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不如我者閲讀答案

不如我者閲讀答案

①明代陳眉公《小窗幽記》中説,“人只把不如我者較量,則自足。”清代石天基《長生祕訣》中也説,“每遇不如意事,即將更盛者比之,心即坦然大樂矣。”誠哉,斯文言!

不如我者閲讀答案

②在我們身邊,常常會有人怨天尤人,總感覺自己活得不自在。他們也不是沒有錢,不是沒有權,不是沒有好兒女,而是執意要跟勝過自己的他人進行比較。是的,好多東西是沒有辦法比較的。人不知足,就是由比較而來的。精神上的不知足往往不會造成什麼傷害,生活享受方面的比較就會帶來危害,因為那是現實的。人們常説,人總是看見自己碗裏的肉少,所以才會不停地奮鬥,而追求生活中最大的享受。因為有形的東西總是有欠缺的,所以人們的物質慾望也是永遠難以滿足的,這就叫“人比人,氣死人”。這樣比來比去,不是自輕自賤,自我否定,就是滿腹牢騷,心生嫉妒。最終丟失的卻是千金難買的健康長壽。

③的確,生活中不恰當的攀比,給了人們許多煩惱和困擾,讓許多人遠離了快樂,遠離了幸福。因此,我們常勸慰自己或他人“少與別人攀比”。但是,“人比人”是一種常見的社會心理現象,人生活在社會之中,除非是真正的聖賢,很難不與他人相比較的。如果能與積極的心態進行比較的話,不僅沒有任何的害處,還可激勵人們的鬥志,鼓舞奮發進取精神。最重要的.在於你與人比什麼、怎麼去比。會比,使人笑;不會比,使人跳。既然人生在世難免一“比”, 就要學會“比”。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的一種讓自己快樂的比較法就是:多比“不如我者”。

④在待遇和生活方面不與比自己高的人攀比,如果一定要比的話,就和比自己差的人比。美國作家亨利.曼特説:“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事非常簡單,就是與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你更窮、房子更小、車子更破的人相比,你的幸福感就會增加。”如果我們對生活現狀不滿意,就朝我們的後面去看看,還有比我們不如的人,比一比那些缺吃少穿比自己更差的窮人,這樣你就會有知足感和自豪感了,就會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無時不在,無所不在。

⑤生活中,只有知足者才能常樂。清人胡澹庵所編《解人頤》一書中有一首《知足歌》,就是講知足是通過向下比較而感悟的:“人生盡享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勞苦,閒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無病便是福。思量死來苦,活着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祿,也不必堆金積玉。看起來,一日三餐,有許多自然之福。我勸世間人,不可不知足。”

⑥人生在世要有自己的活法,要有自己的快樂座標。珍惜擁有,知足常樂,是每一個人都應學會的生活智慧。

(原文有刪改)

小題1:文章開頭引用《小窗幽記》和《長生祕訣》的話,有什麼作用?(4分)

小題2:結合第四段中亨利.曼特的話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你對幸福的理解。(4分)

小題3:文中劃線句子中劃線的部分能否刪去?為什麼?(4分)

但是,“人比人”是一種常見的社會心理現象,人生活在社會之中,除非是真正的聖賢,很難不與他人相比較的。

小題4:有人説,人應該有上進心,就應該與比自己優秀的人相比較,這樣才能有追求的目標。這與作者的觀點相矛盾嗎?説説你的理解。(5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引出本文的論證的話題,為文章提出論點作引子;在文中起論據作用,可以作為論證論點的事理。 〖答出一點得3分,答出兩點得4分

小題1:不設統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理解正確、結論鮮明2分,語言流暢2分

示例:每一個都可以活得更幸福一些,但生活中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痛苦而痛苦,而是因為強求快樂而痛苦。得到和得不到自己渴求的快樂,我們都應該去享受平靜的心情,這樣才是幸福。

小題1:不能,“除非是真正的聖賢”強調了不與他人相比較的特殊情況,如果去掉就成把不會與他人相比較的聖賢漏掉了,論説片面,不符合實際情況。〖結論1分,理由2分

小題1:示例:不矛盾。兩種觀點是從不同的視角來領悟生活的智慧。文章主要是從物質方面提出與“不如我者”相比較,強調知足常樂,而在上進心方面與優秀的人相比較屬於精神層面,強調知不足才能常樂。

小題1:議論文開篇一般有以下作用:引出論題,吸引讀者的注意思考,與下文照應等。

小題1:只要觀點正確,有理有據,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小題1:議論文的語言講究論證的嚴密性。作答時,先要陳述語言使用的嚴密性,再否定其去掉後不嚴密而導致缺乏説服力。

小題1:不設統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結論鮮明1分,理解正確,3分,語言流暢1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wqqo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