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燈影書香》閲讀答案

《燈影書香》閲讀答案

在各個領域,我們寫閲讀題就會用到閲讀答案,通過對照閲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你所見過的閲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燈影書香》閲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燈影書香》閲讀答案

《燈影書香》閲讀答案1

燈影書香

許壽裳在一篇記述魯迅居京生活的文字裏,提到西三條衚衕寓所的壁上,掛着一副喬大壯所書的集騷句的對聯,文雲:“望崦嵫而勿迫,恐鵜之先鳴!”他説這是魯迅先生“表明格外及時努力,用以自勵之意”。

這對聯掛得很有意思;但要像魯迅那樣的人掛起來才能名副其實,如果讓我輩來用就不免僭妄了。

多年前我也動過一會心念,擬請能寫好字的朋友給我寫了一副對聯。當時選定的聯語是這麼説的:“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這好像是陸劍南的詩句吧?但那意境的確是完全符合自己當時的生活趣味。斗室中,書刊雜亂,上下堆積。每到天黑,就埋頭書堆,對着不怎樣明亮的燈光,常常一泡就泡到了深夜裏。

要説一燈如豆。當然是極其誇張的,但由於夜深了,燈色也深了,日間浮動的心境,至此也顯得分外的深沉。臨案讀書,地燈豆的情味,擬之紅豆惹人相思,恐怕也不為過。就這樣,自己覺得箇中天地異常廣闊,毫不遺憾地安於一段相當長久的時間。

後來呢,雖然終於給現實轟了出來,不再困守於昔日的書夫了,但對那深燈之下,一卷在手的情思,彷彿總有點“剪不斷”的餘緒似的。

本來,只要還有時間的餘裕,廣讀點書也是好事。問題在對書籍必須知所取捨。黃山谷雲:“擘書覆瓿,裂史黏窗,誰不惜之?”我看未必盡然,天下有許多壞書,劣史,擘以覆瓿,裂以黏窗,可惜的是在瓿在窗,而不在書在史。因為它其實是玷污了瓿,褻瀆了窗的。至於如趙季仁所持的平生三願:一願識盡世間好人,二願讀盡世間好書,三願看心世間好山水。只要他對“好”字義下的允當,則陳眉公所稱“讀書者當作此觀”云云,也是可以首肯的。

正因為這世界上好書甚多,讀之難盡,而勞生有涯,便覺得有時偷得一時半刻,侷促在斗室之中,埋頭於深燈底下,那種樂趣是無窮的,那種辛苦也是值得的。

注:望崦嵫而勿迫,恐鵜 之先鳴!集自《離騷》。崦嵫,神話中太陽所入之山,鵜 ,即杜鵑,鳴時百花皆謝,這兩句詩有抓緊時光,及時之意。

閲讀題:

1、文章開頭為什麼從魯迅書房的一副對聯寫起?

2、從文中看,作者為什麼喜歡挑燈夜讀?

3、從文中看,作者為什麼主張“對書籍必須知所取捨”?

4、下列對這篇散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這篇散文多處恰切地引用前人詩文,豐富了內容,增加了文采。

B、作者十分欣賞魯迅居京寓所壁上的對聯,但為今天之人不配使用。

C、文中所引黃山谷的話,是對玷污了瓿,褻污了窗的壞書,劣史的有力批判。

D、作者是一個書痴,深諳讀書之味,知道讀書之樂,應任由個人體會。

E、作者並不一味主張讀書,好書甚多,勞生有涯,讀之難盡,故須知所取捨。

參考答案:

1、(1)作者讚賞對聯所表明的及時努力之意,也願以此自勵。

(2)引出自己多年前擬用的一副對聯,以展開下文。

2、(1)夜深人靜,“日間浮動的心境”也會變得“分外的深沉”。

(2)當此之際,更能感受書中寬闊、自由的天地。

3、(1)天下有許多壞書(讀之無益)

(2)世界上好書甚多,讀之難盡,而勞生有涯

4、BC(B文中“我輩”不等同於“今天之人”;C黃山谷的話本身並不是對壞書、劣史的批判,作者引用他的話是為了引出對壞書、劣史的批判。)

《燈影書香》閲讀答案2

(1)年少的時候,我曾熱切地做過一個夢,一個有關書的夢:開一家小書店,抬頭是書,低頭還是書。

(2)那時家貧,無錢買書。對書的渴望,很像飢寒的人,對一碗熱湯的渴盼。偶爾得了幾枚硬幣,不捨得用,慢慢積攢着,等有一天,走上幾十裏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3)老街上,最誘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蘆,不是香香噴噴的各色糕點,不是喜歡的紅綢帶,而是小人書。小人書是一箇中年男人的,他把書攤擺在某棵大樹下,或是巷道的拐角處。書大多破舊得很了,有的甚至連封面都沒了,可是,有什麼關係呢?它們在我眼裏,是散着馨香的。我穿過川流的人羣奔過去,我穿過滿街的熱鬧奔過去,遠遠望見那個男人,望見他腳跟前的書,心裏(騰跳出、閃現出、挪動出)歡喜來,哦,在呢,在呢。我(走、撲、溜)過去,蹲在那裏,租了書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盡身上最後一枚硬幣。

(4)讀小學時,我的班主任家裏,訂有一些報刊,讓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親是舊交,憑着這層關係,我常去他家借書看。他對書也是珍愛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時夜晚,借來的書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這種慾望一旦產生,便洶湧澎湃起來,勢不可當。怕父母阻攔,我偷偷出門,跑去班主任家,一個人走上五六裏的路。鄉村的夜,空曠得無邊無際,偶有一聲兩聲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讓人心驚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飄着的葉,內心卻被一種幸福,填得滿滿的。新借得的.書,安靜在我的懷裏,温良、敦厚,讓我有滿懷的歡喜。

(5)多年後,我想起那些夜晚,還覺得幸福。母親驚奇,那時候,你還那麼小,一個人走夜路,怎麼不曉得害怕?我笑,我那時有書作伴呢,哪裏想到怕了?那樣的月色,漫着,水一樣的。一個村莊,在安睡。我走在村莊的夢裏面,懷裏的書,散發出温暖親切的氣息。

(6)上高中時,語文老師清瘦矍鑠,愛書如命。他藏有一壁櫥的書。我憋足了勁學,只為討得他歡喜,好開口問他借書。他也終於答應我,我想讀書時,可以去他家借。

(7)他家住在老街上,很舊的平房,木板門上的銅環都生鏽了。屋頂上黛青色的瓦縫裏,長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這樣的房子,在我眼裏,卻如童話中的小城堡,只要打開,裏面就會蹦跳出無數的美好來。

(8)是四五月吧,他屋門前的一棵泡桐樹,開了一樹紫色的桐花,小花傘似的,撐着。我去借書,看到他在樹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書。讀到高興處,他撫掌大歎,妙啊!

他孩子氣的大歎,讓我看到人生還有另一種活法:單純,潔淨,桐花一般地美好着,與書有關。

(9)後來,我離開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卻常不經意地會想起他:一樹的桐花,開得搖搖欲墜,他在樹下端坐。如果我的記憶也是一冊書,那麼,他已成一枚書籤,插在這冊書裏面。

(10)而今,我早已擁有了自己的書房,也算實現了當初的夢想——抬頭是書,低頭還是書。若是外出,不管去哪裏,我最喜歡逛的,定是當地的書店和書攤。

(11)午後時光,太陽暖暖的,風吹得漫漫的,人在陽台上小憩,隨便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攤膝上,風吹哪頁讀哪頁。如果書也是一朵花,我這樣想象着,如果是的話,那麼,風吹來,隨便吹開的一頁,那一頁,便是盛開的一瓣花。

(12)人、書、風,就這樣安靜在陽光下,安靜在歲月裏,妥帖,脈脈温情。

1.文中多次提到“我”喜歡租書或借書,請仔細閲讀,説説其中的原因。(2分)

2.仔細閲讀第(3)段,請從括號內選擇一個恰當的詞語填在下面的橫線上,並簡要回答所填詞語表現了“我”當時什麼樣的心情?(4分)

我穿過川流的人羣奔過去,我穿過滿街的熱鬧奔過去,遠遠望見那個男人,望見他腳跟前的書,心裏歡喜來,哦,在呢,在呢。我過去,蹲在那裏,租了書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盡身上最後一枚硬幣。

所選表現了“我”的心情。

3.文中第(4)段畫波浪線的句子主要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4.文章題目作者“為書香作伴”,請仔細研讀全文後,簡要歸納在“我”的夢想實現之前“書香”和“我”“作伴”的主要經歷。(3分)

5.作者在第(11)段中説“如果書也是一朵花,我這樣想象着,如果是的話,那麼,風吹來,隨便吹開的一頁,那一頁,便是盛開的一瓣花。”請結合上下文,並聯系自己的讀書體驗,談談你讀了這句話的感悟。(4分)

答:

答案:

1.(2分)年少家貧,無錢買書。(1分)而自己對書又很渴望(1分)。(意近即可)

2.(4分)騰跳出、撲。(選對一個詞語1分,共2分)表現了“我看見小人書書攤的歡喜與渴望看小人書的急切(2分)。(意近即可)

3.(3分)環境描寫、心理描寫(1分,答對一點即可)。寫出了夜的空曠、寧靜,以及帶給“我”的少許恐懼感和孤獨感,襯托出“我”對書的渴望和借到書的幸福感。(意近即可)(2分)

4.(3分)(1)小時候,無錢買書,只能到老街上小人書攤租書看;

(2)小學時常常走夜路到班主任家借書看;

(3)高中時,為借書看拼命學討老師喜歡(或答為:在高中語文教師家借書看感悟書香人生)。

(全對一點1分。答夢想實現之後的內容不給分)

5.(4分)參考示例:

(1)自己對書的渴望就像期盼花開一樣;

(2)好書對自己的薰陶就像鶴被花香浸潤一樣;

(3)讀書帶給自己的快樂和享受就像賞花一樣;

(4)書香與我作伴的經歷像花兒綻放;

(5)書中內容及情感散發出花一樣的芬芳。

(意近即可。答出一點得1分,答出兩點得2分,答出三點得4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vyzj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