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冬至作文 >

關於描寫冬至事作文(精選10篇)

關於描寫冬至事作文(精選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描寫冬至事作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描寫冬至事作文(精選10篇)

描寫冬至事作文1

冬至,晚八點,清冷的夜。

小雨走上街頭,夜不深,寒意卻濃郁,温暖小屋裏帶出來的暖意一瞬間被迎面的風吹散。

她向着廣場走去,路上的人們行色匆匆,他們一定是要趕着回家吃餃子去的,因為小雨知道,今天是冬至節,他曾經給她講過,北方的冬至節一定要吃餃子,如果不吃,冬天的寒冷就會凍掉人的耳朵,看着他那麼正經地説着,她笑了,很開心,雖然知道這個説法,不過是老人們用來哄哄小孩子的,他並不老,但是他會像對孩子一樣地哄她,小雨感覺幸福。

遠處路邊傳來“甜棒子、熱棒子”的叫賣聲,小雨下意識地伸手向身旁抓了一下,卻突然發現,原來身邊沒有他,也沒有可以讓她抓住搖晃着説“我要吃棒子”的那隻胳膊。這個預示着冬天來臨的節日裏,沒有他,沒有過馬路時可以牽的手,沒有感覺冷時温暖的懷抱,沒有可以讓她將手插入取暖的大口袋,夜晚的霓虹燈照着小雨孤獨的身影,陪伴她的只有似乎更加孤單的影子。

小雨有些傷感,她陪着影子繼續向前走着。今天應該不是週末,湖邊沒有開燈,結了冰的湖水閃着絲綢般黑油油的光澤,前方的路隱隱約約暗沉沉地延伸着,小雨深吸了一口氣,放慢了腳步,輕輕閉上眼睛。

那一年的夏天,他帶着她第一次來到這個城市,來到這個湖邊。他們租了一條小船,他踩着,在湖中緩緩地蕩進,伴着船兒激起的水聲,他給她講述着關於這個湖的所有傳説,還有他年少時在這個湖邊發生過的趣事,小雨聽得很入迷,而實際上,她一直都願意享受,他講述時所帶給她的快樂。岸邊有一個小冰屋,他説,來,我帶你吃炒冰。那冰,真的是炒出來的,盛在一個小小透明的碗裏,亮晶晶的冰沙裏點綴着一些五顏六色的果粒,如藝術品一樣質感強烈,她舀起一小勺,送到他的嘴邊,看着他咯吱咯吱地嚼着,再舀起一小勺,放進自己的嘴裏也咯吱咯吱地嚼,炒冰浸潤着他們的愛情,甜得有些膩。他説,湖邊有個文化宮,四樓是個電子遊戲廳,於是,小雨拉着他快步跑上樓,在遊戲廳老闆訝異的目光中,他們玩得淋漓盡致,小雨對他説,不要理他們,誰説遊戲只是小孩子們玩的……

這時,有風吹來,小雨睜開了眼,湖邊那小船,正冷冷清清地拴在岸邊,小冰屋已經找不到了,文化宮的四樓也不知是否還有遊戲可玩,今夜人非,物也非,倒是路旁的大樹和路燈,依然如從前一樣矗立着,它們曾經見證過他與她的愛情,而這個夜裏,它們只看到一個傷心的女人在路邊站成了一幅風景。

描寫冬至事作文2

冬至,俗稱冬節,在二十四節氣中,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俗話説: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天文學角度看晝夜長短變化的依據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陽幾乎直射在南迴歸線上。過了冬至後,隨着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所以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人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吃餃子,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嗎?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麪餃”,人們還紛紛傳説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餃子了嗎?趕緊去吃吧,要保住你的耳朵平安過冬哦。哈哈哈哈!

描寫冬至事作文3

雪一直下着,靜悄悄的,寒風凜冽。

門口的小吃攤熱鬧非凡。由於今天是冬至,許多人都在這兒吃餃子。當然,我也在這一堆人中。我一打開門,就看見一位老奶奶。這位老奶奶雖然滿頭白髮,但是他的手腳麻利着呢。

我要了一碗餃子,不久後,老奶奶就捧着一碗伴有葱花的餃子過來了。放在了我的餐桌上。看着這碗餃子,熱氣騰騰的,還沒吃,我凍紅的臉上的寒意就少了幾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吃了第一口,皮薄餡多,我全身都暖了。

“不好,我的錢包被偷了,褲袋都被割破了。”不知是誰打破了這寧靜的場面。大家都向那邊望去。原來是一個小男孩。我腦海裏馬上浮現吃霸王餐的種種後果,心裏想:這個小男孩吃了餃子,不付錢,老奶奶一定不會讓他走的。一邊想着,一邊好奇地注視着那個小男孩。只見老奶奶脱下手套,慢慢地向那個小男孩走去。老奶奶走到他面前,看着那個小男孩的破褲袋,老奶奶立刻明白了,她非但沒有破口大罵,而是和藹地對小男孩説:“沒事兒,不用着急,今天冬至,這次就算奶奶請你的。”然後小男孩連忙感謝。

隨後小男孩撓了撓了頭,不好意思地向老奶奶請求:“奶奶……我想向你借樣東西。”“是錢嗎?用來打車回家?”老奶奶疑惑地問。“不,不,不是。”小男孩連忙擺手“剛才您已經請我吃了一大碗餃子,我那還好意思向你借錢。我只是想借用下那個鍋底灰,可以嗎?”“哦,那個啊,可以,你想用多少都可以。”老奶奶指着旁邊的冷鍋爽快地答應了。於是小男孩用手抓了一把鍋底灰,在那白花花的破褲袋處揉了揉,看不出缺口後就走了。

我傻傻的望着那裏,心裏的那層雪,慢慢的融化了。看着那滿頭白髮的老奶奶,雖然那麼清瘦,卻顯得那麼高大;再加上白雪的襯托下,老奶奶的完美形象特別鮮明。這世上還有這樣的好人,用真心換來一碗碗美味的餃子。

我感覺這個冬至不太冷。

描寫冬至事作文4

繁華隱去了我們心中對家的思念,但對家人的暖愛卻永不磨滅。

這周藉着冬至我回到了外婆家。一進門,我就看見了外婆,多日不見,她的白髮更多了,背似乎也更駝了。我用生硬的本地話叫了句“外婆”,她看見了我,頓時笑開了花,一個勁地嚷嚷着:“哎呀!好,回來就好,就好。”外婆轉過頭去,可我還是看見她眼眶紅了。我進了屋,桌子上擺滿了好吃的,還有外婆親手包的薯麪餃。

我拿起外婆遞來的筷子,夾了一個薯麪餃,嘖嘖歎道:“外婆的手藝就是好,真好吃。”可外婆卻搖搖頭:“好吃就多吃點,只要你不嫌外婆髒,常回來看看外婆就好了。”看着外婆淚光閃閃的眼睛,我的頭沉重地再也抬不起來。

是啊!長期的隔離,我都不曾記掛外婆。我真自私,我悔恨、愧疚。外婆,對不起!就讓這冬至暖暖的温情化作滿天相思的雨,滋潤我乾涸的心田,讓我學會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吧。

外婆在一旁催着:“多吃點,以後就吃不到了。”我的心隱隱作痛,難道今天的味道只能用來回味了嗎?我強忍着不讓眼淚滴下來,可是,就在外婆轉身的剎那,眼淚從我的眼角順着碗沿飛瀉而下,止也止不住……

冬至,冬天至愛的日子,把那份埋沒心中的愛回報給所有愛你的人,你才會明白,什麼叫做真正的愛。沒有付出的收穫,沒有感恩的奉獻,沒有理解的寬容,那不是真正的愛。

外婆,也許我們的相處是短暫的,但我會永遠記住您那和藹慈祥的眸,年輪蜿蜒的頰,熱情的招呼與那雙温暖的繭手。相信吧,我會常回家看您,因為,在這個冬天我感受到了您對我深沉的無法用言語敍述的愛。

誰説愛的奉獻要轟轟烈烈,一片冬至温情,一次真誠的問候,一碗愛的薯麪餃,一句“我會常回家看看”……這不都是愛的感恩嗎?

常回家看看,看看外婆,看看所有愛你關心你的人吧。他們的幸福是我們用温情勾勒的。

描寫冬至事作文5

刺骨的寒風吹過我臉龐,令我不禁哆嗦一下。看着長輩們一個又一個忙活的背影,我又扭過頭去看牆上的日曆,原來,今天是冬至啊,怪不得又冷了一些,但一過冬至,春天離我們也就不遠了。

我走過窗台,慌着那白薩薩的天空,彷彿它也在凝視着我。湯圓熱騰騰的蒸氣圍繞在人們嘴尖,順着寒風飄向天空,温暖了空氣更暖了人心。

聽説冬至是全球白天最短而夜裏最長的一天,啊呀!看來我得大幹一場了呢!

糯米粉呢,是湯圓的一種原材料好的,奶奶將他們慢慢地與水攪拌着,奶奶總是在這種時候説不能心急,而我卻還是胡亂揉兩下就開始包餡結果一下水就全部散開了。奶奶則與我不同,一步一步將它們揉成麪糰,手法嫻熟,她輕笑了下,左手一張右手一合搓圓完事了,並且再三囑咐我不能再心急了,心急吃不熱豆腐。

湯圓總算也是煮好了。我奮力吃着每一粒湯圓,像餓極了的猛獸看見稀有獵物時,狼吞虎嚥,結果,我被湯圓燙傷了,這事我又想到奶奶的不要心急,任何事都要慢慢來,哪怕是在吃湯圓上。周圍的長輩也彼此説説笑笑地坐下了,掛滿笑臉的他們彼此的心又更近了。

我的奶奶她非常疼愛我,她總是把最好的給我,就連湯圓也要最大最甜的。當然,我也絲毫沒有客氣,從他手上一個又一個的接過,他見我這般模樣,也滿意笑笑,但似乎臉上如深溝般的皺紋又多了一條,看到這我的心在隱隱作痛着,但似乎,我又更愛奶奶了。

其樂融融的我們,似乎寒冷的冬至也開始温暖起來。

白晝的時間真的太短太短,沒來得及與所有人好招呼,它就已經自己悄咪咪的躲起來,準備去世界的另一端開始他的新工作了。

冬至雖寒冷,但有湯圓,温暖人心;冬至雖短暫,但依舊過的開心;冬至雖難得,但畢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相信下一個冬至更加熱鬧。

描寫冬至事作文6

一談起冬至,人們一定會想到吃餃子。今年的冬至,我跟隨着鄭州晚報小記者團,過了度過一個與眾不同的冬至節。因為,這次冬至,我不僅吃到了自己包的餃子,而且還為殘疾人送去了愛心,温暖了他人。

冬至那天上午,我和幾位小記者一起來到了萬福花園,要給殘疾人們包餃子,送餃子。等人都到齊了以後,豫殘聯盟的工作人員就把我們帶到了廚房,終於,我們要開始忙活了!

我們小記者有的去廚房裏和麪,擀麪皮,下餃子;有的到一間空閒的屋子裏包餃子;還有的則在客廳裏吹氣球,折千紙鶴。我加入到了包餃子的隊伍中去。其實,我並不怎麼會包,我們家裏包餃子的時候,媽媽總是不用我。我對包餃子的其中一位阿姨説:“阿姨,我包的不好,怎麼辦呀?”阿姨一聽,就笑了,説:“沒事,包的餃子多了,就會包了。”旁邊的爸爸插了話:“你既然不會包餃子,就去擀麪皮吧。或者下餃子其他的都行。”這時,我旁邊的小朋友一不小心把麪粉弄得滿臉都是,變成了小花貓,他的樣子引得我們鬨堂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整個屋子裏都充滿了我們歡樂地笑聲。

餃子做熟了,要去送餃子了!我們每人都拿了四盒餃子開車送往分配好的殘疾人家裏。爸爸帶着我火速趕到一户殘疾人家中,已經是中午時12點了,這户人家接到餃子後一直在説:“謝謝!謝謝!”在這個家裏,我看到有一個半米高鐵籠子裏靜靜地坐着一位老人,大概有70多歲吧。他似乎想要説什麼,但又合攏了嘴。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老爺爺頭腦有問題,如果不放在籠子裏,就會跑出去,而且還經常打人摔壞東西。我問這家的一位阿姨:“阿姨,晚上這個爺爺就在這裏過夜的嗎?他不冷嗎?”阿姨想躲避我的目光,但我一直看着她,阿姨無奈地搖了搖頭,説:“是的,可是也沒辦法呀!”從這位爺爺家裏走出來後,我心裏一直很難受。

也許正是因為這次與眾不同的冬至,讓我在以後的生活中變得更加懂事,更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哦,這年的冬至,真是令我難忘!

描寫冬至事作文7

一年中有非常多個節日。比如:春節,我們可以燃放鞭炮,中秋節,和家人團聚,清明節,給先人掃墓,親戚朋友結伴踏青,而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俗話説得好,“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餃子。”這是北方人們的一句諺語。

“嘭嘭嘭……”,我在一陣清脆的菜刀在案板上剁餡兒的聲音中醒來。我睡眼惺忪地從牀上爬起來,“媽,你在做什麼好吃的?”“剁餡兒。今天是冬至日,我們要包餃子。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再也不用害怕寒冬凍傷耳朵嘍!”“啊?冬至?”,我瞥了瞥牆上的日曆,果然今天是冬至日。真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啊!想到這裏,我趕緊叫弟弟起牀,一起洗臉、刷牙。

我和弟弟洗漱完畢,也迫不及待地圍到面板前面,試圖幫媽媽包餃子,弟弟幫忙把媽媽包好的餃子擺放地整整齊齊,我則學着媽媽的樣子和手勢,包了一個大腹便便的胖餃子。“媽,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我問道。媽媽告訴我,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從前有一個醫生,他看到冬天最冷的時候,許多衣不蔽體的窮人,耳朵都凍爛了,他想到一個辦法幫助這些可憐的人們,於是教大家把新鮮的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到鍋裏煮,然後撈出來剁碎,一起吃掉。很多人吃掉這種湯藥後,耳朵就治癒了。這種做法最初叫做“驅寒矯耳湯”,後來逐漸演化為今天的餃子。

聽着媽媽給我們講的美麗又動人的歷史故事,弟弟和我包餃子的時候更開心了。我看弟弟在專心致志地包一個小餃子,趁他不注意的時候,抓了一把麪粉朝弟弟臉上抹去,弟弟瞬間變成了小花臉。“哈哈哈!”我倆爽朗地笑了。笑聲驚動了媽媽,她看看我,又看看弟弟,也捧腹大笑。弟弟趕緊把臉上抹乾淨。我包了個大大的餃子,叫“關羽”,高大威猛,弟弟包了個小的,我叫它“西施”,小巧玲瓏。我們包的餃子可以相互媲美了。

餃子煮熟了,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子旁,一邊説説笑笑,一邊津津有味地吃着美味的餃子,暖暖的記憶力留下美麗的痕跡。

描寫冬至事作文8

隨着天氣日漸寒冷,南方的白天越來越短,人們在一派安詳和樂的景象中迎接冬至的到來。

如果今年冬至跟以往一樣,我也許會很高興,但我面前擺着一個難題:做湯圓。我想在做湯圓之前,先講一下我跟湯圓的故事。

我六歲那年的冬節,第一次吃到了湯圓。那時的餡料只有花生和芝麻,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美味——咬下去的那一瞬間,餡料從裂口流進我的口腔,花生甜中帶澀,芝麻甜中帶甘的滋味衝擊我的味蕾,再喝上一口湯,心裏盪漾着説不出來的滿足。從那時起,我與湯圓結下了不解之緣。

説完了我和湯圓的故事,接下來就是解決做湯圓這個難題了。我只知道湯圓的做法跟包子差不多,但真要動起手來,我也不知道從哪下手。好在我有一個會做飯的老爸,不多時,他便把所需的材料——糯米粉和水準備好了。他還告訴我:“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把糯米粉揉成團,然後再搓成小球,實心湯圓的製作就完成了。”但單單第一個步驟,我就費了好大力氣,揉着揉着手就沾上了,還一直弄不下來,用另一隻手去扯,結果另一隻手也粘上了,怎麼弄也弄不掉,還把手弄得滿是糯米粉。老媽看了直叫道:“慘不忍睹啊,面目全非呀!”

風雨過後便是晴天。過了那個揉麪團的環節,剩下的就簡單多了,只需把大面團切成數十個小團,再搓成球就成了。

做好的湯圓被老爸放進了鍋中煮,不一會兒,一家人就享受起這甜甜軟軟的湯圓了。吃過了湯圓,我們來講一下中國人與湯圓的故事。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味。因為這種糯米湯圓在鍋裏煮時,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糰。

漸漸地,湯圓走進千家萬户,在南方的冬至,家家户户都吃湯圓,象徵團團圓圓。

今又冬至,搓湯圓,煮湯圓,吃湯圓,續着一份未盡的緣分。

描寫冬至事作文9

臨近冬至,又到了大人騙小孩“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時候了,當年為了不凍傷耳朵我可沒少吃餃子。

“冬至的餃子夏至的面。”過冬至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北方有些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的習俗,南方有些地區在冬至有吃湯圓或米團的習慣。

冬至總是很有趣的,我家年年隆重過節。

那年,我還小,愛玩沙子,大人包餃子我就愛搗亂,對那白白軟軟綿綿的餃子皮感興趣,當我想用髒手去碰面團時,我奶奶一把拉住我,帶我去洗手。洗過手後,看見那些整整齊齊躺在案板上的白胖的餃子,於是我也想幫奶奶包餃子。奶奶疼愛地把餃皮遞給我,我興致勃勃有模有樣地學着。

完成後,左瞅右瞅,心想:我包的還不錯嘛!看看奶奶包的餃子,如一位打扮精緻的小姐姐立在那裏,再看我的,像極了餓着肚子癱在街邊的流浪漢……這也太打擊人了!肯定是我哪一步沒看準,我再次盯着奶奶包餃子的全過程,這次肯定不會再包得像上一個那麼醜了!經過我的再次操作,這次看起來……餃子抬得起頭了!她抬頭了,太好了!

一會兒我就對包餃子不感興趣了,又轉頭尋找別的活計。爺爺在做什麼?是在擀麪啊。我湊過去央求爺爺讓我試試,百般哀求下爺爺同意了。看爺爺擀麪不難,怎麼這擀麪杖到我手裏就不聽使喚了呢?無論我怎麼努力,還是不能擀圓,大多數都粘到案板上了。擀麪杖居然也“看不慣”我,我還是負責吃吧。

中午,一碗碗噴香的餃子擺在我面前,我連忙夾起一個塞嘴裏,結果因為太燙給吐回碗裏。

“吃都不會吃。”表弟調侃着,我突然覺得我的智商淪為負值,連餃子都“欺負”我!看我的表情,他們一個勁笑。

爺爺説:“我們勞動了,餃子就獎勵我們一個字:香。下次你要學會包餃子,餃子一定會獎勵你的。”

原來,餃子也懂得:有勞動才有收穫。

描寫冬至事作文10

今年冬至,我一人在家。姥姥身體不適,媽媽留在她身邊照顧。爸爸在外地上班,特意叮囑我晚上記得給祖宗燒紙。

很久沒做過祭掃祖先的事情了,只記得兒時太太拿着一支紅色小花鼓,在我面前搖晃着逗我。晃晃悠悠,如今,我已長大了。

吃過晚飯我便出了門,天早早的黑了,刺骨的風颳在臉上麻麻的,吹散了道路兩旁粘在枝上掙扎不肯離去的樹葉。頭頂的月亮模糊不清,不似平日裏那般鋥亮,泛着黃,為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又添了一絲深沉。

聽爸爸説,買祭祀品要去人少僻靜的小店。我獨自走在小道上,兩隻放在口袋裏的手緊緊地攥着兜布,滲出了細細的汗。冬至的夜顯得格外的黑,店鋪基本上都早早的關了門。走了很久,一道暖黃色的光映入眼簾,一家破舊的菜市場中門前整齊有序的擺列着各種祭祀品。

賣家是位四十左右的中年婦女,很貼心的為我準備了紅色的袋子,並介紹羅列着的金銀財寶。這裏是金光閃閃,最受歡迎的金元寶,那裏是財源廣進,意義深遠的長銀條。她細心告訴我祭祀的步驟——先把名字寫在紅袋子上,再在周圍散一點紙錢,最後就着燃着的火星把紅袋子從底部燒起。這樣紙錢燒了,別人家不會搶。

我在心底記下步驟,謝過她便離開了。一路上,陸陸續續有人開始燒紙,嘴裏唸唸有詞。三五成羣,也有一個人。人們佇立着,安靜的看着火苗,嘴裏唸唸有詞,時不時用小棍將即將暗淡下去的火苗撥地更旺。那明亮的火焰伴隨着裊裊青煙既有淡淡的傷感,也是對已故先人一種深深的緬懷。

我按照心裏記下的步驟將祭祀做完,又把灰燼整理在一起。並在心裏祈願——家人健康平安。我想太太能夠聽到我的聲音,我也會為了整個家族的興旺而更加奮發努力。

到家了,身體漸漸暖了起來。我將買好的餃子放進鍋裏,嫩白堅硬的它們撲通撲通的一個個跳進鍋裏,發出清脆的聲音。不一會兒,噴香的餃子就出鍋了。湯水白白的,餃子餡兒的油零星地浮在湯麪上,一大口喝下去,心裏滿滿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ongzhizuowen/nrgwx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