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家鄉的端午節佳作500字

家鄉的端午節佳作500字

端午節那濃郁的粽香,那美麗的五絲和那清幽的艾香,都令我們着迷。下面語文迷網為大家提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端午節佳作500字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

又到了一年粽葉飄香的時節, 背井離鄉數十年的遊子印象深刻的還是小時候的端午節。

一、粽葉採摘

端午前好幾天母親就吩咐我們去河邊採摘粽葉,採摘那種又長又大的葉子,適合在包紮粽子時有充分施展武藝的空間,同時小夥伴也希望自家的粽子又大又漂亮。當然有的比較懶的人使用陳年的舊粽葉,雖然沒有新粽葉這麼清新但也另有一般舊時的風情。

二、糯米穀物

端午節前一天母親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糯米、紅豆、花生等,經過篩子精挑細選後清洗乾淨。然後在屋前的曬坪上拿出稻草燒起熊熊大火,留下大火後的草木灰,使用草木灰來浸水來泡糯米,這樣做出來的糯米才又香又黃。大家都知道現在超市買來的粽子,或者是白的或者添加了各種色素添加劑,這樣吃了對身體不好,同時也缺乏自然美感。

三、包煮粽子

黃昏時節糯米已經浸泡的發白,用拇指一捏米尖容易折斷,説明已經可以用來包粽子了。包粽子對我這個五大三粗的男人來説比較難,但母親手法嫻熟。使用一片粽葉首先做成一個鬥形,然後往裏灌米,同時往米中摻進紅豆、花生或者臘肉、紅燒肉等,然後進行封頂工程,最後使用一根藤狀的草來纏繞一下,這樣一個像模像樣的粽子就出來了。我在全國很多地方呆過,家鄉特有一種粽子俗名叫“棉花屈屈”,形狀憨態可掬,裏邊紮實豐富。可以説是敗絮其外,金玉其中。具體做法是外層使用平常大家見到的稻草、裏邊使用粽葉包裹成半斤或八兩左右的手榴彈式的大粽子。我想可能是過去大家很早要出去幹活,帶一個“棉花屈屈”去地頭或山上,可以作為一頓簡單的午餐,同時經過草木灰浸泡的糯米飯也不容易變壞變味,便於攜帶。粽子包好以後還需要放在大鍋裏煮,煮的時候需要使用柴火來煮上一兩個小時才行。到這個時候我們小孩已經困得不行,但父母親還在為明天節日的美食操勞。

四、吃粽子

粽子好吃,但老家吃粽子有講究。五月初五這天每家每户窗户上都要掛艾葉和篙草,女孩子頭髮上和男孩子耳朵上要別上艾葉,象徵着平平安安。同時南方潮濕多蛇,使用艾草能薰走蛇。我家的規矩是初五這天早上只能吃粽子,父親炒上幾個臘菜小灼幾杯。我們這些小孩兒早已對粽子垂涎三尺,顧不得蘸上白糖細細品嚐粽中滋味。

五、親友團聚

高平的習俗是端午節一般女兒、女婿回孃家過節,女婿是半個兒子,在我家更是如此。父親一般在前幾天就準備好了好酒好菜,等着姐夫、姐姐回家過節,讓我這個做兒子的謝幕嫉妒恨,可惜我娶得的媳婦不是高平人,從來沒有享受過這等福利,充滿深深的遺憾。端午時節一般是吃仔鴨的時候,長了三個月左右,肥瘦嫩硬正合適,伴上紅椒、嫩姜真是美味無窮。伴上陳年的水酒,父親、姐夫、本家的幾個叔叔一般喝上幾個小時,聊聊家長裏短,憧憬着夏收秋種的美好。

夢裏依稀幾度回高平過端午,每次都因瑣事未能成行,今年同樣如此。今天以這篇短文來回憶我們舊時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粽子和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説:“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

看到滿街的條幅,聽到粽子的叫賣聲,讀過網絡上鋪天蓋地有關屈原的貼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節了。而明天的端午節,只是城裏人親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攤小販賺錢的契機,是商家推銷自己的良策,與屈原無關。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裏人的端午節,而在家鄉,端午節卻是五月十五。因為五月初五農活正忙,稻田裏的秧苗還未插完,棉田裏的雜草還未除淨,正是農人們播種豐收播種希望的黃金時期,他們哪裏會有閒心坐下來過節呢,即使勉強自己將身體坐到了餐桌的旁邊,他們依然會魂不守舍,他們的心仍在田間地頭,仍在那些莊稼的身上。於是我們的祖先便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節也要過,農活也不耽誤,只好讓端午節作出讓步,等農活做完後,就把端午節作為慶祝播種的節日吧。這樣的端午節,自然與屈原無關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節是家鄉人每年必過的四大節日之一。根據農活完成情況的不同,家鄉人又把端午節分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鄉起初是沒有的,後來因為農村與城市親友網絡的擴大,有好些嫁到城裏的女兒都在這一天回家來過端午節,於是有親友在城裏的人家便把這一天當成他們的端午節了,後來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實的大户人家以此作為端午節的前奏,於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説了。而那些家道殷實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裏都請有長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長工或短工都還在為他們辛勤的勞動,他們有些之所以選在五月初五過端午,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慰勞一下那些長短工們,讓他們死心踏地的為他們賣命,同時也是一種積德行善的途徑,以此博得鄉鄰的口碑,可謂一舉多得,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即使家鄉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這一天依然與屈原無關。

家鄉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稱正端午。顧名思義,這一天才是家鄉人真正意義上的端午節,因為到這一天為止,家鄉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裏,農活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為了紀念他們播種的辛苦,為了慶祝他們階段性的勝利,他們便借用了這個傳統的節日,只是賦予了它暫新的內涵罷了。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熱鬧了,因為在這一天,姑娘女婿都攜着子女回孃家過節,其實也沒有誰作出一個什麼規定,只是大家都這樣,於是便有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後來在家鄉便有了這樣的一種説法,端午節便是姑娘回孃家的日子,當然也就與屈原無關了。

家鄉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稱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説到這一天為止,家鄉的端午節才算過完了。據説之所以有這個末端午之説,一是為了與早端午相呼應,二是照顧那些田多勞少又無力請工的人家,他們往往在正端午這一天還在地裏勞作,等到他們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過完了,於是他們便在五月廿五這天過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車吧,只是節日的氣氛淡了許多,但親情依舊,慶祝的心情依舊,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他們為端午節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只是,這樣的端午節,依舊與屈原無關。

從早端午到晚端午,家鄉的端午節足足要過二十一天,而家鄉的春節從臘月廿四過小年開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燈送年為止,滿打滿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鄉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者便大聲呼籲,鄉親們啊,端午節的戰線再不能拉長了,否則就要超過春節了,那還成什麼體統呢,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啊!到這時,才遏制住了端午節繼續發展的勢頭,否則,家鄉人一定會把端午節弄得比春節還要隆重。由此可見,端午節在家鄉人的心目中是多麼的重要,只因家鄉的端午節象徵着播種,象徵着希望,所以仍然與屈原無關。

其實家鄉並不叫端午節,他們叫過端陽,就如他們把春節説成過年一樣。儘管説法不同,但實際意義卻是完全一樣的。過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難過年年過,那麼過端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條苦難的長河,偶爾在長河中拾起一小瓣精緻的貝殼或者到銀河採擷到一丁點星光,以此來點燃鄉親們播種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為一種東籬採菊的怡然自得。只是,過了這些節日之後,他們依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在他們求索的空隙中,忙裏偷閒度過的這樣的端午節,真的與屈原無關。

標籤: 家鄉 端午節 佳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49gy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