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宋史》閲讀答案參考

《宋史》閲讀答案參考

章惇豪俊,博學善文。進士登名,恥出侄衡下,委敕而出。再舉甲科,調商洛令。與蘇軾遊南山抵仙遊潭潭下臨絕壁萬仞橫木其上惇作揖軾書壁軾懼怕不敢書。 惇平步過之,垂索挽樹,攝衣而下,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曰:“蘇軾、章惇來。”既還,神彩不動。軾拊其背曰:“君他日必能殺人。”惇曰:“何也?”軾曰: “能自判命者,能殺人也。”惇大笑。元豐三年,拜參知政事。朱服為御史,惇密使客達意於服,為服所白。惇父冒佔民沈立田,立遮訴惇,惇系之開封。坐二罪, 罷知蔡州,又歷陳、定二州。五年,召拜門下侍郎。豐稷奏曰:“官府肇新而惇首用,非稽古建官意。”稷坐左遷。諫官趙彥若又疏惇無行,不報。

《宋史》閲讀答案參考

初,神宗用王安石之言,開熙、河,謀靈、夏。師行十餘年不息。迨聞永樂之敗,神宗當寧慟哭,循致不豫,故元祜宰輔推本其意,專務懷柔外國。西夏請故 地,以非要害城砦還之。惇以為蹙國棄地。罪其帥臣,遂用淺攻撓耕之説,肆開邊隙,絕夏人歲賜,進築汝遮等城,陝西諸道興役五十餘所,敗軍覆將,復棄青唐, 死傷不可計。知天下怨已,欲塞其議,請詔中外察民妄語者論如律。優立賞邏,告訐之風浸盛。民有被酒狂訛者,詔貸其死,惇竟論殺之。用刑愈峻,然不能遏也。

為山陵使,靈舉陷澤中,逾宿而行。言者劾其不恭。罷知越州,尋貶武昌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論其欲追廢宣仁後,又貶雷州司户參軍。初。蘇轍謫雷州,不許佔官舍,遂僦民屋,惇又以為強奪民居,下州追民究治,以僦券甚明,乃已。至是,惇問舍於是民,民曰:“前蘇公來,為章相幾破我家,今不可也。”徙睦州,卒。

惇敏識加人數等,窮兇稔惡,不肯以官爵私所親,四子連登科,獨季子援嘗為校書郎,餘皆隨牒東銓仕州縣,訖無顯者。

(選自《宋史》,有刪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垂索挽樹,攝衣而下 攝:整理

B.官府肇新而惇首用 肇:開始

C.惇以為蹙國棄地 蹙:減縮

D.不許佔官舍,遂僦民屋 僦:租賃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與蘇軾遊/南山抵仙遊潭/潭下臨絕壁萬仞/橫木其上/惇揖軾書壁/軾懼不敢書

B.與蘇軾遊/南山抵仙遊潭/潭下臨絕壁萬仞/橫木其上/惇揖/軾書壁/軾懼不敢書

C.與蘇軾遊南山/抵仙遊潭/潭下臨絕壁萬仞/橫木其上/惇揖軾書壁/軾懼不敢書

D.與蘇軾遊南山/抵仙遊潭/潭下臨絕壁/萬仞橫木其上/惇揖軾書壁/軾懼不敢書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蘇軾認為章惇連自已的命都能豁出去,就更不會珍視別人的生命,所以他能殺人。此後章惇為人處事的心狠手辣驗證了蘇軾的推斷。

B.章惇在對待西夏等鄰國的態度上與朝廷有分歧,屬於“主戰派”,他利用淺攻撓耕的戰略,大肆開拓邊疆.斷絕每年給西夏的財物。

C.章惇知道外交的失利使得天下人都怨恨自己,他想堵住人們的議論,於是請求朝廷審察任意亂説之人,並按照法律對他們從重定罪。

D.章惇雖然位高權重,但在封官晉爵上卻能不徇私情,他的四個兒子都考中進士,卻只有章援曾在朝任過校書郎,其餘都到州縣任職。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民有被酒狂訛者,詔貸其死,惇竟論殺之。

(2)前蘇公來,為章丞相幾破我家,今不可也。

參考答案

4.A(提起)

5.C

6.B(“肆開邊隙”是“大肆開啟邊境的紛爭”之意,“隙”是“紛爭”之意,如《鴻門宴》中的“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隙”)

7.(1)有一個喝醉了酒後胡亂説話的人,詔令已經寬恕了他的死罪,章惇最後還給他定罪並殺了他。

(2)先前蘇公曾來,因為章丞相幾乎使我家破敗,現在不能租給你了。

參考譯文

章惇才智出眾,學問廣博精深,善於寫文章。考中進士,因恥於排名在他的侄子章衡之下,扔掉敕誥走出。又考中進士甲科,調任商洛縣縣令。與蘇軾一同遊歷南山,抵達仙遊潭,潭下面臨着萬丈絕壁,潭上面橫着一塊木頭,章惇請蘇軾在絕壁上題字,蘇軾因害怕不敢寫。章惇平步繞過他,垂下繩索拉住樹,提起衣服而下,用蘸了黑墨的筆在石壁上大寫道:“蘇軾、章惇來此。”寫完上來以後,神情一點不變,蘇軾拍着他的背説:“你將來一定能殺人。”章惇説:“為什麼呢?”蘇軾説:“能自己把命豁出去的`人,是能殺人也。”章惇大笑。元豐三年,章惇被授予參知政事。朱服擔任御史,章惇祕密地派他的門客向朱服傳達意旨,被朱服告發。章惇的父親侵佔百姓沈立的田地,沈立攔路向章惇告狀,章惇把他抓到開封。因為犯了這兩個罪,章惇被罷免,任蔡州知州,後又改任陳、定二州的知州。元豐五年,下詔授予門下侍郎。豐稷上奏説:“官府開始新政而章惇首先被任用,這不是考察古代設置任命官員的本意。”豐稷因而被貶官。諫官趙彥若又上疏章惇沒有德行,沒有得到答覆。

起初,宋神宗採用王安石的建議,開挖熙河,謀取靈州、夏州,用兵十多年沒有停息。等到聽説永樂城戰敗的消息,宋神宗在宮室的門屏之間痛哭,從而導致生病,所以元祐年間的宰相推斷他的意圖,專門對外實行懷柔政策。西夏請求歸還故地,因為不是要害的城寨,就還給西夏了。章惇認為這是減縮國土丟棄土地,就治那些邊帥大臣的罪,於是採用“淺攻撓耕”的政策,大肆開啟邊境的紛爭,斷絕每年給西夏的財物,重建汝遮等前沿哨站,在陝西各道五十多處發動戰爭,軍隊被打敗,將軍被殺,又丟掉了青州、唐州,死傷不能計數。章惇知道天下人怨恨自己,想堵住他們的議論,請求詔令朝廷內外審察任意亂説的百姓,並按照法律定罪。給巡察的人立即以優厚的獎賞,誣告揭發的風氣逐漸興起。有一個喝醉了酒後胡亂説話的人,詔令已經寬恕了他的死罪,章惇最後還給他定罪並殺了他。章惇用刑雖然越來越殘酷,但是卻不能遏止人們的言論。

任山陵使,靈車陷入泥澤中,過了一夜才走出。諫官彈劾他不能謹守其職,被罷免,任越州知州,不久被貶為武昌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追究他想追廢宣仁後之罪,又被貶為雷州司户參軍。當初,蘇轍被貶謫雷州,不允許他佔用官舍,就租賃民房居住,章惇又認為他強佔民房,下令州里追查百姓對他治罪,因為租賃的票據非常清楚,才作罷。到了這時,章惇向這裏的百姓尋找房子,百姓説:“先前蘇公曾來,因為章丞相幾乎使我家破敗,現在不能租給你了。”調任睦州,去世。

章惇機敏才識超過人數等,窮兇極惡,不肯用官爵對親近的人行私情,四個兒子連續考中進士,只有小兒子章援曾經任校書郎,其餘的都是隨着文書選授到州縣任職,最終沒有顯達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jndxpnz.html
專題