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春節作文 >

春節年味的作文(通用11篇)

春節年味的作文(通用11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年味的作文(通用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春節年味的作文(通用11篇)

春節年味的作文1

春節在中國曆經千年,長盛不衰,其因為何?在我看來,正是因為有那獨特的年味在其中。

春節前夕,人們從各地趕回家鄉,製造出了名為春運的奇觀,飛機場、火車站、大巴車站。統統人滿為患。因為這是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故遊子們不辭千里,誓要回家過一個團圓年。無論路途多麼艱辛,都無法阻攔遊子們回家的步伐。年味,藏在春運的繁忙裏。

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人們團聚在一起,分享一年來的喜怒哀樂,傾訴着分別一年的思念之情。團圓飯的飯席上,晚輩挨個站起身,依次向長輩們敬酒,送上一句句祝福的話語,兒孫一句簡簡單單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便足以讓老人喜笑顏開。年味,藏在團圓的温馨裏。

飯後,一家人烤着火,守歲。大人們談論着各自的話題;年長的孩子專心致志地看着春晚;年幼的孩子坐在爺爺奶奶旁,聽他們講着守歲的含義,“年”的傳説以及春節各式各樣的習俗,也許這些東西已經翻來覆去講了不知多少遍,但老人仍會不厭其煩地講着,孩子們也依舊津津有味地聽着。偶爾手機上一個紅包發出,大家便連忙拿起手機點開紅包,搶到的自然樂開了懷,沒搶到的歎一聲“網速太慢”,便也回到自己的事情上。快到0點時,一家人便會放下手中的事,跟隨屏幕中的主持人一齊倒數:“5,4,3,2,1!”新年的鐘聲準時敲響。若是過去,窗外必然“萬炮齊發”,璀璨奪目,那鞭炮聲也必會響至天明;而現在因環境問題,煙花燃放受限,窗外不再會有連綿不斷的鞭炮聲,於是大人們各自回房睡覺,精力旺盛的孩子們則通宵達旦地玩鬧。年味,藏在家人的歡笑裏。

之後的幾天裏,人們或是拜年,或是聚會,或是留在家中陪伴親人,春節也就這樣慢慢結束,終有一刻人們會回到平常的生活當中,但那年味,仍舊纏繞在我們心間,不會淡去。

春節年味的作文2

“轟隆隆轟隆隆……”一聲聲鞭炮聲響起,那是我們在放鞭炮,因為春節來了!

説起過年的氣氛,用“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

過年的時候要吃年夜飯,看着奶奶從年前就開始忙着做年夜飯,肉食有臘肉,香腸,雞,鴨,魚,肉;素食也有好多,如:春捲,請焯白菜,燉蘿蔔等等,忙的不可開交;我們則和爺爺一起貼春聯,貼福字,把福字倒着貼就代表“福到了”,我們還寫春聯,弟弟笨手笨腳的,爭着要寫,結果春聯上什麼都沒寫,倒是他的臉被畫成了大花貓,可好玩了;説起最有趣的還是除夕那晚,由於要守祟,我們可以通宵熬夜,還不用被爸爸媽媽趕到牀上睡覺。那時,全家圍坐在桌子旁,點根蠟燭,然後爺爺就給我們每人發一個紅包,一起吃年夜飯。飯後,就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大年初二,我們就去拜年了,挨家挨户的串門,然後親戚們就給紅包,我們一接過紅包就馬上跑到沒有人的地方,拿出錢放到自己的錢包裏,心裏美滋滋的……到了晚上,我們一起在家門口放鞭炮,當天晚上,舅舅把表弟最愛的煙花放了一大半,據我的瞭解,明天弟弟一定氣的大叫。我們也去拿弟弟的鞭炮,最愛的還是摔炮,看着樣子小小的,扔出去一摔,“嘭”的一聲,特別有意思,就在我們玩的起勁的時候,舅舅開始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放起了鞭炮,我們都被嚇着了,氣的直跺腳。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切都還浮現在眼前,我們要回長沙了,臨走前,還戀戀不捨……真希望每天都是春節。

春節年味的作文3

春節,對於愛吃的我來説是在餐桌上,這才是我喜歡的重頭戲。

重頭戲之一:年夜飯

理所當然,年夜飯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舉杯共飲,開開心心。

今天,我就要當一名觀菜員,為您介紹鑑品本人喜歡的菜餚。

年夜飯上的第一個菜:番茄黃骨魚。

番茄,寓意紅紅火火;魚,則代表年年有餘。洗乾淨的新鮮黃骨魚,入鍋燉煮,時間應剛剛好,不可久煮。時間太長,魚骨會斷,魚肉會融;時間太短,湯不夠濃郁,沒有醇香。要想恰到好處,得有不一般的功力。小火燉煮至湯色濃白。同時番茄洗淨去蒂,滾刀切塊,輕輕放入魚湯中,等待湯再次翻滾,加入適量番茄醬,以增其口感,最後加入若干調料,起鍋即可食用。番茄的獨特味道飄滿屋子,嘗一口湯,鮮香酸甜,令人回味無窮,抿一口魚肉,入口既化,令人慾罷不能。

重頭菜之二:粉蒸排骨

豬肋骨剁成若干小塊,加入姜、生抽、耗油、料酒及花椒、胡椒,抓勻醃製15分鐘。土豆洗淨,切成小塊,加入蒸肉米粉,攪拌均勻,將土豆置於碗底,上面鋪上豬肋骨,放入蒸鍋,開大火蒸上大概40分鐘左右,即可出鍋。品嚐一下,肋骨嫩滑,汁香濃郁,土豆吸滿油脂,軟爛可口,令人胃口大開。

年夜飯,是胃的滿足,是家人的歡聚,是幸福的滋味。

春節年味的作文4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腳步聲近了,學校也開始放假了。今年我們到外婆家過年的,那裏的年味可濃了,家家户户都掛紅燈籠,貼春聯,置辦年貨,買新衣服,買爆竹煙花……,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這年貨是要提前置辦的,在年前十幾天家家户户就忙活開了,蒸饅頭、做糕點、做粿、做豆腐……外婆也忙着為過年做各種準備,外公外婆家的一隻年豬有三百來斤重,外公請來師傅幫忙宰殺。

走在街上,到處一片喜慶的景象,行人個個興高采烈,路邊的商店也十分熱鬧,還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趕回家過年。

除夕這一天,每家最忙,一大早,各家都在忙着炒菜,因為今天要給祖先燒紙,以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又忙着貼春聯、福字,一般中午前一定要做好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着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品着美酒,互相干杯,説着吉祥祝福的話語,有説有笑,其樂融融。接着放鞭炮、煙花,夜空在鞭炮與煙花的交織中變成了一個絢爛的大花園,看着這些美麗的煙花,我在院中手舞足蹈,外公和外婆都樂了。到了八點,大家開始看春晚的'節目,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還給我和小弟弟準備了紅包,説這是壓歲錢。

啊!家鄉的年味是團聚的、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是歡樂的!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年味!

春節年味的作文5

年味,是煙花爆竹那硝煙的味道;是採辦年貨那喜氣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飯那幸福温馨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興致勃勃的味道;更是以上所有味道都混合起來的,喜慶團圓的味道。

爸爸媽媽滿載而歸,手裏拎着沉甸甸的年貨,接着,我們在家門口貼上了一副火紅的對聯和“福”字。然後,我們就去走親訪友了,家家户户都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掛上喜慶的中國結,並且相互贈送禮品,送紅包,拜年問候。從這個時候,我已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年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

外公外婆也忙着謝年,整個房間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端上豐盛的飯菜,點燭插香,參拜許願。晚上,我們全家人團聚在一起,一邊吃着豐盛的年夜飯,一邊談笑風生,整個房間充滿了温情。

看春晚當然也是我們不可或缺的項目之一。一首首動聽的歌謠,一支支美麗的舞蹈,一個個搞笑的小品,再加上扣人心絃的雜技以及魔術表演,使每年的春晚都是那麼令人期待。

當然,最勾引我們童心的東西非煙花莫屬了。年夜飯還未吃完,樓下早已傳來“噼噼啪啪”的煙花聲,那就像一聲聲集結號,我和表哥再無心思吃飯,放下筷子,抓起早已備好的煙花,衝下樓去。樓下早已聚集了一羣鄰家孩子,你扇你的“芭蕉扇”,我放我的“火鳳凰”,摔炮也來湊熱鬧……晚上十二點整,“嘭——啪——”一聲聲炮響把我兒猛地驚醒,往窗外一張望,只見外頭火樹銀花,照亮了夜空,可謂壯觀啊!

有句話説得好,“新年新氣象”,在新的一年裏,我也要更上一層樓!

春節年味的作文6

在城裏呆久了,人們不是被捲入城市忙碌的快節奏生活,就是迷失於西方節日的樂趣和浪漫。但春節仍是人們最期盼的節日……

今年春節,我回了老家,莒縣,雖不是真正的農村,但年味,確實濃了不少。年二十九到的老家,縣城裏的街道早已掛上了燈籠,紅火而喜慶,人們是那麼的樸實,從外公濃重的鄉音中,我聽到了和諧、安詳以及過年的歡喜。噢,年味在樸實的鄉音中。

三十這天是熱鬧的,一大早起來就被爸爸拽着走親訪友,互祝新年。午飯過後,我們父子倆跟着外公去貼春聯,貼福字。從大門到倉庫,從室內到對門,全是紅紅的顏色,在鄰居的門側牆壁上,我們貼上了“出門見喜”和一個福字,不但使自家幸福,也讓對門添了福氣,這是大城市裏見不到的。最使我驚奇的是老家的“門錢子”,它是沂水和莒縣的特色,用彩色的紙,刻上畫,刻上“新年歡樂”等字樣,貼在門的上框沿,像姑娘頭髮上的劉海兒,既美觀,又吉祥。年味藏在紅紅的宣紙裏……

年夜飯十分熱鬧,飯菜之後,餃子上場,為了吃到代表好運的甜餃子,大家都爭先恐後地搶着吃,第一個吃到的人被認為今年會行大運,隨後吃到的人也都沾沾自喜,相互祝福。年味在餃子香味中瀰漫。新年的鐘聲敲響,頓時樓下、窗外、路邊……人們放起震天的鞭炮,絢爛的禮花,將縣城的天空“點亮”,行走在街上,大人、孩子個個喜上眉梢,空氣中添加了濃濃的“火藥味”,年的氣息飄散的夜晚的空氣中……

大年初一,按農村裏的規矩是要拜祖墳的,我隨外公全家人去了老外公的墳,這真是下鄉了啊!村裏的人都似全家人,在外回鄉的老朋友見了都能聊上半天。路上我見一户人家的門上貼着真正用毛筆寫的對聯,粗大有力的筆鋒,在紙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細細端詳,彷彿筆中每一根柔軟的筆毛都在紙上留下了抹痕,這是無比精妙的中國書法啊!年味,自古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年初二我匆匆回到了濟南,在回家的路上,出租車司機對我們説:“今年濟南放煙花的少了很多,三十晚上放鞭炮的聲音遠不如以前熱鬧了”。我想:即使有一天在鋼鐵大廈林立的城市裏,消失那鞭炮聲、紅對聯,但那飄香的餃子、聲聲的祝福和着那團團圓圓的濃濃年味,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春節年味的作文7

什麼是年味?

作家馮驥説:“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煙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就是逛廟會看着舞龍吃着糖的一種享受;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説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就是家家户户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這就是年味。”

大年初二,我們一家來到了古城臨海感受年味,這兒與杭州不同,到處都是張燈結綵,不論樹上,路燈上,店鋪裏,房門上……都掛上了醒目的紅燈籠。真是年味十足啊!

一大早,廟會就開始了,各類小吃乘勢一字排開:蛋清羊尾、糟羹、麥蝦、羊角酥什麼的應有盡有,就連廣場的門口都擺滿了,孩子們一邊吃着手裏的美食,眼睛又盯着攤上的另一種美食。真是年味十足啊!

前面鑼鼓喧天,瞧!人們正聚精會神地看着舞獅表演,一隻“獅子”身掛紅袍,氣勢逼人,在另一隻身披黃袍的“獅子”旁邊吼叫,配合着觀眾的歡呼聲和熱鬧的音樂聲,“獅子”在高台上蹦來2跳去,只見那隻紅獅嘴裏銜着紅繡球,應和着鞭炮“啪啪”的響聲,跳躍地更加歡快了。真是年味十足啊!到了晚上,你可以看見絢麗的煙花在東湖上冉冉升空,真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啊,爆竹聲在廣場上不絕於耳,煙花在天空中完美綻放,向人們表達着新春的祝願。真是年味十足啊!

這就是我感受到的最純真、最淳樸的年味!

春節年味的作文8

寒假中的許多時間我都草草地虛度過去,唯有過年那幾日我是真真切切度過去。

愈利年關,過年味愈濃。

排在年味之首就是那一陣陣濃郁的鞭炮味。從地上忽然飛向日空就是那一個個花炮,垂直地飛向日空,以一種傲慢的姿態在日空中綻放,閃現出一個一個的“小星星”,轉眼間又消失在黛藍色的日空中。它完美地飛躍,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給我們看,又一顆接替它,在日空中綻開出一朵巨大、閃爍、晶亮的花朵,彷彿花朵上鑲滿了水鑽,又消失了。吸吸空氣,裏面有氧氣夾雜着那股硝煙味,雖不好聞,但是聞着聞着也習慣了,這股硝煙味還真是隨處可聞呢。

年味之二當然要酒香味了,我們這城市雖不釀酒,但是十分鐘愛喝酒。在過年這麼重大的日子裏,喝酒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會在過年的前夕準備上好的陳年老酒。在過年時,許多愛藏酒的人都會紛紛打開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許只有在這種日子了,他們才會收斂自己對酒的吝嗇。在過年,不管是會不會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氣,這不,喝着喝着倒也能品出些這酒的好了。

餃子味在年味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個性愛在過年時吃餃子。那肥中帶瘦的餡,加上些料酒,那味兒真是讓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餡中加入葱、姜、蒜,那滋味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蒸煮完後,香味那真是撲鼻而來。一碗醋,一大碗餃子,可能還填不飽肚子哩。吮吮餃子上的醋,一咬開餃子,又會有一股汁混着醋一齊流入口腔中。

仔細想想,其實年味很多。都飽含着新年的温馨完美。想象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一張大圓桌邊吃飯,雖有些擠,但是誰都互相夾菜,這種温馨只有在過年才能得到。

春節年味的作文9

辭舊換新年,春風迎星象。我盼星星,盼月亮的節日——春節終於來了!

在春節那天,我們一家人坐在火爐邊上,看春晚。電視中的人們説,雖然是過新年,但是他們也不能回家。我心中頓時充滿了疑惑:到了春節,為什麼不回家呢?這好歹也是説什麼也要相聚的日子啊!我帶着疑惑,便接着往下看。原來那些不能回家的人,是因為工作?都關係春節還在堅守自己的崗位。為了讓我們能夠安心的回家,而放棄了自己回家過年的機會。我還聽説,有的人連續十幾年都沒有回家去看一看。真是“舍小家為大家”啊!我們要對那些就算是過新年,都還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的人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因為是他們的付出,才能讓我們能夠再次和家人團聚。不知什麼時候,我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我們在這裏説説笑笑,烤着火爐吃着美食,而那些只能自己冷冷清清的,看着春晚過新年的人們,他們又何嘗不想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呢?就在這時,不知是誰説了一句:“發紅包啊,大家快搶紅包哦。”説起來現在微信上的紅包真是一種常用的工具,就連我的外婆都會使用了。我們聽啊,別馬上打開手機,開始搶紅包。之後便是一陣聲音“哇塞,好手氣”“哎呀,手氣怎麼這麼差。”真是好不歡樂啊!

終於到了跨年的時間,我們我們拿出了超大號的鞭炮,其他的人家也都不甘示弱,不約而同的點起了鞭炮。倒計時,三!二!一!嘭!嘭!嘭!哇!這是太美了——火星兒從天空中慢慢地散開,就像仙女從天上撒下來了五顏六色的花朵一般,一個個到都在整爭奇鬥豔,可是它們又像離了弦的箭,轉眼間就煙消雲散了……我突然有所感悟——這煙花雖然是美麗,但是他卻只有一瞬間的美。正如曇花,雖然只有一現時間來綻放花朵,但是,儘管只有一現的美麗,可它也仍然拼盡全力將自己最美麗的一面展現給人們看,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不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嗎?過完了,跨年我們發誓在這一天一定都不能睡覺,就算是守完了歲也要好好的玩。大人們都去睡覺了,只有精神仍然充沛的我們還在繼續嗨皮。終於到了凌晨四點多鐘,我們實在是堅持不住了,一個個都進入了夢鄉……

這個不同尋常的新年在我夢中再次浮現。

春節年味的作文10

春節就要臨近了,我們全家人準備到姥姥家裏面過年,姥姥家在淮南西部的一個郊區,雖然不是一個繁華的市中心,但是卻有着特殊的自然的氣息,有着一份濃濃的年味兒,在我們的心裏,是非常温馨的。

一路過來,紅是家鄉的主色調,家家户户掛着大紅燈籠,還有紅色的窗花,大家都忙着貼春聯,記得我在小學的時候,做的寒假作業就是收集春聯,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之下,家家户户都充滿了喜慶的味道,所以紅是我們中國的象徵,充滿着生機和活力。

年三十的晚飯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大餐,不是它的豐盛,是因為它充滿着年味。我和妹妹也會幫襯着去端菜,偶爾嚐個鮮,當一回品嚐大師,告訴掌勺的大廚(我的舅舅)該加點什麼料,鹽、糖、醋、八角、辣椒,這些可是傳統的中國味品,原汁原味的傳統美食令人感覺吃了心裏暖和、踏實。接下來,一盤一盤香氣撲鼻而來、色香味俱全的大菜上桌了,擺滿了方桌、圓桌、轉盤,嘴饞的小孩們看得直流口水。媽媽、舅媽開始給我和妹妹倒果汁時,這頓具有重大意義的大餐便拉開序幕了。等到大人們各就各位,先向老人們敬酒,孝敬老人是中華傳統美德。老人説新年歡樂,大餐正式開始,大家轉動轉盤,品嚐着精美的菜餚,我們小孩則迫不及待地開吃了。也不顧吃相如何,大人們問菜味道如何時?我們只管一個勁説“好”,等到看春晚時,還在如數珍寶地説着自己今晚喜歡的菜餚。

年裏頭,吃得多,收穫的也多,但最有深刻印象的還是聽到的年聲。因為從踏上回家的路時,人們議論關於過年的話題的聲音就不斷。從吃、穿、住、行聊到國家大事,全與年緊密相連。到了年 夜 飯的時候,碰杯聲、祝福語交替而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臨了——守歲到零點,馬年來到,窗外鞭炮聲迭起,噼裏啪啦響個不停,在這聲聲爆竹聲裏,我們的憂愁、煩惱全都“付諸東流”,迎接新的一年。還應了“爆竹聲中一夕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但又很矛盾,鞭炮聲讓年味更濃,但也增加了環境污染,我想若能用播放鞭炮的聲音替代燃放鞭炮的聲音,減少污染多好,讓我們過個綠色環保年。

就這樣,我們一年又一年迎接着春節的到來,我想時光的機器,如果你能夠看到我們的歡聲和笑語,是不是可以放慢一些腳步,讓我們回味一下,一年中最歡樂的時光,可以多停留一段時間。

春節年味的作文11

年俗是指春節習俗,春節俗稱“過年”。那什麼是“年”,又為什麼要過年呢!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對一户老婆婆説,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燃響的炮竹聲,年獸渾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皇而逃。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春節”原指正月初一立春日這一天,可中國的春節準備,慶祝活動,早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也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俗語。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又俗稱“臘八”,有着喝臘八粥的古老習俗。喝上一碗臘八粥,祈福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也有泡臘八蒜的風俗,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名家商號要在臘八這天攏賬,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北京城還有“臘八粥,臘八蒜,放帳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的民諺。在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節過完之後,人們都開始置辦年貨了,還會買春聯,窗花,“福”字,年畫,爆竹等等。這都是過年的習俗,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街上人來人往的,年味已經十分足了。

接着就是臘月二十三了,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説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臘月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廟,道觀則在臘月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後逐漸演化為“二十三,過小年”的説法。

過完臘月二十三就過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窮運,晦氣通通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其中民間還有“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俗語和習俗。

年是遊子的盛會,辛苦勞作一年的人不管多遠都要趕回家與家人團聚。年是中華文化的濃縮,中國有説不完的年俗,道不盡的風情。

標籤: 春節 通用 年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chunjiezuowen/ylo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