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閲讀答案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閲讀答案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閲讀答案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樑國橋玄、南陽何頤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

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為濟南相,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yin祀,奸宄逃竄,郡界肅然。久之,徵還為東郡太守。不就,稱疾歸鄉里。

金城邊章、韓遂殺刺史郡守以叛,眾十餘萬,天下騷動。徵太祖為典軍校尉。會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卓未至而進見殺。卓到,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其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卓遂殺太后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歲,中平六年也。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

註釋:邑中,指縣裏或地方上。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莫能審其生出本末知道

B.故世人未之奇也奇特

C.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授官

D.光和末,黃巾起起事

5.下列各句,都能表現曹操做事“有權數(有謀略)”的一組是()(3分)

①不治行業②奏免其八,禁斷淫祀③奸宄逃竄,郡界肅然

④太祖乃變易其姓名,間行東歸⑤始起兵於己吾

⑥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曹操的身世不為人所知,但他是漢朝相國曹參的後代。

B.東漢亂世,樑國的橋玄和南陽的何頤很看重曹操。

C.二十歲開始,曹操相繼擔任了郎官和濟南相等職務。

D.曹操回到故鄉陳留,就立即籌資招兵買馬,準備討伐董卓。

7.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共10分)

①不就,稱疾歸鄉里。(3分)

譯文:

②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3分)

譯文: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課內部分4分)

譯文:

參考答案:

4.B(“奇”在文中的意思是“認為……奇特”,意動用法。)

5.C(“有謀略”不僅指能對眼前形勢看得準確並決定取捨,也指對未來的.形勢預測恰當。①指曹操不注重修養德行和學業,不合題幹要求。②治理地方有膽識和辦法,符合要求。③指治理地方的結果,不合題幹要求。④指曹操不願與與董卓同流合污,是有謀略的行動。符合要求。⑤指曹操“東歸”的目的,這也是有謀略的表現。⑥描述曹操“東歸”時被抓,與題幹不符。綜合起來,答案為C。本題對“權數”“謀略”詞語的理解是關鍵。)

6.A(原文第一段所描述的是曹操的父親曹嵩的身世不被人所知,不是曹操的身世。這裏張冠李戴。)

7.①他沒去赴任,聲稱有病,回鄉靜養。

②縣裏有人暗裏認出了他,為其求情。

③見課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nmy3p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