,不要擔心,我會保護好自己的。”一個小時終於到了,粽子煮好了。

我吃着這些香噴噴的粽子,心裏美滋滋的。不禁有些感慨,我們包的粽子,雖然沒有超市裏的好看、味道好,可這是自己親手做的,不僅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愛國詩人的深切敬意,還體會到了包粽子的快樂!

粽子節作文9

説起端午節,我的話匣子就關不住了。因為去年的端午節,我就親自嘗試了一回包粽子的喜悦。別急,你聽我慢慢説吧!

去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這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聽到吃的東西,我的興趣就上來了。爸爸話鋒一轉,説:“可是,今天可不能吃白食。你也要親自動手。”

聽完爸爸的説教,我就忙乎開了。不就包粽子嗎?這還能難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兒可是一頂一的聰明。開始包粽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聽別人説,粽子包的好壞可以檢測出一個人的細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會有什麼傑作。雖然表面上我信心滿滿,可心裏還是在打鼓,畢竟我從來沒有包過呀!

外婆給我示範了一遍,我就手忙腳亂地做了起來,先把三片粽葉疊在一起,接着折成漏斗型,然後裝入糯米,可是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去之後,這些淘氣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跑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有發現什麼蛛絲馬跡。外婆一看我的動作,就知道出現了什麼問題,連忙説道:“小楓,你的漏斗尖角有一個小洞,糯米就是從那裏出來的。”我趕緊把漏斗尖角捏緊,這下糯米娃娃就老實多了,全部呆在了粽葉裏。我自言自語地説:“外婆真不愧是粽子專家。”我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在我包的粽子裏放上了一枚硬幣。誰吃到了我包的這個粽子,就能夠財源滾滾、好運連連,喜上加喜……

粽子包好後,接着就是放進蒸爐裏蒸了。我趕緊把我包的粽子和外婆、爸爸媽媽的粽子混在一起,沒過多長時間,粽子就可以食用了。我們每個人手拿一個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慢慢地解開粽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進去,發現裏面全是剁碎的豬肉,害得我白高興一場。我仔細地盯着大家,外公吃到的是豬肉粽,外婆吃到的是豬肉粽,爸爸吃到的也是豬肉粽,只有媽媽吃到了硬幣。這可把外公、外婆,爸爸都給震得大吃一驚。我告訴了他們真相,是我把硬幣放進粽子裏去的。

他們聽完我放硬幣的原因,都樂得哈哈大笑。這次勞動體驗,讓我感受到了快樂,讓我吃上了滿口噴香的粽子,真值。

粽子節作文10

今天是端午節,一個為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在端午節前幾日,人們會用粽葉包好粽子在端午節那幾天吃。

我聽説最開始包粽子並不是只為了吃的,而是要灑在江中疏散魚羣的注意力,防止魚羣把屈原的屍體啄食掉。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才子才有了今天的端午節。端午節散發的不僅僅只有糯香與粽香,還有人們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尊敬與懷念。百里不同俗,我的家鄉的端午節和別的地方有着很大的區別。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爺爺一起過,因為爸爸媽媽太忙,不能回來團聚。奶奶離開我們有很多年了。這些年來,爺爺和我相依為命,我們家並不富裕,可是,生活得卻有滋有味。爺爺也因為有我這麼個聽話的孫子而自豪,逢人便講。可是隻要講到我學習上的忙,他就無能為力了,還好爺爺的建議,得到了爸爸的肯定,爺爺給我找了家教老師,以彌補我學習上的缺陷。

今天爺爺早早地買來了粽子、還準備了我根本就沒有見過的東西——雄黃、菖蒲、艾草等,我在一旁東説説,西問問,好像當年的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好奇。爺爺沒有因為我“打破沙鍋問到底”而有半句怨言,一邊整理這些東西,一邊跟我説話。

只見爺爺用棉花棒從雄黃酒裏蘸取少量擦拭在我額頭、手臂和腳背上,説是可以防蚊蟲叮咬的;接着又講雄黃酒倒在房屋的角落,説是可以防止和驅逐蜈蚣、昆蟲和蛇之類的害蟲“入侵”。

聽爺爺説起,端午節還是天氣變化的分界嶺,有古話説得好,“吃過端午粽,寒衣件件送”,就是説,過了端午。天氣會慢慢轉暖,不再有冷空氣空襲了,人們可以褪去身上的寒衣了。

待到吃粽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學着爺爺的樣子,把細線慢慢解開,褪去粽子的“外衣”後就可以看到肉色的江米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碗裏,先將早就不聽話的鼻子往前湊了湊,好歹也先讓鼻子“享受”下這天下無雙的美味吧。一縷縷粽子的香味隨即飄逸過來,我深深地吸了口氣,閉上眼睛,慢慢品位這沁人的香味。我完全被粽子的香味吸引注了,早已忘記了旁邊還有一位爺爺。

“快吃吧,亮亮!”我被爺爺的話語打斷,這才睜開雙眼,用筷子夾起美味可口的肉粽吃了起來。“嘉興肉粽,飄香萬家”,一點不假,我吃的就是嘉興肉粽。

粽子節作文1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這個粽味飄香的節日裏,我和媽媽做了一頓粽子美食。

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一番來歷呢!媽媽以為讀後感我不知道,還試探的考我,其實我早就在書中得到答案了。嘿嘿咱讀書人就是長見識。我誇誇其談。繪聲繪色給媽媽講的一愣一愣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位愛國人士————他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 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 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身體了。

媽媽聽後滿意的笑了。粽葉和米也泡好了,媽媽示範給我看。包了一個漂亮的三角型粽子。我隨後按圖索驥自己也包起來,把粽子葉折成三角型。然後把泡好 的米放進葉中。可以放肉的由於我不喜歡吃肉,所以我只放米。這樣還好包一些。為了更好的區分,我和媽媽決定不帶肉的我來包,用黑線綁,有肉的粽子媽媽來包 就用白線。看花容易繡花難,我左折一下右折一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啊。終於包好了一個不“像樣的”粽子來。汗。還真不容易,看着媽媽快包一小盆了,我迫不 及待的把我的作品拿給媽媽看。媽媽皺着眉頭説:“真像小手”我們開心的大笑,接着媽媽又鼓勵我説,第一個難免會包不好。包幾個熟練就好了。

我包了第2個、第3個、第4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快、。一個比一個漂亮,熟能生巧這句話是誰説的來着。太有道理了。粽子包完了。我也累的 夠嗆。看着鍋裏熱騰騰的粽子。我以翻江倒海之力大海撈針之勢,終於把我首創“小手”找到了。自己的勞動果實是最香甜的,我的“小手”太好吃啦!

粽子節作文12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包一次粽子。這是我們家第一次包粽子,我興奮極了,對媽媽説:“媽媽,這次我一定要學會包粽子。”

昨天,媽媽已經把糯米和紅棗泡好了,也把粽子葉也按要求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第一步先拿一片粽子,把葉子一端折成錐形;再抓一把糯米放在錐形中,米中間塞兩顆紅棗;接下來用另一端葉子封好口,不能讓糯米漏出來;最後用一根繩子把包好的粽子纏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包粽子的步驟,我和媽媽都記得很清楚,但是做起來一點都不容易。媽媽包的第一個粽子太好玩了,完全看不出是什麼形狀。看到粽子我哈哈大笑。我對媽媽説:“媽媽,這個粽子樣子有些詭異,像一個骷髏頭。你敢吃嗎?”媽媽沉默了一會説:“哎,那我把粽子拆了吧,沒人敢吃就麻煩了。”媽媽看看我的粽子也忍不住笑了起來説:“你的粽子米快漏完了,煮出來只剩葉子了。難道你讓我們吃葉子嗎?”我拿起自己的粽子看看,太扁了,葉子裏只剩下一點米。我唉聲歎氣地説:“看來我也要重包了。

我又重新拿了粽子葉,和媽媽一起按照步驟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步。我先用粽子葉摺好形狀,放適量的糯米和紅棗,小心翼翼地封口,不能漏出一點縫隙,在爸爸地幫助下用繩子纏得緊緊的。這個粽子包好了,我仔細欣賞我的“作品”,自我感覺還比較好。雖然粽子的形狀還是不好看,但是沒有漏出米。我把我的“作品”拿給媽媽看,媽媽説:“嗯,進步很大,繼續加油,相信你會做得更好的。”受到媽媽的表揚,覺得自己的幹勁更足了。我看到媽媽包的粽子形狀也越來越好看了。我對媽媽説:“媽媽,我們快快包吧,我想早點吃上粽子。”媽媽説:“好的,小饞貓。想吃就要加油幹。”

我們一共包了二十個粽子。媽媽用一個大鍋煮了滿滿一鍋。粽子的清香充滿房間,我覺得自己的肚子咕咕地叫。我不停地問媽媽:“粽子熟了嗎?我餓死了。”媽媽回答説:“快好了,再等等。”我覺得時間好長呀,快到了世界末日。媽媽終於説:“好了,可以開吃了。”我噌地一下跳了起來,撲向了粽子。

吃着自己包的粽子,覺得這個粽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粽子節作文13

這一次的話其實自己沒有回家,然後媽媽他那一邊也是因為首先是他不懂得説怎麼去記這些東西吧,就這些熟食類的東西寄過來確實是挺麻煩的,太麻煩,然後我也比較麻煩,然後在這一個路途狀態挺擔心説這個東西會不會壞掉啊之類的,雀食就是這樣子,然後自己也是一個特別懶惰的人,雖然説自己很想要吃,但是自己並沒有想要去把它加熱之類的這一種行為,所以這就沒有説特別強烈的要求,媽媽説要去給自己,自己自己做一個粽子吧,但是朋友他們的媽媽就是要給他們寄這些好吃的東西,自己就要去跟媽媽炫耀,就是説自己的朋友她的媽媽怎麼樣怎麼樣嘛,這種媽媽大概也是可以猜得到,就是自己也是會有那麼一點小氣的她給自己記這一些宗旨的,但是呢,自己就真的是沒有任何的期待,沒有期待説她給自己記着一些俗事,因為要是記了之後呢,這一雀食也是挺難搞的。

然後這也就是昨天的話還是比較幸運,就是吃到了三個地方的這個粽子,只到了一個是自己的一個朋友,他舍友媽媽記得是一個茂名的,就吃的時候,我們家裏那邊的那種粽子是完全不一樣的,然後還有一個是吃學校食堂的嘛,就雙屬於這一邊的特產了吧,這一邊的這個種品品種了,然後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班上的一個同學,他跟他的媽媽吐槽説學校的粽子不好吃,然後他的媽媽就給他買了一箱寄了過來,最後就是忽逢晃悠的去吃嘛,吃的時候其實也沒有任何的感覺就沒有辦法説讓自己。嚐到家裏的那一種味道,但是呢,就因為沒有辦法嚐到家裏的味道,就讓自己更加的想家了,然後去吃家裏的那一種粽子,尤其是在吃到舍友朋友舍友就是朋友舍友的那一個粽子的時候,這一陣子當時就特別喜歡回家去吃那個,讓自己一次性都能夠吃個三四個的粽子。

但是也沒有辦法,就是不能把這一個想法告訴媽媽,畢竟今年的話因為家裏是比較特殊的情況,然後又因為我們那邊的風俗習慣就沒有辦法去把這個粽子859都是別人家給的,然後最後今天的話就是朋友,他的媽媽給他寄了我們家鄉的那一種粽子,因為我們是同一個地方的人嘛,真的就是第1口就嚐到了家裏的味道,所以是特別感動的,就是覺得你在家鄉之外的地方你還可以嚐到家鄉的味道的,喜歡的東西是真的會特別令人感動的,而且是來自朋友的這種贈送就更加的感動了,就覺得這個粽子節自己也是受到了挺多感動的。

粽子節作文14

進入六月,端午節將至。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怎樣的,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來看下面的詳細介紹。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我們所知道的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説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裏願望而已。傳説,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説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粽子節作文15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和媽媽買來了糯米和粽葉,準備自己包粽子。

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要包粽子呢?”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説,屈原跳進汨羅江後,人們怕他的軀體被魚兒吃了,便用糯米包成粽子,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將粽子投進 汨羅江,讓魚兒去吃這些粽子,不去吃屈原。後來,包粽子就逐漸成為了一個民間習俗。”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回到了家。

回家後,洗完手,便正式開工了!我覺得挺好玩,便報名參加了包粽子。外婆先給我做了一個示範,並指導我完成了一個。我覺得十分簡單,可是,一離開外婆的指導,我自己包時,手卻怎麼也不聽使 喚,總也包不好。包粽子要先將粽葉裹成一個漏斗的樣子,但下面沒有洞,是一個三角形,再舀一勺糯米倒進去。可我卻不能完成這個簡單的工作。總裹不好,看不準位置,不是高了就是低了。有時看似裹好了,但到糯米進去時,粽葉被我包成了名副其實的漏斗。倒進去的糯米一顆顆的往下漏。我有一點灰心,但沒有放棄,繼續努力着。希望突然就會包了,可現實是殘酷的啊,我還是沒有成功。我完全放棄了,去看動畫片去了。可一想到待會兒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那該有多好啊!這個念頭使我放下遙控器,又回到餐桌,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我仔細地觀察着外婆是怎麼包的,我掌握了一些技巧後,便自己包了起來。我把粽葉的大約三分之一處掐住,然後把下面的三分之一裹上來,裹好後,我仔細地檢查了裹緊沒,有沒有漏洞。我舀了一勺糯米倒進粽葉裏,再用剩下的粽葉像平時折星星那樣,圍着最初裹的那個形狀裹幾圈。終於快大功告成了,我用線把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還調皮地打了一個蝴蝶結。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了!我高興極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後來包粽子就順利多了。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多粽子。外婆包粽子拿到了鍋裏,午飯時就能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午飯時,粽子終於閃亮登場了!我和哥哥爭先恐後地搶着又香又甜的大粽子。這些用我的汗水換來的粽子,我總覺得我自己包的粽子要比商場裏賣的好吃一百倍!

從這件事裏,我明白了:一定不要放棄,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的!

標籤: 粽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k7p98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