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天淨沙·秋思》閲讀答案附賞析

《天淨沙·秋思》閲讀答案附賞析

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閲讀答案附賞析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閲讀練習及答案

(1)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詠景的佳作, 被《中原音韻》譽為“秋思之祖”,為歷代所傳誦。小令僅 28 字 , 寫了十種景物, 表現了一個長期漂泊異鄉的遊子思鄉的之情,其中表現主旨的句子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中描寫景物的氛圍是蕭條、冷落、淒涼的句子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3)試品析“古道西風瘦馬”中“瘦”字妙在何處?

[答]“瘦”字妙在欲寫人之瘦而偏不寫人,由寫馬之瘦而襯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貧,路途跋涉之艱辛。

(4)小令中“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

[答]小令描繪了一副滿目淒涼的景象: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着它走向風燭殘年。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的蕭瑟的深秋景象。

5小令中“枯藤”“老樹”“昏鴉”“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1分)

答:深秋晚景圖(1分)

(6)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 分)

答:遊子(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鄉的情感。(2分)(意近 即可)

7.作者為什麼要用“古道西風瘦馬”,而不用“古道清風瘦馬”呢? ( 2 分)

詞寫的`是秋季景色,應為西風。西風較寒,使人的心情極度傷感,用這種景物能很好地襯托出作者此時的心情;清風給人的感覺是一種舒適的感覺,和作者此時的心情明顯不相吻合。(一點 1 分,兩點滿分。意對即可。 2 分)

8. “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描寫温馨恬靜的景象,聯繫全詩,談談作者這樣寫的作用。 ( 2 分)

① 以樂景寫哀情;反襯詩人孤苦寂寞思念家鄉之情。 ② 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意對即可。 2 分)

9.這首小令就是一幅絕妙的圖畫,這幅圖畫最顯著的表現手法是:(2分)

答:(1)映襯,以景襯人(背景與主體相映襯)。或:寓情於景,以悲景寫悲情。

10.這首小令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在外遊子孤寂愁苦、思念家鄉的情感。或:在外遊子的客愁與鄉思。(3分)

二:

1、 一切景語皆情語。全詩通過豐富的意象,渲染了蕭瑟蒼涼(淒涼)的氣氛,抒發了詩人極其孤寂悲苦(悲傷)的情緒。

2、 “小橋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詩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以樂景寫悲景,反村離人思鄉的愁緒。

3、 小令描寫的景物帶有鮮明的時令特徵,如與“秋”、“夕陽”相照應的景物就有枯藤、昏鴉。

4、 寫出兩句連貫的,且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種含義的詩句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5、“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從中可以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起畫龍點睛、點明主旨的作用;從中可以體會到作者濃濃的思鄉愁緒。

6、 小令通過景物描寫來營造意境,以景襯景。結合具體景物體會作者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作者藉助“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營造了一種淒涼、清幽、寂寞的意境。

賞析:

《天淨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鍊卻容量巨大,意藴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一、主題:通過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賞析:它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特定的氛圍中,使主觀感情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前三行全是寫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深秋晚景圖。“枯藤老樹昏鴉。”這“枯”“老”“昏”三個詞,描繪出當時詩人所處的悲涼氛圍。“小橋流水人家”,描繪了一幅安寧、和諧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古道西風瘦馬”正是詩人當時自己的真實寫照,他長期奔波與勞累已不言而喻了。這與歸巢的昏鴉與團聚的人家真可謂構成了鮮明的對照。作者寄情於物表達天涯淪落人的悽苦之情。

三、作者馬致遠(生卒年不詳),號東籬,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的散曲被推崇為“元代第一大家”。

●全文

▲一切景語皆情語。全詩通過豐富的意象,渲染了悽清衰頹的氣氛,抒發了詩人極其悲慼的情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qzrm0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