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精選35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精選3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精選3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精選35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説: 紀念屈原,此説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屈原據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將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將盛着竹筒的米改為粽子,將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很多粽子。我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將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

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將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之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説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在我國,每到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會唱起這首童謠:“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同時,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説,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端午節流傳下來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也因此,過端午節也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人民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説,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以上各説,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如今,端午節已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説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説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鹹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説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裏。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鍊),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説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徵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説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採藥,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裏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忙奶奶包粽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好處。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粽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説:“如果你實在要幫也能夠。”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粽葉拿在手裏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粽葉裏,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粽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説:“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説,我再給你講講包粽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就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我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粽子扔入江中為的就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裏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然而原先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粽子包好了,滿屋都就是粽葉的香味,今年的粽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粽子,可就是我幫奶奶做了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粽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着粽葉香氣的糯米粽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就是好吃,因為這個粽子裏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就是一個“濃情搞笑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這天,我們穿着老師發的校服,前往一個離學校很近的中西餐廳——富蘭城堡。

第一個環節“端午憶屈原”開始了。大屏幕上面寫着“濃濃端午情,悠悠艾草香”。接下來老師介紹了端午節的相關知識以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主要事蹟及主要作品。作品主要是《離騷》、《天問》、《九歌》和《懷沙》等。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賽龍舟、包粽子、飲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懸鐘馗像、掛荷包、栓五色線和給孩子塗雄黃等等。

然後第二個環節開始了。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沒有裝香料的空香囊袋。紅色代表熱情,力量和勇氣。他它可以增強疫力和吸引力。綠色代表自然之母的顏色,它幫助你在學習生活中更加的謹慎細緻,朝着你心裏的目標不斷的努力前行。我輕輕下位,把香囊遞給了我的媽媽。只見媽媽一大把,一大把地把艾葉放進香囊袋裏,直到裝滿,繫上一個蝴蝶結,戴在了我的脖子上。

接下來是第三個環節“系藍絲帶”。我把藍絲帶系在媽媽的左手腕上。藍絲帶代表着感恩、鼓勵、關懷和愛。

第四個環節是“誦經典”。通過大聲誦讀屈原的作品,我內心真佩服,他真是厲害呀。

終於到了第五個環節,快樂尋寶。當老師説完開始後,全部的學生都衝了進去。有的像大猩猩,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強盜。四處搶免單券,我找到了一張免單券。帶着它去回答問題。問題真簡單,問的是“端午節是在什麼時候?”我的回答是“五月初五”。

通過這次活動,我對屈原有了更高的認識。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像屈原一樣,愛家愛國,忠貞不二。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説到端午節,大家就會想到粽子。在很多城市,“粽子節”成了端午節的代名詞,以為端午節就是吃粽子。説到端午節,很多媒體都宣傳這是一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其實,以上兩種説法都忽略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為什麼我們會不知道一個有着兩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所藴含的真實文化呢?為什麼反而是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洋節在國內大行其道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長期以來,傳統佳節在國內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05年,韓國“搶”了我們的端午節,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入選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名錄,這才給我們帶來了衝擊,帶來了反思。早在春秋,端午就是一個多民族的節日,除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等約28個少數民族慶祝這個節日。後來才慢慢傳入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當然,端午節的精神內涵也遠遠不止是吃。

在端午節的活動中,自古以來就有了賽龍舟,用五彩絲纏粽子、纏手足腕,包米粽,採插艾葉,塗飲雄黃酒,調製硃砂酒,採集露水洗眼睛,採多種草藥,人身上及屋內各處懸掛香包等等,以上這些都告訴我們最早端午節是防疫祛病、避瘟驅邪、祈求健康長壽的一個節日,它寄寓了人們平安和順的美好心願。後來,才漸漸加入了紀念地方性名人的內容,例如長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紀念屈原,長江下游江浙吳地端午節紀念伍子胥或紀念越王勾踐及孝女曹蛾。

同學們,一個國家的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與靈魂。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一起來重視並過好這個防災祛病、祈求健康長壽的傳統節日,恢復它的文化內涵,讓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珍惜我們的端午文化。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每到這一天,熟悉的兒歌總會迴盪在耳畔:“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過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要在端午的前一天下午包好。粽葉、竹葉還有裹粽子的菖蒲葉子要在鍋裏煮一下。煮好的葉子不再青翠欲滴,而是變得結實柔韌。單是粽葉的香味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了。

媽媽會包多種口味的粽子,糯米餡的、鮮肉餡的、蜜棗餡的、麥仁餡的、紅豆餡的……有時媽媽還會包雜糧餡的,就是各種米、各種豆、各種乾果混合着包在一起,五顏六色的,像是一個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心靈手巧的媽媽包起粽子來是又快又有型,左手託着粽葉,右手撈起一把米,放在粽葉中間,箬葉的,媽媽會包成“磚頭形”、“元寶形”,竹葉的,媽媽會包成“三角形”都用細長的菖蒲葉子纏得結結實實的,這樣煮出來的粽子才會緊緻有彈性。

粽子要在大鍋裏煮一夜。

端午節的早晨,會早早的被媽媽叫醒,媽媽要在我的手腕上裹五絲,就是用黑、白、紅、黃、綠五種顏色的絲線編織而成。洗臉水是媽媽煮粽子的水,褐色的、散發着粽子的香味,洗完臉上滑滑的。

待媽媽打開鍋蓋,滿屋都瀰漫着粽子的清香,讓人聞了禁不住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撒上白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甜甜糯糯的,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每每這時,媽媽都會給我講屈原的故事,而我總是百聽不厭,懷着對屈原的敬仰,咀嚼着分外香甜的粽子,我更加喜愛端午節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我國有個起源於春秋戰國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防疾病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運動的節日,叫端午!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十分悠久,傳承了幾千年!

關於端午的來源,人們有許多説法,但其中流傳最遠、史書也有明確記載的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本來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因為當時的國君十分昏庸無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國又蠢蠢欲動,準備攻打楚國。屈原向國君進諫,卻被罷了官,放逐到了鄉村。後來秦軍攻破了楚國國都,楚國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後,悲痛欲絕,在自己生活下的茅屋裏寫下《懷沙》後,望着楚國國都,向滾滾的汩羅江中跳去。大家見了,有的拼命打撈,有的用粽葉包着糯米往河裏扔,還有的在用雄黃驅趕蛟龍。為了紀念他,人們把這天叫端午節。

端午節是春夏交際之時,蚊蟲眾多,疾病易發。所以,每到端午,人們都要驅五毒、吃五黃、插艾草、菖蒲。大家還會從街上買來蛋,把它放進鍋裏和艾葉一起煮,把蛋吃掉後,再用煮蛋的水洗臉,傳説一年也不會被蚊蟲叮咬。小孩兒還會把自家煮的蛋拿出來,和鄰居玩“碰蛋”,看誰的蛋結實。贏家據説一年都不會被病魔困擾!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會組織去划龍舟。江邊聚滿了人,他們瞪着眼珠子,不停地喊着“加油加油”,為龍舟上的人吶喊助威。而龍舟上也擠滿了人,他們雙手拿着漿,使勁地劃啊劃。當有一隻龍舟最先劃到終點時,觀眾就會熱烈地鼓起掌來,有的甚至跳了起來。整個場面熱鬧非凡,充滿了喜悦!

這就是端午節,這就是我國的端午節!我愛端午!

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它是怎麼來的呢?通過查資料,我瞭解到:原來,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一樣的愛國人士的,而且,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囊等。我喜歡吃粽子,這次也不例外,我和媽媽一起包粽子。

我們準備了許多材料:有粽葉、糯米、紅棗和鹹肉等。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糯米浸泡在水裏,再把粽葉和紅棗放入水中清洗一下,將棗核去掉;然後,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鋪平的粽葉裏,包成三角狀,不封口;接着,將處理好的紅棗放進去,又在上面撒了一層糯米,封上口;最後,在粽子外面繫上腰帶。我也跟着做。很快,一個一個口味不一的小粽子做好了,它們排成一排,可愛得很!媽媽把它們放入鍋裏,用中火蒸。我開啟了等待之旅。

不大一會兒,美味的粽子就要出鍋了。那香噴噴的氣味勾引我來到了鍋前,打開鍋蓋,抓起一個粽子:“哎呀!呼呼!好燙!”我慌忙扔掉粽子,把伸出去的手又抽了回來。媽媽轉個頭來提醒我:“小心點兒,你這個小貪吃鬼!別添亂了,還是讓我來吧!”説完,媽媽拿來筷子,把粽子一個一個夾到盤子裏,端到桌上。這些三角形的粽子,像一座座小山,堆在盤子裏,真好看!我耐心等了一會兒,等粽子不燙了,拿起一個粽子,解開它的帶子,脱掉它的綠衣服,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一旁的爸爸見我吃得這麼香,笑了,説:“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像屈原一樣的愛國人士,我們可不能忘記他們。”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爸爸説得對,絕對不能忘記這些為國付出的人。

這次的端午節,我覺得自己又長大了一歲:作為中國人,我定要向屈原他們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男兒!

端午節的作文 篇11

難忘的端午節。小學五年的學習生涯中,發生過許多令我難忘的事情,最讓我難忘的要屬四年級的那次端午節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麼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了!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粽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作文 篇12

午後靜寂,温和的陽光照滿小院,一股清香幽幽地飄來。

哦,是牆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門,端午也跟着到了!

那把艾葉無妖嬈姿態,無絢麗色彩,無獨特之處,唯有香氣迷人,令人喜愛。聞着這般的艾香,我託着腮幫子,注視着門口。哦,是姥姥來了!

眼前的姥姥是多麼消瘦,手拎着浸水後更顯碧綠的粽葉。她從一旁熟練地搬來板凳,將粽葉放進一個洗淨透亮的鐵盆裏,鐵盆的周圍放滿了圓滾滾的糯米,還有香甜的蜜棗。

姥姥撈起一根粽葉,包成一個圓錐形,放入糯米、蜜棗,再用棉繩圍起紮好。哦,所有的動作都是那麼嫻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繚亂。在她包好成堆的粽子之後,便開始下鍋煮了。

很快,一股濃烈的粽香向我襲來,我循着味兒,信步走進廚房。可是,當我揭開鍋蓋,裏面卻空空如也。我如夢方醒,方才的一幕幕,只是我的幻想罷了。

愛依舊有的,我堅信!

這不,昨天姥姥在電話裏充滿歉意地説,她今年端午不來了,但會託人捎一些粽子給我。我的心中有着一絲悵然。很快,這份悵然又被收到的粽子驅散。

哦!讓我去“偷幽香一縷”,但也不要忘“聞粽香一片”。

我將姥姥寄來的清一色碧綠的粽子放進鍋裏,加水、點火、開煮,等待真正的那一片粽香。很快,鍋內的水沸騰了,粽香溢滿整個小院。

待粽子煮好後,我將粽子裝到碗裏,開始品嚐。我將粽葉撕開,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滿嘴的糯米,粘粘的,香香的。立即,我最愛的豐碩的蜜棗便露了出來,甜味裊裊地鑽到心底,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小院的小徑上,只有那艾香萬里。愛直撲我心,我心甜蜜。

端午,我“艾”你。

我想粽子與艾葉之間,還藴藏着,我與姥姥濃濃的祖孫之情…

端午節的作文 篇13

説起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往往都會想到春節和端午節!説起端午節的特色,人們往往都會想到粽子與龍舟!

佳節來臨,一家人團圓圍在一起,有説有笑地包起了美味的粽子,同樣是端午節同樣是包粽子,而今的端午節與曾經卻大有不同!永永遠遠少了她的背影,是我這一生中非常大的遺憾!我的外婆多年以前,因為病痛的折磨而離開了我們去很遠的地方!開始了她的旅行,曾經的外婆在我們老家是出了名的包粽子高手!每逢端午節到來時,村民們總是來請教外婆如何包粽子,外婆耐心親切的教導他們如何包粽子是最美味的!因為外婆粽子的美味,從小以來我一直不肯吃別人家裏包的粽子,也不願意吃街邊買,只願意吃外婆一心一意美味充滿愛的味道的粽子。

年年的端午節我都從城裏坐車回到鄉下,親切的外婆總是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夕準備好了材料,我每當到外婆家時,便可以聞到粽香飄飄的味道!那些年的端午節,與外婆的悉心照顧,與我在鄉下過着樸素而快樂的生活都已是童年的回憶再也回不去了!外婆離開之前,雖然把如何包粽子祕方留給了我們!如今吃的粽子仍然還是往年的美味,如今的端午節,仍然還是往年的忙碌,但是永永遠遠少了外婆的味道與背影!我沒有忘記從小外婆陪伴我的時間是最久的未曾忘記外婆從小對我的養育之恩!外婆啊外婆,你悄然無息的離開了我們去向了遠方旅遊!您可曾知道我們對你的思念?但願在遠方的您可否看到如今的我已經漸漸長大,慢慢懂事,再也不會讓您操心了?

端午節和粽子雖然是非常平凡的美食但是它的美味承載了許許多多人的童年的味道與回憶!也突出了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所以每逢的端午節滿滿都是愛!

端午節的作文 篇14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棕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歌説的就是端午節的熱鬧情景。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和重陽節。此外,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飽了,不要吃屈原的屍體。

還記得我8歲的時候過端午節,我跟媽媽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粽子嗎?”媽媽笑着説:“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了起來。我心想:“要是在粽子裏放一顆糖豈不是可以變成“幸運粽子了嗎?”説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冰箱裏拿了兩塊糖果,放在了一個粽子裏,把它包好之後,放在鍋裏開始煮,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30分鐘過去了……

我一直都沒有忘記我的幸運粽子。那時,我是多麼渴望吃到自己包的“幸運粽子”呀!“揭鍋了!揭鍋了!”姥姥大聲地説。我迫不及待地從沙發上蹦下來,大口大口吃着美味粽子。我連吃了四個都不是幸運粽子,但當我吃到第五個的時候,美味的糖果在我的口中滾動着,我終於吃到了傳説中的“幸運粽子”,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呢!大家都叫我“幸運的小男孩”,這個稱呼很帥氣吧,我也很喜歡。

吃飽之後,我就和姥爺拿着鐮刀去割艾草了。到了花園裏,我一邊割,一邊説:“為什麼要割艾草呢?割下來後,它有什麼用處?”姥爺説:“艾葉既是藥材,它又可以插在門上,避邪。”我聽了姥爺的話,心裏想:“這麼有名的東西,我還問姥爺,真是見不多識不廣呀!”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端午節的作文 篇15

大家好,我是來自青旅的導遊李雨芯。今天我將帶你們走進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來了解中國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跳河自盡了,百姓們都很傷心,便把粽子、煮雞蛋扔進了屈原跳河的地方——汨羅江。同時,也把酒灑進河裏,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在這兩千多年後,大家都在門上放艾葉、吃粽子、賽龍舟……並在這天,給小孩們掛上香飄萬里的香囊和五顏六色的綵線。

“咚咚咚……”是什麼聲音?原來是龍舟比賽開始了,賽場上,一片歡呼雀躍。從遠處看,一片美麗黃色的湖面映入眼簾,湖面上有龍舟,龍舟上有一個個像芝麻鳥一樣的人在划龍舟,近處看,湖面上的龍舟上有加油的人,有敲鑼打鼓的人,還有賽龍舟的人。他們手裏拿着船槳,像鴨子的腳蹼。龍舟的頭是龍頭,身是龍一樣的身子,尾是龍的尾巴。頭到尾還有像小魚一樣的鱗,像動物一樣的顏色。人們有的高興,因為能看到龍舟;有的緊張,因為不知道是誰勝利,還有的沉默不語,因為他們想給選手一個好的環境。岸上很多人在高興的吶喊,因為他們雖不知道誰勝利,但想為選手助興。

水手們劃得很快,一眨眼就不見了,他們的手上、下、左、右擺動,看着就像風火輪。加油的人在船頭跳上跳下,不時有人開懷大笑。喊號子的人看到他們劃得有多快,敲得就有多快,可他們一點都不累,要是他們敲累了,手鬆鼓棒子就飛了起來,像流星一樣飛到了河裏。船尾的人是後勤,有人累了,劃不動了,他就在後面劃,劃到自己累了,再與剛才的人進行交換。

這就是中國的端午節,歡迎大家隨時來哦!

端午節的作文 篇16

端午節是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五月節、女兒節、龍日、詩人節等。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那讓我來告訴你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

去年端午節那天早上3點我就起牀了。媽媽幫我在手腕繫上了我前兩天賣剩下的五彩絲。左手系的是十二生肖裏的龍掛墜,右手系的是虎掛墜。我扒拉了幾口飯,就跑到了張雨宣家,因為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和家長去高峯旅遊,坐的是張雨宣家的大客車。

到了6點鐘,大家都到齊了,我們的車就出發了。在去高峯的路上,我打開了車窗,看見了鳥語花香那樣的美景,我深吸了一口氣,啊!我彷彿置身在一個美麗的花叢中,那裏有百合花、玫瑰花、茉莉花等,直到該下車了,我還沒有從我的意境中清醒過來。

到了高峯,我們玩了“S”遊戲,我被譽為“神槍手”。接着,我們又開始玩撕名牌。我和菁菁被稱為“猛虎組合”。

開始拔河了,我又和菁菁一隊。我勒個去,我這隊除了我全是女生,後來媽媽把我拔河的視頻發到朋友圈,她的朋友都開玩笑説:“你兒子身邊都是蝴蝶。”書歸正傳,對方只有一個女生,其餘都是男生,但結局令我大吃一驚,我們隊竟然勝利了,。我和菁菁的手都被繩子磨出血了,我媽媽和菁菁的媽媽各自幫我們貼了一塊創可貼。

中午了,開始吃飯了。午飯是香甜可口的粽子,圓鼓鼓的雞蛋,還有許多好吃的飯菜,吃得我們好飽呀!

飯後,我們開始表演節目,我和菁菁合唱《青花瓷》。唱完歌,開始自由活動,我倆手牽着手去採花,然後交給張睿涵的媽媽,給我們兩個人一人編了一個花環,很漂亮的。

這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一個端午節了,真希望今年的端午節早點到來。

端午節的作文 篇17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會包粽子,買粽子,吃粽子。可"粽子”這是怎麼由來的呢?讓我給你講講吧!

楚國大夫屈原,一直熱愛國家,可他這顆愛國之心曾遭到了子蘭、靳尚等人不公正的對待。‘在公元278年五月初五,屈原心懷愛月上憂憤,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汨羅江裏自殺了,楚國老百姓十分悲傷,都划着小艇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哪有屈原的影子,大夥在汨羅江裏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只好把竹筒裏的米飯撒下去,希望水裏的魚兒不要啃屈原的屍體。打那以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當地老百姓都划船把竹筒裏的米飯撒到江裏,再後來,人們把竹筒裏的米飯改為粽子。這就是粽子的由來了。

過節的那一天,我們全家人都團聚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爸爸媽媽來去煮粽子,而姑姑和奶奶就來做粽子,我呢,就負責吃粽子嘍!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粽子用綠色的粽葉包住糯米和棗,還有的包了肉顏色和樣子都很好看,粽子的味道獨一無二,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站滋補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愛吃。爸爸媽媽們把粽子煮好了,我們一家終於可以品嚐到粽子獨一無二的味道了,同時這一次做了這麼美味的美食,今天也是我妹妹的生日,和端午節是一天的,我們還為妹妹買了一個粽子的蛋糕。可想而知,今天是多麼地開心呀!還有姑父,他是一名廚師,你點一個菜,他不光是做得好看,味道也是絕佳。我們晚上為妹妹唱完生日於歌,我們就開始吃粽子蛋糕了,全家人你一塊,我一口。

我們今天過得非常開心,妹妹也收到了許多生日禮物,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過了一個美好的端午節。同時,也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的作文 篇18

俗話説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確,雖然有很多節日是國內統一的,但是各個地方過節的方式不同。在我們這裏,一般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户户吃粽子插艾葉。媽媽一早就插了艾葉,媽媽説艾葉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的準備好了包粽子的材料,今年的端午節,我也打算露一手。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幫我準備好了粽餡和葉,一步一步教我包粽子。媽媽説:“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捲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媽媽一邊説一邊給我做示範。“接着在卷好的粽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一兩個小棗,最後把粽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粽葉,把粽葉捲成了一個特別小的“窩”,然後按照媽媽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粽子。可在媽媽手裏“聽話”的粽葉,到我這裏就不“聽話”了,還沒等着我用繩子紮好,餡就全露了,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此,我有些泄氣。媽媽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做什麼事都有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

我包的粽子終於“問世”了,和媽媽包的擺在一起,明顯敗下陣來。它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標準好看,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為我終於學會包粽子了。一個上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的粽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還是蠻開心的。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裏美滋滋的。

端午節的作文 篇19

“叮叮!”端午節的鐘聲打響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我特別興奮,因為又可以邊吃粽子邊看賽龍舟了。

我們吃的粽子是自己做的。我和外婆先去市場買糯米和包粽子的葉子;買回家後,我便把肉和蛋黃放進粽子裏;接着把粽子包進葉子裏,幷包成三角形;最後再把生的粽子蒸熟。這樣,香噴噴的粽子就出爐了。

我們拿着幾個粽子去江邊,看見江畔站滿了人,我們好不容易擠了進去,原來江面上橫着五條“龍”,期待已久的賽龍舟馬上就要開始了。隨着裁判員一聲令下,運動員們便賣力地划起來,鼓聲震耳欲聾,但鼓手們還是表現得很淡定,彷彿他們已經完全習慣了這種聲音。

我剛想拿起粽子開始吃時,卻不小心手滑了,粽子便滾落到江裏。我可惜得直跺腳,媽媽卻表現出一副滿不在意的樣子,這讓我有點奇怪,媽媽平常可是最節省的了。我問媽媽這次為什麼不在意,媽媽説“粽子最初就是用來在端午節投入江中祭奠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人們之所以把糯米包在粽葉裏,是因為不想讓魚蝦把給屈原的祭品吃掉;之所以賽龍舟,是為了把魚蝦等趕跑,不讓他們來吃屈原的屍體。”

我的心怦然一振,以前我雖然知道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聽説他因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而投江自盡,也知道《離騷》的大氣磅礴。但我卻不知道,人們竟然這麼喜愛和敬重這位詩人,在他死後,還要賽龍舟、包粽子來紀念這位詩人。我想,正是因為屈原的才華和愛國情懷,才讓他這麼受大家愛戴,我們紀念的不就是這些嗎?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這些歷史文化傳統!

端午節的作文 篇20

“浴蘭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當日楚王憎逆耳,隨將一國殉靈均。”就在幾天前,端午節悄然而至。這時,每家每户都在包粽子,吃粽子,走在大街上都能聞到粽子的陣陣清香。每當我聞到這種香味,思緒就會飄回我小時候在家鄉過的那次端午。

那時的我還只是一個小男孩,聽到端午節可以回到家鄉,瞬間開心得一蹦三尺高。經過幾個小時的行程,我們終於回到了老家——湖南。我們剛到時,其他長輩已經開始做粽子了,我立馬跑過去嚷嚷着也要做。他們無奈,只好讓我跟着他們依葫蘆畫瓢捏了一個出來。原來,做粽子的步驟可不簡單,一個粽子要從糯米開始,再與餡混在一起翻炒,就連包粽子的粽葉也要挑選最好的,這些麻煩的步驟我哪會耐心去做啊,馬馬虎虎做了一個就去聽曾爺爺講故事去了。

聽故事聽了一半,曾爺爺突然要給我們介紹端午節的來歷,這個可新鮮啊,我和其他小夥伴們都瞬間來了精神,耳朵都迫不及待地豎了起來。原來,就像是開頭詩中所説的一樣,在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名叫屈原,他一心為了人民,受百姓擁戴。只不過楚國國君並不採納他提出的政策,屈原鬱郁不得志,最終跳河自殺。而當地的百姓為了不讓屈原被魚吃掉,便用糯米做成團投進河裏餵魚,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端午節的粽子。

聽完曾爺爺的故事,粽子也都快做好了,開餐!等家裏長輩們動筷之後,我便開始狼吞虎嚥,大快朵頤,碗裏的粽子瞬間被清理乾淨,此時我已經滿足地靠在椅背上了。

現在,我們什麼時候都可以吃到粽子,但是,就像春節的餃子一樣,只有端午節的粽子最香,因為那是中國的傳統。而在每一個端午中,那次端午的粽子是我記憶中最香的。

端午節的作文 篇21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根據傳統,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吃粽子,看龍舟賽。

包粽子

端午節早上,奶奶和媽媽就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紅豆、糯米、肉、粽繩。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拿起兩片粽葉交叉放,捲成一個洞口,把紅豆、糯米、肉混在一起,放入合適的材料,把接口處的兩頂端的粽葉蓋好,用手拿緊,再拿出一條粽繩熟練地繞來繞去,接着把粽子綁緊,打上一個結,做好了一個,奶奶和媽媽又接着繼續做。我看完後,覺得挺簡單的,也學着做起來。我也模仿着奶奶一樣,把粽葉包成個小洞,然後把材料放進去,可是,由於我拿得太緊了,材料從口裏漏出來了,搞得滿桌子都是。我並沒有泄氣,我又按剛剛的做法做,這次我可小心了,手的力道不輕不緊,再拿起粽繩慢慢卷,最後打上個結就ok了!我把包好的粽子給媽媽看,媽媽説不錯,雖然醜了點。我聽後,笑了。

吃粽子

包好粽子後,奶奶就拿去煮。大約十分鐘後,煮好了,奶奶端着香噴噴的粽子出鍋了,我拿起我包的粽子咬一口,好好吃!

賽龍舟

吃過粽子,我們全家去金沙灣看賽龍舟。到了金沙灣,已經開始賽龍舟了,只見有許多條龍舟在海面上有秩序地劃,每條龍舟上都有22個人,分別在兩邊划槳,“一二一,”他們在龍舟上邊劃邊整齊地喊着,圍觀的人們都在為他們的表演而喝彩。龍舟上擂鼓的叔叔敲得更響了,回聲響徹海上,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旋律。

賽龍舟結束了,但人羣還在回味着剛剛賽龍舟的情景,我們都很期待下一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22

從今年開始以後的端午節都會放假了,真的非常高興,可以在家裏好好的放鬆心情過個快樂的端午節了。

今年媽媽在這兒住着,端午節之前就給我買好了葦葉和江米,説讓我這個端午節練練手,包粽子,我承認我是個懶人,好像對家務活特別不感興趣,其實在很早之前,媽媽已經教會我包粽子了,只是很懶,從來不願動手而已,所以還是想吃媽媽包的,不想自己幹,臨近端午了,媽媽的牙開始疼了,她也不想在這兒住着了,就説要回家了,對家裏不放心,我勸勸媽媽,可她執意要走,沒辦法,媽媽就回去了。端午節前一天,媽媽就給我來電話問我,包了粽子沒有,煮的怎麼樣呢,呵呵,我告訴媽媽還沒包呢,因為我要上班,媽媽説,一聽就知道你很懶,晚上的時間就不能包嗎,就是太懶了,不想辦法,我笑着説沒關係,反正明天,後天我都休息,肯定可以包出來。端午節那天我開始了包粽子,剛一開始我覺得我肯定會煩這樣的活,可是等我把一切就緒後,開始包時,覺得這也是一項很有趣的事情,看着那些葦葉和江米從自己怕手裏慢慢變成粽子的時候,我也體會出勞動的快樂,按着媽媽説的方法,我沒費多大的事兒就把粽子包出來了,心情很是興奮,雖然會包,可是確實是第一次煮,我用高壓鍋煮了一些,又用電飯鍋煮了一些,等煮好以後,才發現原來煮出來的不一樣,電鈑鍋裏的稍微硬一些,我又打電話請教了媽媽,其實生活也是老師,會教會你很多。

從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就是不管是多小的事情,或者你覺得有多微不足道的事情,都需要你去嘗試,慢慢的積累經驗,勿以善小而不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個端午節很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 篇2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個家庭都要吃粽子、點雄黃、插蒿等。我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我看見祖母準備了一小籃糯米、一罐醃豬肉和一大罐煮熟的蘆葦葉。準備做粽子時,奶奶看見我起牀,對我説,“我缺人。你可以幫我一把。”我非常高興。我可以喜歡做粽子。

首先,我坐在邊上,看着奶奶包一些。看到我渴望嘗試,我立即去洗手。首先,選擇四五片蘆葦葉,四片按順序展開,一片扣在中間。現在,蘆葦葉應該捲成漏斗狀並收緊,否則水稻就會暴露出來。接下來,放入一半糯米,挑出一片五花肉,放入一半糯米。然後蘆葦葉的另一端像陀螺一樣慢慢捲起,只有一條小尾巴。這條小尾巴在晚上捲起,用拇指按壓,然後再對摺。最後,粽子的五朵花用線緊緊地綁在一起,以防脱落。這樣一個不完美的三角形粽子完成了。奶奶稱讚道:“它比你媽媽的漂亮多了。”聽完大眼睛的微笑,我變成了一隻小眼睛,心想:我可以去我媽媽的地方炫耀一下。

中午,奶奶把煮好的粽子放進高壓鍋裏。當餃子快做好的時候,它的濃郁香味從廚房飄出來,直接進入我的鼻子。香味溢出來了,讓人胃口大開。我迫不及待地想讓家人嚐嚐我的粽子。我媽媽笑着説:“這個粽子比我買的任何東西都好吃!”我非常高興。

下午,我媽媽給了我和我哥哥一個香囊。奶奶告訴我們,端午節的兒童香袋可以驅邪祛瘟。它們也可以用衣服裝飾,衣服裏含有硃砂、雄黃和芳香藥物。我們的小袋覆蓋着紅色絨布,用彩色絲線纏繞成繩子。聞到這種氣味,仍然有一股淡淡的藥味。我和哥哥高興地掛上香包,出去找一個小夥伴。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節日!祝大家端午節身體健康。

端午節的作文 篇24

端午節到了,傳説,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一天當作節日,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

記得去年賽龍舟的時候,正好是下午,烈日當空,我、媽媽還有淘氣的哥哥,我們三人乘着公交車到了賽龍舟的地方,遠遠就聽見吵鬧的聲音,兩眼望去,那裏人山人海,我們一邊走,一邊看周圍的景色,看!這兒的人有的在談話、有的在學自行車……真像一片歡樂的海洋!夷?這是什麼?哦,這是比賽用的龍舟呀,龍舟有長長的“身體”,控制船方向的“尾巴”,寬有些窄,並排只能坐兩個人,所以有十排,後面還有一個高大的旗呢!比賽開始了,鼓手用敲鼓的錘子高高舉起,舉過自己的頭頂,然後使勁向下捶,鼓就發出了咚,咚,咚……的巨響,每一次向下捶,划船的人們就劃一下,突然,有兩條龍舟向前衝,觀眾們大聲叫道自己喜歡的隊伍,比賽越來越激烈,終於比賽結束了,可是因為人太多,我們無法走到終點看哪個隊贏,所以我也不知道誰贏了,後來,天氣熱得人受不了,我們才大汗淋漓地會到家裏休息。到了家,我定睛一看,奶奶正在做粽子呢!做粽子時,要先用二片長長的葉子包成三角形,“三角形"底下那一面不用包,然後用沒包起來的那一面往裏面放滿米飯和綠豆,再用另一片廠葉子把沒包的那一面包起來,接着用細長的繩子包起來再熱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就做好了,我們吃着各種各樣的粽子,比如:肉粽子、普通粽子……真是美味極了!今年,雖然沒有划龍舟比賽,但是,我、爸爸和奶奶一起去了外祖母家玩,一起過端午節,奶奶和爸爸整理外祖母的房間,我呢?則在一旁玩。

過端午節可真快樂,我愛端午節,更愛划龍舟。

端午節的作文 篇25

一天,媽媽下班回來,我問她:“媽媽,你手裏拎的是什麼東西啊?”媽媽説:“今天是端午節,我買了一些粽子。”我聽了想: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

媽媽買來了各種各樣的粽子,有豆沙粽、板栗粽、肉粽和蛋黃粽等等。晚上我吃了好幾個粽子,吃完飯,我和爸爸一起打開電腦,到網上查一查,瞭解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

原來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詩人節和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大同小異的。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説法。最著名的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軍攻破,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哦!原來粽子有這麼一個傳説。粽子真好吃,每當吃粽子時,我就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 篇26

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端午節。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包粽子活動終於來到了。

今天我來到作文學校老師説:“今天我們要包粽子。”全班歡呼起來!

老師拿來了材料,我們所有人洗完手圍在了一起,老師先做了個示範,“首先我們拿一片箬葉圈成一個三角形底下一定要弄緊,然後用勺子舀一勺糯米放在圈好的箬葉裏,弄實,不要有空隙,接下來把表面壓平,用露出來的箬葉封好,最後用粽繩把粽子捆緊。”大功告成,一個完美的粽子包好了,老師舉起來讓大家看清楚,所有人都迫不及待了,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師,老師彷彿看懂了我們的心思,微笑着説道:“開始吧,都試一試吧!”

大家像支離弦的箭,飛一般地衝了過去,我蹦蹦跳跳地跑了過去心想:“看老師包粽子好像很簡單,我一定也可以。”過了一會兒,我的粽子只差最後一步了!我用勁壓下去,老師也來幫我,我眼裏充滿了開心,以為我的第一個粽子就要完成了!結果我反反覆覆地壓它,把箬葉弄破了。第一次嘗試就這樣失敗了,我眼裏的開心走了,只剩下了失望!

於是我又重新拿材料包了一次,前面的步驟我不一會兒就弄好了,到了最後一步了,這次我眼裏快噴出火來了,死死的盯着粽子,我壓呀壓,啊,又破了!又要重新包了,我已經沒有信心了,垂頭喪氣的,任小雪這時看見了過來幫我。不一會兒任小雪居然幫我包好了,我又驚訝又開心,我的第一個粽子包好了。

雖然這次包粽子很不順心,但是我依然很喜歡包粽子,很喜歡端午節,我相信我下次一定會包的更好的。

端午節的作文 篇27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風俗習慣如:臘八節吃臘八粥,元宵節要吃湯圓,除夕要掛燈籠、放鞭炮、貼春聯、貼福字,中秋節要吃月餅……當然還有很多,但我最喜喜歡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一般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包棕子,一個是吃棕子,還有一個是觀看賽龍舟。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準備玉米葉、糯米、蜜棗、紅豆沙、線。首先把糯米和玉米葉清洗乾淨,然後分別放入兩個乾淨的盆中,人們又準備了一個勺子為的是在包粽子的時候盛糯米和紅豆沙更方便衞生一些。

所有的材料已經準備齊全了,人們開始包棕子,先把玉米葉弄出一個像甜筒一樣的形狀然後再向“甜筒”中放入少許糯米,然後放入蜜棗、紅豆沙(作為它的夾層)。放好以後再放一些糯米,把放好的餡料蓋住,用多餘部分的玉米葉封口,封好以後用線繞封好的三角玉米葉圍上幾圈,再打個結,第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心靈手巧的人們手不停的動着,發出有節奏的聲音,不一會棕子就全做好了。

人們把已經包好的棕子放入了鍋中,蓋上了鍋蓋,準備蒸棕子。

現在人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觀看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人們簇擁在一起,臉上寫滿了緊張。選手們個個神彩飛揚,身強力壯,當槍聲響起的時候場面更是熱鬧的不得了。龍舟上的鼓手鼓足了勁雙手拿着鼓錘有節奏的打着鼓為隊友加油,劃舟選手真叫一個一鼓作氣,配合的十分默氣,突然隨着現場一陣接一陣的掌聲中冠軍誕生了,現場隨即爆發出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正好,這時棕子也好了,人們美滋滋地品嚐着今天的成果。

我最喜歡熱鬧的端午節了,你們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28

我家的端午節總是喜歡吃餃子,大抵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爺爺是個手藝人,做點心,燒菜都拿手,尤其包的一手好餃子,所以家裏逢年過節總是吃餃子。爺爺包餃子總要自己和麪,軟硬合度,還要多醒一陣子,蓋上一塊濕布,防乾裂,還能兩個小麪糰一起擀,包餃子皮薄餡大,開鍋以後熱氣直冒,配上一碗清醋,一個蒜瓣,外加一碗熱湯,我總吃的一頭大汗,十分滿足,然後小小的年紀就故作老成的感歎這就是幸福。

後來大了一些,每年端午節前後同學們都在討論什麼餡兒的粽子好吃,久而久之,吃着爺爺包的餃子竟覺得有些難以下嚥。然後自個兒生着悶氣,撂下筷子跑到角落去看書,正巧看到元稹的詩:“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好像那晶瑩剔透的感覺就在眼前,那一段時間香香糯糯的粽子在我眼中就成了無上妙品了。

後來我忙於中考高考就不去爺爺奶奶過端午節了,而每一年的端午我開始吃粽子,菱粽、筒粽,肉餡的、鴨蛋黃餡的,蘸糖、蘸醋、蘸醬油吃,吃到嘴裏總是覺得少了一些什麼,這種感覺伴隨我多年,直到我高考結束。

那年的端午節,爺爺燒了一桌的菜,還做了拿手的餃子,那熟悉的一碗清醋、一個蒜瓣、外加一碗熱湯,我忘記了備考的疲憊和報考的揪心,温暖的讓人眼眶濕潤,好像倏地明白了這些年的粽子為什麼吃的索然無味,我低頭悶吃,好久才緩過情緒。飯足菜飽,看着還剩了半盤的白胖餃子,禁不住誘惑,給吃了個精光。

印象裏那好像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一頓餃子,至今難忘,正所謂“餃子含禪意,食中藴道深”,這大概是生活與幸福的滋味吧。

端午節的作文 篇29

屈原,千百年來,人們用包粽子,賽龍舟,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紀念他。

可是,我卻並不覺得他像人們想象得那麼完美,可以説,我對他很不滿意。

人們,正是因為他的才學,他的許多對國家有益的意見而紀念他,可我,卻不能忘記他的一個致命的缺點。

當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鬱鬱寡歡,才去跳江,使得他鬱鬱而終。

雖説,他是為自己抱憾,為自己的才華無人應答而自盡,但是,我想問一句,他這種行為正確嗎?

“跳江”,這是一種正確的反抗方法嗎?

縱使他一心為國,才華橫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

也許你會説,既然他那麼一心一意為了國家,大膽地提出了那麼多建議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説他無膽量?

可是,懦怯,不在於他對於國家興旺的勇敢,而在於他對於種種打擊後的放棄。

跳江代表着他對一切都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抱負已拋入九霄雲外,他面對這個世界,只有逃避,那麼,他的頭腦、才華、忠誠,又有何用?

他的這一舉動,真是讓人失望無比,一個人,如果對待事情只有絕望,沒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偉業?

即便跌倒了一次,也要再次的爬起來,跌倒兩次,那就第二次爬起來……跌倒一百次,就要有第一百次的爬起來。

因為相信,所以堅持。因為堅持,所以成功。

屈原雖然“跌倒”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終沒能堅持下來,他沒有堅信着自己總有一天不會再“跌倒”,會如山一般屹立,他乾脆不再“爬起”了,就是這樣,他失敗了。僅僅留下了那樣一篇《離騷》,絕唱千古,書寫着他一生的遺憾。

雖然人們一直讚揚着他,但是,我讚揚他的忠心為國,也鄙夷他的放棄懦怯。

端午節的作文 篇30

“雄黃酒下肚,龍舟順水出。”你知道這是什麼節日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這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詩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節,人們會賽龍舟、吃粽子和掛艾葉……端午節有豐富多彩的習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粽子。

到了五月初五的時候,外婆在廚房裏準備了各種各樣包粽子的材料,有粽葉、有糯米、有蜜棗……在外婆的巧手之下,長長的粽葉就變成了圓錐形。之後,她再小心翼翼地把糯米倒進圓錐形的粽葉裏,再把上部的粽葉往下一折,整個粽子就合攏了起來。最後,外婆又拿出一條細細的麻繩,在粽子上一纏、一繞、再纏、再繞,一個胖乎乎的粽子就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看着外婆包得那麼得心應手,我也迫不及待地包了起來。我學着外婆的樣子,將粽葉包成圓錐形,然後把糯米倒進粽葉裏。可是一不小心,糯米放的太多了,上部的粽葉怎麼也合不上。我又試着舀出一些糯米,可是這下糯米又太少了。我急得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包粽子看上去那麼容易,但是我卻怎麼也包不好。這時,外婆看見了,輕輕地往我的圓錐形粽葉里加了一些糯米,這下糯米就剛剛好,粽葉就蓋得嚴嚴實實了。外婆摸了摸我的頭,笑着説:“傻孩子,熟能生巧。別看一個小粽子,裏面可有大學問呢。”外婆幫助我一起給粽子打上結,我的第一個粽子就圓滿完成了。

外婆把我們的粽子下了鍋,咕嚕嚕咕嚕嚕,一個個粽子像一個個頑皮的小孩子,在水裏翻滾。過了一會,粽子煮熟了,我連忙嚐了一口,甜甜的滋味在我的口腔瀰漫開來。今天的粽子格外好吃,因為這是我自己努力的成果!

端午節的作文 篇3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

我們一家早早起牀,一邊煮着粽子,一邊打開電視看端午慶祝的節目。

節目可真精彩,什麼包粽子啊,賽龍舟啊,搶鴨子啊,真是精彩極了。不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上桌了,全家人一見到粽子,一窩蜂地搶起來,不一會兒就搶光了。香而糯的粽子一咬下去,頓時滿嘴清香。怪不得一年只有今天才能吃到它。

媽媽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歷史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中國的端午節以前是祭祀河神、祈求收成的節日。人們在這期間,會舉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希望河神高興、五穀豐登。據説,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死後被蛟龍所困。於是,每年這天人們都要投五色粽子在水中,以驅趕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進茫茫的洞庭湖裏,一直行至洞庭湖,那是時,恰逢雨天,人們紛紛划進茫茫的洞庭湖裏。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所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其實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是為了紀念遭陷害的伍子胥、孝女曹娥、愛戴黎明百姓的陳臨和划龍舟操練水軍的勾踐這四人。端午節時要掛艾葉和菖蒲。將艾葉剪為虎形懸入堂中,可以避邪去瘴;把菖蒲插入門楣,有驅魔衭鬼之神效。吃粽子和飲雄黃酒是端午節必做之事。粽子是用葦葉包米,米可以是糯米或江米,餡料則多以小棗為主,有些人是用臘肉。雄黃酒可以驅蟲解五毒,小孩塗在額頭上。把它灑在牆壁間可以殺毒。端午節還有‘遊百病’、‘佩香囊’等習俗”

聽了媽媽的話,我恍然明白:端午節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我們都應為保護和發揚這個優良的文化傳統而努力!

端午節的作文 篇3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是我國偉統的節日之一,又叫端陽節、五日節、重午節、浴蘭節等等。風俗習慣是吃粽子,在門上插艾草,賽龍舟。關於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一個傳説呢!

很久以前,楚國有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受到別人的排擠,就被皇帝流放到邊疆了。後來,他就在五月初五這天抱着一塊大石頭投進了汨羅江。人們為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屈原,就往江裏投入自己包的粽子,讓魚蝦不吃屈原。

廈門端午節熱鬧非凡,每家每户都要插艾草、吃粽子,還舉行龍舟比賽。除此之外,廈門還有民間傳統競技活動“抓鴨子”,競技場設在水面上,參加者要走過一根塗滿滑油的圓水柱,然後打開一隻成盛鴨子的木箱,再跳進水裏去抓掉下去的鴨子。海峽兩岸民間還流傳着一首對渡民謠——《歡喜船入港》:“歡喜船入港,我君走船人,蚶江與鹿港,對渡來通航。海峽起風浪,隔岸等親人,相思兩地牽,盼君守空房。歡喜船入港,兩岸心相同,盼君早歸航,潑水喜團圓”。

端午節前後,市面上有賣艾草、粽葉,還有賣肉粽、鹼粽,各種各樣。但最有名的是燒肉粽,它裏面有板栗、紅燒肉、蛋黃、香菇、蝦仁,顏色呈深棕色,聞起來有一股竹葉的清香和其中包容物的香味,吃起來又軟又粘,別看它包的是大塊的肥肉,可是吃的時候卻油而不膩,吃完嘴裏回味無窮,讓你留連忘返。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過這個節日很有意義,因為既能享用美食,又能觀看龍舟比賽,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 篇33

聽大人們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節日。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為了哀悼屈原先生,便將食物用葉子包住扔進江中,希望魚蝦不去啃食屈原的身體,後來就演變成了包粽子得習俗。去年的端午節,親愛的姥姥教我包粽子!

需要準備的材料有:若干糯米,十幾顆紅棗,葦葉一把,棉線一團,還有一把剪子。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我迫不及待地看着製作過程。首先,姥姥將一片葦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輕輕的將糯米填入圓錐的一半,再放入兩顆紅紅的大棗,就像白色珍珠裏面鑲嵌着絢麗多彩的翡翠呢!接着繼續覆蓋糯米,填到快溢出來的樣子,使餡料充滿整個粽子,這樣有利於後面的包裹。最後,按照螺旋的手法,從葦葉的另一端開始對摺葉片,捲到最後時,只見姥姥留一點兒小尾巴,用棉線從底部成十字捆綁粽子,捆好不散,就可以上鍋蒸了。

姥姥這番嫻熟的操作,看得我是眼花繚亂,驚羨不已。我有些不甘心,決定自己也包一個胖嘟嘟的粽子。但是我的手有點小,葦葉沒有包得很緊實,剛剛放入鍋中,只聽“嘩啦”一聲,糯米像長了腿一樣,跑的滿鍋都是。我有些失落,姥姥卻對我語重心長地説:“加油寶貝,失敗是成功之母,總結經驗!”於是我鼓起了勇氣,小手緊緊的捆綁住粽子,一次兩次三次,哇!我成功了,屬於我的第一個粽子問世啦!我興奮得手舞足蹈!

大約一個小時,粽子的清香緩緩的從蒸鍋中溢了出來,我貪婪地嗅着這一絲絲,一縷縷的粽香,口水忍不住地往下流......

我小心翼翼地剝開嫩綠色的粽葉,一股甜膩膩的糯米香撲鼻而來,乳白色的糯米鑲嵌着紅色的寶石,令人陶醉。再沾點白糖,輕輕地咬傷一口,嗯......又香又甜的味道好極了,一直沁入我的心脾!

端午節的作文 篇34

“過端午,賽龍舟,粽子艾香滿堂飄。”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今天一放學,我就聽説今天妹妹帶學校裏包了粽子,我回到家後看見妹妹纏着奶奶要去買粽子。奶奶是正宗的嘉興人,吃粽子都買“五芳齋”的。奶奶問:“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嗎?”我回答道:“我知道!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得知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後抱石跳江身亡,老百姓們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周勇輕輕的箬竹葉包住白白的糯米,投入江中餵魚蝦。”我們很快就到了蓮花街上的五芳齋,裏面陳列着各式各樣的粽子,有蛋黃粽,大肉粽和小白粽妹妹一眼就瞧上了粉色包裝的小白粽不肯放手。奶奶又買了大肉粽和鹹鴨蛋,我問:“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鹹鴨蛋?”奶奶笑着説,因為端午節是毒月毒日,各種毒蟲蛇蟻都出來了,所以要用五黃來驅趕它們,五黃分別

是雄黃酒,鹹蛋黃,黃鱔,黃魚,黃瓜,原來端午節還是一個美食之節,這下我們有口福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牀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我剝開清香撲鼻的箬竹葉,一口咬上去,軟軟的,非常好吃,妹妹用粽子蘸着糖,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奶奶説:“快點吃,一會兒我們看龍舟賽吧。”

我們來到龍州的必經之路豐潭橋,早有人已經在那裏等候龍舟的到來,不一會兒遠處隱隱約約響起鑼鼓聲,有人喊道:“龍舟來了!”只見槳手齊心協力,用力划動着雙槳,一二,一二,喊着整齊的號子,龍舟猶如離弦之箭,疾馳而行,很快就到了橋的下面。鑼鼓聲越來越響,又是兩條龍舟緊跟其後,齊頭並進,不相上下,好一幅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一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現在賽龍舟已傳播到世界各地,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

端午節的作文 篇35

在我的家鄉里,端午節具有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

傳説吃粽子的習俗是這樣來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因為國家興亡,自盡投江。人們為了紀念他,把粽子投進江裏,以防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賽龍舟也是為了趕跑那些魚。

包粽子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兒,只需要粽葉、棗子、花生那些零七八碎兒的食物。首先,把一片粽葉圍成一個圓錐體(注意留一個口子),然後把吃的都放進去,儘量填滿一點,再拿一片粽葉,把口子填上,最後用一根比較長的繩子繞一圈,打個結就完成了。哦,對了!粽子可是要在鍋裏待上四五個小時呢!

鏡頭一轉,一下子就到了端午節一天中的“高潮”了--賽龍舟。來到了現場,哇!這裏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橋上擠滿了人:有小孩子,爭着要買玩意兒;有老人,正悠閒着摸着鬍子;還有青少年,正打着賭看看誰會贏呢!

隨着一聲令響,選手們個個使出全力,一會兒這個第一,一會兒又落後,一會兒跑上前來,一會兒又沒勁……總之,現在誰也不知道誰在哪兒。橋上響着整齊又零散的“加油,加油!”的聲音,震天動地,感覺橋隨時會塌了似的。江上擊擂者也不甘示弱,感覺要把鼓打破了才善罷甘休……

到了高潮時期,太陽已經在人們的頭上打轉了,汗水一滴一滴的落進河裏,魚兒嚐到了,也來為龍舟助力。

到了黃昏,比賽終於結束,選手們也在苦中嚐到了甜,一個個都開心的笑了。

端午節,寓意着愛囯詩人屈原的死去,也是一個讓人難忘的節日,這種習俗永遠也不會變,在我們心中,它是不會變的。

標籤: 端午節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2wg7p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